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與我與地壇的寫法有什麼不同

2021-03-21 06:26:58 字數 4720 閱讀 5005

1樓:風漸遠_儆醒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談論的是史鐵生的散文名作:《我與地壇》。

之所以選擇這篇作品,是出於如下幾點理由:一,大家知道,2023年的最後一天,史鐵生先生突然去世,引發了許多人的悼念與追思。在這些追思中,我發現好多人都提到了《我與地壇》,可見這篇作品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我們今天來談論這篇作品,也算是對史鐵生先生的一種悼念和緬懷。二,對於這篇作品,我本人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在山西的一所高校教寫作課。

大概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我就把這篇作品帶到了我的課堂上。有

四、五年的時間,差不多每年我都要面向學生誦讀這篇作品,有時候是一遍,有時代兩個班的課就會讀兩遍。從2023年開始,我所在的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先是與人民出版社,後來又與北師大出版社合作編寫高中語文教材,我們也把《我與地壇》選到了必修課裡,而這一課的內容又是由我來編寫的,所以我對這篇作品實在是太熟悉了。三,以我個人的判斷,我覺得無論是從思想性還是文學性上來看,《我與地壇》在中國當代散文寫作中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值得我們去認真分析。

下面,我就從作者、文體、格局、結構、語言、立意等幾個方面來面對這篇作品。

一、關於史鐵生 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孟子·萬章下》)這就是所謂的「知人論世」。我覺得談論《我與地壇》,我們更需要從作者的情況談起,因為這篇作品直接與作者的遭遇與疾病相關。不瞭解作者的情況,我們就無法很好地去理解這篇作品。

史鐵生是2023年1月4日出生於北京,2023年初中畢業,2023年去陝西延安地區插隊。三年之後也就是他20歲那年,他的雙腿開始出現問題,於是回北京**。史鐵生有篇散文,叫做《我二十一歲那年》,寫到了他當年在友誼醫院神經內科**的情景,寫到了他當時的想法。

他說,當時是他父親攙扶著他第一次走進了那間病房,「那時我還能走,走得艱難,走得讓人傷心就是了。當時我有一個決心:要麼好,要麼死,一定不再這樣走出來」。

但是,他沒有去死,也沒能再那樣走出來,而是被他的朋友抬回了家,從此坐進了輪椅,開始了與自己的疾病終生廝守的日子。從2023年開始,他進北京一家街道工廠做工,主要工作是在木箱子或鴨蛋上畫仕女,畫山水。他就這樣畫了七年。

像**《午餐半小時》,《老屋小記》,寫的就是那個時期的生活。 在工廠做工期間,史鐵生開始學習寫作。2023年,他在《當代》正式發表**《法學教授及其夫人》,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

我們許多人都沒有經歷過史鐵生的這種遭遇,但是大家現在可以想想,一個人在20歲左右的年齡,雙腿突然不聽使喚了,然後是癱瘓了,那該是什麼滋味!而且這並不是暫時的事情,而是意味著被判了無期徒刑——一輩子要與輪椅為伍。我想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遇到這種事情肯定都是晴天霹靂。

史鐵生當年遇到的就是這種大不幸,大痛苦,所以他無數次地想到了死,也無數次地想到自己為什麼活。也就是說,如果不去選擇死,就必須尋找活下去的理由。《我與地壇》中有幾句話流傳很廣:

「記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裡了,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麼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後事情終於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這樣想過之後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麼可怕。」史鐵生是如何把這件事情想明白的呢?據他自己說,當年他陷入絕望差不多要自殺時,是聽了卓別林的勸。

在《城市之光》這部電影中,女主人公要自殺,但被卓別林扮演的那個角色救下了,女人埋怨他,發瘋地喊:「你為什麼不讓我死?為什麼不讓我死!

」卓別林慢悠悠地、不動聲色地說:「著什麼急?早晚會死的。

」(《對話四則》) 但是,剛剛得病那幾年,史鐵生卻沒有後來這麼達觀。所以地壇就成了他思考生死問題的去處。《我與地壇》中有一句話:

「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根據《我與地壇》的寫作時間,我們可以推算出史鐵生進入地壇的時間是2023年。2023年前後那幾年很可能是史鐵生一生中心情最苦悶的時期,而偏偏在那個時期,史鐵生的生活中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他的母親得病突然去世了。他在《合歡樹》和《秋天的懷念》中專門寫到過自己的母親。他說:

「三十歲時,我的第一篇**發表了,母親卻已經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又僥倖獲獎,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七年。」(《合歡樹》)我想,這裡所說的**獲獎應該是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得2023年的全國優秀短篇**獎。

那麼再推算一下,史鐵生母親去世的時間可能是2023年。也就是說,在史鐵生25歲那一年,他的母親去世了。而這件事情對於已經遭遇不幸的史鐵生來說又增加了一種不幸,可以說是「屋漏偏逢連陰雨,船破又遇頂頭風」。

明白這一點,我們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在《我與地壇》中作者會以那樣一種筆調去寫母親。那是一種懷念和哀思,也是一種痛悔和自責。 《我與地壇》寫成於2023年,那個時候的史鐵生已快活到不惑之年,他已經是一個名氣不小的作家了;同時,他也走出了自己的精神困頓期。

這時候,他可能需要對自己「以前的事」、「活著的事」、「寫作的事」、「靈魂的事」作一番集中的回顧與思考,這樣便有了這篇大容量的《我與地壇》。 根據史鐵生標註的日期,《我與地壇》在2023年5月寫成初稿,修改完成的日期是2023年1月。又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史鐵生才決定把它拿出來發表。

