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佚名2023年10月15日發表《半夏小集》,無情地揭露了叛徒、漢奸之類的醜惡嘴臉。
16日下午作曹靖華譯《〈蘇聯作家七人集〉序》。
17日上午續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系最後一篇文章,未完稿。午後復曹靖華信,表示要養好病繼續戰鬥。下午,訪鹿地君,往內山書店。
晚,周建人來,談至十一時。至一時**就寢。
18日二時即睡不好覺,三時半坐起來,氣喘又發,後來繼以咳嗆,咳嗽困難,氣喘更加厲害。六時半左右,支撐起來執筆,斷續寫成一信,通知內山完造:「出乎意料之外,從半夜起,哮喘又發作起來了。
因此,已不能踐十點鐘的約,很對不起。」並託內山請醫生。此信為魯迅之絕筆。
19日早晨5時25分,一貫言辭激烈、最富戰鬥性的作家魯迅,因肺病醫治無效,病逝於上海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現山陰路)大陸新村9號寓所。10時,遺體送到萬國殯儀館。殯儀館的弔唁大廳、走廊,都掛滿了輓聯,直到大廳外的空地上,都拉起繩子掛滿了雪白的挽幛。
20日上午九時開始瞻仰遺容。靈堂上佈滿了各界群眾所敬獻的輓聯和花圈。上海工人互助會的輓詞是:
「魯迅先生這種不屈的精神才是我們工人的模範」;上海工人救國會的輓詞是:「民族之光」;上海絲廠工人的輓詞是:「我們的朋友」;上海菸廠工人的輓詞是:
「精神不死」;全國學生救國聯合會代表平、津、濟、青、杭、京、滬、漢、晉、桂等二十七學聯全體學生的輓詞是:「魯迅先生不死,中華民族永生」;郭沫若的輓詞是:「方懸四月,疊墜雙星,東亞西歐同殞淚,欽誦二心,憾無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許廣平的獻詞是:
「……你曾對我說:『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你不曉得,什麼是休息,什麼是娛樂。
工作,工作!死的前一日還在執筆。如今……希望我們大眾鍥而不捨,跟著你的足跡!
」……瞻仰遺容者絡繹不絕,前來弔唁的有工人、學生、小販、報童、人力車伕、學者。(四天間,簽名的個人有九千四百七十人,團體一百五十六個。未簽名者不計其數。
)21日下午3時,在萬國殯儀館舉行大殮。
22日下午開始出殯。出殯前,從萬國殯儀館門前,膠州路、極司斐爾路、兆豐路,早已站著長長的隊伍。出殯時,治喪委員宋慶齡、蔡元培、沈鈞儒和作家巴金、蕭軍扶柩上了靈車。
青年藝術家抬著司徒喬畫的魯迅先生的巨幅遺像,作為送葬隊伍的前導。隊伍跨著沉重的步伐前進,沿途又有許多群眾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隊伍越來越長。
蔡元培主持了在萬國公墓舉行的葬儀,宋慶齡、鄒韜奮、章乃器、田軍、內山完造等講了話,胡愈之致哀詞。在哀樂聲中,由宋慶齡、沈鈞儒將一面繡著「民族魂」的白綢旗子,覆蓋在靈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這位倔強的騎手和戰士告別,靈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
人群又唱起了呂驥、冼星海臨時譜寫的《安息歌》:願你安息,安息!願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裡……
魯迅逝世前的情況當時社會的背景!!急噶!!
《紀念魯迅先生》的寫法有什麼特點?對寫作有什麼幫助 5
2樓:鯉鯉
以小見大,從魯迅先生的小事入手,表現先生的性格特徵。
魯迅主要作品的寫作背景及深層含義
3樓:暮夏淺眠
一、《阿q正傳》
寫於2023年12月至2023年2月之間,最初分章刊登於北京《晨報副刊》。《阿q正傳》第一章發表於2023年12月4日《晨報副刊》的「開心話」欄,開頭諷刺考證家的那些近似滑稽的寫法。
但魯迅「實不以滑稽或哀憐為目的」,並希望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第二章起移載「新文藝」欄,直至2023年2月12日登畢,以後收入**集《吶喊》。
《阿q正傳》寫出辛亥革命並未給農村帶來真正的改革,並透過農村中貧苦僱農阿q的藝術形象,影射出人性的劣根性,如卑怯、精神勝利法、善於投機、誇大狂與自尊癖等。
二、《狂人日記》
首發於2023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按2023年5月陳衡哲白話**《一日》發表在《留美學生季報》上)
魯迅透過一個「狂人」的日記,揭露中國傳統社會裡的家族制度和禮教的毒害,指出中國歷史每頁都寫著「仁義道德」,但字縫裡卻都寫著「吃人」兩個字。最後,日記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因而喊出「救救孩子」的口號。
三、《孔乙己》
《孔乙己》是魯迅**集《吶喊》中的一篇**,也是該篇**的主人公。這篇**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這篇**描寫孔乙己作為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缺乏實際技能,只會諸如「『茴』下面的『回』字有幾種寫法」這樣的迂腐「知識」。
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館裡人們嘲笑的物件,後來因為偷書而被打斷了腿。根據**的內容,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大人》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
**暴露了當時的一些社會問題──科舉制度製造了大量只懂鑽故紙堆,沒有實際營生技能的讀書人。**塑造了孔乙己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悲的底層人物形象,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
四、《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創作從2023年2月開始,到11月結束。後又在2023年7月11日寫了《後記》。《朝花夕拾》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
2023年7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並添寫《小引》和《後記》,2023年9月結集時改名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一共收入了十篇作品。其中包括:對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的《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孝道的刻板虛偽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常》;寫童年之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揭露庸醫娛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範愛農》。《朝花夕拾》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
五、《在酒樓上》
《在酒樓上》是魯迅《彷徨》中的一篇**,被魯迅胞弟周作人認為是魯迅寫得最好的**之一,是「最富魯迅氣氛的**」。這篇****了辛亥革命後,曾經參與革命的知識分子的命運。
有人認為,魯迅在呂緯甫這個人物身上注入了自己的影子,並藉此思考自己的命運及選擇。在這個意義上,《彷徨》中另一篇《孤獨者》是此篇的姊妹篇,而魯迅實際的選擇是與他在這兩篇**中假想的兩條路都不相同的另一條路。
魯迅先生去世時,有人寫過一幅輓聯,具體是什麼?
