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楓
從收入的角度看,由於把利潤看做是最終產品賣價超過工資、利息和租金後的餘額,因此,國內生產總值就等於總收入。總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費,其餘部分則當作儲蓄。於是,從總供給方面看的國民收入構成為y=c+s
2樓:匿名使用者
這要從收入角度看的,收入不是用作消費,就是當作儲蓄,所以y=c+s
巨集觀經濟學,為何總需求和總供給中都有「消費」這一項?
3樓:匿名使用者
從需求的角度來看,是從對所有產出的商品和服務的分配的角度來計專算gdp,所以有消費屬這一項,指的是所有生產出來的產品和服務中被消費掉的那部分的總額。
從收入的角度來看,是從所有收入的分配的角度來計算gdp,所以也有消費這一項,指的是所有收入中用於消費的總額。
4樓:水淨玉
從供給來說,沒有供給你消費什麼?
從需求來說,我需求的吃喝拉撒睡不都是消費麼?
5樓:匿名使用者
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中間變數吧。
巨集觀經濟學的 總供給 為什麼等於消費加儲蓄 難道總供給獲得的收入不能用於儲蓄嗎
6樓:匿名使用者
是這樣的。你想投資是算在總需求裡的。你用於儲蓄的錢,才是投資供給。這些概念的確有些微妙。很容易讓人糊塗。
首先,在封閉條件下,假定全社會只有企業和居民兩個經濟主體,國民生產總值就是這兩個主體生產的國內生產總值,也是社會的總供給,包括社會消費供給和社會儲蓄投資供給。若用ys代表社會總供給,c代表社會消費供給,s代表社會儲蓄投資供給,則:
ys = c + s (1)
社會總需求包括社會投資需求和社會消費需求。若用yd代表社會總需求,i代表社會投資需求,c代表社會消費需求,則:
yd = i + c (2)
若要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就必須使ys=yd,即c+s=i+c,由(1)、(2)得出:s=i。
7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了樓上那些答覆都是啥啊,對於整個巨集觀經濟來說 總需求等於消費加儲蓄,儲蓄的根本目的在於把當前購買力換到將來使用,因此無論是投資,淨出口(這相當於把產出借給國外是要還的)都是儲蓄的一部分,因此不要把儲蓄理解成狹隘的存進銀行,說白了銀行是個中介機構,存進銀行銀行還是要貸出去給人投資的
8樓:哥註冊個號
總供給指的是一定時期內一國企業所願意生產和**的物品和勞務總量。總供給之所以等於c+s只是一種疊加式的計算方法。收入當然可用於儲蓄,正是由於收入被分為了消費和儲蓄,所以總供給等於c+s。
ps:總供給即等於總收入。
巨集觀經濟學中,支出是c+i,收入是c+s,為什麼c+i是總需求,c+s是總供給?
9樓:匿名使用者
總收入=消費支出+儲蓄;總支出=消費支出+投資
在均衡狀態下,總收入=總支出,就是c+i=c+s。i=s。這是凱恩斯主義的基本理論。
10樓:匿名使用者
i中不包括非意願存貨,在兩部門中,這是總供給和總需求的不同
11樓:開戶一咯計劃
因為你有需求才會支出,而你的支出有恰好是你的有效需求,所以總支出=c+i=總需求。
因為總供給=各生產要素的供給(勞動力、資本、土地、企業家才能),以貨幣的形式衡量總供給則總供給等於提供相應勞動要素所獲得的報酬(工資、利息、租金、利潤)=總收入=c+
s(總收入又分為消費出去和儲蓄起來的)
巨集觀經濟學中的總需求曲線和微觀經濟學中的需求曲線有什麼區別
微觀經濟學裡講的總需求曲線一般認為是個人需求的加總,其需求量與 的關係是通過消費者選擇理論推出來的,一般只說明需求的一般性質。而巨集觀經濟學的總需求是按照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推匯出來的需求曲線,其二者性質應該是相同的 需求定理 但是表述方式和理論的基礎不相同,最後分析的用處也不相同。從他們研究的主體來區...
巨集觀經濟學總需求與總供給,求解啊
均衡點是 2200 均衡點是 2080 均衡點是 2320 均衡點是 2100 這個也太簡單了吧 ys yd 算出來等於2200 巨集觀經濟學總需求和總供給模型 利率是與金融產品 如債券 的 密切相關,而as ad模型中的 則是指實際產品的 二者之間並無必然的同向相關。由is lm模型是假設物價水平...
巨集觀經濟學中,總供給要等於總需求,可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 社會巨集觀供求失衡,這是為什麼
因為巨集觀經濟學是有一定假設存在的,而現實中這些假設不一定完全成立。現實中基本都處於失衡狀態。既有內部失衡 比如中國內需不足 也有對外失衡 順差 課本上的供求相等是指事後的會計統計。在會計上的統計總是相等的。那當然,經濟研究中僅僅只是理論研究,現實生活中基本沒有可能達到均衡,而僅僅能達到一種近似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