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節,我們這邊的習俗就是兩個人訂婚後,過段時間,男方都要提著東西去女方的家裡以及親戚家轉一

2021-04-08 19:25:41 字數 6389 閱讀 2086

1樓:炫瘋奇

可能是他覺得長輩給的不拿不好,所以才會拿走的,他沒給你老弟買東西確實有點不對,你要是對他這麼做不滿意的話,那就找他談談,你一個人生氣他不知道也是沒用的,所以現在發現問題就趕快解決,別等到結婚後在有什麼就不好了。

2樓:匿名使用者

1、首先要確認你父母給的錢是

不是肯定被他「帶走了」,這事千萬不能馬虎。正常情況下,客氣也好、謙讓也罷,能把錢直接放在桌子上了,就不應該再去動它。

2、有的人木訥,不懂人情世故,這一點在現代的社會裡可以說絕對的要命,所以,你一定要有心理準備,總不能咱們去隱居山林吧與世隔絕吧?

3、你們家這邊的習慣他是不是全部掌握啊,看他的性格可能就是不懂這裡邊的說道。所以不要因為這一點點事影響了大事,可以再拖延一段時間考察考察——訂婚了無所謂,結婚了再有別的想法就麻煩了。

3樓:落難的青蛙6號

個人觀點;你得看他

平時是個什麼樣的人。是不是平時他也是這樣。那就是他本來就這種性格 沒想太多。

你以後多跟他說說 教教他就可以了。如果平時不是 光是去你家這樣的話 那就有問題了。證明他還是不夠重視你的,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原則上的問題 只要他人好,心眼實在也很好啊 人不可能是完美的 是吧

4樓:躍鏈薰吭

也許是他太老實了吧。因為你也說了,是要給小輩掏錢,可能他認為弟弟算是同輩

5樓:

做人不上路子!好好教育一下

6樓:手機使用者

可能是你男朋友望了,你應該理解他

和男友已經定親,他爸媽說這段時間忙,端午節到我家過節的事就不來了,給點錢叫我帶回去買點禮品。我們這

7樓:眾生須臾

和男朋友商量商量要他端午節還是去你家一下,最起感覺碼他一個人要去,是什麼事這樣忙,比端午節送禮還重要的呢?確實是特殊原因不能去,也要去和你父母解釋解釋

8樓:臨沂傑子

還有這個習俗?男方家的父母去女方家過節?哪的?男朋友去還不行嗎?

9樓:蠍之櫻桃

跟你男友說你家人的看法!!

10樓:白小黑

互相理解~把這件事情告訴你男朋友,讓他去和他的家人商量!你也跟你爸媽做做工作,別太較真!習俗什麼的沒必要那麼認真!只要你們兩個未來好就行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跟你老公回去不就行拉

12樓:啄木鳥

他真心愛你嗎?愛你這點小事也沒啥關係!

端午節有哪些主要活動?

13樓:文子

1、扒龍舟: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

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

2、掛艾草與菖蒲:在端午節佈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

3、端午食粽: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等,其花樣繁多。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風味。

4、放紙鳶: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5、拴五色絲線: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

14樓:哇哎西西

1、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對我們印象最為深刻,快到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空氣中都帶著糯米的甜膩香味,每到吃粽子時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

相傳吃粽子的習俗是為了紀念屈原,幾千年前,屈原投江自殺,人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就用粽葉包裹糯米投入江中餵食魚蝦,後來這習俗就一直延續下來了。

2、賽龍舟

賽龍舟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死後,楚國人民十分悲痛,紛紛到江邊憑弔,漁夫划起船打撈屍體,卻不見蹤影,後年五月初五借划龍舟驅散魚蝦,以免魚蝦吃掉屈原屍體,現划龍舟也被批為國家為物質遺產。

3、掛艾草

可能很多朋友都會記得,每到端午節時,家裡大人都會在家門口掛一種草,那是我們很不理解,這種草叫艾草,端午節在古人眼中是為不好、不吉利的日子,掛艾草是為辟邪。而且在端午節前後是疾病多發時期,艾草獨特的香味有驅病、防蚊的效果,配合菖蒲有一定防病作用。

15樓:百度使用者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矇矇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划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

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

「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

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

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煮粽子的鍋裡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粽鍋裡的煮雞蛋主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裡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晒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5、懸鐘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

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6、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

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節」。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

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蔘」之說。

吃麵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麵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

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

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

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嚐到多種味道。

端午節習俗,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在民間有民間有 扒龍船 吃粽子 放紙鳶 掛艾草菖蒲 等習俗。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民間各地有著不同的節日習俗。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古時盛行於吳。端午節的習俗 具體習俗活動主要有 扒龍舟 掛艾草與菖蒲 聚午宴 洗草藥水 放紙鳶 盪鞦...

今天是不是端午節

就是今天 庚子年 鼠年 五月初五,2020年06月25日 星期四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 端陽節 午日節 等,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已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你沒猜錯,這日子過的神仙,放假都不知道,真敬業。暈!今天就是端午節呀!翻開日曆看一看,都標記著是,而且還有法定假期...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的習俗有什麼?

吃粽子 划龍舟 割艾草 綁五彩繩 喝薰黃酒.端午節的習俗有什麼?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全國各地在端午節均有舉行各種慶賀端午的節慶活動。端午習俗主要有食粽子與扒龍舟。食粽子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盛行不衰。扒龍舟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節在世界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