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抹過一片天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論語·雍也》)
2樓:趙述捷
我感覺有得就是下面的了 不知道又你想要的麼
學而時習之——學過的內容要經常複習它。《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三省吾身——省:檢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論語·學而》(1·4):「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論語·學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論語·學而》(1·6):「子曰:
『**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
好了還求更好。《論語·學而》(1·15):「《詩》雲: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注:
「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因材施教——因:根據;材:資質;施:
施加;教:教育。指標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論語·為政》「子游問孝」(2·7)、「子夏問孝」(2·8)。朱熹集註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論語·為政》(2·1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只學習卻不讀書,就會缺乏信心。《論語·為政》(2·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論語·為政》(2·1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見義勇為——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論語·為政》(2·24):「見義不為,無勇也。」
敏而好學——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論語·公冶長》(5·1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不恥下問」——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論語·公冶長》(5·1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學而不厭——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論語·述而》(7·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誨人不倦——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論語·述而》(7·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舉一反三——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論語·述而》(7·8):「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論語·述而》(7·22):
「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擇善而從——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論語·述而》(7·22):「三人行,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論語·子罕》(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論語·顏淵》(12·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3樓:匿名使用者
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論語》中成語的分類,如教育類、政治類、個人修養類等,越全越好,回答好了有重賞。謝謝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字斟句酌 斟、酌:反覆考慮。指寫文章或說話時慎重細緻,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5樓:風中的落葉
神馬?樓上的是抄的吧?老天
有關《論語》的四字成語及翻譯
6樓:匿名使用者
溫故知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誨人不倦等。
【詞語】:學而時習之
【注音】:xué ér shí xí zhī
【釋義】:學過的內容要經常複習它。
【詞語】:溫故知新
【注音】:wēn gù zhī xīn
【釋義】: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詞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注音】: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
【釋義】: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詞語】:敏而好學
【注音】:mǐn ér hào xué
【釋義】: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
【詞語】:不恥下問
【注音】: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詞語】:默而識之
【注音】:mò ér shí zhī
【釋義】:默:不語,不說話。識:記。把所見所聞默默記在心裡。
【詞語】:學而不厭
【注音】:xué ér bù yàn
【釋義】: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詞語】:誨人不倦
【注音】:huì rén bù juàn
【釋義】: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詞語】:三人行,必有我師
【注音】: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釋義】: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詞語】:擇其善者而從之
【注音】: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釋義】:擇:選擇;從:追隨,引申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詞語】:逝者如斯
【注音】:shì zhě rú sī
【釋義】: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詞語】:不捨晝夜
【注音】:bù shě zhòu yè
【釋義】:舍:放棄。不放棄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7樓:匿名使用者
誨人不倦_金山詞霸
【拼 音】:huì rén bù juàn【解 釋】:誨:教導;誘導;倦:厭煩.指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
【出 處】:《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示 例】:他一生勤勤懇懇;~;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才.&^^&***勤勤懇懇;~;為教育事業獻出了畢生精力.
出自《論語》的成語及解釋
8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不厭
【拼 音】:xué ér bù yàn
【解 釋】: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厭:滿足.
【出 處】:《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誨人不倦
【拼 音】:huì rén bù juàn
【解 釋】:誨:教導;誘導;倦:厭煩.指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
【出 處】:《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不恥下問
【拼 音】:bù chǐ xià wèn
【解 釋】: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出 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關於論語的句子,詞語,加翻譯 5
9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則: 為人處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後按一定時間去複習,怎麼不感到愉快?有志同道合的人來,怎麼不開心呢?別人不瞭解自己卻不生氣,怎麼算不上是有修養的人呢?"
重點字詞解釋:
(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通假字,音yuè,實意「悅」,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樂(lè):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拼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養的人。
補充詞解釋:
而:連詞
亦(yì):同樣、也是
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
自:從知:瞭解
而:連詞
[編輯本段]第二則:為人處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 (《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
重點字詞解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魯國人 南武城(現在山東嘉祥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
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
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多次檢查;二是從多個方面檢查。其實,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三:泛指多次。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意思是:真誠、誠實
(5)傳不習:傳,舊注曰:「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補充詞解釋:
吾:我日:每天
為:替謀:辦事,出主意
忠:盡心竭力
[編輯本段]第三則:學習方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複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從中獲得新的知識與體會。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重點字詞解釋:
注:本章的「溫故而知新」有兩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併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範圍以內,儘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覆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慧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故:舊的知識。
知:領悟。
可:可以。
以:憑藉。
為:做。
另外詞解釋:
溫故知新(成語):
請注意不是溫故而知新
【解釋】: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自】:《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示例】:~是學習上的重要方法。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學習、工作或其他
[編輯本段]第四則: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法適從;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讓學業陷入困境。」
重點字詞解釋:
而:連詞,表示轉折。
則:連詞,相當於「就」「便」。
罔(wǎng):迷惑
殆(dài):這裡指有害。本意:危險
[編輯本段]第五則:學習方法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我教給你的東西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
重點字詞解釋:
女(rǔ):通「汝」人稱代詞,你
知(zhì):本字指「是知(智zhì)也」:通「智」聰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東西
誨:教,傳授。
乎:語音助詞。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字季路,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
[編輯本段]第六則:學習態度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里仁》)
孔子說:「看見賢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學習他的長處,希望和他一樣;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
重點字詞解釋:
思:希望,想著。
省:指反省有沒有相同的毛病。
齊:相等
賢人:德才兼備的人
焉:在其中,代詞。
[編輯本段]第七則:學習態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如果看到他們的短處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詞解釋:
必有我師焉: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焉,相當於「於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
焉:兼詞「與之」,在那裡。
之:字指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編輯本段]第八則:怎樣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曾子說:「士人(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詞語解釋:
弘毅:剛強,勇毅
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
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論語.顏淵》: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又「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又《衛靈公》: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莊子.
在宥》:「親而不可不廣者,仁也。」清譚嗣同《仁學.
界說》:「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
[編輯本段]第九則:怎樣做人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孔子說:"直到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凋謝的。"
補充詞解釋:
凋:凋謝
歲寒:在此指艱苦的環境
[編輯本段]第十則:怎樣做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願意乾的事情,不要強行於別人身上。」
重點字詞解釋:
一言:一個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評析本段:後為成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
[編輯本段]各則註解: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複習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習態度,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瞭「學」與「思」的辯證關係。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思想修養。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學習態度,強調要惜時而學。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修養.
有關教育的經典書籍都有哪些,關於教育方面的書籍有那些?如《愛的教育》這些的書籍
1 陶行知文集 陶行知,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 新教育之夢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 中國古代教育論著選讀 有關中小教育的經典書籍是蘇霍姆林斯基的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盧梭有一本,但是很長,叫 愛彌爾 論教育 愛的教育 顏氏家訓 目送 親愛的安德烈 赫爾巴特的 普通...
有關教育方面的名言警句,關於教育孩子的名人名言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 關於教育孩子的名人名言 1 棍棒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心靈更為懦弱,更為固執。蒙田2 六歲以前的教育是多麼重要啊!所認要培養小學生,先須培養幼稚生,更須培養嬰兒,即須培養嬰兒的母親,那才是根本的辦法。陶行知 3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最大的區別,是家庭教...
有關子女教育的名著,有關與子女教育方面的名著
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 陶行知,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夢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國古代教育論著選讀 4,蘇霍姆林斯基選集 蘇 蘇霍姆林斯基著譯 者 蔡汀王義高祖晶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經濟價值 美 舒爾茨著 教育的經濟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