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商朝青銅器出現了平雕與浮雕兩種技術,商朝晚期方形器大為發展,代表作是司母茂鼎西周的青銅器製造水平繼續上升,製作的青銅器更加巨集偉和精美,最大特色是大量青銅銘文出現。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裝飾從過去的圖案花紋發展為完整畫面,表現出了精湛的藝術技巧。秦漢時期由於鐵器的發展,青銅器完全轉變為生活用品,器物特點是輕便、精巧、實用,一些器物做得十分美觀精緻,但出有許多銅器是素面厚胎。
銅製品種類主要有鼎、壺、洗、銅鏡、帶鉤、璽印、符節、貨幣、鬥、熨斗、博山爐、燈等。秦漢青銅器藝術是秦漢藝術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發展歷程中最後的閃光點。
戰國時期的銅鏡的時代特點是什麼?
2樓:朝暮夕夕
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中是一個成熟和大發展的時期,是中國古代銅鏡由稚樸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也是銅鏡的鑄造中心由北開始向南遷移的重要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銅鏡在三代(夏、商、周)的基礎上,有了突飛猛進的全面發展。無論是銅鏡的鑄造工藝,還是鑄造的數量,都大大超過了以前。 齊家文化和商周時期,銅鏡以光素無紋飾者居多,有紋飾者也以幾何紋為主。
到了春秋戰國,紋飾已達15個大類,並且出現了各種特殊工藝裝飾藝術,如塗朱繪彩圖案、金銀錯圖案、透空雕圖案等。初起時期簡陋、粗糙的銅鏡,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創造和修飾已臻美輪美奐的境地。 春秋銅鏡的風格,既繼承了西周銅鏡的傳統,如仍以素鏡為主,鈕制沒有定型,還是多元化的形式。
而同時,春秋銅鏡又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它打破了銅鏡僅有圓形的格式,出現了方形鏡;並一改早期銅鏡紋飾僅用陽線勾勒,構圖簡樸的手法,鑄出了透雕繁縟的圖紋;從紋飾的表現形式上看,春秋銅鏡已趕上了青銅器的發展步伐,紋飾內容更具時代特色。這給戰國銅鏡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這一時期出現和流行的鏡類有:素鏡(全素鏡、單圈、雙圈凸弦素鏡)、純地紋鏡(方形的很少,圖案都有地紋,但沒有銘文)、花葉鏡、四山鏡、多鈕鏡等。
鏡多數為圓形,同時也出現了方形鏡。一般鏡身材料薄,多有邊沿。整個造型規矩,給人以輕巧、典雅之感。
鏡鈕主要為弓形鈕,但鈕頂部多飾有1至3道凸弦紋,所以又稱「弦紋鈕」。鏡背面光素無紋飾者,除早期外已消失。紋飾刻畫纖細,並多有地紋。
戰國中期,銅鏡的種類繁多。銅鏡的紋飾也有所變化,如花葉鏡中的葉紋鏡從簡單的三葉、四葉到八葉,還出現了雲雷紋地花瓣鏡、花葉鏡。四山鏡的山字由粗短變得瘦削,在山字間配有花瓣紋、長葉紋、繩紋,相當繁縟。
還出現了五山鏡、六山鏡。這時出現的鏡類有菱紋鏡、禽獸紋鏡、蟠螭紋鏡,連弧紋鏡、金銀錯紋鏡、彩繪鏡等。 戰國晚期至秦未出現了四葉蟠螭鏡、蟠螭菱鏡,有三層花紋的雲雷紋地蟠螭連弧紋鏡。
各個時期銅鏡的主要特點和區別
3樓:百度使用者
想知道這方面的情況最好是到賣書的地方買一本專門介紹銅鏡的書看看,現在想找好的銅鏡已經不易了,現在仿品很多,**也在賣仿品,.
