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構成設計的方法,平面構成的方法有哪些

2021-05-02 23:07:12 字數 5468 閱讀 6108

1樓:匿名使用者

平面構成是一種理性的「藝術訓練」,強調形態之間的比例、平衡、對比、節奏、韻律、韻律等,形成既嚴謹又有美感的構圖形式。

萬物的外在稱之形,元素外貌、姿態、結構等特徵均含有形的意味。它與物體的形狀不同,形狀僅指物體在空間所佔的輪廓,而形或形態,乃為一切要素統一後的綜合體,是視覺語言的根本。從形的類別上大體可分為:

①人為形,人類為了生存和適應外界環境,滿足物質和精神的需求,而人為創造的形態,如汽車、建築、器物等。

②自然形,指自然中固有的可見形態,都可稱之為自然形。(包括生物中所有的動、植物以及無機物)

③幾何形,是屬純粹的和理性的、一般是運用工具描繪的形。視覺上具有明確的時代美感。

④有機形,在抽象形之中仍然保留著某些自然形態的物徵,因而它不但是曲線的圓滑的;也是單純的,合理的,帶有美感的。

⑤偶然形,是指我們意識不到,而是偶然形成的。

形與形之間的組合關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分離,形與形之間有一定距離、不接觸。

■接觸,形與形之間的邊緣相切。形成新的形狀,比單純的基本形狀要豐富、複雜。

■覆蓋,形覆蓋在另一表之上,由此產生上下、前後的空間關係。

■透疊,形與形彼此交疊,交疊的部分產生新形,但不產生上下前後的空間關係。

■聯合,形與形相互形成較大的新形。

■減缺,形與形相互覆蓋,覆蓋的部分被減掉。

■重合,兩形交疊,交疊的部分產生一個新的形。

骨格是形狀在畫面上有秩序的編排規律,如一根無形的線,把零散的視覺符號、形狀、色彩、肌理等串連起來。骨格的不同變化會使整體構圖發生變化。骨格分規律骨格、作用性骨格。

①規律性骨格,有嚴謹的骨格線、有規律的數字關係,有強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複、漸變、發射等骨格。

②作用性骨格,作用性骨格給基本形以固定的空間、基本形可以在骨格單位內自由變化,位置、方向、甚至越出骨格線、但超越的部分將被骨格線切割。

在平面設計中,形象佔據畫面空間,這時我們習慣把形象稱為「圖」,而將空間稱為「底」。圖有明確的形象在畫面上位置突出給人強烈的視印象。底沒有明確的形象感、沒有形體輪廓給人以模糊的視覺印象。

圖和底的表現形式:

①明度、色相上,相互對比的關係越大者、有圖感。尤其是明度之間的關係。

②凹凸兩者中凸的形象有圖感。

③面積大小的比較中,小的有圖感。

④在靜態與動態兩者中,動態有圖感

⑤在空間範圍中被包圍者,有圖感。

⑥抽象形與具象形之間,具象形有圖感

⑦在幾何圖案中,圖底對比越強則越能區。

⑧圖底的反轉現象是構成要素非常相近,從而使我們難以區分圖與底時、即產生圖底反轉現象,它是一種有趣的構成方式、富有哲理性。 推薦閱讀:剖析!圖形創意技巧有哪些?

重複的定義是指在同一設計中,不斷地使用完全相同的視覺元素或關係元素。重複是設計中比較常用的手法,以加深給人的印象、造成有規律的節奏感,使畫面統一。所謂相同,在重複構成中主要是指形狀的相同,其它的還有色彩、大小、方向、肌理等方面的相同。

在設計時要注意漸變形狀的始形與終形,大小比例與漸變全過程的數量、以及漸變形狀的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漸變時不要受自然形態的約束,形狀的大小、位置、方向、色彩等特徵都可以作漸變處理,可探求新奇之意。例如:

用規律性的有節奏的變化,使基本形的形狀、大小、方向上進行循序變動;線可作水平、垂直、斜線折線、曲線等各種線的漸變。

發射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如太陽的光芒,花瓣的結構、這就是自然界的放射現象。因為發射具有秩序性的方向變動形成的,可以產生引人注的視覺效果。發射的表現形式,有中心點的放射、螺旋式的放射、不規則的放射。

①中心點的發射,是由此中心向外或由外向內集中的發射。在發射構圖中是比較普通的、分別稱為「離心式」與「向心式」發射。發射的骨格線可以是直線、曲線、弧線等。

②螺旋式的發射,同心式是以一個焦點為中心,層層環繞發射如同投石於水面、一環一環的漣漪之擴散。

③不規則的發射,是具有中心的感覺,卻不遵循一定的規則進行的發射。

一般來說在畫面上特異只佔少部分或極小位置,才能突出。特異的表現形式有:

