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書科技
磕長頭是在藏傳佛教盛行的地區,信徒與教徒們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
在各地通往拉薩的大道上,人們不時地見到信徒們從遙遠的故鄉開始,手戴護具,膝著護膝,前身掛一毛皮衣物,塵灰覆面,沿著道路,不懼千難萬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薩朝佛。
磕長頭的信徒絕不會用偷懶的辦法來減輕勞累,遇有交錯車輛或因故暫停磕頭,則劃線或積石為志,就這樣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堅強的信念,步步趨向聖城拉薩。
於行進中磕長頭,信徒們遵循這樣的程式:首先取立正姿勢,口中唸唸有詞,多為誦六字真言,讀作「啊嘛呢叭咪哞」,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寶?」;(似漢地佛教徒常誦的「南無阿彌陀佛」。
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再站起,重新開始。在此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唸之聲連續不斷。
還有一種為原地磕長頭,於殿堂之內或外圍,教徒們與信徒們身前鋪一毯,原地不斷磕長頭,只是不行步,餘者與行進中的磕長頭一樣,或還願,或祈求保佑,賜福免災因不同心理意願,而猶入無人之境;教徒們認為在修行中,一個人至少要磕一萬次。叩頭時赤腳,這樣才表示虔誠。
還有一種是圍繞著寺廟,依順時針方向自寺院正門開始,面向寺廟側向行進磕頭,亦是三步一磕,繞寺而行;或側向寺廟,向前叩進,亦為三步一磕,口誦六字真言。
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在**,婚喪節慶、迎來送往、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送別遠行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獻「哈達」是對對方表示純潔、誠心、忠誠、尊敬的意思。
據說,藏民進了寺廟大門,先獻一條哈達,然後參拜佛像,到各殿參觀,隨坐,到離別時,還在自己坐過的座位後邊放一條哈達,表示我人雖離去,但我的心還留在這裡。
「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鬆如網,也有用絲綢為料的。上品「哈達」織有蓮花、寶瓶、傘蓋、海螺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種隱花圖案。哈達的質料,因經濟條件不同而異,但人們並不計較質料的優劣,只要能表達主人的一片良好祝願就行了。
哈達的長短不一,長者1至2丈,短者3至5尺。藏族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
此外,還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神,黃色象徵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貴的禮物。
佛教教**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用。
獻「哈達」的動作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要用雙手捧哈達,高舉與肩平,然後再平伸向前,彎腰給對方,這時,哈達正與頭頂平,這表示對對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對方以恭敬的姿態用雙手平接。對尊者、長輩獻哈達時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將哈達捧到座前或足下;對平輩或下屬,則可以系在他們的頸上。
獻哈達在**十分普遍,甚至人們互相通訊時,也在信封內附上一條小哈達,以示祝福和問候。特別有趣的是,藏民出門時也隨身帶上幾條哈達,以備在途中遇到久別的親戚、朋友時使用。
「哈達」在不同情況下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佳節之日,人們互獻哈達,表示祝賀行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禮上呈獻哈達,意味著祝願新婚夫婦恩愛如山、白頭偕老;迎賓時奉獻哈達,表示一片虔誠、祈禱菩薩保佑;葬禮上獻哈達,是表示對死者哀悼和對死者家屬的安慰。
關於哈達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說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路過**,向當地的部落首領獻帛,古代漢族以帛為贄,象徵純潔無瑕的友誼。這樣一來,藏族部落就以為這是一種表示友好、祝福的禮節,而月是從中原興盛之大邦傳來的大禮節,所以就一直沿用至今。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古代**法王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後帶回**的,當時帛上有萬里長城圖案?「吉祥如意」字樣。後來人們又對哈達的由來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釋,說它是仙女身上的飄帶,並以它的潔白象徵聖潔和至高無上。
