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金是多少古代的一錠金子是多少

2021-03-04 00:38:59 字數 6505 閱讀 3531

1樓:

文學作品中的「十金」是個約數。有兩種含義。

一、十斤金或十鎰金。表示價值小。鎰,古代重量單位,一鎰合二十兩(一說二十四兩):**百~。

漢 司馬遷《史記·遊俠列傳》:「及劇孟死,家無餘十金之財。」

意思:等到劇孟死的時候,家裡連十金的財產都沒有。

東漢 班固《漢書·揚雄傳》:「﹝ 揚雄 ﹞家產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

意思:( 揚雄 )的家產還沒有十金,只有少量的財產,他卻一副安然自若的樣子。

二、十斤金或十鎰金。表示價值大。

唐房玄齡等《晉書·範寧傳》:「蒱酒永日,馳鶩卒年,一宴之饌,費過十金。」

意思:整日喝酒作賭,整年賓士往來,一次酒席宴飲,花費超過十金。

唐 杜甫《奉贈射洪李四丈》詩:「萬里須十金,妻孥未相保。」

意思:萬里之行需要十金之數,妻子和孩子都無法保全。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金」的演變:

古代商周時期,青銅被叫做金還是比較普遍的,而青銅器上的銘文被叫做「金文」。戰國之後,「銅」字的出現了,「鐵」字也出現了,並且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也比之前多了,「金」的含義才慢慢的由銅等轉變成**。

從戰國一直到東漢以前的金,通常就是在說真正的**。那時的**多做成馬蹄形或餅形,每一塊就是「一斤(一金)」。

現在出土的金餅、馬蹄金,重量一般就在250克左右,250克,正是漢代一金的重量。西漢時,韓信賜給漂母一千金,其實就是給了她一千塊金餅。一斤是十六兩,那時的一兩**大約在15.

625克左右。

先秦時期,銅一般被稱為金,鐵被稱為惡金,**一般還是叫**。

漢代之前的**並不太值錢,作為農業國家,商業並不發達,所以**更多是用來做各種**器具,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功能很弱。

新朝王莽時期鑄造過一款錢幣「國寶金匱直萬」,當時史書的記載:此錢可易金千兩!其實這裡的金也是銅,指得是值一萬個銅製錢。

東漢以後,如果賞賜的是**,一般都會很明確地說「賞金千兩」,一定有單位。若說「十萬錢」,就是我們常說的銅錢。漢以後的金,後面加計量單位「兩」的,一定指**,但說「賞金三十萬錢」這種,賞的就是銅錢。

隨著時間的推移,商品交易越來越發達,作為財富象徵和支付手段的**顯得越來越稀缺,其價值也越來越引起重視。**至唐以後才真正的大行其道。

明清時代,如果不加單位的金,如「值數十金」,這裡的一金就是指一兩**。值多少金意思是值多少兩銀子。如《清稗類鈔》中有「一器值數十金,貴人饋遺以為重禮。

」這裡的數十金,是說數十兩**,而不是數十兩**,更不可能是銅板。

清朝時,如果說「一金」,不帶單位,就是一兩**,如果帶單位,說「一兩**」,那就是**。如「月賞金五十兩,銀二百兩」,這裡有**有**,一定不是銅。從清末到**,「一金」就指一個銀元了。

即便到了今天,說到「金」時也要看語境和上下文。有時候金就是**,有時候金指代當時的貨幣金屬。

比如,這個月獎金一千塊,這一定不是一千塊金磚。「五金」肯定不指**,年金、賞金、住房公積金等等都是貨幣的統稱,而不是說**。

2樓:匿名使用者

《辭源》:金(三):古代計算貨幣單位。或以一斤為一金,或以一鎰為一金,因時而異,後亦謂銀一兩為一金。又:鎰音yi,去聲。二十兩為一鎰,一說二十四兩為一鎰。

因此,所謂「十金」,要看什麼時代:如果是先秦甚至秦漢時期,**還沒有成為貨幣,「十金」大抵是指十斤銅(不可能是十斤**),或者200-240兩銅(按一金等於一鎰算);如果是宋朝及以後,**已成為流通的貨幣,那就是指銀子,「十金」就是十兩銀子。

3樓:文盲珣

一金二十四兩,十金二百四十兩。應該是這樣吧。

4樓:匿名使用者

一金是二十四兩,十金就是二百四十兩

古代的一錠金子是多少`?

