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朝代實行的制度依次是什麼

2021-04-17 16:18:56 字數 6425 閱讀 1171

1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bai制度:秦朝:du三公九卿制

漢朝:內外zhi朝制度,dao郡國並行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專(中屬書,門下,尚書)

宋朝:中書門下(宰相)、參知政事(副相)、正副樞密使(軍政長官)元朝:行省制度

明朝:權分六部(吏,戶,禮,兵,刑,工),設內閣清朝:軍機處

比較片面,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每個朝代具體的每個制度及具體內容

中國古代朝代順序及教育制度

2樓:孟顏汐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自此完。

夏:約前2071-約前1600

商:約前1600-約前1046

周:西周:前11世紀-前771

東周:前770-前771

春秋:前770-前256

戰國: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

漢:西漢:前206-公元23

東漢:25-220

三國:魏:220-265

蜀:221-263

吳:222-280

晉:西晉:265-316

東晉:317-420

十六國: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9

齊:479-502

樑:502-557

陳: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東魏:534-550

北齊:550-55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國:後梁:907-923

後唐:923-936

後晉:936-946

後漢:947-950

後周:951-960

十國:902-979

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遼:907-1125

西夏:1038-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中國古代的教育制度是隨著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不斷髮展變化著,因為其是為統治階級培養人才,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所以任何一個歷史階段都其深深的階級烙印。

夏朝時期,傳說中國就有了學校。據甲骨文和古書上記載,商朝時已經有了正式學校。到西周時,學校分為「國學」、「鄉學」兩種。

學校主要是「國家大事惟祀與戎」,即傳授祭祀知識和作戰的技能經驗。商周時代,貴族子弟必修的科目是「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

春秋時期,教育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中國封建制度的確立,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革,原來「學在官府」的教育壟斷層面逐漸被打破,部分知識分子開始聚眾講學,發表政見,產生了所謂的「私學」。這一時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影響最大。

孔子一生學而不厭,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不少教學經驗,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等。其為中國古代的文化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許多教學經驗至今仍在延用。

void function(e,t))},s=0;s< n.length;s++)!function())}();alog("speed.

set",)}(window,document);

西漢時期,教育制度逐漸完善。西漢時,學校型別主要有**官學和地方官學。為適應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經典開始成為統治階級培養人才的必學課程,學習科目是五經(周易、禮記。

春秋、尚書、詩經),從**到地方形成了一套教育系統。

隋朝時期,中國教育制度達到了世界水平。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興起,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唐代學校制度完備,有國子學、太學等,在地方有州學、縣學和鄉學等。

教學內容以五經正義為統一教材,命天下傳習,同時還有了專業教育,如書學、算學、律學、醫學等。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私人辦學多了起來,大文學家韓愈、柳宗元都辦過學,為教育增加了新特色。

宋代教育在唐代基礎上更加完備。在**有太學、國子學、律學、算學、書學、畫學等,以太子學和國子學最重要。尤其是王安石變法改革學校和科舉,使官辦學校非常興盛。

另外,私人講學的書院在北宋時興起,成為傳播理學的基地,學習風氣十分活躍,石鼓、白鹿洞、應天、嵩山書院都很有名。宋朝以後,理學被統治階級所利用,並統治了學校教育。

明清時期,教育制度在前代的基礎上繼續向前發展。**學校有國子學和宗學,地方學校也發達,各級都有普通學校和專科學校。考試製度採用八股取士的科舉制。教學內容主要是「四書」。

考試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種。明朝中期以來,書院比較興盛,最負盛名的是東林書院,書院也發展成為官辦的學校。

明清時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時期,為強化**統治,教育的**非常嚴重,束縛了人們思想的發揮,隨著社會的發展,科舉制越來越不適應需要了,到2023年,清朝廢除了科舉制,但科舉制中公平選拔人才的方法卻被保留下來,至今仍有活力。

中國古代教育制度的發展,是社會不斷進步的表現。歷史雖然已成為過去,但其功績不可磨滅。許多寶貴的經驗至今仍值得借鑑。而中國現代的教育制度也必將隨著歷史的演進,而不斷趨向完善。

古代歷史學上通常指奴隸制時代。一般也包括原始公社制時代。因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在世界範圍內無統一之時限。

埃及、兩河流域、中國、印度、波斯等,約當公元前三十世紀到公元初的幾個世紀(各國情形不一)。希臘和羅馬,約當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五世紀(公元476 年)。但在中國史學上,中國古代也包括封建社會。

按時間朝代順序列出中國古代不同的政治制度

中國朝代更替的順序是什麼? 15

3樓:哈公主病

1、夏朝:約公元前2023年-約公元前2023年(有爭議)

2、商朝:約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有爭議)

3、周朝: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791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2023年,分為北宋(公元960-2023年)、南宋(公元1127-

2023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2023年-2023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2023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2023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4樓:音無結弦

中國朝代更替的順序如下:

1、夏朝:約公元前2023年-約公元前2023年(有爭議)

2、商朝:約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有爭議)

3、周朝: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791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2023年,分為北宋(公元960-2023年)、南宋(公元1127-2023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2023年-2023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2023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2023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擴充套件資料

各朝來歷:

1、夏: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2、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

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3、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4、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5、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6、新:王莽所創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

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湧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

7、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諡號魏武帝。

8、蜀(漢):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又稱「季漢」。

9、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11、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12、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后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13、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14、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15、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16、西夏:拓拔思恭佔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17、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18、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

19、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

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20、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

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充套件,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係,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中國歷史上犯罪最少是哪個朝代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朝代是哪個朝代?

關於這個問題說法很多,有說夏朝的,有說晉朝的,還有說西漢初年的,經查證,認為三國後期人口最少,公元265年,三國加在一起人口總計才767萬,也就是當年,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逼曹奐禪位於他,改國號晉,史稱晉武帝。當時的人口少於到元初1274年的887萬。五胡十六國時期,當時北方漢人十不存一,南方也只有約...

寫出中國歷史上各朝代的年數,中國歷史,各個朝代各多少年?

朝代 起止年代 建立人 都 城 黃帝 堯舜禹 約170萬 4000年前 黃帝 堯 舜 夏朝 前2100 1600 啟 陽城 商朝 前1600 1100 湯 亳 殷 西周 前1100 771 武王 鎬 東周 前770 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 476 洛邑 戰國 前475 221 秦朝 前...

中國歷史上那個朝代是最興盛的朝代

大唐,是中華古代文明的頂峰,也是當時世界文明的頂峰.大唐之後無中國 唐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長安洛陽成為世界經貿的中心,因此現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還管中國華人叫做唐人。還有許多外國人知道 唐裝,美國有條街 叫 唐人街。哪個朝代都有興盛的時候.漢朝有過.唐朝有過.在宋朝.他的經濟.教育.等方面已經超過了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