銅鏡的特點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三「辨鏽」
新仿的銅鏡上的鏽是後做上去的,把它放在水裡會出現幾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它不沾水,有鏽的地方它不沾水,是逆水的,就像荷葉沾水一樣的感覺。
四「聞味」
把銅鏡沾水以後用鼻子聞,新仿製的銅鏡通常會有硫酸味、鹼燒過的那種臭味、銅腥味。而老銅鏡一般有一種銅香味,就是出土後的泥土香味
銅鏡在古代都是幹什麼用的
5樓:西郊有雨
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銅鏡,又稱青銅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
遠古時期,人們以水照面,銅器發明以後,以銅盆盛水鑑形照影。《尚書》《國語》《莊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過古人「鑑於水」。《說文·金部》釋「鑑」為「盆」,因此可以說盛水的盆(鑑),就是最早的鏡子。
擴充套件資料
銅鏡鑑賞四標準
1、儲存狀況好,由於銅鏡埋藏時間較長,鏽蝕程度越小越好,最好是銀光燦燦的「水銀鏡」或者黑漆如墨的「黑漆古」;
2、品種稀少,最好能見證一段歷史事件,如唐代打馬球鏡,證明了足球起源於中國;
3、藝術性高,反映古代高科技的如戰國鏤空鏡、漢唐鎦金、嵌螺鈿、銀殼、金殼、透腿等特種工藝鏡;
4、紋飾的清晰度是關鍵,銅鏡收藏中講究版模,頭模鏡最受歡迎。
6樓:認真搞錢
中國銅鏡起源較早,被確認最早的三件銅鏡屬距今2023年的齊家文化。它們的製作較粗糙,但是青銅鏡已無疑問。夏、商、西周早期也有銅鏡發現,隨後西周春秋時期的銅鏡開始大量出現,這時期的銅鏡都是圓形的,背面有很窄的紐,並有幾何形或鳥獸形裝飾。
戰國兩漢時期,銅鏡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成為極其富有特色的一種藝術品。此時的銅鏡背面常有各種不同的鑄塑裝飾物,如虎、龍等,還有的銅鏡鑄有篆書陽文,這對我們研究進一時期的社會史有參考作用。唐代是銅鏡製作的又一個鼎盛時期,平脫鏡、螺鈿鏡、金背鏡、銀背鏡屢有發現,紋飾題材豐富多彩,製作水準極高,一些儲存較好的唐鏡仍能光潔如初。
唐以後銅鏡製作開始走下坡路,五代、北宋就基本上見不到銅鏡流傳了,後又經歷了元、明,直到清代中晚期以後,隨著玻璃鏡制鏡技術的輸入及流行青銅鏡才逐步為玻璃鏡所取代,退出了人們的生活。
7樓:
丨:首先是實用功能,比如正衣冠檢視儀容儀表。
2:銅鏡還兼有鎮宅辟邪,趨吉避凶之功能。
3:古人用銅鏡壓箱底,和櫃底取壓福之意。
4:古代的婚禮上,互贈禮物用銅鏡。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有所幫助。
8樓:十三潮古都
《中國歷史密碼》之銅鏡系列
銅鏡,是我國古代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以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而成,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不但是青銅藝術中的瑰寶,也是極受當代人追捧的文化藏品。今天我們跟隨《中國歷史密碼》來探尋古代銅鏡。
上古時期,人們還沒有使用銅鏡,那時候的鏡子,是盛了水的大盆,叫作「監」。此時,監都是由瓦製成的,到商周時期,才開始出現銅鏡,但瓦鑑依然流行。秦漢時期,隨著銅鏡鑄造技術的日臻成熟,其優勢逐漸凸顯,「以水作鑑」漸漸被人們淘汰。
秦漢以後,鏡的使用更加廣泛,製作工藝也更加精良。它的質料涵蓋了金、銀、銅、鐵等各種金屬,以銅為最多,也有鍍金銀的、背面包金銀的、或鑲嵌金銀絲的等等。隋唐以來,銅鏡的樣式開始呈現多元化的趨勢,有帶柄的、四方的,各式花紋應有盡有。
明朝末年,用玻璃作鏡子開始流行,清乾隆後,玻璃大興於民間,銅鏡的使用日益衰落。至**初年,僅有少數邊遠地區的人還用銅鏡照鏡子,玻璃鏡子取代銅鏡成為主流家居用具。
海獸葡萄鏡
海獸葡萄鏡又稱瑞獸葡萄鏡,2023年出土於陝西省西鄉縣,直徑21. 3釐米。該器物將葡萄、瑞獸等外來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背面由高浮雕式的若干瑞獸和葡萄枝蔓組成,形態各異的瑞獸穿梭嬉戲在葡萄藤間,充滿了生氣,是唐朝銅鏡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類,主要流行於唐高宗、武則天及唐玄宗開元時期。
