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上飛
1、八月摸個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民間俗語》
釋義:摸秋:習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園掛失果實不視為偷。俗信,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婦女摸秋若不被發現,可早得子。
2、冬唔飽,夏唔飽,八月十五食餐飽。——《民間俗語》
釋義:廣州諺語,中秋節令,供果豐富。
3、七月十五鬼節,八月十五人節。——《民間俗語》
釋義:張家口諺語,中元節和中秋節,一個紀念逝去的人 一個慶祝團圓。
4、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民間俗語》
釋義:石家莊諺語,大概意思是,男的不應該祭拜月神,而女要避諱灶神。
5、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節,教學的。——《民間俗語》
釋義:山西諺語,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請教師。
2樓:匿名使用者
1、過了中秋節,中午漸(勿+會)熱。
2、七月十五鬼節,八月十五人節。
3、中秋有雨冬節睛。
4、八月摸個秋,摘柚抱瓜不算偷。
5、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滿盤。
6、過了中秋暗暝,一暝較寒一暝。
7、過了八月半,巷頭巷尾無相看。
8、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圓。
9、好中秋,好穩稻。
10、冬唔飽,夏唔飽,八月十五食餐飽。
11、到中秋,賽摸秋。
12、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
13、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14、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15、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3樓:劉什麼丶
八月十五吃年糕——還早
望江亭上度中秋----近水樓
臺先得月
八月十五過年——差了節氣
八月十五吃月餅——節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辦喜事——人月共團圓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過節,無你也過節
八月十五生孩子——趕上節了
中秋的天氣----不冷不熱
月亮趕太陽--老是不碰頭
中秋過了閏八月----團圓過了又團圓
月亮裡的桂樹 - 高不可攀
中秋節的月亮----光明正大
站在河岸撈月亮------白搭工
八月十五看燈籠——遲了大半年
中秋節賞桂花----花好月圓
關於中秋的諺語
4樓:
1、七月十五鬼節,八月十五人節。
張家口諺語,中元節和中秋節,一個紀念逝去的人 一個慶祝團圓。
2、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滿盤。
邢臺諺語,指中秋瓜果豐富。
3、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石家莊諺語,大概意思是,男的不應該祭拜月神,而女要避諱灶神。
4、吃亂了月餅死公公。
冀縣,冀縣風俗:新媳婦第一年在婆家過中秋,就要連續幾年,在孃家也是如此。否則就算吃亂了月餅。
5、冬唔飽,夏唔飽,八月十五食餐飽。
廣州諺語,中秋節令,供果豐富。
6、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節,教學的。
山西諺語,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請教師。
7、八月摸個秋,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習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園掛失果實不視為偷。俗信,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婦女摸秋若不被發現,可早得子。
5樓:面朝大海路途
中秋節的諺語大全_中秋節諺語大全:
中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
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簫管樂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圓
冬唔飽,夏唔飽,八月十五食餐飽。
到中秋,賽摸秋
五月回港扒龍舟,六月割禾有錢收
七月燒紙盂蘭節,八月賺錢買餅嘗中秋
七月十五鬼節,八月十五人節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滿盤
6樓:匿名使用者
月到中秋分外明,十**圓十六圓;
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
7樓:孤寂的忘憂草
真在那裡?是若動物般的交媾,還
8樓:匿名使用者
吃亂了月餅死公公。八月15月就能瓜果石榴列滿盤。
9樓: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10樓:匿名使用者
2888855557685
有關中秋的俗語或諺語
11樓:匿名使用者
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
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簫管樂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圓。
12樓:匿名使用者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13樓:邵書珍
好一點的中秋節諺語誰知道快發?
14樓:匿名使用者
麼麼噠?? 我也不知道?????
15樓:匿名使用者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明月十分好。
????????
蜘蛛結網,久雨必晴。
16樓:浩雄王
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
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簫管樂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圓。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17樓:匿名使用者
我要1⃣️、你一一。好一點1⃣️、
18樓:匿名使用者
???????????
