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是美髯公
1·漢代州刺史
漢武帝設州刺史,督察郡國,巡視吏治。成帝時改為州牧。後復為刺史。靈帝時又改為州牧,東漢建武十八年重新改回刺史。
州相當於現在的省,州的長官叫州刺史或州牧,相當於現在的省長。
2·唐代州刺史
唐初依隋舊制,地方上有州(郡)、縣兩級。州的長官為刺史,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州為郡,改刺史為太守。後複稱州。
唐代州刺史分上中下三等,上州刺史從三品,相當於現在的省長。
2樓:鬼娃新郎
唐代的刺史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市長
漢代的刺史本來是御史臺派到地方對一郡的行政進行檢查的官職,後來逐漸演變,到唐朝已經稱為州一級行政區劃的**主官了。
唐代的州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因此州的刺史大致相當於現在地級市市長的職位。當然唐代的官制也是不斷變化的。
唐朝武德元年又罷郡置州,置刺史,雍州置牧,自來雍州所轄為三輔之地,高門大姓甚眾,所以才會被特殊對待。到了神龍二年,分天下為十道,每道設巡察使二人,這時刺史只是作為太守的另一個稱呼,其原有的監察職能已經被巡察使代替了。此後又有按察使、採訪處置使(有戍卒之處稱為節度使),至德年間,又改採訪使為觀察使,併兼領都團練使,分天下為四十餘道,大者十餘州,小者二三州,後來諸道名稱又有所變化,但是觀察使行使的都是以前刺史和州牧的職責,刺史的地位又進一步降低,成為純粹的地方行政**。
3樓:
刺史相當於地級市市長兼城市保安司令
漢代的刺史本來是御史臺派到地方對一郡的行政進行檢查的官職,後來逐漸演變,到唐朝已經稱為州一級行政區劃的**主官了。
唐代的州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因此州的刺史大致相當於現在地級市市長的職位。當然唐代的官制也是不斷變化的。
唐朝刺史是什麼官?
4樓:匿名使用者
地方最高行政官,省長級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的刺史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市長 漢代的刺史本來是御史臺派到地方對一郡的行政進行檢查的官職,後來逐漸演變,到唐朝已經稱為州一級行政區劃的**主官了。 唐代的州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因此州的刺史大致相當於現在地級市市長的職位。當然唐代的官制也是不斷變化的。
唐朝武德元年又罷郡置州,置刺史,雍州置牧,自來雍州所轄為三輔之地,高門大姓甚眾,所以才會被特殊對待。到了神龍二年,分天下為十道,每道設巡察使二人,這時刺史只是作為太守的另一個稱呼,其原有的監察職能已經被巡察使代替了。此後又有按察使、採訪處置使(有戍卒之處稱為節度使),至德年間,又改採訪使為觀察使,併兼領都團練使,分天下為四十餘道,大者十餘州,小者二三州,後來諸道名稱又有所變化,但是觀察使行使的都是以前刺史和州牧的職責,刺史的地位又進一步降低,成為純粹的地方行政**。
6樓:雪特的一般
唐朝刺史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刺史,又稱刺使,職官。漢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檢核問事之意。
刺史巡行郡縣,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後通稱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漢中後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對維護皇權,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興局面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孝成帝時期刺史改稱州牧,職權進一步擴大,由監察官變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
秦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察院御史(監察御史)。漢初省,旋復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
武帝元封初,廢諸郡監察御史。繼之,分中國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後通稱刺史。
7樓:林慕笙
唐朝的地方官制,一般說安史之亂以前是州(府)、縣二級制;至唐中後期則演變為道、州、縣**制。唐代的州、縣都根據當地的地理位置、轄境大小、戶口多少以及經濟發達程度劃分為不同等級。州的長官為刺史。
唐玄宗時一度改州為郡,長官稱太守。刺史之下有別駕、長史、司馬等官,稱為上佐官,他們沒有職權,朝廷往往以其品高俸厚安置閒散**。但是如果刺史缺員,上佐官可以**州事。
刺史之下還有司功、司倉、司戶、司法、司兵、司田等曹參軍,負責處理各方面的政務,由錄事參軍事統領。這些官稱為判司,具有實權。
8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的刺史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市長
刺史相當於現在什麼官位?
