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課文你來說
體現的思想: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是孔子,不是孟子。【出處】: 《論語·庸也》: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譯文】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吧!人們缺少這種道德已經為時很久了。」
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理論:
第一層理論: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第二層理論: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
所以月牙山人說: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層理論: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建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中庸是說人的道德如果能達到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百姓一直在努力追求。中庸不是不能實現,而是很難實現。為什麼?
因為中庸沒有量化的標準,只能靠我們自己來感悟。如果將中庸進行量化處理,那中庸就容易實現了。
談中庸,必須要談道,道離不開目標,沒有目標的生活就失去了意義。中國聖人的目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談中庸要談到讓大家可以實踐為好,也就是現代的接地氣。
2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里仁》記載孔子告誡曾子的話:「吾
道一以貫之。」別的學生問曾參,這是什麼意思。曾參說: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為仁之方。說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忠恕之道,也就是說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為仁、行仁。
孔子說恕便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所謂「能近取譬」就是將心比心,就是忠恕之道的具體實施。
中庸之道的原則和其現實意義?
3樓:demon陌
中庸之道的原則是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在處理矛盾時善於執兩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穩定、和諧.並且隨時以處中,因時制宜,與時俱進。
中庸是儒家道德的最高境界,其現實意義絲毫不減,它對我們今天的社會實踐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並且乃至整個人類世界都有影響。
今天,我們汲取中庸之道中的積極因素,對於實現社會和諧的理想具有重要意義。「中庸」其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中正以及中和的思想能使人身心和諧,並能使人處理好人際關係、國際關係及人和自然的關係,以至達到社會的整體和諧,弘揚中庸之道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用作用。承認不同而謀求「和」,這是世界多元文化實現和平相處必走的一條路。
「和而不同」在促進世界各民族和平相處、共同發展方面具有啟迪意義。
拓展資料: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中庸之道是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觀點論,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理論:
第一層理論: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第二層理論: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
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層理論: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建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中庸是說人的道德如果能達到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百姓一直在努力追求。中庸不是不能實現,而是很難實現。為什麼?
因為中庸沒有量化的標準,只能靠我們自己來感悟。如果將中庸進行量化處理,那中庸就容易實現了。
談中庸,必須要談道,道離不開目標,沒有目標的生活就失去了意義。中國聖人的目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談中庸要談到讓大家可以實踐為好,也就是現代的接地氣。
再就是,庸的基本詞義是需求,是追求目標過程中的需求,是人和人(或物)之間互動過程中所獲得的量與所付出的量。比如吃飯要七成飽,就是人和食物之間的互動的量。比如要寬容,就是人與人互動中情緒的表現量在中度。
沒有情緒是不可能的,但將情緒控制在一個度裡還是可以修煉的。
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心》)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是合一於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的境界。「與天地參」是天人合一。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
因而《中庸》始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而終於「『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這就是聖人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樣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自覺修養所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於人類和自然理想境界。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庸的三大基本原則:
1、致中和
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的情感時,心中是平靜淡然的,叫做「中」,但喜怒哀樂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們必然要表現出來。表現出來而符合常理,有節度,這就叫做「和」。二者協調和諧,這便是「中和」。
