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二里頭遺址可以證明夏朝存在嗎

2021-03-28 05:59:45 字數 5080 閱讀 9333

1樓:匿名使用者

二里頭遺址是經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考證的中國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遺存,考古發掘半個多世紀以來,其都城面貌不斷揭示。二里頭不斷改寫著中國之最:發現中國最早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雙輪車轍、中國最早「紫禁城」——宮城、中國最早中軸線佈局的大型「四合院」宮室建築群、中國最早大型圍垣官營作坊區、中國最早青銅器和綠松石器製造作坊,並首次在宮殿區發現成組貴族墓及隨葬其中的綠松石龍形器。

用於祭祀與宮廷禮儀的青銅酒器、樂器、**、玉器的出土,昭示著早期王朝的禮制傳統。「二里頭遺址是探索中國最早的王朝文明——夏商文明及其分界的關鍵性遺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說,「在這裡,我們已初步探明瞭東亞大陸最早的核心都邑,勾畫出公元前2023年至前2023年二里頭都邑繁盛時的大概樣貌。

2樓:知道講歷史

現在夏文化是中華文明認可的最早文明。有人提出夏之前有虞朝,夏代以前,明確稱道的政治事蹟,只有堯、舜、禹相禪讓一事,並說舜在位50年,而夏、商、周各傳位數百年,稱帝王名號者都在10人以上,有虞氏作為一個朝代而言,似乎十分勉強。《韓非子·顯學》說:

「虞夏二千餘歲。」按照這個說法,有虞氏決非只有一代50年。根據有關史料記載,可以列出有虞氏的世系如下:

幕、究蟬、敬康、句芒、蚧牛、瞽閼父、胡公滿等,共15個名號。暫時還沒有定論。

二里頭遺址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宮殿,二里頭遺址上層發現的大型宮殿基址,是反映這一時期建築水平的代表性遺存,已經發掘的兩座宮殿遺蹟都建築在夯土臺基之上。1號宮殿位於遺址中部,為整體略呈方形的夯土基址。東西長108米,南北寬100米,高0.

8米。基址北部正中,為一座略高起的長方形臺基,東西長30.4米,南北寬11.

4米,四周有簷柱洞,可復原為面闊八間、進深三間的四阿重屋式的大型殿堂建築。殿堂前是平坦的庭院;圍繞殿堂和庭院的四周是廊廡建築;夯土臺基正南邊緣中部是大門。其東北約150米,為2號宮殿基址,南北長72.

8米,東西寬58米。殿堂同樣建築在基址北部的長方形基座上,可復原為面闊三大間、進深一大間帶有迴廊的宮殿建築。殿堂南面是庭院,發現有地下排水管道。

圍繞殿堂和庭院有北牆、東牆、東廊、西牆、西廊,南面亦有廊和大門。大門中間是門道,兩側為塾。這兩座由殿堂、廊廡、庭院、大門等單位建築組成的宮殿,佈局嚴謹,主次分明,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宮殿建築。

其形制開中國宮殿建築之先河。

存在我國夏朝後期都城遺址的是什麼?

夏朝的都城有過多地,考古發掘的主要是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的夏朝都城,目前發掘過的有偃師二里頭遺址夏墟。

年代分佈約為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一說前2023年~前2023年)。2023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製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

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

二里頭遺址位於偃師市二里頭村,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約3平方公里。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我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夏朝的考古發掘與文化遺址。

夏朝的遺址集中在河南偃師二里頭處,學界稱「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省偃師縣西南9公里的二里頭村南,伊河與洛河之間,遺址東西約2.5公里,南北約1.5公里,總面積約300萬平方米,2023年被發現。

30多年來共揭露地面1萬平方米,發現有宮殿建築基址、作坊遺址、一般居住地、陶窯、窯穴、墓葬等一大批遺蹟和銅、玉、石、陶、骨等遺物。

已發掘儲存較好宮殿基址兩座。在宮殿基址的周圍還發現面積大小不等的若干塊夯土臺基殘跡。這些建築基址反映出當時宮殿建築群的規模,成為該遺址具有王都地位的主要標誌之一。