該銅鏡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凝結歐亞大陸文明之鏡」,是中國銅鏡藝術皇冠上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
四鸞銜綬紋金銀平脫鏡
2023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韓森寨。鏡背裝飾四隻口銜綬帶的鸞鳥優雅飛舞,是唐代極為流行的紋飾題材,表達吉祥長壽的祈福之意。該鏡紋飾華美,是唐代平脫鏡中最精緻、最完整的藝術珍品。
金銀平脫:唐代制鏡技術的一種新工藝和華貴的裝飾萬法,它是將金銀錘打成極薄的薄片並鏨刻花紋,然後用漆粘合在鏡背上,經過反覆塗漆、拋光等多道工序,使金銀片與漆面平齊,顯示出金銀圖案。因做成的器物美觀華貴,成為皇家貴戚、達官顯貴的重要裝飾品和饋贈物。
四神規矩鏡
四神規矩鏡
在出土的漢代眾多青銅鏡中,四神規矩鏡大概是文博界、考古界以及銅鏡收藏界最熟悉的鏡種。規矩鏡整齊嚴謹的佈局,鏡身上神祕莫測的 「tlv」 紋飾以及吉祥祈禱的銘文,曾使許多學者絞盡腦汁,又曾使許多鑑賞家為之傾倒。古董市場有句順口溜:
「一方規矩鏡,不惜擲千金。」
以上文物介紹均摘自《中國歷史密碼》,一本書瞭解陝西,一本書讀懂中國。
舉例說明商代,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藝術的發展及特點
9樓:匿名使用者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形制與紋飾經歷了一個由簡樸到繁縟,由凝重到生動的發展演變過程。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以高大厚重、古樸雄偉為特點,紋飾以饕餮、龍、鳳、雲雷紋等為主。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以幾何花紋為多,常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場面、戰爭場面等圖案,逐漸取代了神祕、恐怖的內容。
1、夏代青銅器: 夏代是我國青銅器藝術的初創時期,有關文獻裡多有提及夏代的銅器。
2、商代青銅器:商代青銅器藝術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階段。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是中國青銅器藝術趨於成熟的發展時期。
以酒器為主的禮器體制初步建立,兵器種類增多。普遍裝飾獸面紋樣,構圖漸趨繁密,線條峻深勁利。 商代後期的青銅器因為大量發現於河南安陽小屯的殷墟,所以又被稱為殷墟期青銅器。
殷墟期是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 墟期的青銅器有兩個顯著特點:一個是酒器在數量和種類上明顯增多;一個是流行 饕餮 紋、雲雷紋、夔紋、龍紋、虎紋、鹿紋、牛頭紋、鳳紋、蟬紋、人面紋等奇異的動物紋樣。
各種紋樣的互動組合形成了,商代後期代青銅器獰歷之美的時代風格。 殷墟期的青銅器總體風格為:造型凝重雄渾,紋飾繁麗深沉。
3、西周青銅器: 西周青銅器的風格由奇詭轉為典雅。周代早期的青銅器酒器減少食器增多。
西周中、後期紋已不多見,帶狀花紋增加,流行顧首的菱紋、鳳鳥紋以及竊曲紋、重環紋等幾何紋樣。長篇銘文是這是青銅禮器的重要特點。 春秋早期青銅器形制和組合與西周晚期基本相同, 紋飾也沿襲西周的特點。
春秋中期以後的青銅器以蟠螭紋的流行為標誌。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 青銅器紋飾發展成浮雕狀,繁複的鏤空花紋則達到了東周時期青銅器製作的頂峰。到了戰國中晚期,許多銅器都變成素面的,而且服御器、日用器大量增加。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主要特點是:
①列國器物大量出現。當時王室衰微而諸侯、大夫及家臣勢力不斷壯大的形勢相吻合。
②地域風格的形成。大體上呈現以三晉為中心的中原、以秦國為中心的西方和以楚國為中心的南方三足鼎立的格局。此外,北方、西南方、東南方等幾處少數民族區域也各有其獨特風格。
③各地區之間逐漸交流。例如吳越地區流行的細線雲雷紋在楚地也時有發現,而原先用於北方的帶鉤也傳播到了南方,從物質文化角度反映出東周時期走向統一的歷史趨勢。
④鑄造技術的長足進步。器物製作方面主要體現在合範法鑄造的高度發達、失蠟法的應用、模印法制範、鑲嵌工藝的普遍流行,以及兵器的表面處理技術等。
