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然墨瀲
歷史人物:鮑叔牙、管仲
故事:管鮑之交
齊國的國君(諸侯國的最高首領)齊桓公是第一個霸主。齊桓公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有兩個得力的助手——管仲和鮑叔牙。管仲是一位有才幹的政治家,而他的成功又是和鮑叔牙謙虛讓人的品德分不開的。
管仲和鮑叔牙從小就是好朋友。他們互相幫助,真誠相待。長大以後,他們一同去齊國謀生。
當時齊國的國君齊襄王有兩個弟弟,一個是公子糾,一個是公子小白。說來真巧,管仲和鮑叔牙分別當了他們兩人的老師。齊國發生內亂,齊襄王被殺死,誰來當新國君呢?
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便爭起來。結果公子小白當了國君,他就是齊桓公。
為了治理好國家,齊桓公問鮑叔牙有什麼高見。鮑叔牙說:「您需要一個才智過人的賢人來幫助。
」齊桓公說:「難道還有比您更能幹的人嗎?」鮑叔牙肯定地說:
「有,就是管仲。」「管仲?!」提起管仲,齊桓公便咬牙切齒,原來在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王位的時候,為保公子糾做國君,有一次,管仲躲在樹林中向公子小白暗**一箭,幸好射在衣帶的銅鉤上才沒受傷,所以結下了一箭之仇。
鮑叔牙說:「管仲的才能超過我十倍,您要是不記前仇,真心實意請他來,不但能治理好國家,恐怕其它各國也得聽您指揮呢!他說服了齊桓公,設法把管仲請來。
管仲見齊桓公不記一箭之仇,非常信任他,就決定幫助齊桓公治理國家了。
管仲在齊桓公支援下,對齊國進行了一番改革。幾年時間,齊國就富強起來,此時為了讓管仲充分發揮才能智慧,鮑叔牙卻謝絕挽留,悄悄地離開了齊桓公和管仲。他的為人令大家欽佩,管仲說:
「真正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後來人們常用「管鮑之交」「管鮑遺風」來稱讚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
業績:齊國富強起來
品質:為人的真誠,為友的真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家國為最大。
2樓:匿名使用者
劉邦,為威加海內兮歸故鄉。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
3樓:薔薇全真
關羽(關帝) 岳飛(**穆)
4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 感人故事嘛 他就是仁慈仁義 所以故事很多 創了蜀國 他的仁慈值得俺們學習 關羽 他也是仁義 要說故事 就是著名的 過五關斬六將 值得學習的是 春秋大義!
5樓:本採白殷海
說起投筆從戎這個成語故事人們馬上會想到班超;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
公元62年(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劉莊召到洛陽,做了一名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著去了。當時,因家境並不富裕,班超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家。
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檔案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後來,班超出使西域,終於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作貢獻。
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
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聯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斷了匈奴的右臂,使漢朝的社會經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也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間,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了各式各樣的危機。
他為當時的邊境安全,東西方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班超為人有遠大志向,不拘小節。但在家孝順父母,常幹辛苦的事,不以勞動為恥辱。這些看似普通的事情實際反映班超高尚的品質,我是非常佩服班超的作為,決心學習他的精神。
阿諛奉承的歷史人物一兩個,諷刺阿諛奉承的事例歷史人物
和珅。阿諛 用言語恭維別人 奉承 恭維,討好。阿諛奉承就是拍馬屁,說恭維別人話,討好別人的詞語,曲從拍馬,竭力迎合別人。為討好而說好聽的話恭維別人,也作 阿諛奉迎 博學多識 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因提出變法主張,深受宋神宗信任,先任參知政事 副宰相 一年後又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宰相 看上其權勢想升官...
請寫一段話,介紹一位你敬佩的歷史人物及其主要貢獻業績或才華
孫子兵法 曰 將者智 信 仁 勇 嚴也。且看常山趙子龍 1.計取取貴陽之時,識詐降 先主伐吳之時,進忠言 漢水對陣之時,退操瞞。皆足顯其智。2.當陽長阪坡與先主失散,然而不投曹操,單騎救主。足見其信。3.早先投贊不投紹,但為一仁政之所在,足見其仁。4.漢水救黃忠,一身都是膽,足見其勇。5.兵敗箕谷,...
中國歷史上最能打的兩個省份,在南在北,是你的家鄉嗎
在中國歷史上,如果說最能打的兩個省份,在我的心中一個是四川省,一個是廣西省。四川省自古以來就是勇猛好戰之輩,在古時候三國時期,四川也就是蜀國的所在。在人數居少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佔有一席之地,最關鍵還是民風彪悍。所以我覺得在南方四川絕對是一個非常能打的省份,當然廣西也不差。我記得 曾經說過一句話,要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