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敢於進諫的事例,古代敢於進諫的事例20字

2021-05-04 08:02:33 字數 5142 閱讀 2109

1樓:筱鳶

中國古代歷史中,有不少敢於進諫的人,比如大家眾所周知的魏徵就是其中之一.魏徵曾經輔佐唐高宗與唐太宗兩位皇帝,他常常向唐太宗直諫,不怕犧牲,以至與唐太宗好幾次龍顏大怒,幸虧有長孫皇后為他說情,使他免遭懲罰.但是,唐太宗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聽取他的話,使得在唐太宗治國時出現「貞觀之制」的繁榮景象.

這也是作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留給後人的一份最寶貴的遺產.

分析實質,支撐唐太宗納諫的,是將錯誤難免的哲理,內化成抑制自尊、公務高於面子的心理.他對侍臣說,為臣之義,就是要盡忠補救,救國救君的過失.我讀書見前代誅殺直諫的忠臣,未嘗不廢書嘆息!

"公等但能正詞直諫,裨益(有助於)政教;終不以犯顏忤旨,妄有誅責."在使用權力上自我限制,鼓勵臣子"正詞直諫"、"犯顏忤旨",大膽掃他的面子,如此抑制自尊,是他明白公務高於面子.他接著說,我近來臨朝處事,也有不合國家法令的.

"公等以為小事,遂不執言.凡大事皆起於小事,小事不論,大事又將不可救.社稷傾危,莫不由此.

"關於這一點,《帝鑑圖說》已有記載:太宗嘗罷朝,怒曰:「會須殺此田舍翁.

」後問為誰,上曰:「魏徵每廷辱我.」後退,具朝服.

曰:「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

」上乃悅.這件事是這樣的:有一天,唐太宗罷朝回到後宮,忽然發怒說:

「該當殺了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后一聽,遂不解地問:「陛下要殺誰?

」太宗說:「是魏徵.這個人不知深淺,每每當著眾臣數說我的過失.

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我要殺他.」皇后聽此話之後什麼也沒說就退了出去,換了一身最莊重的朝服,站在庭院裡.太宗一時見不到皇后,正在納悶兒.

於是,走出房門,發現皇后正盛裝站庭前,非常驚訝地問:「皇后你這是幹什麼?」皇后說:

「妾聽古人有句話:『主明臣直』,現在魏徵能直言不阿,是由於陛下的聖明,能容臣下的緣故啊!有這樣君明臣直的局面,乃是千載難逢,是國家的盛事,妾敢不賀嗎?

」太宗聽了皇后的話,猛然醒悟,轉怒為喜.

由上面這件事不難看出,即使英明的君主意見聽多了也會煩,這不,要不是長孫皇后及時闡明道理,說不定魏徵的頭早已落了地.

2樓:匿名使用者

魏徵直言納諫,治國理政良策;

實行新的制度,展現大唐盛世。

古代進諫成功的故事

3樓:喵喵喵

1、鄒忌

鄒忌以妻因為偏愛自己、妾因為害怕自己、客因為有求於自己,都說自己比城北徐公美。鄒忌從中悟出自己受到了矇蔽,從而想到齊威王受到了宮婦左右、大臣、百姓的矇蔽,比自己更嚴重,於是建議齊威王廣開言路,最終使得齊國在政治上戰勝別國。

2、觸龍

戰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並已佔領趙國三座城市。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齊國一定要趙威後的小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才肯出兵。

趙威後溺愛長安君,執意不肯,致使國家危機日深。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寫的就是在強敵壓境,趙太后又嚴歷拒諫的危急形勢下,觸龍因勢利導,以柔克剛,用「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說服趙太后,讓她的愛子出質於齊,換取救兵,解除國家危難的故事,歌頌了觸龍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品質和善於做思想工作的才能。

3、柳公權

柳公權不但是一位有名的大書法家,還是一位為人耿直、敢於直言的人。

有一年,皇帝唐穆宗在一座寺院裡,看到了柳公權寫的字,心裡十分喜愛,很想見一見他,在一起談論談論書法。正巧,沒過多久,柳公權從自己做官的地方夏州(現在陝西北部)來朝廷辦事。唐穆宗聽說柳公權來了,就讓他來見自己,把他留在朝廷裡做了右拾遺(負責給皇上提建議的官)。

