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書科技
秧歌,是流行於我國北方的一種民間舞蹈,起源於農業勞動,有著悠久的歷史。主要是逢年過節為增添喜慶歡樂氣氛進行表演,舞姿自由、即興,動作也無嚴格固定的規範。一般是舞者裝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綵綢等道具而舞,參加表演的人數眾多,以鑼鼓、嗩吶伴奏。
有些地方的秧歌隊中還穿插著獅子舞、龍燈、旱船等表演專案。因流行地區廣泛,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如按地區分則有陝北秧歌、東北秧歌、山西秧歌、河北秧歌等。
秧歌形式簡易活潑,富有表現力,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
2023年新年和春節,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的師生組成了秧歌隊到街頭廣場演出,利用民間的秧歌形式,表現擁軍、生產、學文化等與當時廣大工農兵和革命幹部息息相關的新鮮內容。因為這些節目,經過對舊秧歌的提高創造以新的形式和內容出現,被人們稱為新秧歌。不久後,新秧歌很快就普及到陝甘寧邊區和鄰近的晉綏邊區,形成一個生氣勃勃,熱鬧紅火的群眾文化運動。
新秧歌深入到廣大農村和部隊,人們取材於大家關心的生活和事件,編演了一批內容新鮮、形式活潑的劇目,如《兄妹開荒》、《夫妻識字》、《牛永貴掛彩》、《慣匪周子山》等,這些載歌載舞的戲劇就是秧歌劇。秧歌劇保留了傳統秧歌生動活潑的特點,同時又廣泛吸取地方戲曲、民間歌舞以及話劇、舞蹈的因素,使其成為一種熔戲劇、**、舞蹈於一爐的綜合的藝術形式,來表現解放區人民的新生活和興高采烈的心情。這一藝術形式不僅使古老的傳統秧歌煥發出藝術青春,同時也為我國新歌劇的創作和演出奠定了雄厚的基礎,開闢了一條廣闊的道路。
什麼是扭秧歌?
2樓:易書科技
秧歌,原是南方農民插秧時進行的一種群眾性歌唱活動,它起源於農業生產勞動。清代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十二中說:「農者每春時,婦子以數十計,往田插秧,一寮國大鼓,鼓聲一通,群歌競作,彌日不絕,是曰秧歌。
」秧歌分為兩種:一種是徒手錶演的秧歌,叫「地秧歌」或「地蹦子」,另一種就是高蹺秧歌。這兩種秧歌的相同之處是角色和曲調都基本一致。
秧歌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現,後來發展成舞蹈和戲劇表演的形式,所以被稱為「扭秧歌」,以後逐步演變成燈會、年節中必須表演的節目。
扭秧歌現在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可分為陝北秧歌、東北秧歌、河北秧歌、山東膠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不同型別。王錫齡在《陝南巡視目錄》中記敘了陝西南部西鄉縣沙河鎮的秧歌:「田間農民有系彩,扮戲裝者歌唱舞蹈。
金鼓喧鬧,蓋為秧歌助興,俗名大秧歌本此。」這種秧歌同現在陝北、山西等地新年社火中的大秧歌相似,成為一種頗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形式。《柳邊紀略》中也記載了當時黑龍江邊緣地區的元宵節,人們組織起秧歌隊,伴以鑼鼓,「舞畢乃歌,歌畢乃舞」,通宵達旦。
扭秧歌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踩著鑼鼓點,手持扇子、手帕或綵綢起舞。表演形式十分活潑,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扭,表演者手持扇子、手帕、綵綢等道具,踩著鑼鼓點,口中唱著當地流行的秧歌詞,步履輕盈,邊扭邊舞。
二是走場,一般開始和結束時為「大場」,中間穿插為「小場」。大場是邊走邊舞的各種隊形組合的大型集體舞,表演出「龍擺尾」、「雙過街」、「九連環」等各種圖案的舞蹈。小場是由兩三人表演帶有簡單情節的舞蹈或歌舞小戲,如「劉海戲金蟾」、「車么妹」、「跑旱船」、「傻子接媳婦」等。
三是扮,舞者扮成民間傳說、歷史故事中的各種人物,型別有文武公子、**、醜婆、貨郎、漁翁和小孩等。
四是唱,伴隨著嗩吶、鑼鼓聲,由歌手演唱當地的民間歌謠。秧歌隊的人數可多可少,少則幾人,多則**十人。既可以統一表演一個大型節目,也可以分別表演各自準備的小節目。
秧歌隊的領頭叫「傘頭」,是這支秧歌隊的總指揮。他手持一把傘邊舞邊唱,象徵著風調雨順。「傘頭」唱的內容基本上是即興發揮,也有當地民間小調。
他後面跟著裝扮成男女老少和丑角類的各種人物,走出各種隊形。在鑼鼓、嗩吶的伴奏下,邊扭邊舞。那些動作詼諧有趣、樸實可愛,具有廣泛的娛樂性和群眾性。