①形狀的特異,在許多重複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現小部分特異的形狀、形成差異對比和視覺焦點。

②大小的特異,在許多相同的基本形中,有意造成大小特異的對比。(注意對比不宜懸殊或太相近)

③色彩的特異,在許多具有相同色彩的基本形中,強調部分色彩對比差異,使之打破單調。

④方向特異,有有秩的排列中、出現極少數在方向上的改變、形成特異效果。

⑤肌理的特異,在相同肌理的質感中,若有部分不同性質差異的肌理出現,造成引人注目的焦點。以上的表現形式在特異構成中,只需一兩項視覺元素出現特異。

在平面構成中所談到的空間,是指二維空間的表現,巧妙地運用透視原理,把視平線、視角、滅點作特殊處理,加可以設計出別緻的空間關係。主要方法如下:

①利用大小表現空間感,近大遠小的視覺經驗反映在畫面上也是如此、大小的反差越大,空間中前後的距離感就越。

②利用重疊表現空間感,當一個形狀疊在另一個形狀之會有前後,上下的空間感。

③利用陰影表現空間,阻影明暗的出現使物體具有立體感,陰影還能表現物體的凹凸感。

④利用傾側效果表現空間,傾側的變化是物體在空間旋轉的結果、所以傾側給人以空間感。

⑤色彩變化表現空間,利用色彩的冷暖變化,冷色遠離暖色前進

⑥利用平行線方向的改變,來表現立體感改變排列平行線的方向,會產生立體的幻象。

⑦肌理變化改變空間感,粗糙的表面使人感到接近,細緻的表面感到遠離。

⑧矛盾空間,所謂矛盾空間是指真實空間中不可能存在的,只能在二維空間的平面上可以顯現了。矛盾圖形是圖底反轉矛盾的一種延伸,同時與錯覺是具有共通性的。

任何物體表面的紋理變化形成各種肌理,如細密、粗糙光滑、軟硬、乾溼等。視覺肌理的表現方法很多,如拓印、噴灑、漬染、薰灸刮擦、拼貼、編織等手法,能創造出極為豐富的肌理效果。

對比是重要的形式法則,將相對的要素配列一起,相互比較以達到二者抗拒的緊張狀態,稱為對比。我們在構成中常用大小對比、虛實對比、色彩對比、疏密對比、賓主對比、正負對比、動靜對比、曲直對比、顯隱對比等手法。在處理對比關係時要注意整體統一效果,其次掌握好對比的強度、以取得好的視覺效果。

推薦閱讀:平面設計中的「兩極分化」!對比

2樓:匿名使用者

思路看客戶要求,好好看看平面構成作為平面設計最基礎的課程之一,關鍵在於一般原理、規則、概念的掌握,側重練習抽象幾何形元素在平面上的排列組合關係,並在平面組合中求取新的造型,目的是鍛鍊設計思維與技法,為設計開闢新的出路,是對傳統的圖案設計進行更理性的分析與研究,是平面設計的基本手段之一。從教學與訓練的角度看平面構成,它已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的方法、理論,即為了將來更深入研究平面設計而先進行的具有某種純粹意義的訓練。它要遵循美的、巧妙的形式法則將造型要素有機組合成主體概念。

甚至認為視覺形式本身就是創作的主體概念,主張把形態、色彩等要素作為主要手段完全或幾乎不在現具體物件,追求造型的抽象、簡約的幾何化傾向,通過對點、線、面的組合排列,創造出具有秩序動態、空間、矛盾、虛幻的心理印象及畫面效果。一幅純藝術作品或一幅設計作品,不同的構成組織方式會帶給我們截然不同的視覺印象及心理反映,而三維的空間及色彩的安排等設計元素都依賴或初始於平面構成的組織方式,可以說,對平面構成訓練是從造型藝術設計最為基礎的部分開始學習,是現代設計的必修課。對平面構成巧妙、理性、靈活的掌握可使你在設計中受益匪淺,平面構成可以說是現代藝術設計的入門學問,學習設計不應盲目的摸索,掌握了學習方法,效率就可事半功倍。

在我們從事的大量不同種類的平面設計工作中,我們發現,設計畫面本身的組織構成所傳達的視覺心理意念,同設計創意切入同樣重要,並且是相互補充、轉化的,設計是用目的創造活動的過程,是一種靈感的再現,是美觀且反映、引導時尚的文化載體,設計是有實用意義的藝術,是視覺語言的傳達。客戶的要求與技術的實現等各種實際情況的約束,面對如此複雜的情況,設計師會制定每次不同的創意設計方案,但是在混亂與感性中是有規律、有秩序可循的。平面構成正是解決意念、圖形、文字等元素,如何組織、構築一幅優秀設計作品的基礎和招數。

