1樓:魔法學徒一年級
髮色是青料在焙燒過程的化學變化,呈色是 青料燒成後所呈現的直觀感受。
呈色的色調有以下幾個制約因素:第一是髮色,第二是胎骨,第三是釉子。胎骨就是 釉裡面的胎子,胎子發黃,發白,鬆軟與堅硬都對青花有一定影響。
釉子質量的好壞、顏色和厚薄都對呈色有影響。 髮色的制約因素:第一是青料,第二是施用技術,第三是焙燒溫度。
施用技術就是在畫的時候,畫功怎麼樣。如果蘸 的顏料都一樣,畫線用力均勻,青花燒出來後就是一個顏色,否則青花就會出現深淺不一的顏色。再一個是焙燒溫 度,應該是1260度。
同樣的青料,如果溫度過高,顏色發黑;溫度過低,有點發綠。
還有一點特殊的情況,就是 單純的青花瓷,它的髮色、呈色都一樣時,如果經過二次焙燒,即再進一次爐後,顏色要比沒進二次爐的深,像後來 的青花紅綠彩、豆彩等。再說青料,青料受三方面影響,第一是成分,第二是提純,第三是配製。
成分主要是氧化鈷,它發出的顏色是藍色的,其中含有一定的氧化錳,還有一種三氧化二鐵,簡稱氧化鐵。鈷的 含量越高,藍色就越正,含量少就發灰。錳含量高時,青花就藍中泛紫或藍中泛紅。
氧化鐵含量高時青花的髮色就發 黑。
明清時期青花瓷的資料
明清時期青花瓷的資料
瓷器是我們祖先的偉大發明,到底產生於何時,學術界有爭論。有人認為在商代就有。
原始瓷是在兩晉之前產生的,叫 原始青瓷。到了兩晉以後,開始出現了白釉、醬釉,以及唐代的祕色瓷和湖南長沙的釉下彩,還有宋代的五大名窯, 都是人工將顏色做到瓷器上,是人可以控制的。這些在收藏界叫老窯瓷。
到元代時就出現了青花、釉裡紅及紅綠彩。
有的專家認為青花瓷產生在唐代,也有人認為產生在宋代。到元代,青花瓷就已經成熟了。 咱們現代的收藏者大多數收的是元、明、清的瓷器。
近百年的瓷器叫新瓷。從瓷器上來講,有單色釉、彩繪釉。
彩繪中青花瓷是數量最多的,從元代到清代直到現在近700年中,青花瓷是瓷器中的主流。 講青花瓷必須先提青花料,青花料中藍色的是氧化鈷,屬於釉下彩。
什麼是釉下彩?其製作工藝簡單講就是把坯 拉出來後,等幹了用氧化鈷往上畫,畫完後罩上一層釉,再入窯,1260度一次燒成。
已故的著名瓷器鑑定家孫瀛洲老先生,對元、明、清的瓷器鑑 定有很深研究,他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孫老通過對青花的觀察,把青花的顏色分出了二十幾種。
青花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種顏色呢?因為在數百年中,青 花瓷生產是主流,所以在很長時間裡,不同歷史階段的青料**和質地不同,再加上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對於青 花瓷的髮色的質量、呈色的色調都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正因這樣,青花所呈現的質量、色調、風格必定有明顯的差 別,藝術效果也必然出現強烈的時代特徵。這些特徵差異為青花瓷的斷代提供了重要依據,所以鑑定者對青料來 源、品位、髮色、呈色的來龍去脈有所瞭解是鑑定青花的基礎。
一件青花瓷時,第一眼看到的是它的造 型,接著見到的就是青花的藝術效果,這是直觀感受。結果常用明麗、鮮豔、灰暗、暈散、清麗、規整、刻板、呆滯 等詞進行概括,這些概括的詞語的形成,是青花的髮色質量、呈色色調與繪畫藝術的綜合體。
?髮色是青料在焙燒過程的化學變化,呈色是 青料燒成後所呈現的直觀感受。
呈色的色調有以下幾個制約因素:第一是髮色,第二是胎骨,第三是釉子。胎骨就是 釉裡面的胎子,胎子發黃,發白,鬆軟與堅硬都對青花有一定影響。
釉子質量的好壞、顏色和厚薄都對呈色有影響。 髮色的制約因素:第一是青料,第二是施用技術,第三是焙燒溫度。
施用技術就是在畫的時候,畫功怎麼樣。如果蘸 的顏料都一樣,畫線用力均勻,青花燒出來後就是一個顏色,否則青花就會出現深淺不一的顏色。再一個是焙燒溫 度,應該是1260度。
同樣的青料,如果溫度過高,顏色發黑;溫度過低,有點發綠。
還有一點特殊的情況,就是 單純的青花瓷,它的髮色、呈色都一樣時,如果經過二次焙燒,即再進一次爐後,顏色要比沒進二次爐的深,像後來 的青花紅綠彩、豆彩等。再說青料,青料受三方面影響,第一是成分,第二是提純,第三是配製。
成分主要是氧化鈷,它發出的顏色是藍色的,其中含有一定的氧化錳,還有一種三氧化二鐵,簡稱氧化鐵。鈷的 含量越高,藍色就越正,含量少就發灰。錳含量高時,青花就藍中泛紫或藍中泛紅。
氧化鐵含量高時青花的髮色就發 黑。