扭秧歌作為一種民間舞蹈,既不需要多大的體力,還可以通過這種娛樂活動舒鬆筋骨,很適合不同年齡的人蔘與,現已成為節日遊行的必演節目。它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幸福和吉祥。
秧歌有什麼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膠州秧歌
從藝術形式和類別上看,是一種戲劇,不是單純的舞蹈和歌唱。它有劇本,有道具,有曲牌,演員有行當,是一種形式活潑的歌舞劇。
演員10人分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等5個行當,表演程式有十字梅、大擺隊、正挖心、反挖心、兩扇門等,伴奏樂器除嗩吶外,有大鑼、堂鼓、鐃鈸、小鑔、手鑼等,唱腔曲牌有30餘個。
人物角色
傳統分六個行當:膏藥客、翠花、扇女、小娛、棒糙和鼓子
高校舞蹈課堂,一般主要學習「小饅」、 「扇女」、「翠花」三種人物。她們有著共同的特徵:即身體挺直,頭部微含(含羞),兩臂在體側微夾兩肋的站立體態和「三道彎」的動作體態。
「小饅」農村小姑娘,性格特徵是活潑,溫柔,有朝氣。動作多以歡快、扭捏為主,給人以清純、秀氣、細膩之美。 「扇女」農村小媳婦,性格特徵為積極樂觀,溫柔賢惠,偶有張揚卻不失身份。
動作的個性特徵是 溫柔淑靜,舒緩而有朝氣,給人以舒展、婀娜、亭亭玉立之美感。
「翠花」(也稱「大老婆」),中老年婦女,其性格爽朗、大方、潑辣。動作特點是幅度大、放得開。 給人一種乾淨利索,甚至是風風火火,然而卻又不失溫柔、純樸之美感。
尤其是以」小饅「的動作最具特色,最具代表,而高校學習和研究的也主要以」小饅「人物的動作為主。
膠州秧歌的風格特點,當地老藝人用「抬重、落輕、走飄、活動起來扭斷腰」來形容它的動律與風韻。舞蹈家們又把它歸納為「腳擰、扭腰、小臂繞8字(動肩)受推、翻腕的有機配合」。而這一動律特徵的形成,關鍵在於腳掌的富於彈性,腳跟的靈活扭動。
4樓:匿名使用者
秧歌,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廣大地區
秧歌有什麼特點?
5樓:匿名使用者
膠州秧歌
從藝術形式和類別上看,是一種戲劇,不是單純的舞蹈和歌唱。它有劇本,有道具,有曲牌,演員有行當,是一種形式活潑的歌舞劇。
演員10人分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等5個行當,表演程式有十字梅、大擺隊、正挖心、反挖心、兩扇門等,伴奏樂器除嗩吶外,有大鑼、堂鼓、鐃鈸、小鑔、手鑼等,唱腔曲牌有30餘個。
人物角色
傳統分六個行當:膏藥客、翠花、扇女、小娛、棒糙和鼓子
高校舞蹈課堂,一般主要學習「小饅」、 「扇女」、「翠花」三種人物。她們有著共同的特徵:即身體挺直,頭部微含(含羞),兩臂在體側微夾兩肋的站立體態和「三道彎」的動作體態。
「小饅」農村小姑娘,性格特徵是活潑,溫柔,有朝氣。動作多以歡快、扭捏為主,給人以清純、秀氣、細膩之美。 「扇女」農村小媳婦,性格特徵為積極樂觀,溫柔賢惠,偶有張揚卻不失身份。
動作的個性特徵是 溫柔淑靜,舒緩而有朝氣,給人以舒展、婀娜、亭亭玉立之美感。
「翠花」(也稱「大老婆」),中老年婦女,其性格爽朗、大方、潑辣。動作特點是幅度大、放得開。 給人一種乾淨利索,甚至是風風火火,然而卻又不失溫柔、純樸之美感。
尤其是以」小饅「的動作最具特色,最具代表,而高校學習和研究的也主要以」小饅「人物的動作為主。
膠州秧歌的風格特點,當地老藝人用「抬重、落輕、走飄、活動起來扭斷腰」來形容它的動律與風韻。舞蹈家們又把它歸納為「腳擰、扭腰、小臂繞8字(動肩)受推、翻腕的有機配合」。而這一動律特徵的形成,關鍵在於腳掌的富於彈性,腳跟的靈活扭動。
6樓:貢金蘭祭雪
東北地區的民間舞蹈有秧歌、龍燈、旱船、撲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踩高蹺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統稱為「秧歌」。秧歌旋律流暢,節奏歡快簡潔,其紅紅火火的場面、豐富的舞蹈語彙、情趣盎然的姿態和靈動活潑的表演風格,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東北秧歌有悠久的歷史,是北方勞動人民長期創造積累的藝術財富,它起源於插秧耕田的勞動生活,又和古代祭祀農神祈求豐收,祈福禳災時所唱的頌歌、禳歌有關,並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農歌、菱歌、民間武術、雜技以及戲曲的技藝與形式,從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發展到今天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歌舞。