一天,唐穆宗和柳公權在一起談論書法,唐穆宗向柳公權請教說:「你的字寫得筆法端正、剛勁有力,可我卻寫不了那麼好,怎樣用筆才能把字寫好呢?」聽了唐穆宗的問話,柳公權心想:

我早就聽說皇上整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

我何不借這個機會勸勸他呢?於是,他對唐穆宗說:「寫字,先要握正筆。

用筆的要訣在於心,只有心正了,筆才能正啊!這跟國家大事是一個道理,不用心不行啊!」聽了柳公權的話,唐穆宗知道他是借講筆法在規勸自己,不由得臉紅了起來。

4、劉伯溫

朱元璋登基不久,準備封賞立下汗馬功勞的文臣武將和自己的親戚朋友,可是,他想了想倒是有點為難:功臣有數,革命而沾親帶故的七親六戚卻多如牛毛,要是每個人都封他個官職,不就成了無功受祿、濫竽充數嗎?

要是不封親戚朋友為官,人家背後又會說三道四,講朱元璋當了皇帝便六親不認,再說面子上也過意不去。

為此,明太祖舉棋不定,悶悶不樂。軍師劉伯溫深知明太祖的矛盾心情,又不便直言進諫,於是畫了一個身材魁偉的大丈夫,頭上豎著一束束亂得如麻的頭髮,每束頭髮上都項著一項小帽子。畫畢,敬獻給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細細觀賞,百思不解畫中含意。

想了一夜,終於恍然大悟。次日一早,明太祖召見劉伯溫,笑道:「家卿此畫進諫得好,朕即採納。」從此,朱元璋只封有功之臣,不再封親朋戚友為官了。

5、魏徵

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東宮有個**,名叫魏徵,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徵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幹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

魏徵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

但是魏徵卻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 秦王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進諫成功的比較多:

1、李斯進諫秦始皇《諫逐客書》成功

結果:李斯成功保住官職,並從此得到始皇的重視重用,也保住了其他門客的地位,為秦國留下了大量人才,為後來秦朝統一打下了基礎。

2、鄒忌諫齊威王

內容比較多,簡單點說就是通過兼聽則明、受矇蔽的程度來講治國的道理3、魏徵

唐太宗即位之時百廢待興。一天,他問魏徵:「賢明的君主治理好國家需要百年的功夫吧?

」魏徵不同意太宗的想法,他說:「聖明的人治理國家,就象聲音立刻就有迴音一樣,一年之內就可見到效果,二年見效就太晚了,怎麼要等百年才能治理好呢?」尚書僕射封德彝嘲笑魏徵的看法,魏徵說:

「大亂之後治理國家,就象餓極了的人要吃東西一樣,來得更快。行帝道則帝,行王道則王,事在人為,而不是人民是否可以教化。」太宗聽從了魏徵的意見,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只過了三兩年,唐朝就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5樓:阿里斯

太多了,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后、魏徵諫唐太宗、狄仁傑勸諫武則天等等,數不勝數。

中國古代名人堅持的故事20字

6樓:寶格格

王羲之是2023年前我國晉朝的一位大書法家,被人們譽為「書聖」, 王羲之練字專心致志,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吃飯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結構,不斷地用手在身上劃字默寫,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

古代勸諫成功的例子

7樓:匿名使用者

1.張玄素勸諫唐太宗不要修宮殿,唐太宗開始很生氣,但是細想,納諫了。

2.唐太宗打算去泰山封禪,但是魏徵反對,並且成功勸止了唐太宗。

3.鄒忌舉了自己的例子勸諫齊威王,告誡他不要聽奉承的話。

反面:1.明朝楊繼盛**當朝奸臣嚴嵩,但是反而被嚴嵩陷害,死於牢中。

2.商朝比干勸諫商紂不能奢侈,商紂不聽,還殘暴地殺害了比干。

3.西漢晁錯勸諫不成功,反而被腰斬。

古代勸諫的故事有哪些?

