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逍遙津之戰800勇士是步兵還是騎兵

2021-04-01 20:45:53 字數 4016 閱讀 8716

1樓:魔紗兔

步兵為主

張遼原屬幷州丁原舊部,部隊主力是以騎兵為主的。

但逍遙津之戰是在朱光戰敗的倉促形勢下進行的,《三國志》的說法更趨於說這支類似「敢死隊」的部隊是臨時募集的,所以應該是以步兵為主。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中張遼威震逍遙津之戰是率領步卒突襲。

逍遙津之戰,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將張遼以八百步卒逆襲孫權,繼而打敗孫權親自率領的十萬大軍於逍遙津(合肥境內),從而解除了合肥之圍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此戰直接擊潰了孫權親自斷後的後軍,差一點生擒孫權。《三國演義》"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記述的就是這次戰役。

逍遙津之戰的勝利對曹魏來說意義十分重大,這是因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帶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則可以西問申、蔡,北向徐、壽,而爭勝於中原;中原得合肥,則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也因此,曹操對此戰中立下重大功勞的張遼倍加看重,史載「太祖大壯遼」,「大壯」兩字陳壽在《三國志》裡僅用了兩次,分別在《三國志·張遼傳》及《徐盛傳》,可見其分量之重。曹操又加封了張遼為徵東將軍,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攻東吳路過合肥時,還專門到沿著張遼奮戰過的地方走了一遍,每到一處「嘆息者良久」。

3樓:鑫鑫紫

騎兵. 如果不是,沒那麼大的衝擊力和殺傷力. 看看吧 人家寫的 我覺得好 個人見解 800騎兵破孫權

合肥因為是阻礙東吳北伐的重要障礙點和補給點,孫權欲開僵闢土,就必須攻佔合肥。曹魏與東吳兩方從208年至253年,在合肥爆發過五次較大型的衝突,東吳從未佔到便宜。其中有四次的總指揮是孫權,合肥之於孫權的概念幾乎就是惡夢。

從他攻佔荊州之後的30年,東吳沒有再擴充一點的疆域。

第一次合肥戰役爆發於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北歸,曹軍駐紮在荊州北部。孫權企圖乘機撈點好處,派周瑜率軍攻打江陵,而自己則親自進攻合肥,既想開拓荊州的疆土,又想佔領淮河以南的土地。周瑜在江陵打的順風順水,孫權起初的態勢也不錯,開戰初就將合肥團團圍住。

此外孫權還派張昭進攻九江的當塗,想謀取更不的利益,但不久後張昭敗退。曹操接到孫權大舉進攻的訊息後,立馬派出了援兵解圍。孫權圍合肥城久攻不下,便想率輕騎親自突擊敵人,遭到大臣反對,孫權放棄了突擊的想法。

久圍之後,合肥城遭到了吳軍和梅雨的雙重打擊,城牆破裂多處,吳軍每一次衝鋒都會沖垮城牆,情急之下,合肥太守劉馥命令用草和棕櫚葉補上城牆,夜晚則點火照亮城外,觀察敵人行動以作防備。在援軍沒有到達的情況下,劉馥又聽從了蔣濟的計策,假裝四萬援軍已到合肥附近,還派主簿假扮迎接張喜,並命三個守將帶信出城後裝作偷入城。當中,一個成功回城,兩個卻被孫軍擒獲。

孫權得信後,真的以為曹軍援軍來了,便慌忙燒了輜重,撤退回江南,第一次合肥之戰告終。此次大戰,孫權得勝機會很大,但還是失敗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孫權在指揮作戰方面太差。

第二次合肥戰役的背景是曹操南征孫權不成,班師前只留張遼、李典、樂進與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其後第二年,孫劉在荊州火拼,曹操乘機佔領了漢中。劉備妥協後送給孫權三郡,自己率軍回師同曹操爭奪漢中。

