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設者的故事新疆建設者的簡單故事

2021-03-07 21:37:14 字數 5446 閱讀 2408

1樓:大寶貝小寧

1、彭加木

彭加木先後踏遍雲南、福建、甘肅、陝西、廣東、新疆等10多個省區,曾15次赴新疆考察並幫助改建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後任該院副院長。他冒著生命危險,先後3次進入羅布泊地區,調查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為開創新疆科研工作傾注心血,併為我國植物病毒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2、曾繼富

當年進入新疆的部隊一共有10萬人,加上新疆的起義部隊7萬多,民族軍2萬人,號稱20萬大軍。新疆經濟當時還很落後,大多是沙漠戈壁地區,糧食產量很低。要保證20萬駐疆部隊的糧食**,是最困難的一件事情。

「2023年1月,**將軍提出,全體軍人一律參加勞動生產,任何人不得例外。19.3萬人必須抽出11萬人到開墾生產第一線去,除剿匪的、執勤的,全部參加勞動。

頭一年任務是開荒60萬畝,結果呢,完成了80多萬畝,超了40%。」

到了2023年,開荒的面積就擴大到了162萬畝,比2023年增加了一倍。糧食9500多萬公斤,不僅糧油肉全部自給,而且還能向國家上交。

3、賀勁南

新疆和平解放以後,賀勁南同志先後擔任第一野戰軍二軍五師十三團政委兼庫車縣委書記,二軍五師副政委兼庫車、沙雅、新和三縣中心縣委書記,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黨委第二書記、政委,中共阿克蘇地委書記兼軍分割槽司令、政委,中共阿克蘇地委第一書記,自治區商業廳黨委書記兼廳長等職務。

他在南疆地區開展土地改革、建立地方人民政權、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各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他為阿克蘇地區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及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注重加強商業管理,促進和推動了自治區經濟的振興和發展。

4、陳長青

陳長青是一位來自四川的水稻育種專家,他在每平方釐米被蚊子佔領的水稻田裡日夜不停地耕耘,只為一個樸實的願望:產出適合在新疆種植的好大米,讓包括自己家人在內的生活在新疆的各族人民頓頓吃上飽飯。

5、邢睿

邢睿是一位來自西安的動物保護志願者,作為「荒野新疆」的創始人,他一直致力於新疆瀕危野生動物的調查和保護,近年來在野外雪豹生態調查和保護上卓有成效。

2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10月18日,藍天白雲下的風火山,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工地上彩旗招展,數百名身穿橘紅色隊服的青年突擊隊隊員、數十臺大型工程機械嚴陣以待。

隨著一聲令下,陣陣爆破聲響徹雪域高原,風火山隧道開鑿了。一條長長的「鐵龍」,從柴達木盆地深處的工業新城格爾木起步,跨過巍峨的崑崙山,將通過這裡,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達雪域聖城——拉薩。這就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青藏鐵路,這就是造福廣大人民的青藏鐵路。

風火山隧道要穿過多年凍土區,各種複雜的凍土層擋在面前,施工難度極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塊,而是堅硬的冰碴子。難怪一些西方**預言:

中國人要在這樣不良的地質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條全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風火山隧道施工,關鍵是控制溫度。

科技人員指揮突擊隊員,往剛剛鑿開的隧道洞壁噴射混凝土。由於溫度太低,混凝土無法凝固。他們拿來暖風機,給隧洞增溫,洞壁的冰岩又遇熱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風火山,這座萬年冰山露出了猙獰的面目,給築路大軍來了一個下馬威!

但是,這一切難不倒我們的築路大軍。科技人員晝夜在隧洞裡實地觀察,發現冰岩溫度變化的規律。經過反覆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於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了逞凶一時的凍土。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築路大軍鬥志高昂,隧道在一點一點地延伸。

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風火山一帶經常狂風大作。剛剛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溫大棚,一夜之間被大風撕扯得七零八落。

新建的發電機房,屋頂的鐵皮瓦竟不翼而飛。剛才還是晴空萬里,轉眼之間烏雲壓頂,大大小小的冰雹劈頭蓋臉地砸下來。風火山海拔4905米,這裡空氣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

隧道越掘越深,洞裡的空氣越來越稀薄。儘管對缺氧已有準備,施工中出現的情況還是讓他們始料不及。工人們身背的氧氣瓶提供的氧氣只是杯水車薪。

突擊隊員個個胸悶氣短,頭痛腿痠。兩個人使用的風槍,現在四個人才能抱起來。勞動效率迅速下降。

築路大軍的生命面臨嚴重威脅。

指揮部的燈火徹夜通明。能不能建一個大型製氧站?指揮部與北京科技大學組成聯合攻關組,向這一新的難題發起攻擊。

科技人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實驗、攻關,經過兩百多次的失敗,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製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氣沿著長長的管道,源源不斷地送進隧洞裡。風火山,這隻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一次次呼喊出同一個心願。2023年10月19日,全長1338米的風火山隧道終於勝利貫通了!

