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七月十四是鬼節

2021-05-15 03:06:59 字數 4281 閱讀 1867

1樓:薄荷紅茶

古人在七月半祭祖。經後世發展演變成如今的「中元節」(鬼節是民間叫法,實際上並沒有此叫法的節日)。

元節,別名七月半、七月十

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迴圈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2樓:匿名使用者

四大鬼節:三月

三、清明節、七月十四/

五、十月初一。

七月十四/十五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曆七月十四/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

五、七月十

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民間在中元節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

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後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

佛家盂蘭盆會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合拍,這一天則成為民間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節。

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

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四/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網際網路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

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3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在漢字文化圈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襆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

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

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開啟,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活動,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因此某些地區在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稱為「盂蘭盛會」。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施捨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動結合,構成中國乃至東亞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

盂蘭盆法會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部派佛教時期,印度就常興辦盂蘭盆會,而在中國,《佛說盂蘭盆經》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因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

到了宋朝的時候,由於儒、釋、道合流的日趨明顯。民間流傳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並將佛教的盂蘭盆會與道教「中元地官節」相結合,而流行道士誦經普度眾鬼,期使獲得地官赦罪,獲得解脫。因此民間習俗的中元普渡著重在祭祀孤魂野鬼,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變成「祭鬼」,亦即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餓鬼但與道教和儒家的祭祀習慣不同,盂蘭盆法會以素食施食供養。

4樓:知根

在20世紀20-40年代,中元節遠比「七夕」、「清明」熱鬧。人們傳承著以家為單位的祭祖習俗,祭祖先、薦時食的古老習俗直至**時期仍然是鄉村中元節俗的首要內容。抗戰勝利後,各寺廟還增加祈請佛力普渡「抗戰陣亡將士」英靈。

20世紀50年代,中元節依然熱鬧。但後被認為是宣揚封建迷信,逐漸邊緣化。傳統中元節都是商辦官助,可到20世紀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無力承辦,又無官助,自然銷聲匿跡。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園還辦了最後一次中元節,瓊海中到處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燈,非常壯觀。「文革」時期,除了清明節,所有的傳統節日都被取締,中元節也沒能倖免。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傳統節日逐步迴歸,但中元節卻被冷落了。

5樓:路過_凱凱豬

應該是農曆的七月十五吧, 中元節

道教節日能與傳統民書相應,主要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即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

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已成為民俗節日。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別稱,正月十

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為三官大帝的誕辰。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則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道教《太上三官經》雲: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為懼厲的心理,民眾於日常生活中複合儒、佛、道三教,成為農曆7月15日的中元節,民間則稱農曆7月為"鬼月"。[1]

6樓:晁凡白熊開

七月十四是祭拜祖先的,祖先不會害自己的子孫;七月十五是七月半,既是鬼節,餓鬼出來,下午2點-4點是最猛的時候,最好把留海紮起來,人的額頭上有光,鬼會怕--我是聽人說的

至於有沒有鬼我不知道,但是隻要你多做好事,不要害人自然就是好的

7樓:襄天子

南方這邊據傳因當年元兵南下,主要是在七月15這天打過來,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兩天過節。無論是有沒有戰爭都要敬鬼嘛,所以就提前一兩天了,隨便讓鬼保佑一下不用死。後來一改就全部改了,因為對鬼神不可以變來變去,後來就形成了傳統了。

所以造成了中國有些地方過節不同。

8樓:momo看風雲

我們都知道,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也就是俗稱的鬼節,但是在南方部分地方,尤其是廣東、廣西的很多地區過鬼節卻是在七月十四,到底哪一天才是真正的鬼節?

9樓:佟珍宛紫安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農曆七月十四為何稱為「鬼節」,為什麼七月十四是鬼節?

中元節又稱 鬼節 或 盂蘭盆會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 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 鬼節 施孤 又稱亡人節 七月半。由來中元節道教節日能與傳統民書相應,主要基於同一宇宙觀 即天 地 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 地官 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 三界公 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

為什麼有人說七月十三是鬼節,也有人說十四是,還有十五

中元節的歷史也很久了,人們在世代流傳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誤差,所以最終的日期各地會有區別。而且不光是每個地區會有差別,甚至每一個村落之間的習俗都可能有差別,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歷史上傳下來的很多東西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就像是春節一樣,南方和北方小年的日子都不是一天。一 中元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祭祀 不...

農曆七月十五鬼節的由來,農曆七月十五鬼節的由來!

鬼節 源自佛教 盂蘭盆會 盂蘭節源於佛教 大藏經 中的目連救母的故事 有目連僧者,法力巨集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佛陀的學生,大比丘目犍連 目連的全名 施展天眼通,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