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湛藍隕石的隕石
古代男子,二十叫及冠,三十叫而立,四十叫不惑,五十叫知天命,六十叫耳順,七十叫古稀,八十到九十叫耄耋,九十叫鮐背,百歲叫期頤。
及冠,也叫加冠、弱冠,男子滿二十歲之後,舉行「及冠」之禮,表示已經是成年人了,可以取「字」。
而立,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是指男子年至三十的時候,應該學有成就。
不惑,出自《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是指男子在這個年齡段應該成熟了,遇事能明辨不疑。
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
耳順,是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認為男子在這時候要聽得進逆耳之言,無所違礙於心。
古稀,原有古來稀少的意思,因為古代因為醫療、社會發展等各方面的缺陷,導致壽命達到七十的人很少,所以稱為古稀。
耄耋,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指年紀很大的人。
鮐背,語出《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老人背上生斑如鮐魚之紋,為高壽之徵。
期頤,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 " 期頤之年 "。
2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弱冠
三十而立之年
四十不惑之年
五十知命之年(五十二知天命)
六十花甲之年(耳順之年)
七十古稀之年
八十杖朝之年
八十九十合稱耄耋之年
一百期頤之年
3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歲期頤
4樓:阿杰的快樂生活
二十而冠是男子的說法,《禮記·曲禮》有云: 人生十年曰幼,學。(該學習啦) 二十曰弱,冠。
(是大人了,**禮) 三十曰壯,有室。(該娶妻啦) 四十曰強,而仕。(該有事業啦) 五十曰艾,服官政。
(有一定的成績了) 六十曰耆,指使。(有一定的經驗可以指導別人了) 七十曰老,而傳。(可以將自己所學傳給下一代啦) 八
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 (七歲和八十九十歲不被刑罰) 百年曰期,頤。(頤養天年) 括號裡是我隨意加的解釋,不是太準確,樓主有興趣可以翻翻白話版禮記。
5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起稱呼,加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一百期頤
中國古代把十歲、二十歲、三十歲一直到一百歲稱為什麼?
6樓:0914菜菜
10歲:
1. 幼學、幼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2. 外傅之年:兒童10歲。外傅是指古代貴族子弟至一定年齡出外就學所從之師。
20歲:
1. 加冠:指男子20歲。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2.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3. 弱冠:年滿20歲的男子。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4.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30歲1. 而立(而立之年):出自孔夫子名言,不多解釋。
2. 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3. 克壯:正當壯年。古代三十歲為壯。唐·魏徵《是漸不克終疏》:「貞觀之初,時放克壯。」
4. 半老徐娘:女子30歲。
40歲1. 不惑(不惑之年):出自孔夫子名言,不多解釋。
50歲1.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2. 半百:很好理解,一百歲的一半。
3. 知天命、知命之年:出自孔夫子名言,不多解釋。
60歲1. 耳順、耳順之年:均指60歲。出自孔夫子名言,不多解釋。
2.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3. 花甲、花甲之年: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4.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對應的90歲為上壽。
5. 耆: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70歲1. 從心之年:出自孔夫子名言。
2.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3.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
80歲1.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十歲。
2. 中壽:指80歲以上。
3.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90歲1. 上壽:九十為上壽,對應的60歲為下壽。
2. 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又人到暮年,**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100歲
1. 期頤、期頤之年:指百歲高壽。
《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
「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
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總角是**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7樓:陶然載·紅豆
襁褓—— 不滿週歲 黃口——本指雛鳥,後比喻幼兒,10歲以下。
總角、孩提——幼年泛稱。
垂髫(tiáo)、始齔(chèn)——童年泛稱。
幼學——10歲 束髮——15歲左右
弱冠——20歲
而立之年——30歲
不惑之年——40歲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6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歲杖朝之年——80歲
耄耋(mào dié)之年——**十歲的年紀鮐背之年——90歲
期頤(jīyí)之年——100歲
8樓:朝陽v花季
十歲以下稱黃口,男子二十稱弱冠,三十稱而立,四十稱不惑,五十稱知天命,六十稱花甲,七十稱古稀,八十至九十稱耄耋,一百稱期頤。當然還有其他稱法,如六十稱耳順等。
中國古代把十歲、二十歲、三十歲一直到一百歲稱為什麼?
9樓:超級郊狼
以下是古代各年齡段的稱謂:
1. 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 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如《後漢書桓鬱傳》:「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3. 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趙岐注:「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 齠齔:兒童換齒。《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5. 垂髫:指三四歲至**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陶潛《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6.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7. 總角:指**歲至十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 鄭玄注:「總角,收發結之。」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8.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9.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 束髮:男子十五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11. 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2. 弱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
13. 而立: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14. 不惑: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
15. 知命: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謂到五十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16. 耳順: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以「耳順」為六十歲的代稱。
17.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8. 耋:七十至八十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19. 耄: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
十、九十曰耄。」
20. 期頤:一百歲。《禮記曲禮上》:
「百年曰期,頤。」孫稀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
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後因稱百歲為「期頤」。
10樓:昌阿麗
20歲弱冠
30歲而立
40歲不惑
50歲知命
60歲花甲
70歲古稀
……100歲頤
中國古代把十歲,二十歲,三十歲一直到一百歲稱為什麼
11樓:亂世追峰
古代各年齡段的稱謂
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強葆」,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如《後漢書·桓鬱傳》:「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後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3.孩提:指二三歲的幼兒。《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趙岐注:「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齠齔:兒童換齒。《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5.垂髫:指三四歲至**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陶潛《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6.幼學:10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7.總角:指**歲至十二三歲的少年兒童。《禮記·內則》:「拂髦,總角。」鄭玄注:「總角,收發結之。」後因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9.及笄:女子15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束髮:男子15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11.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2.弱冠:男子20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20歲左右的年齡。
13.而立:30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30歲為「而立」之年。
14.不惑:40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40歲的代稱。
15.知命:50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謂到50歲才懂得天命。後人因以「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16.耳順:60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以「耳順」為60歲的代稱。
17.古稀:70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18.耋:70-80歲。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19.耄:80-90歲。《禮記·曲禮上》:「八
十、九十曰耄。」
20.期頤:100歲。《禮記·曲禮上》:
「百年曰期,頤。」孫稀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
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後因稱百歲為「期頤」。
希望幫到你!
水滸傳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回的概括,急
10 天貴星 小旋風 柴進 柴大官人,周世宗之後 11 天富星 撲天雕 李應 李家莊莊主 12 天満星 美髯公版 朱仝 鄆城馬兵權都頭 13 天孤星 花和尚 魯智深 魯達,魯提轄 14 天傷星 行者 武松 武二郎,打虎武松 15 天立星 雙槍將 董平 東平府都監,風流雙槍將 概括水滸傳第13,14,...
十,二十,三十,四十這幾個的繁體字怎麼寫
10 拾 20 貳拾 30 叄拾 40 肆拾 十 拾?二十 廿 三十 卅 二十的繁體字怎麼打 1 貳拾du 拼音 輸入 r sh 五筆zhi輸dao入 afmi rwgk 2 廿 拼音版輸入 ni n 五筆輸入 aghg 廿拼音 ni n,注音 一權 部首 廾部,部外筆畫 1畫,總筆畫 4畫,五筆 ...
四十五三十四十九的最小公因倍數是多少
45,34,19的最小因倍數是 29070 過程如下 45,34,19沒有公共的質因數,最小公倍數為 45 34 19 29070 三十六和四十五的最大公因數是多少最小公倍數是多少 你好 因為36 2 2 3 3,45 3 3 5,所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是3 3 9,最小公倍數是2 2 3 3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