孫權在同劉備合解之後,也趕緊班師,集中10人企圖吃掉合肥守軍。曹操對此早有防備,在出徵張魯前,曹操派護軍薛悌送函到合肥,命令張遼只有在孫權率軍攻打時才準開啟。孫權見曹操在漢中,未能及時回到東邊,便親自率十萬人出征合肥。

張遼和樂進李典素有矛盾,在孫權進攻前夕,張遼開啟曹操送來的函件,曹操叮囑,如若孫權軍來到,張遼和李典應出城迎戰,樂進率軍守城,至於護軍薛悌則不要出戰。魏軍才七千人,吳軍十萬,雙方兵力懸殊,各將都對此指示感到疑惑。張遼認為曹操正率軍在外作戰,等他率領的援軍到達時,孫權軍必定已攻破我們。

所以教函要我們在敵軍集結完畢前反過來攻擊他們,先挫折敵人的氣勢,以安定軍心,然後可以順利守城。成敗之機,就在此一戰,各位有何疑惑?李典對張遼的想法比較認同。

李典張遼都是勇將,於是他們連夜募集勇士,一共得到了八百人,張遼下令殺牛犒賞軍士,準備明日大戰,吳軍士氣高昂。天亮時,張遼被甲持戟,率先發動攻擊,魏軍雖少,但全是騎兵,吳軍雖多,但多為步兵,騎兵機動性好,殺了就走,吳軍怎麼都圍不住八百魏兵。張遼殺入吳軍大營後,他一個人就殺死吳兵數十人,斬大將二人,在突擊的過程中張遼大呼自己的名字,讓東吳軍馬徹底記得了名字。

衝入大營後,張遼望見孫權帥旗,發了瘋的殺過去,吳軍宋謙、徐盛兩部都抵擋不住,吳軍從來沒見過這麼能衝能砍的人,慌忙之下士兵全部潰散,紛紛向後逃,幸虧潘璋在後督戰,見吳軍敗退,急忙馳馬追上,在亂軍斬殺二個逃兵,士兵見此,都回頭再戰,將張遼擋在孫權營前。孫權見情形如此緊張,急忙登上附近的山頂,拿著長戟自守。吳軍將張遼擋在山下,張遼衝不上山去,便在山下大罵孫權,企圖激怒孫權下山迎戰,孫權不是孫策,沒有自己哥哥動輒就單挑的膽量。

不過孫權眼睛還算不錯,心理也過硬,雖然性命危急,但還是清醒的看見張遼只帶了幾百人,於是下令讓軍士將張遼八百軍團團圍住。張遼的坐騎體格比較好,打了半天沒有累,帶著張遼從亂軍中衝了出去。有幾十個魏軍見張遼衝出,紛紛高呼將軍難道要拋棄我們了嗎?

張遼見壯又再度衝進包圍網,從吳軍中衝出一個口子,救出了被圍的幾個人,餘部幾百人全部退入合肥城。經此一戰,吳軍被嚇破了膽,本來還指望十萬人打七千人能佔點便宜,結果這仗之後吳軍士氣全失,頓失銳氣。孫權只能下令全軍修整守備,合肥城內的曹軍也有了準備的時間。

魏軍死守合肥,孫權輕鬆率軍圍住了合肥。但是吳軍連續攻打了十多日,遇到守軍的死守,吳軍死傷慘重,恰逢當時淮南疫疾流行,吳軍病死不少。孫權不得以,只能命大軍班師,而他自己則莫名其妙的帶著一千虎士和淩統、甘寧、呂蒙、蔣欽幾員大將斷後。

吳軍從逍遙津北撤退,張遼在合肥城上看到吳軍主力撤退,乘機率軍追擊圍住了孫權。孫軍一千人頓時混亂,孫權被圍後淩統親率三百近兵衝入重圍,甘寧在外圍引弓射擊,呂蒙、蔣欽率幾百人死戰擋住魏軍。淩統一陣拼殺,終於救出孫權,淩統讓孫權一個人先走,他自己回頭再戰抵擋魏軍。