4樓:張
魯迅先生去世時,為他寫輓聯的目前主要存在三個版本,分別是:
版本一:專魯迅先生逝世後屬,其日本摯友佐藤村夫撰寫了一副輓聯:「有名作,有群眾,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愛錢,不變節,是我導師。」
分析: 3個「有」,代表了魯迅所擁有的成就和威信;2個「不」,則表達了魯迅的志向、情操和氣節。
版本二:魯迅先生逝世後,美國著名的作家愛德加·**撰寫的一幅輓聯:「譯著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橫批:」痛失巨匠」。
分析:聯中嵌入了魯迅的兩部**《吶喊》、《彷徨》,同時,「領吶喊」、「感彷徨」語帶雙關,「領吶喊」指出魯迅是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感彷徨」則是因魯迅先生的逝世,文壇失去了一面旗幟。悼念之情油然而生。
版本三:魯迅先生逝世後,蔡元培先生撰寫的一幅輓聯:」著作最謹嚴,非徒中國**史。遺言猶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
分析:上聯以「最嚴謹」三字對先生的著述予以確切的評價。下聯用「猶沉痛」概括了先生遺言的深遠用意。這不是懺悔,而是覺醒司。此聯針對性強,聯語簡明有力,感情深沉。
5樓:阿狸控
譯書尚bai未成功,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du吶喊? 先生已
zhi經作古,痛憶舊雨,文dao壇專從此感彷徨! 這是美國作家**屬挽魯迅聯,聯中嵌入了魯迅的兩部**《吶喊》、《彷徨》,同時,「領吶喊」、「感彷徨」語帶雙關,「領吶喊」指出魯迅是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感彷徨」則是因魯迅先生的逝世,文壇失去了一面旗幟。悼念之情油然而生。
6樓:匿名使用者
對這件事沒有印象,不知道當初寫的什麼。
7樓:欄唔守望者
國家事豈有此理 , 正需要先生不斷咒罵 ; 悲痛中別無他說 , 只好勸大眾繼續鬥爭 [鬍子嬰 – 魯迅輓聯]
巴金的《魯迅逝世前後》全文,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全文,以及對巴金 蕭紅的簡短的
巴金的 魯迅逝世前後 蕭紅的 回憶魯迅先 魯迅 1881.9.25 1936.10.19 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 回憶魯迅先生的賞析 內容上 文章通過追憶魯迅生活的零星片段,展示了魯迅的言談笑貌 品性氣質和人格精神,寄託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思念之情。作者以小見大,緊扣常人不注意的 花瓶 和 萬年青 ...
關於與家人發生感人的事,一篇關於與家人發生感人的事 200字
我和家人的故事 在我的家庭裡,我最喜歡我的奶奶。對了,我還要向你們介紹一下我的全家人 我的爸爸是一個會計,他做事情總是說 沒事,沒事。媽媽是一個四年級的老師,她一向對我很嚴格,所以我偷偷給她取了一個外號 嚴格教媽 我的爺爺是一名木匠,他總是和藹可親,我很愛我的爺爺。我的外公也是一名手藝人,外婆呢,是...
今天發生關於英語的事寫日記200子字
今天抄中午家裡沒人,我想中午吃點什麼呢?我想出去吃?還是不出去吃了1.不乾淨2.我沒錢了所以我決定,還是自己做點吃把 我想做點什麼呢?我開啟冰箱看了看,沒什麼現成的就只有點雞蛋。於是我就拿了三四個雞蛋去了廚房。先把電磁爐開開 拿出鍋放在電磁爐上 倒進去點油 然後把雞蛋放進去 開大火 炒熟 放鹽 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