達到中和的境界,世間萬物就各得其所了。
2、執兩用中
「叩其兩端」、「執兩用中」是中庸之道一個重要的原則,「兩端」就是過和不及兩個極端,「過猶不及」,是指的做一件事情,如果做過頭和沒有做到一樣不得其正,即做事須恰到好處。「中」就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執兩用中」與「過猶不及」合而言之,就是堅持「中」,戒其「過」,勉其「不及」。
這是中庸之道所據以立論的最基本的法則。
3、和而不同
《中庸》認為「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即多樣性事物之間可以和諧相處、互補共進、寬容包納。「和而不同」的原則最能體現中和之道的精神,它是正確處理各種關係的**規則,具有最普遍的意義。
修中庸之道的三**寶:
1、慎獨
《中庸》中說:「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
故君子慎其獨也。」要求人們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應該謹慎檢點。即使在隱蔽之處或細小之事,也時刻格守中庸之道。
《中庸》認為道德修養首先要從人所不見的「慎獨」工夫做起,由此出發,就能「微之顯」,「闇然而彰」,漸漸外化為行動上的「中道」。
2、忠恕
《中庸》中說:「忠恕違道不遠」, 忠恕,亦即仁愛,忠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恕就是「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用今天的話說,仁就是人人平等。這一原則要求人們忠恕寬容、體仁而行、並行而不相悖。
要求人們用愛自己的心去愛他人,用責備他人的心來責備自己,用自己的真誠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
3、至誠
《中庸》認為「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至誠儘性是實現中庸之道的關鍵。只有堅持至誠,才能充分發揮自己善良的天性,達到至仁至善的境界。實現「至誠」就可以使人進入道德理想的最高境界。
對中庸之道的認識
中庸之道強調「執兩用中」、「中道而行」。很多人認為中庸即平庸,保守,妥協,不求上進,還有人把中庸之道理解成不講原則的折中主義、平均主義,這是對中庸的曲解。
中庸包含的折中調和思想,應該算一種積極的調和。調和與均衡無論在人類社會還是在自然界,都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常態。不該認為調和就是壞事。
而且「執兩用中」不是簡單的折中、平均,這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這個「中」是從「兩端」中新產生出來的那個的「三」,是認識和發現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得出的科學、正確處理事情的辦法。如何評判「中」,龐樸精妙地概括為「a然而b」、「a而不a」、「亦a亦b」和「不a不b」四種邏輯形式。而絕非(a+b)÷2。
同時這個「中」的標準隨具體境遇的變化而改變,《中庸》所謂「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朱熹所謂「中無定體,隨時而在」,它提倡的「時中」就是希望在不同時空條件下君子能隨時保持中道。歷史上也存在著將中庸這種變化法則固定為維護「禮」的傾向,這樣中庸便喪失了與時俱進的活力,成為陳腐僵化的教條。封建統治者對「中庸」思想的歪曲,在具體的政治實踐中造成了對人性的嚴重戕害。
今天我們應遵循「時中」的法則,找出適合當今社會發展的「中道」,建設理想的和諧社會。
中庸之道的現實意義
中庸是儒家道德的最高境界,其現實意義絲毫不減,它對我們今天的社會實踐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並且乃至整個人類世界都有影響。
今天,我們汲取中庸之道中的積極因素,對於實現社會和諧的理想具有重要意義。「中庸」其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中正以及中和的思想能使人身心和諧,並能使人處理好人際關係、國際關係及人和自然的關係,以至達到社會的整體和諧,弘揚中庸之道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用作用。承認不同而謀求「和」,這是世界多元文化實現和平相處必走的一條路。
「和而不同」在促進世界各民族和平相處、共同發展方面具有啟迪意義。
5樓:過得去王遠闖
中庸和太極的平衡、馬哲的對立統一都差不多,平衡或者中庸確實是事物最理想的狀態,但是事物卻總在發展-平衡-再發展-再平衡的動態之中,中庸強調了平衡的重要性卻忽視了發展的動態(畢竟當時物質世界的發展變化遠不如今天)。馬哲則更全面的認識了平衡與不平衡(即發展/勢),同時指出了實踐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中庸有它的適用性,中庸更強調控制平衡,適合於維持狀態,或守成,同時屬於心道,適用於發展緩慢的過程;中庸也有不適用性,不適用於發展快速的物質性過程,不適用於趨勢發展過程,不適用於敵對狀態等等。
拓展資料
《中庸》的成書年雖無確考,但自宋以來卻是儒家學派,特別是新儒學即道學的最為重要的經典。要了解儒學、研究儒學、傳播儒學的精華,就不能不認真閱讀這部書。但是長期以來《中庸》的外文譯本不多,這部給使用外國文字研究中國哲學、中國文化的學人和讀者帶來了不便,限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許多使用外文的學者和在域外讀讀書、做學問的朋友,都埋怨國內太不注意中國文化成果的外文翻譯工作,他們喜歡拿印度與中國比,他們說,印度民族的許多文化遺產多有外文譯本,特別是英文譯本,而中國經典遺產多有外文對本,特別是英文譯本。而中國經典遺產的外文字則寥若晨星,偶遇幾種,也多為外國人所譯,這不能不使人感到愧對古人,有負後人。
用一句話概括家庭,用一句話概括李白
家庭是被婚姻 血緣或收養的紐帶聯合起來的人的群體,各人以其作為父母 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會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創造一個共同的文化,相互扶持,照顧,有著難以形容的感情!家庭就是相互理解,相互關心。家庭是一本難讀懂的書 簡單向別人介紹一下你的家庭成員 不少於5句話 在下乃來自一個大家庭,上有祖父祖母及雙親...
一句話概括歷史成語故事內容,一句話概括歷史成語故事內容
掩耳盜鈴 從前有一個人看見,一戶很大的人家,門口上掛著,一個鈴鐺,於是這個人在三更半夜的時候跑到這個人家的門前,想了想說這個鈴鐺太大了,沒法全部偷走 砸碎怕驚動別人,那怎麼辦呢?他想到一個辦法,把自己的耳朵捂起來,就什麼都聽不見了嗎?於是他捂著耳朵去看開始盜鈴,沒想到,鈴一想就驚動了這戶人家 i m...
用一句話概括男女之間的友情,用一句話形容男女之間沒有純潔的友誼
有很多情況 紅顏知己 藍顏知己 友情以上,戀人未滿 純友誼 神交。男女之間多的是曖昧,不可能存在純友誼的。相愛至地老天荒,海枯石爛。友誼地久天長,惺惺相惜,能夠做朋友是緣分。男女授受不親,不了亂來 用一句話概括男女之間的友情?可以理解為異性閨蜜 或者是藍顏知己 一般情況下 都是可以這樣形容的 男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