今天的東北秧歌形式詼諧,風格獨特,廣袤的黑土地賦予它純樸而豪放的靈性和風情,融潑辣、幽默、文靜、穩重於一體,將東北人民熱情質樸、剛柔並濟的性格特徵揮灑的淋漓盡致。穩中浪、浪中梗、梗中翹,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東北秧歌的最大特點。同時,花樣繁多的「手中花」,節奏明快富有彈性的鼓點,哏、俏、幽、穩、美的韻律,都是東北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節日,人們就會自發地組織秧歌表演和比賽。秧歌隊的服裝色彩豐富豔麗,多以戲劇服裝為主。從裝束上即可判斷人物角色,有《西遊記》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白蛇傳》中的白娘子、許仙,還有包拯、陳世美、秦香蓮等,紛紛伴著鑼、鼓、鑔、嗩吶奏出的熱烈而歡快、諧趣而顛浪的曲調輕快上路。
各種舞蹈中尤以踩高蹺、舞龍、舞獅、跑旱船最為著名,這些舞蹈生動活潑,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眾喜愛。
什麼是瀋陽大秧歌?
古代時候的秧歌是什麼意思?
7樓:
秧歌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明清之際達到了鼎盛期。清代吳錫麟《新年雜詠抄》載:「秧歌,南宋燈宵之村田樂也」。
「秧歌」的起源,漢族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古代農民在插秧、拔秧等農事勞動過程中,為了減輕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漸漸就形成了秧歌
我國三大秧歌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鼓子秧歌」、「膠州秧歌」和「海陽秧歌」,並稱為「三大秧歌」。
什麼是秧歌?
9樓:易書科技
秧歌是中國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種之一。秧歌起源於插秧耕田的勞動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農神祈求豐收,祈福禳災時所唱的頌歌、禳歌有關,並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農歌、菱歌(民歌的一種形式)、民間武術、雜技以及戲曲的技藝與形式,從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發展成為民間歌舞。秧歌、龍燈、旱船、打花棍、踩高蹺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統稱為「秧歌」。
秧歌旋律流暢,節奏歡快簡潔,其紅紅火火的場面、豐富的舞蹈語彙、情趣盎然的姿態和靈動活潑的表演風格,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
全國各地的秧歌名稱各異,如「鼓子秧歌」(山東)、「陝北秧歌」、「東北大秧歌」、「地秧歌」(河北、北京、遼寧)、「滿族秧歌」、「高蹺秧歌」等。而南方的「花鼓」、「花燈」、「採茶」以及廣東與香港流行的「英歌」,它們都是從「秧歌」中派生出來的形式。農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有的農村秧歌遊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鎮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
扭秧歌片段描寫作文,插秧歌場面描寫
插秧歌場面描寫 該詩題為 插秧歌 入手即表現了插秧的繁忙。插秧關係到收成的好壞,萬不能失時。因而,值此時節,無論男女老少,一齊來到田頭,各有所司,不敢稍有懈怠。三四兩句通過對雨具和雨勢的刻畫,表現了插秧的艱苦。天公不甚作美,連連灑下雨水,正在插秧的農家夫婦只好戴上斗笠,披上蓑衣。這裡,作者別出心裁地...
歡樂喜劇人王芯芯扭秧歌是哪一集
王芯芯扭秧歌是在 我想和你唱 第三期,播出時間為20160521。2016年登上湖南衛視 我想跟你唱 棄楊宗緯共舞小瀋陽而受到大眾關注。2016年5月,推出首支個人單曲 papapa 7月,與蔣夢婕 王麗坤作為嘉賓登上湖南衛視 天天向上 受封 舞力女神 8月,搭檔杜海濤出演電影 木葉傳說 同年10月...
請搜尋趕走扭秧歌的對聯,紅紅火火的對聯扇子舞
扭起秧歌迎開放 撩起腳板奔康莊 腰鼓響動中華大地 秧歌扭遍赤縣神州 打虎滅蠅動真格 揚眉吐氣扭秧歌 新中國成立初,對聯 看紅旗,五星不定 扭秧歌,進退兩難 可能出自 a,土地改革中的 看紅旗,五星不定 扭秧歌,進退兩難 針對建國初期社會上某些人一度出現的這種惶恐心理,中國共產黨和 人民 採取的舉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