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長命富貴吉祥語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2021-05-28 02:33:29 字數 6393 閱讀 7257

1樓:活寶雷陣雨

晚明。。。。。。。。。。。。。。。。。。。。。。。。。。。。。。

長命富貴在什麼年代瓷器有誰知道

2樓:陶心齋主

您的問題,這樣的瓷器品種,真品常見於晚清民初時期的瓷器品種;不過市場上仿品不少,一定要注意區分!

明代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底款落有長命富貴款的青花瓷器

3樓:匿名使用者

長命富貴款從宋元時期就有,盛行於明代,正德多用於民窯,嘉靖、萬曆年間也用於官窯。

4樓:匿名使用者

具體未考,但從嘉靖後流行。

5樓:匿名使用者

大清嘉道年間創新做,清晚期大量出品!

6樓:匿名使用者

明代末期。如果我沒記錯 。

長命富貴款瓷器值錢嗎

7樓:汝瓷筆洗

長命富貴款瓷器的真品是明代弘治、正德、嘉靖、萬曆、天啟、崇禎時期的著名的民窯款識,現在這些瓷器的真品的**是非常昂貴的。謝謝

8樓:心遠地自偏

品相好,畫工好當然值錢了。還是要針對實物。

怎樣鑑別一件瓷器的年代?

9樓:匿名使用者

瓷器鑑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鑑定瓷器的年代即燒造的時代,二是鑑定瓷器的窯口即燒造的地點。

瓷器年代的鑑定與窯口的劃分是研究瓷器的發展的基礎。瓷器年代的確定,為斷代研究創造了條件;瓷器窯口的劃分,對研究瓷器燒造區域的分佈以及燒瓷技術的品質與工藝水平、各地區瓷窯相互關係與它們之間的影響以及區別,提供了科學依據。

研究瓷器發展史,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整體。然而明、清瓷器的鑑定就不同了,因為明、清時期已經形成以江西景德鎮為全國的瓷器燒造中心,除少數地方窯外,絕大多數為景德鎮的產品。所以明、清瓷器不存在產地的劃分,而只是一個時代的鑑定。

關於瓷器鑑定的年代依據,宋以前的瓷器與明、清以後的瓷器是不一樣的。宋代以前瓷器的年代依據,主要是根據墓葬,特別是具有確鑿紀年墓葬出土的瓷器,鑑定家把它作為斷代的標準器。考古資料證明,什麼時代的墓葬與該墓出土的瓷器年代是相一致的,學者們通過對大量帶紀年墓出土的瓷器,進行科學地排比,找出各個時代瓷器在造型、質地、釉色、紋飾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同特徵,並以此作為鑑定宋代以前瓷器的科學依據。

明、清時代的瓷器鑑定,因其墓葬很少,特別是帶紀年的墓葬就更不多見,出土瓷器亦少,而不能作為我們斷代的依據。所以明、清瓷器鑑定年代的依據是從明、清帶年款的官窯瓷器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等排比出來的。然後將帶年款瓷器的造型特徵、胎釉及紋飾風格作為標準並用以解決不帶年款的官窯與民窯瓷器的斷代問題,同時,根據這些帶年款瓷器的造型、胎、釉及紋飾特徵,反過來又可解決這一些偽款瓷器的問題。

因此,對宋以前瓷器窯口的斷定,必須對其燒窯遺址進行發掘,而對窯址年代的確定必須與帶紀年墓出土瓷器相對照。

元代瓷器是在宋代瓷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元代瓷窯在南方除江西景德鎮、浙江的龍泉窯外,在全國範圍內尤其在北方地區仍有一些瓷窯還在燒造。因此,元代瓷器鑑定也還有一個產地問題,元代瓷器帶年款的很少,但也有一些帶年款值得注意的,如著名的元“至正十一年”銘的青花雙耳大瓶,經過對它的排比研究就解決了一大批元代青花瓷器的斷代問題。