9樓:demon陌
相當於現在的省長
1、在唐代,國家下設州一級行政級別(類似於現在的省、直轄市);
2、州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現在的省長、部長級別.
拓展資料:
刺史最初的職責和現在的這**巡視組類似 因為得到皇帝的信任能直達天庭 權利逐步加大 武帝以後演變為州的實際負責人 相當於現在的省書記省長兼大軍區司令員。三國和晉朝時期情況類似,沒太大改變,但州刺史一般只是其他職務的兼職,本身權利逐步縮小。
隋朝又變為**巡視組。 唐朝,州只是二級行政區, 州刺史變為了類似現在的市委書記兼市長兼任軍分割槽司令 但軍權逐不減弱 ,宋朝類似但不在有軍事權。元朝以後刺史就不存在咯,只剩下名稱了。
刺史,又稱刺使,職官。「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
秦制,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御史(監郡御史)。
漢初省,旋復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漢武帝繼廢諸郡監察御史後,又於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
「刺」,檢核問事之意。刺史制度在西漢中後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對維護皇權,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興局面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稱州牧,職權進一步擴大,由監察官變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
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維護皇權的有力手段,對於加強**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地方官化。
刺史制度的每次變化有其特定的、具體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考察刺史制度對於**兩漢行政權與監察權的關係,以及進一步探索**集權與地方分權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10樓:疾風動竹
(1)西漢初期為**派往地方的監察官(特派員);隨後地方官化,成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王莽稱帝后,改為州牧(省委書記+省駐軍司令)。
(2)唐朝州的長官為刺史。唐朝刺史是有固定品級的,每個州的刺史是幾品官,就按照這個等級來分。這個等級的劃分是這樣的。
全國除了府外,所有的州分為七級。刺史的品秩也從正四品下到從五品下。七級為,四輔,八雄(這都是因為近畿內的十二個州),望,緊,上,中下後面的五級主要以戶口為定奪,當然也考慮一些其它的原因。
這一制度為宋朝沿用,但已經和知州的官品沒什麼絕對的關係了。
11樓:紅色獵人
刺史:秦時始置,掌管一州的軍政大權。刺,檢舉不法;史,皇帝所使。不同時期情況不一樣,唐朝時的刺史相當於現在的省長。到了清代改稱為知府就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秦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察院御史(監察御史)。漢初省,旋復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
武帝元封初,廢諸郡監察御史。繼之,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後通稱刺史。刺史巡行郡縣,以「六條」問事。
然《漢官典職儀》於六條條文之下,又概括為「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對地方政事,實無所不包。刺史秩六百石。所察之物件則為二千石之太守。
武帝之意,以為斷進之士勇於任事,故用低階官監察**。刺史可乘傳奏事,總隸於御史中丞。成帝綏和元年(前8),罷部刺史,置州牧,秩亦二千石,哀帝一度復舊制,不久又為州牧。
東漢建武十八年(42),依舊制再改為刺史,但只設十二人,州一人,餘一州隸司隸校尉,變西漢刺史無固定治所為各有駐地;奏事可遣計吏代行,不復自往。東漢刺史權力逐漸擴大。詔書常雲:
「刺史、二千石」,又常有派刺史領兵作戰之事,刺史奏聞之事不必經三公委派掾吏按驗,郡守、縣令對之頗為忌憚,甚至有因畏刺史而解印棄官之事。靈帝中平五年(188),劉焉謂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權輕。遂改部分資深刺史為牧。
刺使實際已為一州軍政的長吏、太守的上級,州郡兩級制隨之形成。魏、晉刺史有領兵、單車之別,單車即不領兵之意。領兵刺史四品,五品。
領兵刺史多加將軍號,任重者稱使持節都督(某某等州)諸軍事(任一州的刺史,同時都督數州甚至十數州軍事),次為單車刺史「假節都督(某某等州)諸軍事」,又次為使持節。西晉統一初,曾停止刺史加將軍號。西晉末天下大亂,乃仍舊。
南北朝沿襲,惟昆魏道武帝時不同,州有三刺史,包括皇室一人。
隋文帝撤銷郡,州長官除雍州牧外,均為刺名。煬帝改州為郡,改刺史為太守。又設司隸臺,掌巡察,有刺史十四人,為司隸大夫屬員,正六品,任巡察各地之職,其地位品秩,均與漢武帝時的部刺史相同,旋罷,唐改良改郡為州,以太守為刺史。
玄宗又改州為郡,以刺史為太守。肅宗再復舊制。隋、唐州郡相同;刺史太守亦同。
宋以朝臣出知州(或府)事,所任即隋、唐刺史之職。歐陽修撰《豐樂亭記》,自稱刺史;撰《醉翁亭記》,又自稱太守,蓋刺史與太守早無區別。宋官制另有刺史,作為虛銜,任者並不赴任。
元以後刺史之名廢。清人用作知州的別稱。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時期情況不一樣,唐朝時的刺史相當於現在的省長。
官名。西漢武帝時,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元封五年(前106年)初置部刺史,根據六條規定監察各州,稱「六條問事」。本為監察官性質,其官階低於郡守。
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哀帝初又改舊制。不久複稱州牧。
東漢除首都設司隸校尉以外,在外十二州,每州設刺史1人,秩六百石。靈帝時,各地農民起義爆發,朝廷為加強鎮壓力量,於中平五年(公元189年),改刺史為牧,往往派朝中大臣出領州牧,其權勢至大,地位較郡守為高,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自三國至南北朝,各州亦多置刺史,一般以都督兼任。
隋以後,刺史為一州的行政長官。其間惟隋煬帝及唐玄宗時兩度改州為郡,改刺史為太守,但不久均復舊稱。唐代節度使、觀察使兼領駐在地的州刺史,所轄境內之州刺史均為其屬官,刺史之職位漸輕。
宋制以朝臣充知州,稱「權知軍州事」。清代以刺史作知州的別稱,和前代的刺史不相同。
13樓:匿名使用者
刺史,西漢武帝設定的監察官職,無常人擔任,臨時委派,秩比600石。沿至東漢,刺史(有兵權的稱太守)成為實際的地方長官,一郡之長。刺史職務到唐朝,宋朝行使刺史職權的是知州,明清為知府,無論宋朝是的知州,還是明清的知府,別稱都是,太守或者刺史。
跟現在對比就是一個地級市的市長。
清朝官位等級,清朝官員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清朝官位等級 正 從一品,正 從二品,正 從三品,正 從四品,正 從五品,正 從六品,正 從七品,正 從八品,正 從九品。清朝官職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從,稱為 九品十八階 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 含九品 是官,九品以下 無品 是吏。清代官職按職能分為文官和武官。文官分大夫 郎 佐郎三種,武官分...
北宋時期的致使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制使相當於團級軍官。宋朝時期的樞密使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是幾品?宋朝的樞密使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 宋朝禮部吏部兵部等六部是三無部門,純屬擺設 品級從一品。樞密使始置於唐朝,原本相當於皇帝的祕書處,由宦官擔任。五代時期成為最高軍事 由皇帝信任的武將擔任。宋朝開始由文官擔任樞密使,與宰相的政事堂分掌軍...
宋朝包拯的官有多大?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宋朝包拯的官還是很大的,是一個地方的行政長官,非常有地位,相當於現在的市長,所以在當地很有威望,權勢。他當時的官不大。他的官相當於現在的縣長。包拯當時是處理很多基層的一些案件。最多隻能相當於二品 就算放到現在,只是一個監察部門的部長。經濟部鐵道部運輸部 部長兼軍委副主席兼北京市委書記市長。宋朝包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