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什麼多數七言詩第一五句押韻而多數五言詩第單數句不押韻

2021-04-01 07:50:27 字數 7219 閱讀 5602

1樓:胥勝洛雋美

你好!其實我也想知道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為什麼詩 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押韻?第三句為什麼不押韻?

2樓:碎月無痕

不僅是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也不押韻.

原由是:律詩以兩句為一聯,這一聯才算是完整的一句,也就是說奇數句必須與後面的偶數句相加才算是一句,押韻是指完整句子句尾的字,所以,奇數句不用押韻.另外,不像今天所說的押韻,可以不管聲調,只要韻母相同即可.

律詩的押韻,必須聲調一致,即平聲押平聲、仄聲押仄聲.不允許平仄通押.而一聯中上下句子中的用字是平仄相對的,也就是說,第三句的最後一個字平仄,必與第四句最後一個字平仄是相反的.

平仄不同是無法押韻的.第五句第七句也是如此.

唯獨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3樓:迷路小夢

詩體4句

起承轉合

4句全壓,那是打油詩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詩3句都無韻,有些詩是要壓尾韻的作為轉的第三局,作用是筆鋒一轉引入要說的話,或直抒胸臆或隱喻借代。

第三句無韻可以使人讀起來時有頓挫感從而更好體會詩的情感

4樓:匿名使用者

這才是詩的韻味呢。要是句句都押韻,那是順口溜

5樓:文昌湖散人

是為了增強詩歌的節奏感和**美,每一句都押韻,失去了抑揚頓挫跳躍感,顯得太單調和直率。

絕句首句為什麼可以不押韻?

6樓:匿名使用者

絕句的原意是截句,就時說它是從律詩中截下來的一段。後來變成了單獨的一個體裁。所以五言絕句是從五言律詩變化而來,而七言絕句也是如此。這樣來看絕句的平仄和押韻就容易理解了。

律詩通常分4聯,即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而絕句實際就是頷聯和頸聯。其平仄和押韻都是從此而來。所以其實絕句本來第一句就是不押韻的,因為律詩中頷聯的第一句也是不壓韻的。

但因為其自成一體後,出於完整性和音律的需要,它也演變成第一句可押韻或不押韻皆可的格律。當然也有壓平韻和壓仄韻的區別。所以絕句首句本就不押韻,押韻是後來才有的。

而絕句必須對仗工整也是因為律詩中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工整而來。

7樓:白羽千千

絕句首句可以不押韻,也可以押韻.韻的放寬,是詩歌的解放,為詩歌語言的表達開拓出更靈活的空間,有利於自由表達思想情感.

8樓:燕郢

基本所有人都在不知所云,另外大部分人貼來的東西好象是一個詩盲寫的……

不論絕句還是律詩,都可能出現首句入韻與不入韻兩種情況。

格律詩的四種基本句式和對法,以及句式的變化、拗救不知道你清楚多少。首句末字落平聲者需入韻,落仄聲者不入韻(也不可能入韻),你如果對格律詩的基本知識有所瞭解,這個問題本不是一個問題。

1、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以上四種基本格式中,其中1、3兩種就是首句末字落於仄聲而不入韻的情況。這樣淺顯地來看,你大概可以明白些吧?

燕郢補充一點:在格律詩中,押韻是不存在有平仄通押的情況的,所以你在問題補充中舉的這個範例我們只可以看作是作者為了順口而寫成這樣的,而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押韻。查閱《平水韻》表,只要不在同一聲同一部中,都不能算做押韻。

基本上所有的格律詩如首句以仄聲字首尾,這個字讀起來都不大可能會有韻腳的感覺。總之記住一點,平聲與仄聲之間,在格律詩與詞的創作中都沒有通押一說,大致從北曲流行起才逐漸打破了這一界限。

回lqlwlk:李白確有很多古風,但這一首無疑是絕句,是「仄起仄收式」。

回薄夕:《平水韻》確實出現於宋金時期,唐代作詩一般以《切韻》為標準,不過兩者並不衝突。《平水韻》比《切韻》的韻部要少近一半,實際是合併了舊韻書中的部分韻部,後來人作詩也就都以《平水韻》為標準了。

所以只要是一首格律詩,放在《平水韻》表中看,韻腳一定都是屬於同一韻部的,因為它算得上是最寬泛的一本韻書了。

詞的話,《白香詞譜》不是講韻的,講韻的書通用的是清代戈載所寫的《詞林正韻》,這個是以《平水韻》為基礎,再將韻部更大幅度地合併而成的一本韻書。

另外,關於詩歌創作,當然要支援各種詩體。但如果創作註明了是絕句或是律詩的話,就應該符合它們的規範。格律詩的平仄規律和用韻已經幾百年沒有任何變動了,詩歌(這裡說的是廣泛意義上的詩歌)在這幾百年間的發展更多地體現在了詞、曲、現代詩等形式的出現和演變上。