明前期的 皇帝,「洪建永洪宣」即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建文與洪熙時沒有瓷器。「三代正景天」即正統、景泰、 天順,這三朝有人叫「空白期」,又叫「黑暗期」,說這個時期沒有瓷器。
我不同意這兩種叫法,我就叫「明三 代」。因為這個時期確實有瓷器。「成弘正德續」是明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
成化瓷在明代是最突出的。「中 晚嘉隆萬」是嘉靖、隆慶、萬曆,我們稱之為中晚期。「泰昌天啟崇」,即泰昌、天啟、崇禎,我們叫明後期,其中 泰昌時期沒有瓷器,因為他一共當了29天皇帝。
明朝是277年,也有人算的是276年,清代有10位皇帝,即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 統。清朝是以清三代的瓷器為主。
因為明代開國的皇帝朱元璋定年號為洪武,所以洪武時的青花瓷叫洪武瓷。由於元末的戰亂,明開國初在瓷器生 產上沒有太大成就。元末明初多事,開國之初,百廢待興,恐於瓷業無 暇顧及,所以瓷器生產多於繼承少於發展。
此時的青料都是國產的,呈色的基調是淡藍色,但由於質量與提純不是很 好,所以淡藍之中泛灰暗的色調。總之洪武前期青花瓷的質量不高,與元末瓷器很難區別,在學術界內認為這是一個 過渡,所以在鑑定當中,就有了「元末明初」一說。
洪武時期青花瓷產量少,也沒有見到過書寫官窖款的官 窯器。據說那時有官窯器,但是沒見過有款字的,所以您要是見到了「大明洪武年制」款的瓷器,您就把它說成假的 是沒問題的。
洪武之後的永樂、宣德時期,青花器有了長足的發展,它們的主要特點是使用了蘇泥勃青(或叫蘇勃泥青、蘇麻 離青)。蘇泥勃青是一種進口青料,含鈷和鐵的比例較高,而錳的含量較低。髮色濃重,易暈散,但散得自然。
呈色 的基調是青藍色,淺處為天藍色,深處是靛藍色,濃重處出現鐵鈷斑。出現鐵鈷斑是蘇泥勃青的特點。蘇泥勃青簡稱為蘇料。
蘇料有什麼特點呢?一般來講蘇料要深入胎骨,是凹下去的。
這樣看的話是黑顏色的,但是迎光側視的時候就不是這個顏色了。側著看,一是可以看出它比較往下凹,二是它反的光不是黑光,而是錫光。如果不是蘇料的話,迎光側視還是黑光。
這個呈靛藍色和 出現鐵鈷斑的地方,一般用手摸是凸凹不平的。
它的凸凹不平沒有規律,原因是什麼呢?一是工料,二是修胎, 沒有規律。到了清末同治年間的時候,比較大的那種器型,摸著也不平。
但是那個不平跟這個不平不一樣,這個 不平沒有規律。同治年間的摸起來不平是有規律的,就好像波浪似的,行話裡面叫作波浪釉兒。那個是釉子的問題。
鐵鈷斑的出現應該屬於原料和工藝上的問題,就是不足。然而這種不足, 在鑑賞者的眼睛裡既不認為是美中不足,也不認為它是瓷不掩瑕,而認定它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就像哥窯一樣。 大家都知道俗話說的蹦磁兒,就是上面開了好多片兒的燒壞了的瓷器。
但是當時宋代的那位工匠很了不得,他就把這 個缺點變成了優點,而且成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所以,我在鑑定是不是永宣瓷的時候,這個鐵鈷斑是鑑定時 候的依據,而且是重要的依據之一。
纏枝蓮花蝴蝶碗
碗上的青花是青藍色的,就是藍中有點兒泛青灰。顏色有深有淺,濃 重處有鈷斑。碗的胎子薄,修胎很規整,釉色是青白色的,而且很滋潤。
器足的外牆是外撇式的,向外撇。另外就是這個地方叫作內折角,在內折角這個地方有積釉,顏色是蝦青色的。 足內的這個底釉兒是鑲白色的,兩處的釉子不一樣,它泛白而且薄。
所以這個碗是永樂中晚期的瓷器。 蘇料易暈散,所以用它來畫細線或者人物的眉毛眼睛這些細微的地方都不太適應。但用它來繪畫大小的花朵或是枝葉,具有一定的特色。
喜鵲登枝
它更能夠體現蘇料的特點。這個顏色顯得更重一些,而且剛才我也說了 它這上面的蘇料的鈷斑比那個明顯。畫的喜鵲,很明顯的就叫作暈散。
它本來畫的很清楚,但是因為這個料往 旁邊散,所以看起來有些模模糊糊。這就是蘇料的特點。原來有人講永宣不分,即永樂和宣德的瓷器不分。
實際上能 不能分呢?有些地方還是能夠分的。就拿這兩個碗比較,這兩個碗個頭兒差不多。
我們在鑑定當中有一種方法叫作手 頭兒。什麼叫作手頭兒呢?就是把這兩個碗拿起來用手一掂,這個碗比較重一點兒,這個碗的手頭兒就顯得比它輕。
為什麼它重它輕,這就是胎子的問題了。永樂時候的碗腹部比較薄,宣德時候的碗腹部比較厚。這個怎麼去判斷它 呢?