青藏鐵路這條「鐵龍」在不斷向前,向前,拉薩已經遙遙在望……

新疆建設者的簡單故事

3樓:nm牛虻

1、一壺水的故事

2023年9月底,新疆和平解放後,解放軍為了保衛勝利果實和人民群眾的財產,對殘存在新疆境內的土匪進行了大規模圍剿。絕大部分匪徒不是被消滅,就是投降。但一小撮不甘心失敗的反動分子密謀從阿爾金山的青海方向外竄,企圖逃避打擊。

我部某團奉命追擊這股土匪,絕不允許他們外逃。

2023年12月5日上午,全團官兵每人肩負步槍或機槍,加上彈藥、鐵鍬和揹包,負重數十斤,高唱著戰歌從鐵幹裡克出發,向沙漠開進。部隊行軍走到第七天的時候,缺水已經很嚴重。隊伍中沒有了前幾天行軍時的歌聲、笑聲和歡呼聲,一些戰士嘴幹得裂開許多小口子,稍一用力就血流滿嘴。

在沙漠裡最缺的不是糧食而是水,水是最寶貴的東西,水在那時候比什麼都值錢,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沙漠裡所有的戰士渴的嘴脣全裂了,流血了。加之沙漠白天溫度極高,晚上很涼,溫差特別大。

這時候戰士的戰鬥力大大減弱。因為太渴了,飯也難以下嚥。

這時候,團長劉克明拿出了自己的那壺水。這些天,他和他的警衛員一直都在喝一壺水,現在還剩下一壺水了,那怎麼辦呢?劉團長決定選上一個連的戰士,先行到達阿爾金山,後面的戰士再隨繼跟上。

他把先鋒連召集起來進行了戰前動員,並拿出自己的一壺水,請大家傳著喝。

大家想象,像當時渴的那種程度,一個戰士咕咚咕咚就能把一壺水喝乾也不會解渴,但是這一壺水傳到第一個戰士手裡喝了一下,第一個戰士又傳到第二個、第三個……這個連有100多個戰士,最後傳到連長手裡面,連長一看,那壺水根本就沒有動,還是滿滿的。

然後團長命令再次傳,又傳了一遍還是那壺水。此時,連長站起來了,「報告劉團長,我們沒有水,流盡最後一滴血也會走到目的地,請你把這壺寶貴的水留下來吧!」劉團長是位老紅軍,身經百戰,槍林彈雨都沒有流過一滴眼淚,但面對這壺水他卻熱淚盈眶。

2、一隻碗的故事

21團最早是老部隊,當年開荒造田,早起晚歸,非常辛苦,有一個新戰士吃不了苦,他說:「我是來當兵的,不是來受苦的,在我的印象中當兵很威風,可誰知跑到兵團來當兵,天天干這麼累的活。說實話我在老家都沒有幹這麼累的活,受這麼大的罪,我不安心。

」他想開小差,想回家去。

李發彥排長知道此事,一方面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知道這個新戰士飯量大,當時每天中午飯要送到地裡吃,排長就把他的飯倒到這個小戰士的碗裡說:「你來吃。」小戰士說:

「我把你的飯吃了,你吃啥?」排長說:「哎呀,我是排長,我還有。

此後第二天排長又把飯倒過來,小戰士說:「你還有飯麼?」排長說:

「有,有,有。」第三天是這樣,第四天、第五天……還是這樣。這個戰士心想不對,他看到排長在旁邊一棵樹下端了個碗吃的很香,就悄悄過去,一看,新戰士哭了,排長碗裡盛了一碗涼水,他假裝在吃飯!

這個戰士深深地感動了,哭著說:「排長,你放心,我再也不開小差了,我絕對紮根邊疆,我絕對不當逃兵,以後你的飯你自己吃吧。排長啊,我對不起你。

」或許有人要問,這些人究竟圖什麼,他們當時就是有一個崇高的信念,獻身邊疆,保衛邊疆,屯墾戍邊,無私奉獻。

3、一雙眼的故事

202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二軍、六軍在**將軍的帶領下,和平解放了新疆。按理這支部隊可以回去了,但**將軍說,這支部隊應該留在新疆搞建設。為什麼,因為新疆這個地方革命基礎比較薄弱,這個地方沒有一支部隊是不行的。

兵團成立之初十分艱苦,大家缺衣少吃,工作的條件也十分惡劣,一天到晚勞動強度十分大。平均每天開荒都在12個小時以上,但是吃的都是白菜、蘿蔔、鹹菜,鹹菜斷了以後就吃饃饃沾鹽水。吃了幾個月之後,這些開荒造田的戰士們因極度缺乏營養,好多都得了夜盲症。

當時軍墾戰士早上早早的起床幹活,晚上很晚才能回來。緊張的時候一天三頓飯全都在地裡面吃,為了節約時間,吃完以後接著幹,一直幹到天黑。戰士得了夜盲症後,看不見,回不了家,晚上到處找人都找不到,這個團的領導就以班為單位召開會議解決夜盲症回不來的問題。