史鐵生曾經說過,他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所以他的寫作狀態本來就不好;據他的朋友徐曉講,史鐵生對自己的寫作又有很嚴格的要求,「他寫作的速度很慢,一個短篇有時得寫幾個月,一個句子不滿意,他能翻來覆去修改一天,寫了上萬字的稿子,只要不滿意,撕了他也不覺得可惜」。(《我的朋友史鐵生》)由此我們可以想象,《我與地壇》應該是作者的反覆修改之作,精益求精之作。也就是說,作者的感情經過長時間的發酵,思考經過長時間的醞釀,文字也經過長時間的打磨之後,他終於拿出了這篇沉甸甸的作品。

2樓:常倩石香潔

秋天的懷念主要是對自己母親的思念,而我與地壇則更多是他對人生的一種感悟

史鐵生《我與地壇》和《秋天的懷念》描寫母親的寫法有什麼不同?

3樓:匿名使用者

《我與地壇》主要是側面描寫,以我與地壇的關係引出與母親的關聯,相當於主輔;《秋天的懷念》是很短的文章,重點寫母親以及由此所得的感悟和情感。有興趣的話看看《插隊的故事》和《我遙遠的清平灣》,能讓你有所感悟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秋天的懷念》以敘事為主,有一定的象徵意味;這段文字以議論為主,多有聯想和想象。

5樓:皋晨希折榮

《我與地壇》是側面描寫,以我與地壇的關係引出與母親的聯絡,《秋天的懷念》,重點寫母親以及由此所得的感悟和情感。

6樓:智傲易奉乾

《我與地壇》以我與地壇的關係引出與母親的關聯

《秋天的懷念》重點寫母親以及由此所得的感悟和情感

我與地壇和秋天的懷念寫法有什麼不同

7樓:匿名使用者

《秋天的懷念》以敘事為主,有一定的象徵意味,而《我的地壇》以議論為主,多有聯想和想象。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點下左下角的採納謝謝,您的支援是我奮鬥的動力

8樓:安秀榮葛詞

秋天的懷念

雙腿癱瘓後我變得暴怒無常.母親幾次央求我陪她去看花,都被我拒絕了,最後一

次我答應了她,而母親卻去世了,沒看成.妹妹陪我去看了花,懂得了母親要告訴他們的道理:要有活下去的勇氣.

我與地壇

中的第一第二兩個部分。所選部分涉及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作者在突遭不幸雙腿癱瘓後對於生死的深沉思考,一個問題是作者悔恨在母親過早去世後才理解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題目:下面是史鐵生《我與地壇》中的一段文字,比較一下:同樓是寫母親,這段文字的寫法與課文有什麼不同?

9樓:匿名使用者

這一段文字,寫「我」因為突然返回,得以從一個客觀的視角觀察母親凝思佇立的神情,從而意識到母親的精神壓力絕不在「我」之下,她一定是為「我」熬過了不知多少個「空落的白天」和「不眠的黑夜」,並作深層反思,闡發了「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的道理。《秋天的懷念》以敘事為主,有一定的象徵意味;這段文字以議論為主,多有聯想和想象。

下面是史鐵生《我與地壇》中的一段文字,同樣是寫母親,這段文字的寫法與課文有什麼不同?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一段文字,寫「我」因為突然返回,得以從一個客觀的視角觀察母親凝思佇立的神情,從而意識到母親的精神壓力絕不在「我」之下,她一定是為「我」熬過了不知多少個「空落的白天」和「不眠的黑夜」,並作深層反思,闡發了「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的道理.《秋天的懷念》以敘事為主,有一定的象徵意味;這段文字以議論為主,多有聯想和想象.

閱讀下面史鐵生我與地壇中的一段文字比較一下同樣是寫母親這段文字的寫法與讀想相比有什麼不同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一段文字,寫「我」因為突然返回,得以從一個客觀的視角觀察母親凝思佇立的神情,從而意識到母親的精神壓力絕不在「我」之下,她一定是為「我」熬過了不知多少個「空落的白天」和「不眠的黑夜」,並作深層反思,闡發了「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的道理。《秋天的懷念》以敘事為主,有一定的象徵意味;這段文字以議論為主,多有聯想和想象。

秋天的懷念是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裡的嗎

秋天的懷念和那個星期天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12樓:匿名使用者

秋天的懷念和那個星期天都是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思想感情,由於母親對史鐵生無微不至照顧以及突然的離去,對作者產生了很嚴重的影響。

我與地壇的主要內容,史鐵生我與地壇這一篇主要內容或梗概

主要內容 我與地壇 集中思考和表達了 生命 的困難與意義,這是史鐵生在漫長的艱難歲月裡對生命再三再四迴圈反覆的思考咀嚼和叩問所得。這樣的主題致思方向,對於當代散文來說,或許並不是重大的創舉,此前的散文寫作,一般也都會觸及到這類主題。但是能夠以一種平實 冷靜 溫情而透徹的態度娓娓道來,入地,絲絲入扣 ...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中蘊含了他複雜的情感,從中有哪些

癱瘓 由於神經機能發生障礙,身體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喪失活動能力暴怒 突然非常的憤怒 沉寂 非常安靜,非常寂靜 捶打 用拳頭或器物砸 憔悴 形容人臉色不好 央求 懇求,苦苦地哀求 神色 指面部表情,面部表露出來的內心活動和精神狀態敏感 感覺敏銳,對外物的事物反應很快 訣別 不再相見的分別 淡雅 雅...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感情,表達了怎麼的思考

對母親的思念感激,對人生的思考,對身邊人的觀察。我與地壇 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著。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