敬酒茶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時,先在酒杯中倒滿酒,端到客人面前,這時,客人要用雙手接過酒杯,然後左手舉杯,右手無名指伸進杯子,輕蘸一下,朝天一彈,意思是敬天神,接下來,再來第二下、第三下,分別敬地、敬佛。這種傳統習慣是提醒人們青稞酒的來歷與天、地、佛的慷慨恩賜分不開,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靈。在喝酒時,藏族人民的約定風俗是:
先喝一口,主人馬上倒酒斟滿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滿,接著喝第三口,然後再斟滿。往後,就得把滿杯酒一口喝乾了。這樣做,主人才覺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
說明主人的酒釀得好。藏民族敬酒時,對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則用小杯或小碗。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
敬語和稱謂藏族非常注意使用敬語,這種風氣拉薩人更為講究。在拉薩甚至整個**,每句話都有3種**,一是普通話,一是敬語,一是最敬語。無論名詞、動詞、形容詞都是這樣。
地位相同的人相互用敬語,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人也用敬語,對地位懸殊的人用最敬語。不會敬語的人被認為缺少教養,而敬語用錯了,便會鬧出笑話。藏族人非常重視稱謂,稱謂不準確,往往被認為不懂禮貌。
在對方名字後面加一「拉」字,表示尊敬。例如稱格桑為「格桑拉」,扎西為「扎西拉」;教師稱為「格拉」,廚師稱為「瑪青拉」等等。
藏族人的誓言重盟誓是藏族人的傳統,《舊唐書?吐善傳》記載著吐善贊普盟誓的情況:「與其臣下一小盟,刑羊、狗、彌猴,先斬其足而殺之,繼裂其腸,而屠之,令巫者告於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之神雲:
「若心遷變,懷奸反覆,神明鑑之,同於羊?今日藏人仍然非常看重誓言。發誓分口誓、手誓兩種。
口誓用語言表達,手誓則以手勢或器物相輔助。在**,凡是結交朋友、證明自己的清白、決心保守祕密、決心遵守諾言、調解糾紛和表示忠於某一信念時常用發誓來表示。藏人口誓一般是:
「貢交鬆」憑三寶起誓;「喬日侖布」憑釋邊牟尼起誓;「布達拉官澤佐」請布達拉作證;「丹瑪澤佐」請保護神作證。
此外,還有憑地方神和依估神起誓的;有憑母親和兒女起誓的。這後一種誓言很重,因為是把自己的親人押在誓言上,如果背誓,等於害了自己至親的人。手勢則比較複雜,常常通過宗教儀式來實現,例如將經書頂在頭上發誓,跪在菩薩、本尊或活佛面前發誓等等。
達斡爾族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
2樓:易書科技
禮儀傳統淵源流長達斡爾族是注重禮儀的民族,儘管這種禮儀有一定的階級性,但從內容看更具有社會性,反映了整個民族的道德觀念水平較高。在研究大量資料的基礎上,歸納達斡爾族禮儀的基本內容是:具有優良的傳統,尊重老人,真誠熱情,團結向上,表現出整個民族頑強的進取精神。
明清以來的達斡爾族禮儀,是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從其先祖契丹人那裡繼承下來的。同時也是達斡爾族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遠在遼代,契丹人、漢人,並以中國自居,深受儒家思想影響。
他們在不斷髮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吸收了漢族文化。
天顯元年(926),契丹人建都的「上京」,體現出各族文化交流,尤其是在吸收漢族文化方面契丹人是積極的,不僅在「上京」建有諸多佛寺,而且在城西南沒有國子監,孔子廟等。可見在達斡爾族的先人契丹人的禮儀文化中,已經吸收了中原儒家的封建文化。
明、清時代的達斡爾族禮儀文化已是融合於中原或成為以後的蒙古人,而儲存契丹傳統最多的達斡爾人,又經歷了同化過去,分化出來的過程達斡爾族禮儀文化,深受中原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歷經清代二百餘年,又是受滿族文化影響最深的民族。同時,它又是保留契丹文化傳統最多的民族。
達斡爾族的禮儀既保持了本民族的特點,也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華,是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文化。
尊敬老人長幼有序尊敬老人是達斡爾族禮節中的核心。以敬老為美德。
達斡爾人尊敬老人的習俗,在飲食、家庭生活、走路、集會等各種場合無所不在。如全家用餐時,老人先動筷子,晚輩方可吃飯。有一盤鮮魚端上來,老人吃第一口,年輕人隨後品嚐。
魚頭年輕人絕對吃不到,要留給同桌長者。
按達斡爾族習俗,西屋為上。西屋南炕居首是老人坐臥的地方,北炕是兒子和媳婦坐臥的地方,西炕是客人坐的地方。如果到人家裡串門,進屋先給老人請安,然後坐在西炕上,坐錯了便是失禮。