此外還發現水井多眼,水井長約1.95米,寬1.8米,深4米多,平面近方形,四壁修整得平直光滑,或在兩壁挖有對稱腳窩若干對。

另外還發現有水溝。

根據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大量遺蹟和遺物,研究工作者認為二晨頭文化早於鄭州二里崗文化,晚於河南龍山文化。遺址可分為一脈相承的四期。第一期和河南龍山文化接近,第四期和鄭州二里崗早商文化接近,所出土的陶器火候較高,質地堅硬,呈淺灰色,器形有罐、鼎、盆、尊、鬲等。

第二期出土有銅刀、銅爵等,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青銅器。第三期發現大型宮殿基址,面積1萬平方米,還發現不少墓葬,墓坑大小,隨葬物多少,有明顯的階級差別。考古界認為二里頭一期、二期屬於夏文化。

二里頭的地理位置,恰與古籍記載中的「太康仲康居斟」「桀居斟」相同,並發現有大型宮殿遺址和文物,因而它應當是夏的一處帝王都。

3樓:手機使用者

破爛的桌椅,渾濁的空氣,面對厚厚的羊皮卷,你開始了閱讀.......

在中國傳統史觀中,先秦三朝:夏商周,是自古以來堅定不可撼動的觀點,更是儒家作為古典治理的經典案例。

但自從近現代考古學興起後,對於夏朝真實存在的質疑越來越大。商朝由於殷墟和甲骨文等考古文物證據而被認為真實。但對於夏朝,沒有相關的考古文物證據來驗證。

2023年考古學家徐旭生率領小組在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帶進行「夏墟」調查。這次調查,發現了多處二里頭文化遺址。具體見下圖

二里頭文化遺址分佈圖來自維基百科

從上圖,可以看出,二里頭文化集中在兩個地方:晉南和豫中西,二者以黃河為分界線。晉南部分是東下馮型別,豫中西式二里頭型別。

二里頭文化分為四期:第

一、第二期大約是在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無青銅期出土,即夏朝時期;第

二、第三期大約是在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即商湯時的早商時期,有青銅器出土。

晉南的二里頭文化遺址,應該就是殷墟甲骨文所記錄的土方所在,即傳統所認為的夏墟;豫中西部的二里頭文化遺址,應該就是成湯滅夏曆史記載的發生地。所謂的成湯滅夏,其實是擊敗了豫中西部的夏文化部族,但晉南地方的夏文化部族並沒有被擊敗,之後中商時期,才被商所擊敗,最後被婦好率軍所滅,並在當地建立新的方國。

二里頭文化遺址中所出土的**主要是木、石、骨頭所製作的兵器,直到第三期才出現少量青銅兵器。即:二里頭文化時青銅器並沒有普及,和鐵器在戰國時一樣的狀況。

二里頭文化並無文字,只有簡單的陶器符號。下圖是二里頭文化遺址中所發現的24種陶紋符號。

二里頭遺址發現的二十四種陶紋符號

偃師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中最大的遺址,目前已確認有1號、2號2座宮殿。1號宮殿略呈正方形,缺東北一角,東西總寬96.2米、南北總長107米,佔地總面積9585平方米。

2號宮殿東西寬58米,南北長72.8米。2座宮殿四周都有圍牆。

下圖是復原的1號宮殿圖

二里頭一號宮殿復原圖

雖然偃師二里頭遺址有宮殿,但偃師二里頭遺址距離偃師**僅有6公里,並且偃師**是在二里頭文化第四期開始建設,因此偃師二里頭遺址的宮城很有可能是在第三期之後即早商時期所建設。

那麼二里頭文化遺址是夏朝存在的證據嗎?從文字上看,二里頭文化只有24個陶紋符號,不能說這是文字,更不能說是夏朝文字,因為僅有這24個陶紋符號,無法組合成為文字。

從出土青銅器來看,二里頭文化第

一、第二期沒有出土青銅器,第三期才開始出現青銅器,並且二里頭文化遺址只出土了100多件青銅器。只能說明青銅器在二里頭文化中後期才開始出現,當時已經是早商時期,無法證明夏朝的存在。

和二里頭文化同期的位於阿爾泰山的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公元前2200——2023年),已經出土了青銅劍。塞伊瑪.

