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中的月亮分別表達怎樣的感情

2021-03-04 03:22:11 字數 5707 閱讀 4888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唐詩宋詞中,月都是思鄉懷人的典型景物。「月是故鄉明」,杜甫詩。「我寄愁心與明月」,李白詩。明月,寄託這詩人懷念故里的情思。

2樓:匿名使用者

月是什麼?月是美酒,是故鄉;是愁思,是孤寂;是夜的精靈,是歷史的見證,是愛的使者。古往今來,月承載了文人墨客太多的希望與寄託,太多的失落和悲愁。

歷史如 月,人生也如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明月是中秋節的靈魂。月圓人也圓,明月寄託著人們渴望親人團聚,萬家團圓的美好期待和嚮往。

正所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輪明月從海  上升起,遠在天涯的親人此時一定和自己一樣在仰望著它,在將情思投向它。而將這層意思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無疑首推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轉    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人以空靈活潑的筆觸,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   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將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與月夜美景糅合起來,描繪了一幅神奇瑰麗的藝術畫面,洋溢著濃郁的浪漫主義精神。

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 聯絡的範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無限熱愛。  但明月不止在中秋節擔任主角,它還構成秋天的神韻和靈氣。「春花秋月」並舉,代表著四季中最美好的景物。

秋因月而生輝,景因月而增色,明月成了秋天詩情畫意中的 「點睛之筆」。但明月又不僅僅屬於秋天,古往今來,明月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和厚愛。詠月詩詞長盛不衰,代有名篇。

在這些詩人筆下,明月千姿百態,氣象萬千。不僅 有春月、夏月、秋月、冬月的不同,還有弦月、殘月、圓月的變化,以及山月、江月、湖月、海月的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明月在詩人筆下不再是客觀的景物, 而賦予了濃厚的主觀色彩,打上了詩人強烈的感情印記。

 明月是鄉愁的驛站,月光中盛滿了濃濃的鄉情,大詩人李白的「舉首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浩嘆曾經觸動過無數遊子的神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孟浩然更讓月生出了與眾不同的清輝。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在建德的那個晚上,船靠岸的當兒,他極目所見的是高高的、有些遙遠的灰色的天空,在空曠的野地裡, 樹低低地像訴說著夜的語言。當一切都變得朦朧時,只有明月清清亮亮地灑下光輝,靜靜地鋪成了一江月色,藏在內心深處的那羈旅之思於是一點點揉碎,散在水裡,溶開了。

 也只有這一輪月,才這麼親切,才這麼觸手可及!  月,就這麼不經意間染上濃濃的愁緒,把夜籠得有些悽清。不僅僅是作客他鄉的無奈,也有對人生的前路的失意,彷徨。

它們淤積在心中,頂多也只是酒澆的塊壘,一輪月的 渲染,一切便不同了。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科舉考試中,張繼落榜了,倒睡在歸家途中的客船上,面對漆黑的夜和剛剛沉下去的又像在逃避的月,他輾轉難眠,儘管四周非常安 靜,唯有江楓、漁火而已。

興許,月也不忍見到這麼頹廢的張繼,暗自傷嘆一隅。夜深了,月更沉默了,只聽得寒山寺裡鐘聲一波一波傳入耳鼓,像敲打著詩人脆弱的心。沒有 了輝煌的未來,沒有了自豪的壯氣,躺下的志氣也被黑夜吞噬了。

這深刻的失落,這銘心的萬分感慨,都由這黑夜、這孤月翻出了新意。  但明月不僅是情的象徵,還是美的化身,明月代表著優美,與太陽的陽剛之美相對。「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詞人以月喻江南女子的美,收到人與月交輝的效果。明月 還是崇高聖潔的象徵,代表著偉大崇高的人格。李白在「明月不歸沈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中,即以明月代指友人,稱讚友人品行的高潔。

 更多的時候,月夜作為一種美好的氛圍、意境,激發著詩人的遐思和詩興,詩人借月傳情,借月抒懷,諸如「鬆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 簫」;「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之類。  而明月作為一種永恆的事物,在懷古詩詞裡,更與人生的短暫形成鮮明對比。「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發散著思古之幽情。

這方面的代表作當推張若虛的《春 江花月夜》。它將遊子思婦的哀愁置於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中,用「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樣的良辰美景來反襯相思離愁的痛苦,用江月的永恆來與人生的短暫作 對比,表達出對生命、青春和美好年華的珍惜,境界開闊。全詩圍繞春、江、花、月和夜這五種事物,而月則是中心,從月之初升開始,寫了月下的江水、花洲和思婦的情 懷,最後以月落作結,抒發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的人生感慨。詩人調動了多種藝術手段、技巧和視角,營造出一個五光 十色、絢麗多姿的藝術世界。聞一多稱讚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

3樓:匿名使用者

思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惆悵..李白的..對影成三人那首..

唐詩宋詞中月亮分別代表什麼情感?急

4樓:原來是知恩

1、借月亮抒發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在古代,交通是非常不發達的,一旦離開自己的家鄉,少則半年,多則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能回去。這對於古人來說,思鄉之情無疑是常有並且痛苦的。

特別是在他鄉的夜晚,看到天上有一輪圓圓覺得月亮高掛空中,月圓人圓,而此時自己卻和家人相隔千里,思鄉之情倍增。

2、用月色的悲涼悽清,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和遭遇被貶的悲劇心境。

古人一般都是為官清廉,敢於直諫,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結果許多正直的文人遭到排擠被貶。而月亮光潔的顏色,象徵著他們純潔的秉性,還有孤高,無人理解和賞識的那種痛苦。如蘇軾的《卜運算元》: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3、月帶有亡國之痛,愛國之情。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時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古人,今人,一代又一代,相續無窮,而江月還是原來的江月;人生短暫而江月卻不知從何年開始,也沒有始終。