有時候咱們拿筆寫不出來,用嘴說也說不清楚。你要這麼摸,你這麼一摸,就摸出這個厚,那個薄。所以說永宣 這兩個時期的瓷器還是能區分的。
剛才我說的這個蘇料,可能是鄭和七下西洋給帶回來的。到今天為止也找不到那個 產地。後來因為鄭和不下西洋了,這個蘇料的**就斷了。
在明前期的時候,具有這樣特徵的青花瓷也就逐漸地沒 了。 到了成化年間,又出現了一種新的青料,叫平等青。平等青出現以後,青花藝術就出現了另外一種嶄新的面貌。
咱們先對前面所講的蘇泥勃青料有一個小結。因為蘇料它這個特殊的藝術效果,到了明正德的時候,就開始有人仿 制。以後,明代的後期、清代、**,一直到了今天,都有人仿製。
所以,有些人說他買到了宣德的東西,咱們說它 是假的,他上當了。那麼,對於這個蘇料到底怎麼樣來斷定它,就三點。剛才實際上我講過了,咱們再重複一遍。
第 一,就是看這個黑斑的斑痕是不是自然。這怎麼講呢?因為沒有這個蘇料了,那麼鈷斑就出不來,怎麼辦?
就用筆往 上面點,用一些黑顏色的料往上面點。點出來的話你看著就不自然。第二,就是這個黑斑是不是深入胎骨,也就是說 這個黑斑是在它的表面呢,還是深入到了胎裡面了。
第三,就是我介紹的那個迎光側視有沒有錫一樣的顏色。這三點 請大家能注意。因為後來沒有這個料,即使你再點染,說實在的你也達不到當初那個效果。
大概在六七年前吧,有人 請我去看東西,拿了這麼大的一個碗。我就說你這個是假的,而且我說碗底下寫了六個字--「大明宣德年制」。他 說:
「您怎麼知道的?」我說:「你這個是宣德碗。
」「是呀,我這個就是宣德碗。」我說:「但是你這個碗是假 的。
」而且我更清楚,這種碗是在80年代的時候景德鎮複製的東西。結果傳來傳去,就傳成了真的了,按真的去賣 去了。據說他花了大概是5萬塊錢。
成化初年,據說這種蘇料還有一點兒。但是這類的瓷器我還真沒有見到過。成化時期的瓷器,大多數青花的藝術 效果是淡雅柔和、縹緲脫俗的這麼一種風格。
這種淡雅沉靜的風格是後人喜愛成化瓷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這個時期 所使用的青料的名稱叫作平等青,也叫坡塘青。這種青料產於江西瑞州。
產生這種平等青青花藝術效果的因素是多方 面的:這種青料的含鐵量少,而錳的含量相對來講比較多;髮色穩定,或者趨於穩定,沒有飄浮感;呈色是藍泛青 灰;這個時期瓷器的胎子是潔白的,釉兒是又肥又透,用平等青就可以畫出比較細的紋飾來了。所以色澤顯得淡雅、 柔和,給人一種雲遮霧障、若隱若現的縹緲的感覺,使人感到這個成化瓷有一種神祕感。
這就是成化青花瓷的魅力所 在。
全株花卉**碗。
有人說這個碗上畫的叫作秋葵。它的花色基本上是穩定的。呈色是藍中泛點兒灰,藍泛青灰,濃重處有黑 藍色。
但是它決不往下凹,它是平的。釉質滋潤,胎子是白的。你要是學鑑定的話,要先看瓷片兒,你從瓷片兒上一 看就看清楚了。
釉色是白的當中泛著青,白中泛青。用手摸它的表面,有的地方往上鼓,但是沒有往下凹的感覺。這 些都屬於平等青的特色。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全株花卉。花卉應該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呢?有根、杆、枝、葉、 花,在其他任何的一個朝代之中,他們畫的花卉都沒有根,唯獨成化的時候畫的花卉有根。
這是成化時期畫花卉的特 點。所以說有了這個特點,我們對於鑑定成化瓷又找到了一個證據。成化時期的瓷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官窯器和民 窯精品沒有什麼太大區別。
根據這件標本的圖樣,還有釉色、釉質、青花等方面來看都是成化民窯器。
成化民窯器精品比官窯器還難得。當時我得到這個瓷片兒的時候,對這塊瓷片怎樣斷代我是比較猶豫的。它是不是真的 成化瓷?