8樓:夜舞殷殤

1、魏徵進諫,凡是他認為正確的意見,必定當面直諫,堅持到底,決不背後議論,這是他的可貴之處。魏徵曾說:「陛下做事不對,我才進諫。

如果陛下不聽我的勸告,我又立即順從陛下的意見,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豈不違背了我進諫的初衷了嗎?」

2、鄒忌向齊王進諫。通過兼聽則明、受矇蔽的程度來講治國的道理,最終使齊王接受了自己的建議。

3、晏子向景公進諫。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知道別人的飢餓,自己穿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人的勞苦。

現在君王不知道別人了。」景公說:「說得好!

我聽從您的教誨了。」便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飢餓寒冷的人。

4、燭之武進諫秦伯。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鄭國派燭之武去見秦伯,燭之武說服了秦國與鄭國簽訂了盟約。然後秦伯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5、秦朝李斯進諫。一些官吏建議秦王嬴政驅逐所有的客卿,李斯反對並向秦王進諫,李斯並分析了驅逐客卿壞處,反覆闡明瞭驅逐客卿的錯誤。秦王嬴政接受了李斯的意見,為秦國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同時李斯也得到了嬴政的重用。

6、中臣鐮足向孝德天皇提議改革(大化改新)。掌握實權的蘇我父子被平定,社會百廢待興,落後的奴隸制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改革派(中臣鐮足)的提議得到了天皇的支援,同年實行改革。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天皇的統治得以鞏固。

9樓:把握現在

【1】魏徵剛正敢諫的故事

有一次,唐太宗根據右僕射(掌管奏章文書的**)封德彝的建議,決定十八歲以上身體強壯還沒有服役過的男子都要去當兵。但魏徵不同意。因為按照當時的規定,皇帝的敕令,要由諫議大夫簽名才能生效。

唐太宗問他:「你不同意這樣做,有什麼理由?」

魏徵回答:「臣作為諫議大夫,有義務向陛下指 出,這樣做違背了治國安民的方針。我朝開國後即立下『男子二十歲當兵,六十歲可免』的規定,怎麼能隨便改變呢?」

唐太宗非常生氣,大聲指責道:「你太固執己見!」

魏徵毫不退讓,語重心長地說道:「陛下!把河水放光捕魚,確實能捕到許多魚,但明年就沒有魚了;把森林燒了打獵,確實會打到許多獵物,但明年就沒有野獸了。

如果把十八歲以上身體強壯的男子都去當兵,今後國家的稅賦徭役去向誰要呢?」

唐太宗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

【2】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是齊國的宰相相,他身高八尺有餘,相貌俊朗,是一位美男子。

一天,鄒忌經過一番精心打扮後,對鏡自賞,頗為滿意,便問他的妻、妾以及求他辦事的客人: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究竟誰更漂亮?城北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但他的妻、妾、客人卻異口同聲地稱讚說:

您比徐公漂亮。第二天,恰巧徐公前來拜訪,鄒忌暗地裡一比較,便發現其實自己遠不如徐公長得漂亮。晚上,他輾轉反側,苦苦思考,終於得出結論:

妻子偏愛他,妾害怕他,而客人有求於他,他們都各自懷有私心,因此都不敢說真話,而作了違心的稱讚。恍然大悟的鄒忌以此勸諫齊王廣開言路,公開納諫。齊王採納了他的建議,終使齊國迎來政治開明的國之大治。

古代君王納諫成功的事例

1 鄒忌以妻因為偏愛自己 妾因為害怕自己 客因為有求於自己,都說自己比城北徐公美。鄒忌從中悟出自己受到了矇蔽,從而想到齊威王受到了宮婦左右 大臣 百姓的矇蔽,比自己更嚴重,於是建議齊威王廣開言路,最終使得齊國在政治上戰勝別國。2 戰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並已佔領趙國三座城市。趙國...

古代母親奉獻的事例

孟母教子 一個傑出人物的結局小異大同 事業成功,名垂青史。但傑出人物的成功之路卻各部相同。孟母三遷,是流傳中國數千年,幾乎家喻戶曉的故事,記載了一個母親為教子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孟子,名軻,山東鄒縣人。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文化教育主要還是貴族特權,民間教育還不普及,人們對文化知識的重要性的人識並不高。作為...

關於古代的愛國事例,古代愛國人物的故事100字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 美芹十論 獻給宋孝宗。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分析 位卑未敢忘憂國 為國分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