5樓:斯人獨憔悴

中國古代流通的不是歐洲的金幣或銀幣,而是金錠銀錠

金錠不同於銅

錢,銅錢除了官鑄外是不允許私鑄,而金錠卻允許民間私鑄,許多規模較大的票號、錢莊都有自己鑄造金錠,因此古代金錠的稱量、具名、形狀、成色都沒有統一的規格,種類十分雜亂,直到清朝以及其之後,金錠在鑄造、稱量、具名及形狀等規範上較為系統了

據史料和現存古物來看:金錠有一兩、二兩乃至十兩、二十兩之分;銀錠有半兩、一兩、十兩、二十兩、五十兩以至一百兩或三百兩。

舊制一市斤等於十六兩。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

14克。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

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

76克。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

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

30克。

水滸中1兩金子大概兌換13兩銀子,明初的金銀比價則為1:5。隆慶六年官定雲南的金銀比價為1:

8。到崇禎年間,金銀的市場比價則從1:10變為1:

15,已與西歐的金銀比價接近。

平均來說1兩**約可兌換8~11兩**

所以:一兩的金錠=8~11兩**

二兩的金錠=19~22兩**

十兩的金錠=80~110兩**

二十兩的金錠=160~220兩**

一些資料:

金銀錠可分為幾種:船形(元寶)、條形、餅形,不同形狀的金銀錠有著不同的名稱,船形的一般稱金銀錠,條形的一般稱金銀鋌,餅形的一般稱金銀餅。

金錠以明清兩朝及**初期留存下來的居多,人們也常常稱其為「元寶」。「元寶」這種形狀在明以前是沒有的。先秦有馬蹄形金錠,西漢時有麟趾金,均與元寶差別很大;唐代銀錠多為長立方體,宋代則為束腰板形。

唐宋銀錠造型簡單,堆放時能充分佔用空間。

其實,元寶正是從唐宋圓弧束腰銀板演變過來的。當圓弧束腰銀板的邊線呈圓弧型後,銀板的兩端開始變厚;當變厚到一定程度後,便向兩邊向一方面翹起,最後就成了「元寶」。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裡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

一兩**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資料的。

兌換關係

銅錢,**和**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2023年前後的1:8**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約可兌換8~11兩**。再有:

水滸中1兩金子大概兌換13兩銀子;1兩銀子大概兌換4貫錢

「道光初年,一兩**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2 金屬**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釐,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人民幣)如下:

**:100元/克

**: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約值4000元 1兩**: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

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人民幣2000元=10兩**

1兩**=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

6樓:匿名使用者

像船一樣,那就是元寶嘛。

元寶始於元代,分量上下不一。元代的元寶分

一、二、

三、五、十、五十兩這幾種,明清基本上沿用此制,特別是國庫貯存以五十兩元寶為標準制式。

——所以一錠金字是多少,這完全看何種元寶,比如一兩的金錠自然就是一兩重的金子。

7樓:手機使用者

(1)一錠金子有多重? 這個不好回答呀. 中國古代流通的不是歐洲的金幣或兌換是按「兩」來算``` 而不是一錠固定兌換多少``` 一般一錠元寶分為

古代的十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多少?

8樓:百度使用者

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很多人都討論過吧。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

看過一些古籍就可以發現,一兩銀子的貨幣價值其實相當的高。《紅樓夢》裡劉姥姥看到賈府上下一餐螃蟹24兩銀子,感嘆說小戶人家可以過一年了。要知道劉姥姥家當時也算中產階級的,有房有地還僱得起工人丫頭,第一次上賈府打秋風,得了20兩銀子,千恩萬謝的。

《明史》裡也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基本工資吧)只是45兩**。而《射鵰》時代在南宋中晚期,**流通量還低於明清,其價值只能更高才對,這19兩多一餐飯,不管是怎樣難得的美味佳餚都似乎太過分了。