那時一個地窩子裡住了一個班,開會時提到,我們一個班必須要保住一雙眼睛,把我們班裡所有的菜給一個人吃,讓這一雙眼睛不得夜盲症,晚上回來的時候領著我們一塊回來。

班裡通過了這個決議,那麼保住誰的眼睛呢?按照常理,人人都會搶著說自己,但是他們卻剛好相反,人人都互相推脫,都說我不行我不行,他好他好,保他的。 班長一看解決不了,就說:

「這樣吧,誰歲數小就保住誰的眼睛,現在開始報歲數。」

可是一些戰士明明25歲,他卻報30歲,明明30歲他卻報35歲。兵團的無私奉獻精神在這裡大放光芒,照亮了漆黑的夜空。 班長沒辦法就從團部拿上花名冊,點到了一個最小的,就給他傳達命令:

「從今天開始這些菜我們都不吃了,只給你吃。」

4、一件軍衣的故事

解放初期,為了發展生產,保障**,開展對奸商的經濟鬥爭,於2023年12月10日,成立了新疆軍區生產合作社,主要任務是開辦工廠。這個合作社當時沒有任何資金,全靠指戰員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去創辦。

**司令員指示軍服的雙層衣領改為單層,四個口袋減為兩個,這件軍衣就是單層衣領,只有兩個口袋。一年節省一頂軍帽,兩套單衣節省一套每人節約的錢奉獻給國家。就這樣,銖積寸累,聚沙成塔,軍墾戰士把節約的大筆軍費投入軍人合作社,作為工業建設的投資。

八一鋼鐵廠、七一棉紡織廠等自治區最早的工業企業,都是這樣建立起來的,沒有向國家要過一分錢。軍墾人的奉獻,終結了新疆沒有現代化工業的歷史。

王德明老人一輩子沒捨得將這些破舊的衣物扔掉,這是他對一個崢嶸歲月的紀念。他把一件軍大衣捐獻給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上面縫滿了各種顏色的補丁296塊,旁邊這件軍衣補丁也多達146塊。

5、一座水壩的故事

抗洪築堤,在內地是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工程,在兵團邊境團場卻是捍衛國家領土的戰鬥。在阿爾泰山西南角的十師185團,有一條叫「阿拉克別克」的小河,哈薩克語的意思是「少女的耳環」。歷史上邊界尚未劃定時,中蘇一直以這條自然河為分界線。

2023年春天,這條小河突發百年不遇洪水,洪流沖垮了中方一側的龍口,向地勢低窪的185團境內奔湧而來。在大量房屋被沖垮的危難時刻,185團戰士想的不是自身和財產的安危,而是我們的國土一寸也不能丟失。全團上千人奮不顧身撲上去,大量農用車開進河中,百多名男女青年跳入洪水。

他們用胸膛阻攔洶湧的洪水,用生命捍衛神聖的國土。這次堵壩,共犧牲3名軍墾戰士。5月8日防洪大壩勝利合龍,阿拉克別克河乖乖地回到了故道。

為絕後患,185團在龍口設立了一個民兵哨所——一間土屋,把「軍墾二代」馬軍武夫婦派到那兒負責巡邊和看守水壩分水閘。那裡氣候嚴寒又是著名的蚊區,冬天白毛大雪能蓋住房門;入夏鋪天蓋地的蚊蟲叮死過樹上的烏鴉,咬死過馬軍武家養的狗。

但夫妻倆在水壩一守就是24年,一直陪伴那幢孤零零的土屋守在界河邊、哨所旁守著那清苦孤寂的歲月。穿爛了50多套軍便服,磨破了100多雙鞋。在馬軍武夫婦的心中,守衛疆土就是最大的責任,他們每天必須做的,是升國旗、搞巡邏。

邊疆建設者的事蹟有哪些啊,邊疆建設者的事蹟有哪些啊?邊疆建設者的事蹟有哪些

1 一壺水的故事 1949年9月底,新疆和平解放後,解放軍為了保衛勝利果實和人民群眾的財產,對殘存在新疆境內的土匪進行了大規模圍剿。絕大部分匪徒不是被消滅,就是投降。但一小撮不甘心失敗的反動分子密謀從阿爾金山的青海方向外竄,企圖逃避打擊。我部某團奉命追擊這股土匪,絕不允許他們外逃。2 一隻碗的故事 ...

讚美祖國建設者的作文我是祖國的建設者作文

讀 挑山工 有感 今天,我讀了 挑山工 這篇文章,本文主要講了泰山上的挑山工登泰山時,走的路程比遊人多,而用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少。說明了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去做,就一定能成功。讀了這篇文章,我想起了偉大的發名家愛迪生,研究電燈時,經歷了1600多次失敗才成功的,那種堅持不懈 不服輸的精神...

作文誇誇祖國建設者,作文 誇誇祖國建設者 200字

人民解放軍為了保衛祖國,不管是嚴冬臘月,還是驕陽似火,你們總是毫無怨言地駐守在祖國的邊疆,人民解放軍為了人民的安危,不管是抗洪搶險,還是防暴制匪,他們總是戰鬥在最危險的地方。哪兒需要他們,他們就在哪兒住下。石油工人為了祖國建設的需要。哪兒需要他們,他們就在哪兒住下,他們一到了這些荒原 野地就投入到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