中秋節諺語 15
19樓:天上飛
1、吃亂了月餅死公公。——《民間俗語》
解釋:來自河北冀縣,冀縣風俗:新媳婦第一年在婆家過中秋,就要連續幾年,在孃家也是如此。否則就算吃亂了月餅;
2、五月回港扒龍舟,六月割禾有錢收,七月燒紙盂蘭節,八月賺錢買餅嘗中秋。——《民間俗語》
解釋:來自廣東茂名,講的是5月的端午划龍舟,6月收割季節,7月的中元節也稱鬼節,8月賺錢過中秋節;
3、冬唔飽,夏唔飽,八月十五食餐飽。——《民間俗語》
解釋:來自廣州,說的是中秋節令,供果豐富;
4、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節,教學的。——《民間俗語》
解釋:來自山西,說的是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請教師;
5、到中秋,賽摸秋。——《民間俗語》
解釋:來自湖北鄂西·土家,摸秋,舊時歲時習俗。流行於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地。
一種祝願得子的象徵活動。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夜,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
6、八月摸個秋,摘柚抱瓜不算偷。——《民間俗語》
解釋:來自江西,摸秋:習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園掛失果實不視為偷。俗信,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婦女摸秋若不被發現,可早生貴子。
20樓:匿名使用者
諺語七月十五鬼節
八月十五人節
(張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
瓜果石榴列滿盤
(邢臺)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石家莊)
吃亂了月餅死公公
(冀縣風俗:新媳婦第一年在婆家過中秋,就要連續幾年,在孃家也是如此。否則就算吃亂了月餅)
五月回港扒龍舟
六月割禾有錢收
七月燒紙盂蘭節
八月賺錢買餅嘗中秋
(茂名)
冬唔飽,夏唔飽,
八月十五食餐飽。
(廣州)
(中秋節令,瓜果豐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節,教學的
(山西)
(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請教師)
到中秋,賽摸秋
八月摸個秋,
摘柚抱瓜不算偷
(鄂西·土家
歇後語:
八月十五的月亮
———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餅
———節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辦喜事
———人月共團圓
八月十五生孩子
———趕上節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
———花好月圓
八月十五吃年糕
———還早
八月十五看燈籠
———遲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過年
———差了節氣
八月十五捉兔子
———有你過節,無你也過節
21樓:匿名使用者
2008的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根據***的檔案指示,為便於各地區、各部門及早合理安排節假日旅遊、交通運輸、生產經營等有關工作等等。2023年對放假安排作出調整,中國的三個大傳統節日都可以放假,其中包括端午節、中間節和清明節,其中中秋節的放假通知為 9月13日到15日放假3天,其中9月13日(星期六) 為公休日; 9月14日(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為法定節假日,9月14日(星期日)公休日調至9月15日(星期一)。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節、冬至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直至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則始於宋朝。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儘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
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以前,江蘇地區的中秋夜,婦女們多外出在月下游玩,或互相拜訪,或結伴去佛寺尼庵,或舉行盛大的文藝活動。甚至玩到四更雞鳴。這一風俗當地叫做「走月亮」。
上海的習俗與江蘇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婦女外出遊玩必須要走過至少三座橋,因而叫做「走三橋」。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如果家裡有孕婦,就要多切一份。
拜月不是指祭月時的拜月。這種風俗源於北宋京師。當夜,滿城人家,不論窮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許多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如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從2023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該民俗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部分少數民族的中秋習俗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賓士在草原上。
他們朝西放馬賓士,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天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的「尋月」。**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赫哲族「祭月」。在我國東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節,人們要採葡萄、祭月。相傳是為了紀念一個聰明、勤勞的赫哲族媳婦媳婦。
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邊向月亮求救。最後終於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賓榔、送茶訂下婚約。
阿細族「跳月」。阿細人過中秋的傳統習慣是「跳月」。中秋之夜,從各個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開闊地,披紗的姑娘跳起來了,肩負大三絃的小夥子跳起來了。
然而,尤為撩人的還是那種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利為之動情動容。
苗族「鬧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眾沐浴著如絲縷的月光,吹奏悠揚的蘆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們在「鬧月」活動中互相尋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樣,心地純潔明亮,永結百年之好。
傣族「拜月」中秋之夜,雲南新平一帶的傣族盛行「拜月」風俗。每逢中秋這一天,姑娘、媳婦便來到湖邊或池塘邊捕魚,「咪巴」則忙著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月餅。月亮升起之前,把飯桌擺在陽臺上,並擺滿香蕉、菠蘿等,待月亮升起,全家老少圍在桌旁,品嚐食物,談笑賞月,盡興方散。
侗族「行月」廣西侗族以行月方式歡度中秋。月亮千起來的時候,經過充分準備的蘆笙歌舞隊,踏著月光來到鄰近的山寨賽歌賽舞,樂聲震耳,舞姿婆娑,歡樂的人群沉浸在似水的月色之中。
高山族「賞月」居住在臺灣省山區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懸、清輝灑滿大地的時候,穿著民族盛裝,圍坐在一起載歌載舞,飲酒賞月,共享天倫之樂。
關於中秋節的文章,關於中秋節的文章
關於中秋節的文章 20 中秋月 中秋的月亮。總是那麼惆悵。似一窪秋水的悲涼。蘊著我無可奈何的感傷。借你纖纖的手。剪一縷朦朧月光。讓我把今夜的孤獨收藏。八月的桂花開始了飄香。而我。再也找不到了來時的方向。有關中秋節的好文章 集聚在庭院活陽臺上 可能是 集聚在庭院和陽臺上 吧?有關中秋節的美文 中秋月泊...
關於中秋節古詩,關於中秋節李白的古詩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這是詩人避亂蜀中之作。詩前兩聯睹月興感,用象徵團圓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 詩後兩聯描狀中秋夜色,見羽毛 數秋毫 兩句下字奇險,立意浪漫,於老杜詩中別是一格。關於...
自編的關於中秋節的古詩,關於中秋節的古詩
1 七裡清風丹桂香,一輪明月映廳堂。嫦娥玉兔銀河上,人間美滿似素常。2 八月十五慶中秋,一輪滿月掛星空。中秋佳節又重陽,一家老小共團圓。3 天上月亮圓,地上月餅圓。人間有團圓,秋思落誰家?4 天上皎月如玉盤,地下月餅意團圓。雲間神仙空寂寞,屋內人們歡過節 5 千家賞明月,萬戶宴賓朋。酒美親情敘,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