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1、解釋下面打引號的字詞: (1)以銅為「鑑」借鑑 (2)朕比「使人」至其家派人 2、唐太宗如何防止自己犯過失的? 以人為鑑,可明得失 3、你如何評價唐太宗和魏徵?
唐太宗: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有個成語叫「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說他的,他成功轉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 魏徵:
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 4、談一談這則小故事給你的啟示? 啟示:告訴人們以他人的成敗得失作為告誡自己的啟示採納哦
唐太宗)嘆曰:「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 ,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翻譯,急! 10
2樓:匿名使用者
照鏡子穿衣服,可以發現自己是否穿戴整齊。
學習古人經驗,可以知道任何事情的發展過程。
同其他人比較,可以知道你自己為人處事的對錯。
3樓:匿名使用者
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語出《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 魏徵》 :「以銅為鑑,可正衣寇;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
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獻議,深諳「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之理。其直諫大臣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勸太宗宜內自省,居安思危,察納雅言,擇善而從。後魏徵逝死,太宗親臨弔唁,痛哭失聲,嘆曰:
「以銅為鏡,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以史為鏡,可知歷朝以來,存亡興替;『以人為鏡』,可觀人之舉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鏡矣。」
4樓:奶思呀呀
用銅鏡子(古代都用銅鏡)可以找出人的衣服和帽子,指的是可以看到人的外部形象;用人的事情做借鑑可以知道凡事應該怎麼做,得到什麼,失去什麼;借鑑歷史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的興亡。
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
大臣魏徵,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見,經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魏徵病死後,唐太宗痛哭失聲,非常悲傷,下令為魏徵立碑,親自撰寫碑文並親筆書寫。
太宗時常想念魏徵,感嘆的對群臣說:「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他把魏徵比作是一面鏡子。
求翻譯(唐太宗)嘆曰:「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 ,可明得失........
5樓:匿名使用者
用銅作為鏡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古代的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王朝的興望,以賢人作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翻譯好像挺爛的
6樓:匿名使用者
銅指鏡子,古指歷史,人指賢人,諫丞!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是什麼意思
7樓:奶思呀呀
用銅鏡子(古代都用銅鏡)可以找出人的衣服和帽子,指的是可以看到人的外部形象;用人的事情做借鑑可以知道凡事應該怎麼做,得到什麼,失去什麼;借鑑歷史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的興亡。
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
大臣魏徵,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見,經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魏徵病死後,唐太宗痛哭失聲,非常悲傷,下令為魏徵立碑,親自撰寫碑文並親筆書寫。
太宗時常想念魏徵,感嘆的對群臣說:「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他把魏徵比作是一面鏡子。
8樓:沉沙故跡
這句話是唐太宗李世民說丞相魏徵的話,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意思是說用銅左鏡子(古代都用銅鏡)可以找出人的衣服和帽子,指的是可以看到人的外部形象;
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說用人的事情做借鑑可以知道凡事應該怎麼做,得到什麼,失去什麼;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意思是說借鑑歷史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的興亡
9樓:朱士元
鑑,古代的鏡子,鑄銅為圓版,磨平拋光。引申為參照物,對照標準。
第一個鑑是原意,第二個鑑是引申意義。
10樓:匿名使用者
說用人的事情做借鑑可以知道凡事應該怎麼做,得到什麼,失去什麼;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意思是說借鑑歷史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的興亡。
唐太宗嘆曰:"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知得失.... 5
1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出現絕對是來自初中歷史教科書。
巧的是,我也專門關注過這個東西,歷史教科書那一頁好像還有唐太宗罵魏徵說要殺了,然後長孫皇后如何勸唐太宗那一段。
當然高中歷史書也有。
12樓:低調的金牛座
故事好像講的是來 唐太宗要自建造一座宮殿,然後魏徵不讓他建,還說,如果皇上建了就跟桀紂一樣了,唐太宗認為魏徵不給他臺階下,就生氣離開了。後來長孫皇后問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說,皇上應該高興啊,為什麼會生氣呢,有如此忠心的臣子。唐太宗後來還賞賜魏徵。
貌似是出自在初一下冊歷史書 貞觀之治
13樓:郭陽坤
初中七年級下冊歷史書
人教版 呵呵!!
14樓:總在這理
出自歷史書上的唐朝篇,貞觀之治!