春秋時代對於周天子及其維護者而言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的直接結果是新價值觀、新風格、新趣味的不斷確立,藝術新潮的湧動因而成為遍及春秋列國的歷史現象。
戰國時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開端,物質文化已進入鐵器時代。這時的青銅冶鑄業以製造精緻靈巧的日用器為主,裝飾手法也愈來愈多姿多彩,鎏金、鑲嵌、鏤刻、金銀錯等無不技藝精湛。現實生活的場景和影象,也出現在青銅器的裝飾花紋中,標誌著青銅器藝術的世俗化。
紋飾與鑄造工藝 : 以春秋戰國為代表的青銅器紋飾,時代特點尤為鮮明,從紋飾的內容到形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以接近生活的寫實面貌和比較自由地表現出現實生活中的人間趣味,體現出藝術與現實的密切關係。春秋末期線刻藝術開始萌芽,到了戰國時期,得到空前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金屬細工得到充分發展,錯金銀,嵌紅銅,嵌松石、針刻紅銅,鎏金都是此期出現的新工藝,出土與傳世的器物很多。
這一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明了失蠟法工藝。這是我國匠師的絕技,這種鑄造法首先以蜂蠟做成器物的模型成為蠟模,再用細泥漿在上面反覆塗抹,然後加熱燒製,蠟模熔化流出成為空腔,最後澆注銅液。用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表面光潔,精密度高。
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盤尊」即是用失蠟法鑄造的最精品。
銘文 :有銘文的青銅器減少,且文字簡短,書史性衰退,多記載容積、重量,這與當時經濟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這一時期無論是兵器上還是其它器物的題銘常有職官名。
「物勒工名,以考其誠」是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青銅器銘文的特點。銘文格式一般包括器主、作坊的工匠、放置地點、容量、重量等。銘文字型呈現多樣化,文字繁簡併用,南北風格截然不同。
中原文字端莊秀美,行款排列較整齊;南方諸國文字筆劃纖細,清新秀麗並在春秋末年出現了以鳥蟲作裝飾的美術字,亦稱「鳥蟲書」,即把文字畫成或加上盤旋曲折的鳥蟲形,風格獨特,多施於兵器上,極難辨認。
夏商到戰國初年,一千多年的時間,都算是青銅器的鼎盛期,這段時間中國的青銅工藝有最大的發展。
戰國末年開始,整個社會有很大的發展,新材料的運用於發現,慢慢得讓青銅器越來越走下 坡, 但工藝上活潑許多, 有時會用其他金屬來裝飾點綴, 甚至是彩繪, 但大量器物的日用化, 青銅器逐漸被排擠在外,到東漢末年之後,青銅器的發展幾乎就只剩下銅鏡的舞臺了 。
春秋時期有哪些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都有哪些?
我給你列舉一下周武王大封天下時的諸侯國 巴國 邶國 蔡國 陳國 楚國 郕國 曹國 鄧國 虢國 耿國 霍國 滑國 黃國 鄶國 韓國 紀國 江國 晉國 莒國 夔國 樑國 魯國 羅國 六國 呂國 蓼國 齊國 杞國 秦國 權國 芮國 鄀國 申國 宋國 舒國 遂國 宿國 譚國 滕國 衛國 魏國 溫國 吳國 息...
春秋戰國時期的裝飾紋樣與夏商西周的裝飾紋樣有什麼區別
商後期至西周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是青銅器發展前後輝映的兩個高峰。從裝飾紋樣來看,夏代和商前期處發展階段,裝飾簡單 商代後期裝飾繁複華麗。西周風格趨向簡樸,具有恐怖神祕色彩的獸面紋樣轉為環帶紋,形成典雅樸素的風格。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局面的形成打破了周王室對青銅器禮器鑄造的壟斷,呈現繁縟精巧 華麗活潑的嶄...
春秋時期的戰爭和戰國時期的戰爭有什麼不同
春秋時期的戰爭和戰國時期的戰爭區別是 春秋時期的大部分戰爭不是以滅國為宗旨。戰爭的目的主要是稱霸諸侯,削弱和消耗敵人,使對方屈服認慫,奪取其財富而不在於消滅對手。在春秋時期,貴族是各 隊的主要構成,每次戰爭的交戰數量大多在幾千人,時間不過幾日,是有限戰爭。在春秋時期戰爭不是誰都可以參加的,能參加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