月亮照耀一代又一代的人,它能夠跨越時空,閱盡人世滄桑興亡,見證歷史。處於動搖不居的興亡潮流中的每一個人,都會感到人生的渺小。

4、因其高懸空中的位置特徵,亦以「月」表現闊大壯美之感。

一輪明月高懸天空,傾瀉著清輝,帶來天下一片光明,因此,有時也以「月」表現闊大壯美之感。

如張若虛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和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都描繪了一幅遼闊無邊的大海之上升起一輪明月的壯美畫面,自然渾成,意境雄渾壯闊。

5、以月寫離別之傷情。

《雨霖鈴》: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夾岸楊柳,參差拂動於淒涼晨風之中;天涯孤客,黯然獨守於天際殘月之下。柳永在舒緩而又哀惻的言辭中,傳遞出一種抑鬱傷感的情調。

昨晚別離,還在「都門帳飲」,還在「執手相看」,今朝酒醒, 「曉風」驅散了精神的麻木,惟有清涼的一鉤「殘月」斜掛天際,陪伴著孤獨的詞人。煙水迷離的悽美中,透出的是百般的思念和百般的無奈。

6、借滿月傾訴閨閣幽怨。

這是一個月滿西樓的靜寂之夜。 「月明人倚樓」(白居易(長相思)),夜不成眠的女詞人李清照佇立西樓,推窗望月,想像著大雁飛回時,丈夫趙明誠或許會託雁傳書,帶來平安的資訊。在《一剪梅》中,這一情境以一個倒裝句推出: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想像夫君的「錦書」,實寫自己的思念。其時,李清照結婚未久,趙明誠負笈遠遊,夫婦天各一方, 「花自飄零水自流」,所以才有「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之嘆。詞人的閨閣之思也是人間一種美好的情感。

月虧還盈,花好月圓是人們的美好願望, 「月滿」而人不「圓」.反襯出詞人內心的一種憂怨。清澈的月光、飄浮的雲影、輕飛的大雁,組合成一種朦朧的境界。李清照用她獨有的女性視角和人生體驗感知月象,情感顯得特別的細膩和婉約。

5樓:匿名使用者

一、以月渲染清幽氣氛,烘托悠閒自在、曠達的情懷

在恬淡閒適、樂觀曠達的人的眼裡,月亮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緻、悠閒自在的代名詞。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一切都顯得自在安然、新鮮活潑,洋溢著詩人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隱逸山水間的飄逸情懷。

又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在這首詩中,月亮以動態的形式出現,一個「驚」字打破了寧靜,喚醒了一個息息相通的世界。在這夜靜春山空中,一輪明月的出現,更加渲染了清幽與雅緻!

其它的還有很多,如: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萬丈生白毫」(蘇軾《和子由中秋見月》)等。

二、以月寄託相思之情,抒發思鄉懷人之感

在遠離家鄉,遠離親人者的眼裡,月亮這一意象或是寄託戀人間的苦苦相思,或是蘊含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無限思念。在眾多的詠月古詩詞中,這一類是最多的。

李白《靜夜思》中的鄉情,就是這樣生發出來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詩作中,有大量都是詠月的詩歌,如: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等。

其他還有,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月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的《蘇幕遮》);「江南月,如鏡復如鉤。似鏡不侵紅粉面,似鉤不掛畫簾頭,長是照離愁。

」(歐陽修《望江南》);「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等等。

三、以月渲染悽清的氣氛,烘托孤苦的情懷

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徵,引發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傷和流離之苦。

如杜甫的《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牆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天地一沙鷗。」「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一句寫出了一幅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湧,大江東流的雄渾情景與浩瀚氣勢。

通讀全詩,我們會很容易發現本詩是寫詩人垂暮之年漂泊的悽苦景況。而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詩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淒涼心情,以樂景抒哀情。在不少古詩詞中,月亮這一意象常常是詩人哀思的借托,是詩人心境的寫照。

如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中所描繪的意象全是詩人在船艙裡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所有這些都觸發著詩人遠遊的孤獨、思鄉的愁緒,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靜,西天的上弦月漸漸落下去了,天色變得漆黑,此情此景,使詩人越發感到淒涼難耐。

其它還有如「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等。

四、以月蘊涵時空的永恆

那高懸於天際的月亮,也常常引發詩人們的哲理思考:明月亙古如斯,跨越時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麼的短暫和渺小。在他們的詩歌中,月亮這一意象成了亙古不變的象徵和世事變遷的永恆見證。

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本詩開篇便用「秦時明月漢時關」勾勒出一幅極為壯闊的月夜之景,縱橫歷史,時空交錯,物是而人非。本詩表面上看寫月夜的美景與對李廣老將軍的推崇之情,實際上,詩人以李廣自喻,抒發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廣一樣的豐功偉業,但卻因為小人的陷害而無所作為的無奈與悲涼之情。月在此,成了跨越時空的見證人。

千百年來,詩人們對明月、新月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詠,面對亙古的月亮,不同的詩人,不同的環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自己獨特的感受寫出來,繪景寓情,便有不同的吟月詩句。這些情感須把握具體詩句,進行結合。

唐詩宋詞中有關明月的詩句,唐詩宋詞中的月亮外加月亮表達的思想感情

1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出自李白 月下獨酌四首 其一 譯文 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2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出自李白 古朗月行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稱為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雲...

唐詩宋詞中的山,唐詩宋詞中的山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藹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

唐詩宋詞中寫愁得詩句,唐詩宋詞中寫「愁」的詩句有哪些?

1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李白 2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李白3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4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5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鶯應覺月光寒。李商隱6 沉飲聊自譴,放歌破愁絕。杜甫 7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8 年年不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