因為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那麼現在一般推算古幣值都採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間的大米物價記錄為標準,進行一個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銀兩的貨幣價值答案。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

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

8元。由於《紅樓夢》故事雖以清朝為原型,生活狀況卻以明朝為藍本,姑且以明朝的銀兩價值計算,劉姥姥拿到了一萬三千多元的過年費,當然很高興了;而郭靖則付出了超出一萬二千元人民幣一餐飯錢,還是在張家口這樣一個小地方,太誇張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最大的問題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錢幣制度極其混亂,而其記載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錢」為流通貨幣的,因為宋朝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商業也前所未有地發達,因此貨幣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龐大,而且**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並且當時沒有類似央行這樣的**巨集觀調控管理機構,造成了極為混亂的情況。我們知道一般朝代100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的。

《宋史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鑑》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

而且宋朝「錢法」很亂,有銅錢、鐵錢還有鉛錫錢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

一、成分不宜、價值多變,「隨時立制」,非常混亂。川陝地區通行鐵錢,十個換一個銅錢,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錢還不一樣。一貫實際有多少個錢也是不確定的,有800或850個為一貫的,也有480個為一貫,還要下詔以770個為一貫,並且各州「私用則各隨其俗」,完全是筆糊塗賬。

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銀價與北宋相差不多,那麼郭靖請黃蓉一餐吃掉了少則一萬三多則超三萬的錢,難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動得一塌糊塗了。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宋朝以前**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想想看,拿一張面額2000元以上的紙幣去市場買東西……),只存在於朝廷賞賜與會計結算當中,比如稅收、國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歲幣「銀帛」多少之類),實際上明朝以前,市場流通均使用銅錢(北宋區域性地區出現了紙幣)。銀兩成為流通貨幣只是明清兩代對外**活躍,外國**大量湧入以後的事。但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為銀兩是歷來的流通貨幣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明清**的盛行,均按照當時的生活情況為常識對前朝進行描寫,如《水滸》、《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這些作品中的銀兩價值均以明朝的銀價為標準,與原有的文、貫、緡、銖等貨幣單位攪合在一起,並且對後世影響很大,因此今人所寫較多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歷史**、武俠**作品如《射鵰》等書中也跟著把古代流通貨幣統統說成「銀兩」。

但畢竟現代人比起明清時代的人時距更遠,對前朝貨幣制度及銀兩的實際購買力的認識更加不足,才會經常出現天價饅頭、天價酒菜,而認真的讀者或觀眾出於對古代經濟情況的好奇應該對「銀兩」的價值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換算關係

秦和西漢時期一兩等於16.14克

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兩等於13.92克

隋朝初年一兩等於41.76克

隋末一兩等於13.92克

唐至清代一兩等於37.30克

古代書籍的一卷是多少,古代書籍的一卷是多少

古代用竹簡抄寫的書分為兩類,一類是經書 如五經十三經 經書一卷由25根2尺4寸長的竹片組成,每片竹箋書寫25個字,25根共計625字。另一類是子書 如諸子百家的書 子書一卷由25根1尺2寸長的竹片組成,每片竹箋也是25個字,25根共計625字。由此可知古人說的一卷也就是由25根竹箋捲成的一卷竹簡,每...

一斗是多少,古代一斗是現在多少斤?

一斗是十升。在中國市制容量單位中,十升為一斗,十鬥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古內代常用單位換容算標準還有 石 十鬥為一石,一百二十斤為一石。斛 容量單位,五斗為一斛。鈞 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 跬 長度單位,半步為跬 仞 長度單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為一仞 舍 長度單位,古代行軍時以三十里為一舍。尋...

古代的一旬是多少年

一 基本字義 1.十日為一旬 一個月分三旬 上 中 下 刊。2.十歲為一旬 年過六 八 老者。3.旬也可指12年,一般說大一旬或小一旬是指一個屬相週期12年。二 常用成語 1 旬輸月送 形容賦斂繁苛。2 三旬九食 旬 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頓飯。形容家境貧困。3 淹旬曠月 淹 滯留。曠 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