因此關於元代瓷器鑑定,具有介於宋與明之間過渡性質。

古代瓷器是歷史的產物,每種瓷器都必然打上其時代烙印。猶如一部文學作品一樣,有它產生的時代背景,因此必須從作品的內容去分析。古代瓷器不是以文字內容來表現,而是以它的造型、紋飾、燒造方法、胎釉特徵以及年款等方面表現出來的,所以鑑定一件瓷器的所屬窯口與時代,也必須從這些方面去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科學的、符合實際的結論。

歷代陶瓷款識的鑑定

陶瓷器上的款識,是指在器物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刻、劃、印或書寫表明年代、產地、堂名、人名、用途及吉祥語等內容的文字,也有的在器底或器身有某種圖案款識。由於款識的內容、格式、字型、書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所以,它對陶瓷器的斷代、斷定窯口和辨別真偽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是鑑定的一個重要環節。

款識的類別

陶瓷器上的款識大致可分為六大類:紀年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語款、圖案款及其它特殊類款。

紀年款:紀年款是標明瓷器燒造年代的一種款識。紀年款可分為兩類:

一種用當時帝王年號,稱年號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等。另一種用天干與地支組合的,稱干支紀年款,如“皇明天啟年丙寅吉旦”、“乾隆丙午”等等。紀年款以官窯瓷器為多,但部分民窯亦有書寫年款的。

民窯紀年款字型較草率,遠不及官窯規整。瓷器上用干支紀年款的以明清時期較多。

堂名款:指私人定燒瓷器的所刻、印、書寫的自家堂號。內容包括堂名、齋名、軒名、府名、室名、殿名、樓名、閣名等等。

堂名款明嘉靖時已見有,如“滋樹堂”、“東書堂”等堂號,明代後期流行。入清以嶽 各朝皆有,尤以康熙時盛行,如“中和堂”、“慎德堂”、“拙存齋”、“復香軒”等等。

人名款:指工匠或私人定燒陶瓷上所刻、印、書寫的名字或別名。如三國時越窯青瓷上的“師袁宜作”,唐代長沙窯“鄭家小口天下第一”,宋代磁州窯“張家造”瓷枕等等。

明清時期多見,如“陳守貴造”、“天啟元年米石隱造”、“春育主人珍藏”等等。

吉語款:指陶瓷器上所刻、印、書寫的吉祥語,表示讚頌、祝福。晚明至清代最為流行,如“萬福修同”、“富貴佳器”、“天下太平”、“福壽康寧”等等。

也有隻題一個字的,如“福”、“壽”等。

圖案款:指陶瓷器上所刻、印、書畫的紋祥圖案記號,亦稱“記號款”。圖案款多數為民窯所用。明清兩代最為流行,如八卦、太極圖、八寶、海、兔、雙魚、靈芝等等。

其它特殊類款:還有一些不能歸入以為類別的,如“茶”、“酒”、“琅〓”等字,統稱為其它特殊類款。

款識的起源及其發展

遠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已發現一些刻劃符號。如仰韶文化型別的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已發現各種刻劃符號270個。此外,山東龍山文化,以及上海馬橋、浙江良渚等遺址出土的陶器上,也發現不少刻符;青海省樂都、甘肅省半山所出土的陶器上還發現了彩畫符號。

這些刻或和彩畫的符號是我國最早的文字雛形,也是我國陶瓷款識的濫觴。商周時代,瓦和陶器上的刻字,多數為編號,少數為人名。春秋戰國時期的磚瓦、陶器上的刻符和文字,各地都有發現,逐漸增多。

秦漢時期的陶器和磚瓦的文字非常豐富,所涉及的內容亦較前廣泛。陶器上的文字絕大部分內容是反映陶手工業的情況,如器物的編號或記號(

一、二、三……等),製陶手工業的官署名(左司空、右司空、大水、北司等)、作坊名(安陸市亭、櫟市、杜亭等)、陶工名(義渠、夥、成、蒼等),另外還有地名(宜陽、新城、藍田等)、器物所有主名(北園呂氏缶、下賈王氏缶等)、器物置放地名(宮廄、大廄、麗山〓宮等)等等,在瓦當和順上還開始出現一些吉祥語(千秋萬歲、長樂未央延年益壽昌等),大凡後世的款識類別,此時大多已具備,開了中國陶瓷款識的先河。目前所見瓷器上最早的款識是浙江省鄞縣出土的一件東漢青瓷雙系盤口壺,底足刻有隸書“王尊”二字。帶有紀年款銘的瓷器,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如南京趙士崗墓出土的一件越窯青虎子,其腹訓刻劃“赤鳥十四年(251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款銘,不但有紀年,並且有燒製地點、工匠名等內容。