圖爾賓諾文化比二里頭文化(二里頭文化從公元前2023年之後才出現青銅器)更早掌握青銅器,這就足以說明青銅冶煉技術上從西亞傳入的。林梅村在《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與史前絲綢之路》一文中給出了青銅冶煉技術流傳入中原的路線圖:

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南下西域——東進祁連山——進入中原。路線圖見下圖

塞伊瑪—圖爾賓諾和卡拉蘇克型別銅器的分佈範圍與傳播路線

綜合上文所述,從二里頭文化遺址的分佈(黃河分隔為晉南和豫中西兩部分)、二里頭文化並無文字(僅有24個陶紋符號)、二里頭早中期並無青銅器、二里頭雖然有宮殿但極有可能是早商時期所建、商朝青銅器冶煉技術很有可能來自於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得以得出一個結論,公元前2070——1600時期的夏朝,並不能如同殷商一樣稱呼為朝代,即夏朝並不存在。

二里頭文化,並不能證明夏朝的存在。二里頭文化第

一、第二期屬於夏文化,第

三、第四期由於商湯擊敗夏桀,征服在豫中西部的夏文化部族,建立商朝,即早商。

兩件綠松石鑲嵌青銅獸面牌飾[注1](1981、84年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

二里頭文化第

一、第二期,就是夏朝所存在的公元前2070——2023年這個時期。這個時期的二里頭文化以木、石、骨制**為主、僅有24個陶紋符號,是無法孕育出一個類似商國那樣強大的政權征服周邊部族。

因此,夏朝,實質是夏文化部族的部落結盟,並非封建王朝。夏是並非夏人的自稱,而是周人對夏人的他稱。華夏,是周人對夏人的一種繼承和認同。

「砰」的一聲,大門被關上了!死氣沉沉的溫暖重新回來了。旅館大門上寫著:「別忘了關注三觀不正聊歷史!」

中國的二里頭遺址可以證明夏朝存在嗎

4樓:匿名使用者

夏朝都城——二里頭遺址二里頭遺址位於偃師市二里頭村及其周圍,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年代分佈約為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一說前2023年~前2023年)。

2023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製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

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

根據眾多史料記載,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區,洛陽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也基本證實了這一點。 經碳14測定,二里頭遺址絕對年代,在約公元前2023年左右,相當於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總面積為3.75平方公里,內有大型宮殿遺址。

眾多「五都貫洛」考古學家認為,二里頭文化遺址就是夏代都城遺址,即夏斟鄩的所在地。本著嚴謹的角度來看,夏朝以及其都城確實還未發現能證明自身的系統文字。但根據二里頭遺址範圍以及都城規模來看,其所在地區為上古三代中原王朝統治中心地區,其代表的王朝,若不是史書記載的夏朝,那是其他王朝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夏王朝的二里頭遺址反映了夏王朝的什麼和等級界限

夏王朝的二里頭遺址反映了夏王朝的國家構成和等級界限。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已有3800 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 商王朝時期。該遺址南臨古洛河 北依邙山 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 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

二里頭是什麼地方

二里頭是中bai國青銅時代的du遺址。位於河南偃師二里頭zhi村,面積3平方千米。1959年發dao現並開始發回掘。1988年 公佈為中國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偃師,於1959年發現,遺址距今大約3800 3500年,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夏 商時期,屬探索中國夏朝文化的重要遺址。1...

為什麼說二里頭文化屬於青銅文化,什麼叫二里頭文化時期 。。?

二里頭遺址出土復的青銅製 二里頭文化是中國青銅時代的文化,該文化以發現於河南省洛陽偃師二里頭回命名。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答至公元前十七世紀。主要分佈在河南中 西部的洛陽附近和伊 洛 潁 汝諸水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帶。已發現的遺址有近百處,經過發掘的有洛陽東干溝 矬李 東馬溝,陝縣七裡鋪,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