長輩相談,晚輩不能插話,不能同長輩並坐。特別是媳婦與公、婆絕對不許同席對話,一般是站在炕下很敬重地談話。
晚輩不許在長輩面前吵鬧。早晨長輩起床,媳婦裝煙送去,準備茶水,伺候用飯,繼則兒子、孫子吃飯,最後媳婦自己吃,長幼有序。飯後再裝煙送茶。
晚上由晚輩鋪床。媳婦去孃家回來,哪怕兩三天,也要向公婆請安。
達斡爾族敬老講究輩分,不完全按年齡區分。在禮儀場合嚴格區別輩分高低,有些年齡不大的人,只要輩分高,也同樣受到尊重。尤其是在各種儀式、典禮上,輩大者不管年輕年老,都坐在炕上,輩小的在地下做活,哪怕是年歲較大的人也不例外。
迎來送往男女有別平日達斡爾人在家中室內外出入的禮節極嚴,一般老人行走在前,年輕人在後;女人在前,男人在後。家中大小二門,要由晚輩或年齡小者開關。
客人臨門,送男客時,男主人送到大門外,女主人陪送到院中;送女客時,女主人送到大門外,男主人陪送到院中。送夫妻客時,男女主人同送到大門外。老人出門時,晚輩要將攜帶的東西準備好,套好車或將馬備好。
等老人上車坐穩,再把馬繩交給老人,送到大門外。待老人歸來時,前去迎接請安。如果與老人同出門時,年輕人駕車。
年輕人行路時,遇到對面有老人或長輩走過來,騎馬或乘車都要下來行禮,必須等老人或長輩走過時,才能乘馬或乘車再走。外出歸來時,要按輩分向老人請安。
熱情好客真誠相待真誠、熱情、好客是達斡爾族禮儀的重要道義基礎。
達斡爾人一般都對人誠懇,厭惡虛偽、狂妄和放蕩不羈之舉。遇有初次見面客人,必問「哈拉」、相互敬菸,熱情招待,願留下食宿者,鋪床備飯,視如家人。如果來客不食主人款待的食物,則被看作是對主人的侮辱和最大的失禮。
在待客中也嚴格區分輩數,比如春節待客以肉食,長輩吃後臀尖,叔伯輩吃前臀尖,平輩吃豬蹄膀,小輩吃剩肉。平時有一般客人臨門,要拿出奶製品、奶茶。久不走動的親戚來訪,要殺豬宰羊隆重款待,哪怕是最貧困的人來訪,也要殺雞待客,絕沒有慢待的。
親朋互愛鄰里和睦達斡爾族人無論兄弟叔侄或姨妹妯娌之間,一般都融洽無間,鄰里關係和睦相處。以發生口角被他人恥笑為恥。婚喪嫁娶,修建房舍時,親朋鄰里都前來祝賀或幫助。
年節殺豬宰羊,相互邀請,大吃一頓,並將手把肉、肝、肚、血腸等送給近鄰親友。打獵、捕魚分給鄰里共食。生兒育女,送些肉、面、雞蛋賀喜。
滿月時,前來祝孩子「長命百歲」等。這些從氏族社會就儲存下來的優良傳統和習慣,成為達斡爾族禮儀形成的重要社會原因。
有趣的裝煙禮在達斡爾族的禮儀中,煙禮佔有重要地位。俗稱裝煙禮(當格?特貝)。
男人們用20-30釐米的菸袋(待伊熱),婦女的菸袋(德仁達日)更長。他們家家戶戶善於種植菸草,普遍嗜煙,族人甚至七,八歲小孩也無例外,形成待煙禮。其中分單向禮:
一方向另一方請安後裝煙;雙向禮:相互問安、裝煙。
裝煙待客是達斡爾人熱情待客的重要表現。客人到家,雖以煙、酒、奶製品相待,但尤以煙為最,即使客人口叼著菸袋,也要請他換成自家精心晒制的朵煙。臨行時還要熱誠地送給客人一把,以示敬重。
請安(薩因哈蘇唄)禮行禮的方式有如下要點:右腿向後拉一步,腳尖著地,左腿在原處屈膝,上身挺直,左手輕輕下垂,右手放在左膝蓋上,眼睛注視對方。
婦女請安是雙足並立,兩手放在兩膝上部,稍低頭、屈膝。
請安禮施於長輩或同輩兄姐之間。凡是子女出門七天後歸來時,必給父母請安、裝煙;媳婦自孃家回來,要先到西屋給公婆請安、裝煙。村裡年輕人出門半個月歸來時,見到村中長輩也必須請安問好。
校園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有哪些校園的文明禮儀是要遵守的?
一 校園文明禮儀常識有以下4點 1 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2 服飾儀表。基本要求是 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3 尊師禮儀 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是上下樓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辦公室或是宿舍時,應先敲門,經老師的允許後方可 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
文明禮儀有哪些文明禮儀包括哪些方面?
儀容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和修養習慣。服飾 形象與保持端莊 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係。1 個人衛生 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麼標緻,服飾多麼華貴,若蓬頭垢面,滿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關於文明禮儀的詩句有哪些文明禮儀的詩句有那些?
1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 2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孟子.離婁下 3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 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 4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諸葛亮 5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