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不讀身為老甲榜卻不知史記和太史公,給我們什麼啟示

2021-03-17 20:58:15 字數 941 閱讀 6258

1樓:文化傳承的源與流

《進士不讀史記》

【原文】

宋荔裳方伯在塾讀書時,有岸然而來者,則一老甲榜也。問:「小兒讀何書?

」以《史記》對。問:「何人所作?

」曰:「太史公。」問:

「太史公是何科進士?」曰:「漢太史,非今進士也。

」遂取書閱之,不數行,輒棄去,曰:「亦不見佳,讀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註釋】

1、塾:學堂

2、遂:於是

3、亦:也

4、佳:好的;美的

5、益:好處

【譯文】

宋荔裳(宋荔裳:宋琬,號荔裳,清代散文家。方伯:

明清時對布政使這個官職的稱呼)在學堂裡讀書的時候,(某一天)有一個表情嚴肅的人走了進來,(一看)原來是一位老甲榜。老甲榜(j清朝科舉制度中進士的別稱)問他:「(你這個)小孩子在讀什麼書啊?

」宋荔裳恭恭敬敬地回答說在讀《史記》。老甲榜(又)問他:「什麼人所寫的呢?

」宋荔裳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是太史公寫的。」老甲榜(奇怪地)問道:

「太史公是哪一科(中的)進士?」宋荔裳說:「太史公是漢朝時候的太史,不是現在的進士啊。

」老甲榜於是(裝腔作勢地)取過《史記》來看,看了沒幾行,就丟下書,說:「也不見得好,你讀它又有什麼好處呢?」(說完)就仰著頭走出去了。

【評價】

明清兩朝統治者規定,科舉考試中必須用八股文體作文章,文章題目都從《四書》(《大學》《論語》《中庸》《孟子》)中來,並且要求文義必須以朱熹的集註作為準繩。一些讀書人終其一生只在欽定的幾部書裡討生活,以割裂經義為能事,不知《史記》為何書,不知太史公為何人,就毫不奇怪了。然而,這樣愚妄無知的人偏能金榜題名,這真是對科舉制度的莫大諷刺。

表現的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

參考:初高中語文123資源網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什麼意思

我聽到的是 copy少不讀紅樓,老不讀bai三國 少年容du易為愛情所困,是為zhi大人們所不能容忍dao的。以前人們戀愛不自由,看紅樓看呆了很多年輕人,以前 少,人們性格單純,更有甚者變傻了。老不讀三國,老人老了經歷的事很多,思想也很複雜,再讀三國的話,人會變的奸滑世故。一個地方一個說法,少不讀水...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少不讀 水滸 老不讀 三國 這一言語最早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 文學批評家金聖嘆之語,指的是人在年少的時候不應該讀 水滸傳 年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 三國演義 他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少不讀水滸,主要是因為年輕人血氣方剛 易於衝動 辨別是非能力差,而 水滸傳 裡邊的很多場景都不適合年輕人模仿,對青少年成...

為什麼說「少不讀三國,老不讀水滸」

古代俗來語,意為少年自不應讀水滸,老年不應讀三國。指年少的時候不讀 水滸 上年紀後不應該讀 三國 的俗語 少不讀水滸 解析 解釋一 因為少年血氣方剛 易於衝動,看了 水滸 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解釋二 因為 水滸 對人性 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