15樓:魏長鬆
說的是魏徵,初中歷史必修一二冊有
16樓:西山玉猊
貞觀政要,唐吳兢著,至於高中哪篇就不知道了
文言文翻譯太宗謂樑公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17樓:夜璇宸
唐太宗評價魏徵說:」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
一、原文: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魏徵》
太宗謂樑公曰:「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
二、譯文:
唐太宗評價魏徵說:「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段話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大臣魏徵,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見,經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
魏徵病死後,唐太宗痛哭失聲,非常悲傷,下令為魏徵立碑,親自撰寫碑文並親筆書寫。太宗時常想念魏徵,感嘆的對群臣說:「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他把魏徵比作是一面鏡子。
二、人物簡介
魏徵,現作「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貞觀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鉅鹿郡下曲陽縣(現晉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號「文貞」。 葬禮從簡。 同年入凌煙閣。
18樓:匿名使用者
試譯如下:
把銅當做鏡子,可以看到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齊,把古史當做鏡子,可以看到歷史興替演變的具體過程及其規律,把人當做鏡子,可以明白自己所作所為的得失。
希望對你有幫助!
19樓:匿名使用者
燈影裡的故事
——三鏡自照
太宗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鏡,以防己過。
——《全唐文紀事》
釋: 唐太宗對親近的臣子們說:「以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子;以過去的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國家的興衰規律;以別人為鏡子,可以明瞭自己的得失是非。
我常儲存這三面鏡子,用來防備自己的過失。
記: 太宗之三鏡,可謂國之三寶。各以銅、古、人為鏡,其照各異。
若人皆持有此三鏡,則道可興也。銅鏡明,人必正形知禮;古鏡明,國必興富;人鏡明,人必仁良淳善。則可謂盛世之徵也。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解釋一下吧!)
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獻議,深諳「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之理。其直諫大臣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勸太宗宜內自省,居安思危,察納雅言,擇善而從。後魏徵逝死,太宗親臨弔唁,痛哭失聲,嘆曰:
「以銅為鏡,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以史為鏡,可知歷朝以來,存亡興替;『以人為鏡』,可觀人之舉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鏡矣。」
「以人為鏡」。乃指以人為借鑑。即將其成敗得失,引以為鑑,以免重蹈覆轍。
20樓:匿名使用者
以銅為鏡子(在沒有玻璃鏡子的時候,古人梳妝都用銅鏡)可以看穿戴好了沒有。整理服裝;以古史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王朝得失興替的原因;以忠貞進諫的人為鏡子,可以認識到自身的正確和錯誤。主要是唐太宗表達對魏徵的肯定和對失去他後的惋惜。
把別人當作一面鏡子,從別人這面鏡子裡可以真實地**到自己在生活舞臺上的表現,可以看出自己的得失成敗。「知心者智,自知者名」。不少人往往總是把精力用在怎麼觀察別人、揣摩別人、算計別人上邊,對自己確實知之甚少,操自己的心很少,最後落得個聰明人辦傻事而一敗塗地。
看別人,想自己。在別人的身上多看看自己,多用別人的閃光點來照亮自己,演好自己以後的戲。
21樓:可戀平分線
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指人要能聽進去他人的告誡,對於別人支出的缺點,要虛心接受並改正,這樣才能不斷的進步。
22樓:ゞ優遊儛絲
以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子;以過去的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國家的興衰規律;以別人為鏡子,可以明瞭自己的得失是非。我常儲存這三面鏡子,用來防備自己的過失。
23樓:紫縈aa自戀
以銅為鏡子,可以看穿帶好了沒有。整理服裝;以古史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王朝得失興替的原因;以史貞進諫的人為鏡子 ,可以意識到自身的正確和錯誤。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出自**? 含義?
24樓:頑童吉安娜
這是唐貞觀十七年,在諫臣魏徵病逝後,唐太宗說的話,原句為:「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大意是:「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
這說明了魏徵在唐太宗執政期間起到的重大作用。
這句話直至今日仍然起到警醒我們的作用,提醒我們應該時刻以他人為鑑正視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
25樓:賤小彥
出自《舊唐書·魏徵傳》,是魏徵勸諫唐太宗李世民的話。
它的意思是:把銅當作鏡子,可以檢查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齊;把歷史當作鏡子,可以知道朝代是怎樣更替的;把別人的話當作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魏徵想通過這幾句話來勸誡唐太宗廣聽忠臣建議,把國家治理的更加繁榮昌盛,因為皇帝一個人治理一個國家不可能面面俱到,多聽聽臣下的看法可以集思廣益,有利於做出正確的決策。如果剛愎自用,很容易導致一個國家的滅亡,而李世民也確實做到了聽臣下規勸這一點,開創了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