浙江省紹興古墓出土的一件青瓷穀倉,頂部的龜碑正面刻劃“永安三年(260年)時,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孫,壽命長,千意(億)萬歲未見英(殃)”的款銘,內容包括紀年以及祝願的吉祥語。南京清涼山吳墓還出土一件熊形油燈,上刻“甘露元年(265年)五月造”的款銘。這是三件十分難得的具有紀年款的器物,它為我們正確斷代提供了標準器。

其款識的共同特點是:釉下刻劃,字型近草書。

西晉時燒製的一種青瓷扁壺,各地有不少出土,形制奇特,短頸,扁腹,廣底,兩側各有系由於發現有的器物底部刻劃有“先姑〓一枚”、“紫(此)是會稽上虞範休可作〓者也”的款銘,才使我們知道,這種青瓷扁壺在當時稱為“〓”。漢代文獻上記載有一種罌,《漢書》顏師古注:“〓,長頸罌也”。

但罌究竟是何物?長期以來不得而知。2023年南京化纖廠晉墓出土一件青瓷長頸雞首壺,底部刻“罌主姓黃名齊之”七字,由此使我們得知器的名稱和器物屬主的名字,原來這種長頸壺,即稱為“罌”,與文獻記載相符。

唐代陶瓷款識仍以刻劃為主,但已有在釉下用彩書寫的款銘出現。從窯口來看,刻劃者多數為越窯,用彩書寫者以長沙窯為多。其內容不僅有紀年款、人名款、產地款,還有帶有商品廣告性質的款銘。

字型絕大多數為草書,楷書少見。刻劃與寫的部位皆不固定。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越窯青瓷執壺,腹部刻劃有三行文字:“會昌七年改為大中元年(847年)三月十四日清明故記之耳”。這件器物的款識記錄了當時年號的改換。

浙江嵊縣出土的一件越窯青瓷罌,腹部刻劃“元和拾肆年(819年)四月一日造此罌,價值壹千文”17字,詳細地標明瞭製作日期、器名、價值。浙江寧波出土的一件印花碗,碗內底有“大中二年”四字,則為內容單純的紀年款。此外,還有刻劃文字的青瓷墓誌銘,內容有紀年、人名、事蹟等等。

唐代長沙窯以彩書寫款識,很多具有商品廣告性質,這是長沙窯的一大發明,如“鄭家小口天下第一”、“卞家小口天下有名”、“言滿天下無口過”等等。在外銷器物上,還用阿拉伯文書寫“真主最偉大”,以適應和迎合阿拉伯人民的需要。

唐代著名的邢窯白瓷中有刻“盈”、“翰林”字款,或書寫“翰林”字款的產品,“盈”是宮廷內“大盈”庫的簡稱,表時它們是官府的用品。此外,2023年浙江省臨安發現了吳越王錢廖之父錢寬的墓葬,出土19件白瓷,多數底部有’官”或“新官”字樣的刻款,這批晚唐時期的白瓷精巧細潔,不是一般的民間用瓷,款識的含義也清楚地告訴了人們。

五代越窯青瓷中也有刻“官”字款的器物發現,如浙江省臨安五代墓出土的一件越窯雙系瓶,腹部刻劃“官”字款。

唐代至北宋河南瓷窯生產一種瓷忱,枕底往往刻有某家作坊製作的款銘,如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瓷枕,枕底刻“杜家花枕”四字。傳世品中還有刻“裴家花枕”四字的。宋代瓷器款識遠較前代為多,銘文內容有作坊標記、工匠姓名、製作年月、唐詩宋詞、吉祥語句、宮殿名稱和宮廷用瓷專用款銘等等。

