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翁爺灬
usb1.0-usb3.0,sata1.0-sata3.0
2樓:
都能插,不過sata的就夠了,再好的效能沒多少提升價錢翻倍
3樓:匿名使用者
sata3.0 msata pci-e m.2
固態硬碟插口型別有幾種,有什麼區別,哪種最好?
4樓:sindy蓀
固態硬碟插口型別分為六種:
主要就是sata、msata、m.2、sata express、pci-e及u.2等。
雖然固態硬碟介面種類繁雜,但是總結下來無外乎以sata 6gbps、msata、m.2以及pci-e為主,而且就當下技術成熟度以及價效比等諸多方面來說,m.2以及sata 6gbps介面有著絕對的市場佔有率。
具體區別如下:
sata 3.0是最為常見的固態硬碟介面
sata revision 3.0(簡稱sata3.0或sata 6gbps)它代表所使用的是sata revision 3.
0標準,速度更快,相對sata revision 2.0。sata是硬碟介面的標準規範,事實上,sata 6gbps介面是一個不太規範的說法,正確說法是sata iii(sata3.
0),介面速度是6gbps。當然,大家都習慣這麼說。這是市面上最常見的機械硬碟/固態硬碟介面,大多數人買的硬碟都是在用這種介面。
sata 6gbps(sata3.0)最大優勢就是非常成熟,能夠發揮出主流ssd最大效能。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老電腦的主機板,可能僅有sata2.
0,這類介面由於最大支援的速度有限,無法完全發揮出ssd的效能,因此一些老爺機或者比較老主機板的電腦使用者,一般不建議升級ssd,除非更換支援sata3.0的主機板。
msata介面:
該介面是sata協會開發的新的mini-sata(msata)介面控制器的產品規範。新的控制器可以讓sata技術整合在小尺寸的裝置上。msata也提供了和sata介面標準一樣的速度和可靠性,提供小尺寸ce產品(如notebooks/ ***book)的系統開發商和製造商更高效能和符合經濟效益的儲存方案。
該介面主要是用在注重小型化的筆記本上面,比如說商務本,超極本等等,桌上型電腦,主流筆記本依依舊是sata3.0。事實上,msata介面亦可以說是ssd小型化的必經過程。
當然msata也存在sata的一些缺陷,比如說現在仍然是sata通道,速度還是6gbps。
m.2介面:
m.2原名是ngff介面,這是為超極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介面標準,主要用來取代msata介面。不管是從非常小巧的規格尺寸上講,還是說從傳輸效能上講,這種介面要比msata介面好很多。
正是因為sata的介面瓶頸越來越突出,現在很多主機板廠商都開始在產品線上預留出m.2介面。
m.2介面能夠同時支援pci-e通道以及sata,其中前者在提高速度方面更輕鬆一些。最開始該介面所採用的是pci-e 2.
0 x2通道,理論頻寬10gbps,可以說它也突破了sata介面理論傳輸瓶頸。如今的m.2介面全面轉向pci-e 3.