所以對於格律詩的格律規範,恐怕已不宜改動,而更應看作為文化遺產加以尊重。

補充:簡單理解的話,就是一首格律詩中,每一句話只要末字是平聲就必須押韻,末字是仄聲就不押韻。

9樓:李奉禮

首句壓不壓和是不是絕句無關,格律詩押韻只要求雙數句。

五言詩的首句常不入韻,七言詩的首句常入韻;也有例外的都很正常

10樓:薄夕

首先,古漢語跟現代漢語某些字的讀音是不同的,所以一些古詩讀起來可能不押韻,但創作的時候可能是押韻的,反之亦然。這個問題不止存在於押韻問題,也存在於平仄問題。

其次,按照我的學習和理解,絕句首句押韻與不押韻沒有定例,我看到的書上一般都是寫近體詩的偶數句按例需押韻,而絕句的首句是特例(正常來說是奇數句,不入韻),也可押韻。至於某些特定的格式(比如平起仄收)與押不押韻的對應關係,恕我才疏學淺,目前沒有很詳細的瞭解。但我的確看到過一些詞譜詩譜,對各種格式有詳盡的總結,樓主有興趣可以去自己查一下。

(但據我所知,這些往往也是後人根據前人寫詩的情況來總結的,比如 燕郢 所說的《平水韻》,是宋人總結唐人的,而《白香詞譜》是清人總結的歷代的,都只是統計規律。而統計規律是肯定存在特例的。至於唐代詩人是不是真的按照這些格式考慮了才寫的,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用宋人的平水韻去要求李白的詩押韻顯然是不符合因果律的……)

第三,自古就是有的詩人更注重音律和格式,而有的詩人就注重內容和立意。比如李白的對仗就常常是寬對,甚至根本不考慮格式,而杜甫的就更為工整。

另外,個人感覺,其實沒有必要這麼細摳絕句的格式。絕句一共只有四句,個人感覺古人對於絕句的格式也都相對寬鬆。倒是律詩的格式更為嚴格,應該好好推敲。

而且,古詩詞在當時常常是具有歌唱用途的,所以要與音律相和。而歷代演變發展到現在,已經完全成為一種文學體裁,與古代的用途已經不同,很多細節也就不斷的改變,不用那麼拘泥於形式。

(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李清照的《詞論》,雖然是講詞的,但可以看出很多有用的東西。比如,在李清照看來,蘇軾的詞就不是好詞,因為與音律不和,這就是詩人觀點不同的問題。)

既然有人提到,就補充一下關於切韻的問題:

切韻雖然是隋朝的東西,的確在唐之前,但據我看到的一些書上寫,正是因為唐時人們已經覺得切韻分的過細,礙手礙腳,所以逐漸放寬了對韻的要求。到宋時才合併了一些韻部,總結了平水韻。既然是逐漸放寬,就很難說每個人的放寬尺度了是不是?

再說歷來韻書應該說只能是詩人寫詩押韻的參考,是不是非要拿某種韻書來束縛創作,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就算李白寫的都不押韻,相信也沒有人會覺得他不是好詩人。形式總歸要服務於立意和內容,關於押韻平仄,也不必太過較真了。

唐人都不願意被隋人的韻書束縛,現代人又何必非要為古人的格式束縛呢?

至於我提到白香詞譜,不過是隨口舉了一個例字來說明很多關於詩歌格律的書,往往是後人總結的,此處與押韻的問題無關,希望沒有誤導你。也謝謝 燕郢 提醒^^

以下是引用樓上一位高人的另一篇回答中的一段,不代表我的個人意見,僅供你參考,望對你有啟發:

----即是討論,不求有分,我也來大放厥詞。----------

七律?討厭死格律,像往棺材裡填屍!詩到底是內容屈從於形式,還是形式服務於內容呢?

音韻再好千年不變也是陳詞濫調,沒聽過譚盾的現代**或看過惠特曼的灑脫詩句嗎?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音韻難道不美嗎?古風和楚辭不好聽嗎?

不知為啥近來有人喜歡開倒車,專玩老古董的形式以顯學究腐氣,近體詩的泛濫之害是束縛人的創造力。文化復興不是要復興裹腳布的流行的,看來確有重提五四精神之必要了。真可謂:

才情不高律絕循,

讀書不廣故紙停。

外語不好譯著頂,

坐井觀天難創新!