學習平面構成的目的在於創造藝術與設計的有趣形態,獨特的構思、形體的合理組合以及美的感覺,在於把各種形態巧妙地配置在指定的空間之中。這即是使突出的構想創意能夠源源不斷,同時使自己的感覺不斷得到提升,實現創意的目標。平面設計由四大類元素組成:

‖概念的元素是設計的理念,概念是不可見的。理念、創意 ‖視覺元素是設計中最重要的部分,包含形狀、大小、色彩、肌理四部分。 ‖關係的元素,視覺元素是由關係的元素決定的,是指方向、位置、空間、重心的關係問題。

‖實用的元素是指設計的功能而言。正是為了更好地駕御設計中的這四大元素,構成設計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構成設計包含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三大部分,而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則是學好視覺傳達設計的關鍵性學問。

平面構成的方法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一、骨格的作用

平面構成中,骨格是支撐構成形象的最基本的組合形式,使形象有秩序地經過人為的構想,排列出各種寬窄不同的框架空間,把基本形輸入到設定的骨格中以各種不同的編排來構成設計,骨格既起到編排形象和管轄形象的空間作用。

二. 骨格的分類

骨格分為有規律性和非規律性骨格。

1.規律性骨格:是以嚴謹數學方式構成的。如重複骨格、漸變骨格、發射骨格。

2、非規律性骨格:沒有一定的規律,是由規律性骨格隨意和自由地衍變而成,隨作者在一定的平面框架內進行劃分,因此它具有極大的任意和自由性。

3、重複骨格:在一定的框架內,用水平線和垂直線等距離劃分出大小相等的空間單位稱為重複骨格。重複骨格多為正方形單位空間,因對重複構成有利,可以較多的組合成新的形態。

4.漸變骨格:在一定的框架內,按照一定的數學規律劃分單位面積的水平、垂直線所組成的網格稱為漸變骨格。一般可按等差數列、等比數列、費博那基數列、調合數列來劃分的。

5.發射骨格:是由一個發射中心點向外發射或者圍繞一箇中心點向外執行的骨格。

發射骨格也可用漸變骨格的原理進行。由中心點有漸變變化的發射能給人以強有力的吸引力和較好的視覺效果。

三.基本形

在構成中簡潔的最基本的有助於設計的內部連結而不斷產生出較多形態的圖形。

基本形的設定不宜複雜,否則會使設計變得煥散、不統一,從而形成花磚地,不能創造了更多的抽象圖形。

四.形與形的關係

在基本形與基本形相遇時,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關係供設計者選擇,創造出更多的形象(如圖)

1.分離

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不接觸,呈現出各自的圖形。

2.接觸

形和形的邊緣恰好相切。

3.覆疊

一個形象覆疊在另一個形象上,覆蓋在上面的形象不變,而被覆疊的形象就有所變化,覆疊的位置不同也就產生出不同的形象,併產生上與下、前與後的空間關係。

4.透疊

形象與形象相互交錯重疊,交錯重疊部分為交疊、。重疊部分具有透明性,不掩蓋形象的輪廓也不定分出前後或者上下的空間關係。

5.差疊

兩個形象相互交疊,交疊部分成為新的形象,其餘部分被減去。

6.減缺

形象與形象相互重疊,覆蓋產生了前後上下關係,保留覆蓋在上面的形象,後面被 上面覆蓋所留下的剩餘形象為減缺的新形象。

7.聯合

形象與形象交錯重疊,不分前後上下關係,而把兩個形象聯合起來成為同一個空間平面內的較大的新的形象。

8.重合

兩個相同的形象,不相互交錯,其中一個覆蓋在另一個上,成為合二為一 完全重合的形象。

平面設計和平面構成有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 創作與構成形式不同 用途不同,具體如下 一 性質不同 1 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也稱為視覺傳達設計,是以 視覺 作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透過多種方式來創造和結合符號 和文字,藉此作出用來傳達想法或訊息的視覺表現。2 平面構成 平面構成是視覺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力...

學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後的心得

學這三大來構成都很需源 要細心和耐心和創意,要做好的話還對工具材料又一定的要求的。像平面構成你的畫要突出好的效果最好買那種油性筆,又粗的也有細的買,如果是用水性筆一點一點的塗的話,那樣效果就不太好,還顯得表面有些粗糙。色彩構成先得對顏色有一定的瞭解,在塗色的時候要把顏色調成奶昔狀當然也還是要選擇一些...

求平面構成 立體構成 色彩構成相關的課件

加油 具體的建議你去書店購買,詳細,並 並茂,買那種單冊的版本,有一種是上下冊的,我對它印象不佳,有錯別字。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與室內設計的關係 平面構成.立體bai 構成du.色彩構成都是設計基礎,其中zhi平面構成dao是二維的 回,是點 線 面答這些元素構成的,也可以是色點 色線 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