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敏別
擬人和借代。
「寸草心」借代孩子回報母親的心,「三春暉」借代母親對孩子的愛。
同時,「報」擬人。
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刻骨銘心的思念和難以言表的感戴,同時又含有淡淡酸楚
2樓:問我沒問題
遊子吟唐樂府·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解】:
1、遊子:出門遠遊的人。
2、意恐:擔心。
3、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4、三春暉: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曆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韻譯】: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
為將遠遊的孩子趕製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擔心孩子此去難得迴歸。
誰能說兒子像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評析】: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絃,催人淚下。
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絃,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
「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片語,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
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
這裡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絃,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後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
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遊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參考資料
3樓:々狗狗
遊子吟和 谷到省城工作之後,有了妻室兒女,便很少能回故鄉看看。每當我觸到「鄉情」的字眼,就不禁默吟「慈母手中線」的詩句,久久地陷入思念的意緒中。
渭河北岸的故鄉,土地瘠薄,人們生活一向很是簡樸。記得童年的時候,是不曾披過一件「洋布」的,自春到冬,總穿著一身母親織的土布。上小學時的書包,也是紅藍網格的粗布做的,卻孕育了我童年的夢。
一到秋天,隊上分了棉花,多半是因受旱未綻的棉桃。陰雨天,就和母親在土窯裡剝棉桃,撕開來晾乾。遇趕集的日子,我牽著母親的衣襟,揹著大包袱到彈花店去。
彈花是不收加工費的,帶走花絮,留下花籽即可。而花籽是可以榨油的。
歸來,折一支高粱秸,就著青石炕沿,撕開一片片花絮鋪了,卷在高粱秸上,滾幾下,就成了一個圓筒。這種玩活,我是樂於乾的,而且很在行。那一片片潔白的棉絮,薄得像鳥兒的羽翼,又使我時時想到天上的雲朵。
母親則搬了紡車來,給弦上塗了蠟,給錠子抹了油,便盤腿吱嚀嚀地紡起線來。左手指那麼輕巧地繞動了紡車,右手捏著我卷好的花筒,直側著身子扯到背後去,又回一下紡車輪,將抽開的細絲纏在旋動的錠子上。線穗漸漸胖,花筒漸漸瘦了。
節奏和音響是那麼單調,在我聽來,卻似乎是世界上最好聽最深情的**。
爾後,擇個響晴天,母親又將線穗穿上軸兒,在窯院裡立成一排,牽住各自的頭緒,合成了線團。再漿洗過,梳理勻稱,一絲一縷地繞到織布機上去。
於是,母親便坐在了織布機前,拋著梭子,踏著腳板,經經緯緯地交織著生活的希冀。燈下,窗前,百八十天才能織得完它。而我,這陣兒是幫不上母親一點忙的。
我覺得母親為了兒女們,實在是太勞累太疲倦了。
質樸無華的土布,為我遮體禦寒,伴我長大**,給了我溫熱,給了我母性的力量。那一絲一縷,有如情感的琴絃,交織得太密太密了。
那年冬天,我從陝北旅行歸來,途經故鄉小住。
離家這麼些年了,母親還是那樣,在燈下縫縫補補個沒完。見我的棉襖破了一處,硬要我脫了補補。望著母親顯然蒼老了的容顏,我有些不肯。
她那有點斑白的鬢髮,似乎是紡線織布粘上的絨絮,永遠也拂不掉了。她臉上織滿了皺紋,又像土布似的粗樸。
母親從那個用了幾十年的舊笸籃裡拿出針線,還是那麼個木片做的線板,抽出一絲線來,穿呀穿的,觸到了眼前,卻怎麼也穿不到針上。
我看母親扭過身去,抹著淚,我的鼻子也酸楚了。母親年輕時那紡線織布的利落勁,已經成為往事了。
前些日子,我給母親買了件棉上衣。寄去了不幾天,妹妹寫來信說,母親嫌「洋布」穿上扎眼,還是親手織的土布好,讓給我未過門的弟媳婦穿了。
讀信時,我的孩子要我給找條線,說到郊野裡去放風箏。我不知找了根什麼線,把孩子打發走的,心緒卻被線兒牽回了渭河北岸的故鄉。
我想,母親斑白的鬢髮,絲絲縷縷,此時也許正飄繞在故鄉山塬的風裡。也許她正站在山塬的窯院前,思念她的遊子呢;她該知道,她的遊子在思念她吧!