削足適履,填嵌格律,實為視小腳為金蓮的**自虐美,就如駢麗過分的自矜自大一樣,不能再繼承下去了。自律詩成熟後的詩歌發展趨勢不也能說明這點嗎?散曲、筆記、**、自由體一線貫來,就是為擺脫束縛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絕句只有四句。

五、七言的絕句,有首句押韻與不押韻之別:五言以首句不押韻為常,七言則以首句押韻為常。絕句全押韻,就是不論五言還是七言,一律起句用韻,而且第三句也用韻,也就是四句全部用韻,平仄通押(且國、粵語統一通押),一韻到底。

詩歌中什麼是首句押韻?

12樓:御阪

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③ 1、【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

例如: 寄揚州韓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

13樓:窩窩煮蛋殼

打個比方吧,這樣理解的簡單些 例如: 鋤禾日當午,wu u 汗滴禾下土;tu u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ku u 中是押的韻母「u」,而第一句中的「u」,也就是首句押韻。

一般情況下,五律第一句,多數是不押韻的;七律第一句,多數是押韻的;絕句首句也可以不押韻。

七言詩的押韻要求

14樓:匿名使用者

七言律詩

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律詩由八句組成,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 七言律詩是律詩的一種.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因其格律嚴密,故名.

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八句,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第二、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分五言、七言兩體.七字的稱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律詩每首有四聯(即八句),每句五個字的是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每句七個字的是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律詩的第

一、二句稱為「首聯」,

三、四句稱為「頷聯」,

五、六句為「頸聯」,

七、八句為「尾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偶;第

二、四、

六、八句最後的一個字必須同韻.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為唐代新興的詩體,因與古體有別而得名.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二種,四句為絕句,八句為律詩.

詩體格律

基本句式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

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按照規定,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七律有四個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兩字是平仄,稱之為平仄腳);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兩字是仄平,稱之為仄平腳);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兩字是仄仄,稱之為仄仄腳);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兩字是平平,稱之為平平腳).

這四種句式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由此構成七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第一種格式

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韻⊙●〇〇●●〇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韻

說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種格式

首句平起仄收式

為第一種格式後半首的重疊.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韻

第三種格式

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韻◎〇⊙●●〇〇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韻

第四種格式

首句仄起仄收式

為第三種格式後半首的重疊.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韻?

七言律詩之韻

我們先講近體詩,後講古體詩,這是因為徹底了了解了近體詩之後,才能更好地瞭解古體詩.

第一,古體詩既然是以不受近體詩格律的束縛為其特徵的,我們就必須先知道近體詩的格律

是甚麼,然後能知道甚麼是古體詩.第二,自從有了律詩以後,古體詩也不能不受律詩的影

響,所以要先了解律詩,然後能知道古體詩所受律詩的影響是甚麼.

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韻書的歷史,這裡用不著詳細敘述.清代一般人

常常查閱的《詩韻整合》、《詩韻合璧》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清代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

說明唐宋律的用韻.一般人所謂「詩韻」,也就是指這個來說的.

《佩文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律詩只可以用平

聲韻,所以我們在這一節裡只談平聲韻;至於仄聲韻,留待下文講古體詩時再行討論.

在韻書裡,平聲分為上平聲、下平聲.平聲字多,所以分為兩卷,等於說平聲上卷,平聲下卷,沒有別的意思.

歌頌祖國七言詩,歌頌祖國的七言詩

涼州詞兩首 其一 王之渙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譯文 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賞析 ...

七言詩與與五言詩區別七言詩和七律詩的區別

四言詩 五言詩和七言詩是中國古代詩歌常見的體裁。其中的 言 指字。比如,從形式上說,四言詩也就是四個字為一句的古詩。四言詩是古代產生最早的一種詩體。詩經 中的 國風 小雅 大雅 等都是以四言詩為基本體裁。在先秦兩漢的其他典籍裡,如 史記 所載 麥秀歌 左傳 所載 宋城子謳 子產誦 等,也都是以四言體...

經典冬天下雪的七言絕句詩,冬天雪景的七言詩

寒夜來襲白滿枝 嬌俏玲瓏染紅梅 拂手遙望千里地 又映今朝大豐年望採納 冬天雪景的七言詩 描寫雪的詩句 1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元好問 摸魚兒 雁丘詞 邁陂塘 2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 雪梅 其一 3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範雲 別詩 4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