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了,為端午節作一首現代的詩七律

2021-04-27 18:51:43 字數 1376 閱讀 6930

1樓:曉龍修理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白話譯文:

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讓人競渡龍舟,藉以憑弔遠古英雄屈原的靈魂,真是讓讓人感到遺憾哪!水邊的石榴花如火地開著,似乎正在笑話我呢——這也需要你煩神麼?我只好自我解嘲道:

其實,陶淵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樣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雖無法憑弔屈原,我也一樣仰慕他啊!

此文出自明初·貝瓊《己酉端午》

寫作背景:

《己酉端午》是元末明初詩人貝瓊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兩句先寫景,再興嘆,描述端午節的天氣昏暗而有風雨,感慨因風雨而無人在汨羅江上對屈原表示祭奠和懷念;後兩句詩人借用榴花之「笑」的擬人手法以及陶淵明的典故表達了自己雖懷才不遇但能灑脫面對的情感,表現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豁達的態度。全詩借景抒情,巧用典故,委婉多姿,工緻含蓄。

根據詩題「己酉端午」可知,此詩作於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夏曆五月初。詩人在端午節遇到風雨,天氣昏暗,看到汨羅江上沒有人祭奠屈原,有感而作此詩。

2樓:匿名使用者

七律·端午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筮,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衣裳。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3樓:匿名使用者

《七律·端午》原文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老舍的《七律 端午》的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版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權;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這是老舍先生在2023年寫的。

這首詩寫得平白流暢,但卻為我們展示出一幅鮮明的歷史生活畫面:「村童仍著舊衣裳」,一個「仍」字,寫出了老舍為抗戰時期百姓艱難境況的痛心,及其詩人與人民大眾生活、感情息息相連。國難當頭,就連文化人自己也十分清苦。

在節日裡,為了真摯的友誼,不管泥深路滑,還要帶著蓑衣去朋友家,用賣文的一點錢,買酒來歡度節日。抗戰日烈,生活一年比一年艱苦,前兩年過端午節,還能吃上大魚,如今只能吃些豆腐過節了。

這首詩著重表現了老舍與吳組緗之間的深厚友誼,特別突出了吳組緗的真誠待人的優秀品格。同時,也揭示了2023年抗日戰爭處於最艱苦的環境下,生活在重慶的文人的艱辛與苦楚。大後方的重慶尚且如此,全國其它地方的人們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端午節習俗,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在民間有民間有 扒龍船 吃粽子 放紙鳶 掛艾草菖蒲 等習俗。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民間各地有著不同的節日習俗。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古時盛行於吳。端午節的習俗 具體習俗活動主要有 扒龍舟 掛艾草與菖蒲 聚午宴 洗草藥水 放紙鳶 盪鞦...

端午節作文我是怎樣度過端午節的,端午節作文200字我是怎樣度過端午節的

我是怎樣度過端午節的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午日節 五月節 艾節 端 五 重午 午日 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

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