0 x4通道,理論頻寬達到了32gbps,相比以往水準提升了很多,這也讓ssd效能潛力大幅提升。另外,該介面固態硬碟還支援nvme標準,和現在的ahci比較起來,通過新的nvme標準接入的ssd,在效能提升方面非常明顯。
pci-e介面:
在sata介面的ssd發始時,就已經出現了pci-e介面的ssd,後者優勢可以說非常明顯。至於其他ssd,無論使用的是何種介面,都是從sata 向原生pci-e走進,而pci-e介面的ssd直接是一步到位,沒有了中間過程。不過,pci-e硬碟最開始主要是在企業級市場使用,因為它需要不同主控,所以,在效能提升的基礎上,成本也高了不少。
至於消費級市場,對該產品並沒有太大需求,只是在這兩年,pci-e硬碟才開始在高階消費市場流行起來。
sata express介面:
在sata 6gbps速度之後,sata介面再想提升速度就比較困難了。sas介面雖然說能達到12gbps的速度,不過這也只是針對企業級市場,並且對原介面做了很大變動,而且後者對成本並不敏感。但是,面對消費級市場時就不能這樣了,必須考慮到現實問題,sata-io最終拿出了sata express介面的解決方案。
其實,它的物理介面是由sata 6gbps介面改造而來,已經在市場上推出了好幾年。不過,從目前市場佔有率來看,該產品還有很長一段普及之路。該產品做得唯一比較明智的地方就是向下相容了sata 6gbps介面。
u.2介面:
它的別稱是sff-8639,是由固態硬碟形態工作組織(ssd form factor work group)推出的介面規範。u.2不但能支援sata-express規範,還能相容sas、sata等規範。
因此大家可以把它當做是四通道版本 的sata-express介面,它的理論頻寬已經達到了32gbps,與m.2介面毫無差別。不過目前在市場上已經正式售賣的也只有intel的750系列。
5樓:小白一鍵重灌系統網
1.sata介面
。sata介面是現在使用人數最多的介面,sata介面具有很強的糾錯能力,介面簡單,所以使用人數偏多
2.ide介面,其實ide是代表一個硬碟的型別,這種介面硬碟在時代的變遷中已經被淘汰了
3.scsi介面,scsi介面硬碟不是給普通pc電腦使用的,廣泛使用在小型機器上的高速資料的傳輸
4.光纖通道硬碟介面,專門為網路而設計的,隨著作業系統對硬碟速度需求,才開始逐漸應用到硬碟中去
5.sas介面,這種介面主要是為了改善儲存的作業系統效能,提供可用性和擴充套件性,與序列ata硬碟的相容性
6.m.2介面,是為超極本量身定做的新一代介面標準,傳輸速度巨快的硬碟介面,逐漸成為主流。
以上就是硬碟介面的型別啦
6樓:劇穎卿愚胭
從介面速度上:pci-e>m.2(走
pcie匯流排)
>或=sata
express>sata3.0>或=m.2(走sata匯流排)>sata2.0。
pci-e介面的盤速度可達到幾g/s,但**也高的離譜,一般家用沒必要選擇。
m.2(走pcie匯流排)和sata
express介面突破了sata3.0速度,理論頻寬10gb/s(即最大速度可達1g多/s),前者有賣的,如果浦科特m6e,後者沒見過這樣的盤。m.
2介面的**相對sata3.0介面要貴一些。
m.2(走sata匯流排)實際就是通過主機板sata傳輸,所以效能和主機板的sata應該一樣,但由於這種盤做的比較小,所以在快閃記憶體通道上不可能做多,一般也就4通道,所以在速度上略低於2.5寸的sata介面盤,但因為不是普遍應用的產品,所以**要比sata介面的要貴。
具體需要哪種插口,要看電腦主機板有什麼插口。如果家用,投資購買pci-e介面的沒有必要,普通的sata3.0足夠使用。
技嘉GA Z97X UD3H與技嘉GA Z97X Gamin
總得來說這兩款主機板綜合能力基本是一樣的,那個都差不多。但是效能是技嘉ga z97x gaming 3稍好一些。畢竟是為遊戲準備的主機板,有3根顯示卡插槽 不過一般人也用不到 技嘉ga z97x gaming 3和技嘉ga z97x ud3h哪個好 總得來說這兩款主機板綜合能力基本是一樣的,那個都差...
技嘉的z77x ud3h和z77 d3h什麼區別啊,選哪個呢
最大的區別應該是後者只支援amd雙顯示卡交火 前者是a卡n卡都支援 別的小區別就是介面什麼的多一個少一個的 希望採納 技嘉的z77x ud3h和z77 d3h什麼區別啊,選哪個呢糾結 啊 最大的區別應該是後者只支援amd雙顯示卡交火 前者是a卡n卡都支援 別的小區別就是介面什麼的多一個少一個的 一個...
h97主機板和z97主機板有什麼不同那個晶片高一點
從intel的規格上來看,z97定位更高階,支援cpu超頻,供電也好,擴充套件功能也最全。z97 功能最齊全h97 屬於閹割版 晶片差不多,主要是z97的超頻效能比較強,所以z97更好 英特爾h97和z97晶片組有什麼區別?區別在於h可以組 bairaid,z可以組raid和支援超du頻。z97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