但孫權在逃跑的路途中碰到被自己人毀掉的橋,橋板被拆,孫權過不去,魏軍殺到,孫權狗急跳牆,抓著馬鞍、用助跑衝過斷橋,孫權在逍遙津南面遇到三千人吳軍,小命總算是揀回來了。孫權成功逃脫後,淩統和甘寧在自己也身受創傷的情況下,殺死數十人後,披甲潛行逃走。此戰,是孫權一生中最屈辱的一戰,10萬人打七千,不僅輸的慘,而且自己也差點被活捉。

能把仗打的這個份,孫權的軍事水平真是低到了極點。

之後的幾年,孫權稱帝。稱帝后,孫權非常希望開疆闢土,吳軍在合肥又打了兩場硬仗。公元233年十二月,孫權第三次攻打合肥,這次大戰前,魏軍在合肥外修建新城。

開戰之後,孫權出兵想圍攻合肥新城,但合肥新城離水太遠,吳軍都是水鬼,下了船就不會打仗。在合肥城外,吳軍二十多天不敢下船,隔著遠遠的觀望。魏軍主將滿寵算透了孫權的本質,他派遣了六千步騎兵,在肥水附近隱藏做伏兵,等待孫權上岸。

後來吳軍果然上岸,滿寵率伏軍突起襲擊,斬首數百,部分吳軍逃至河中溺死。孫權吃此大虧,只得撤退,之後吳軍全線進攻六安,又沒有打下來。第三次合肥大戰,孫權再次輸的異常窩囊。

第二年二月,諸葛亮進行第五次北伐,蜀軍傾巢而出,力圖一戰定江山。為了更大的打擊曹魏,諸葛亮派使者請東吳一起出兵。孫權答應,第四次合肥之戰由此爆發,同年五月,孫權率軍進駐巢湖口,十萬吳軍圍攻合肥新城;另一方面,孫權又派陸遜、諸葛瑾率一萬餘攻打襄陽;孫韶、張承攻打廣陵、淮陰進逼,形成三路兵馬北伐。

魏軍主帥滿寵一方面派人向洛陽求援,另一方面則集合部隊企圖和吳軍決戰。朝中大臣劉邵認為滿寵應該死守不能進攻,避開吳軍銳氣。曹睿聽從劉邵的計劃,先派前隊出發,曹睿自己也率軍親征。

滿寵招募了十多個壯士,命他們折斷松枝為火炬,灌上麻油,在順風放火,燒燬了吳軍的攻城器具,又放箭射殺了孫權的侄子孫泰。吳軍士氣低落,加上又聽到曹睿大軍將至,於是孫權只能選擇撤退。東吳另外兩路,孫韶軍也同時回師,只有陸遜軍繼續戰鬥,取得一定戰績,但是不久後陸遜軍中流行瘟疫,不久後陸遜也撤退了,第四次合肥之戰結束。

東吳的失敗,直接導致了蜀漢的失敗,諸葛亮聽說孫權戰敗,魏軍全部向自己壓來,頓時自感迴天無術,不久後勞累過度,病死於五丈原。諸葛亮死後,蜀漢放棄進攻策略,孫權也自感無力再擴充疆土。漸漸對開戰失去興趣,此後的孫權越來越老糊塗。

一個區區的合肥就讓吳軍死傷幾萬人,而且無進展,把吳大帝如此折磨的死去活來。

4樓:不曾明瞭

應該是騎兵,否則沒有這樣的衝擊力,東吳基本上是步兵(南方嘛)。

5樓:死靈伯爵

應該是騎兵。

三國志並未說一舉殲滅東吳,應該知識突圍成功,用步兵突圍成功幾乎是天方夜譚,只有可能是憑藉騎兵腳快,突圍成功,把東吳衝昏頭腦。而且合肥地勢鬆軟非常適合騎兵,再說張遼曾經擔任過騎兵尉,更可以說明是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