我信手鋪紙揮毫,錄了一首久已藏在心底的稔熟的詩,貼於書桌前。這便是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023年5月於西安後村
14.文中詳細地描述了故鄉「土布」製作的過程,圍繞這一點,回答下面的問題。(4分)
(1)從「剝棉桃」開始,用簡明的語言概述故鄉「土布」的製作過程。
(2)作者在文中詳細地敘述這一過程,目的是什麼?請作簡要分析。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並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答案: (1)剝棉桃、彈花、卷花筒、紡線、合線團、漿洗梳理、繞線、織布。(加上「晾乾」等也可,允許使用銜接性詞語。用語過繁應酌情扣分。)
(2)詳細敘述這一過程,意在表現母親為織土布所付出的辛勞,突出母親質樸、善良、為兒女吃苦耐勞的品格。
15.綜合全文文意,簡要分析文章最後引述孟郊的《遊子吟》一詩在文中的作用。(3分)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文意的能力。
答案:①點明本文文題;②借這首歌頌母親的名篇揭示文章主旨,昇華了文章的內涵;③讚揚了偉大無私的母愛;④突出了作者對母親的熱愛和思念。
16.分別鑑賞下列文中語句的藝術手法和表達效果。(任選其中兩句作答。)(2分)
(1)線穗漸漸胖,花筒漸漸瘦了。
(2)那一絲一縷,有如情感的琴絃,交織得太密太密了。
(3)我想……也許她(母親)正站在山塬的窯院前,思念她的遊子呢;她該知道,她的遊子在思念她吧!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文意及修飾手法的運用。
答案: (1)將表現人的「胖」和「瘦」的兩個詞活用在「線穗」和「花筒」上(或「胖」和「瘦」二詞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傳神地寫出了母親辛苦紡線的過程。
(2)將土布的絲縷比喻為琴絃,將抽象的情感化為具體的形象,熱情讚頌了通過「土布」所體現出來的偉大的母愛。
(3)從母親的角度,設想母親此時的狀況,更加深切表達了作者自己對母親的思念。(這種主客體置換的方式在古詩中常見,如杜甫的「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就與此手法相同。)
17.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2分)( )
a.「單調」和「最好聽最深情」本是對立的詞語,但文中同時用它們形容母親紡線的聲音,卻又是貼切諧調的。
b.文中寫「我」小時不曾披過「洋布」,現在母親仍嫌「洋布」扎眼,這其中雖包含著排斥新事物的狹隘,但更多的是表現了故鄉人質樸的感情。
c.文中不少比喻句很有表現力,有些喻體「就地取材」,看似隨手拈來,實則經過精心錘鍊,如用「絨絮」和「土布」分別喻母親的「鬢髮」和「皺紋」。
d.「線」是文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文中的線有實有虛。實的線即「慈母手中線」,虛的線則是偉大無私的母愛和作者對母親的熱愛。
e.這篇散文文風樸實,不講究精巧的佈局,不追求華麗的辭藻,與作者在文中要抒發的淳樸而深厚的感情正相一致。
解析: 本題考查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b.
「我」小時候不曾披過「洋布」是因為貧窮,「排斥新事物的狹隘」偏離文章立意;e.不能說文章不講究佈局,從首尾呼應和中間行文來看,文章是講究佈局的,只是不過分追求佈局的奇巧罷了。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中寸草心和三春暉的意思
慈母bai手中線,遊子身du 上衣。臨行密zhi 密縫,意恐遲遲歸。dao誰言寸草心 回,報得三春暉!答 2 出處 唐代詩人孟郊的 遊子吟 3 註釋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作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全詩賞析
出處 遊子吟 是唐代詩人 孟郊 的五言古詩,屬於古體詩。原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解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什麼意思
這句詩詞出自於唐代詩人孟郊的 遊子吟 意思是指,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一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陽光般的慈愛呢?是對母愛無私與偉大的一種歌頌與讚揚。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出自孟郊的 遊子吟 言 說。寸草 小草 萱草。這裡比喻子女。萱草 花 是中國傳統的母親花,相對於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 以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