尤其是後面這個款子,寫的是「大明成化年造」。它的字型比較潦草,也不規整。後來按照孫瀛洲老先生所 講的方法,用15倍的放大鏡看它的款字這個地方。
它的釉面兒裡面氣泡兒密集,像濛濛雲霧。這種現象是成化瓷所 特有的。出於慎重,我又請耿老過了目,耿老說這是成化瓷。
所以這塊兒殘片咱們就把它定為成化民窯的精品。孫瀛 洲先生對成化瓷有一個精闢的評價,他認為成化瓷器胎質細膩純潔,白釉瑩潤如脂,色彩柔和,筆畫流利,造型輕靈 秀美,表裡精緻如一。
成化瓷在瓷器發展史上佔據著一席之地,很重要。在瓷器鑑賞當中有一句話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也就是 對於瓷器來說明朝最好的就是成化瓷,清朝最好的是雍正瓷,這就足以證明陶瓷界對成化瓷器的重視和珍愛。正是由 於成化瓷器受到了後代人的青睞,所以從嘉靖的時候就有人仿製,以後歷代均有仿製,一直到現在。
其中以清雍正時 仿的最精細,他們在葩、形、釉、彩、繪、款兒等各個方面都很注意,都追求成化的風格,效果相當不錯,幾乎可以 亂真。
雍正時的瓷器有寫「大明成化年制」款的,那是仿品不能叫贗品。因為它外邊是粉彩,粉彩是康熙時才有的。它 的款子寫得相當漂亮,但是與真的成化瓷一比,它的破綻就出來了。
到了晚清,很多瓷器上都寫著「大明成化年制」 或是「成化年制」。我在鑑定過程中,經常有人說他的瓷器是成化的,我說不是,因為它上面的字非常潦草,不能單 純看款子還要看其他方面。另外,成化年間的瓷器沒有「成化年制」這樣的四字款,倒有「大明年造」或「大明年 制」。
在鑑定中還有一句話叫成弘不分,即成化、弘治這兩個時期的瓷器不分,因為這兩個時期的瓷器在質量上沒什麼 太大的區別。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青花瓷的歌詞,青花瓷 歌詞
我日了。那麼多答案。說我重複 唉。賺不到你分了 青花瓷 歌詞 青花瓷歌詞 歌手 周杰倫 我很忙 發行年 2007 曲目號 3 作詞 方文山 作曲 周杰倫 編曲 鍾興民 製作人 周杰倫 吉他 蔡科俊again 絃樂編寫 鍾興民 絃樂團 中國愛樂 絃樂錄音師 盧楠 北京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合聲編...
乾隆青花瓷和康熙青花瓷的區別,康熙青花瓷的特徵
胎釉 花紋 陶土 康熙時期的青花瓷 1662 1722年 這一時期成就最大,造型千變萬化,工藝細緻精巧,色調青翠。陶雅 上說 世界之瓷,以吾華為最 吾華之瓷,以康雍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層,少則五色,多則九色。1.造型 前期比較敦厚,器型變化不多。後期厚薄皆有,以薄為主。器型前所未有,變化多端。常見...
青花瓷mv講了什麼故事,青花瓷MV講了什麼故事?
青花瓷的故事是這樣,在遙遠過去的某一個世代。一天,一身飄逸青衣的女子 夏如芝飾 她坐在風吹過的柱間簷下,彈著纏綿的琴曲,突然感到一陣不祥,有人闖了進來,姑娘推開了琴絃,從架上取來了劍,準備自衛。但是寡不敵眾,最終,被幾個執械的黑衣凶徒給虜走了。這女子的郎君,有一件絕世的寶物,是一件精美的青花瓷,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