總的特點是款識文字趨於簡明,仍以刻劃款為主,但書款逐漸增多,印款亦較前期增如。

清代瓷器款識辨偽:

康熙款字特點是挺拔清秀,所寫“康”字下半部的“水”字,一般寫成“〓”;“〓”字衣無上點。**時仿康熙款甚多,但字型相似較少,大多相差甚遠。康熙琺琅彩器,底款應為“康熙御製”料款,如書六字款則為膺品。

雍正款字似一人獨寫,故有特色,為歷代仿寫所不及。道光、咸豐和**時仿雍正款頗多,但字型較大,筆劃柔軟無力,可以區分。

乾隆款識以篆書體為主,所寫“乾”字,一般寫作“〓”形,但也有不太規距而與之略有差異者,所以,在鑑別中不能一概而論。後世的仿款,光緒時字型粗大;**時細弱無力。

還有一種後加款,也應注意。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1)在舊器或新器上加寫加刻稀有年號,即現存陶瓷中款識少或無的時代,如宋代“紹熙”、明代“洪武”等,使人無法對照比較。

(2)將舊款旋切下,再嵌於膺品底部。**時最為流行,鑑定時要注意圈足底部胎釉的異常痕跡。

分辨材質:

看顏色:瓷器通常以瓷土為材質,,瓷土有分等級,瓷土高溫還原燒結後呈白色,燒結溫度越高,白度就越高,燒成白度越白,瓷土就越貴,燒製本就要相對增加。瓷器一般燒成溫度通常會在1260度c以上。

陶器用陶土為材質,陶土含鐵量較高,氧化燒所燒製之作品通常呈現米黃色還原 燒會呈現較深之顏色,依含鐵量多寡而定,通常在土黃色~深咖啡色。

聽聲音:青輕敲擊作品,如果發出清脆響亮的聲音,燒成溫度一定較高瓷化程度較好,作品品質也越好。

成型方式辨識:

一件作品有可能用不同之成型方式完成,用何種成型法在製作成本上佔有很大關係,以下是製陶常見之成型方式,與如何判定之說明。

旋環機成型法:這種成型方式因為使用模具,所以製作出來的成 品大小幾乎是一樣的,因為用旋杯機制作,大部分所製作之陶瓷 種類有杯、碗、盤等。

注漿成型法:這種成型方式因為使用石膏模具,所以製作速度快 ,製作出來的成品大小也是一樣的。在無法用旋壞機成型之陶瓷 作品就要用石膏模成型法來製作,大部分會用在製作如花瓶、動 物、人物等造型。

壓模成型法:通常此成型法會運用在作品之粗壞的成型,之後在 加以表面處理整件作品,製作出的成品可由內部發現有會有壓土 不平整的表面。

手拉環成型法:大部分花瓶製作會運用這種成型法,最大辨別之 處就是,大部在作品內部,會留有手拉紋路或修壞痕跡。

陶板成型法:這種成型法所製作出的作品通常會有平面及切面, 作品經常是方形或長方形。

手捏成型法:製作手捏壺會使用手捏成型法成型,完全以手工及 使用工具製作,製作時由作者自由變化,所以不會有兩件相同的 作品。

泥條成型法:運用這種的成型法,造型上可多變化,製作出的作 品通常較經致,可畏慢工出細活。

手擠環成型法:較大型陶作品通常運用這種成型方式,通常辨別 這種方式可由外部或內部會留有手擠壞紋路或者拍打痕跡。

以作品環體顏色分辨燒成法:

還原燒:一般瓷土以高溫還原燒結後壞體顏色呈現白色。陶土以 還原燒成後,因陶土含鐵量較高,會呈現較深之顏色,依含鐵量 多寡而定,壞體顏色通常會在土黃色~深咖啡色。

氧化燒:瓷土以氧化燒結後壞體顏色呈現米白色。陶土氧化燒所 燒製之作品胚體顏色通常呈現米黃色。

以作品釉色辨識燒成法:

需要用還原燒成的釉色:銅紅、青瓷、鈞窯。

大部分用氧化燒成的釉色:結晶釉。

其他釉色大致上以還原或氧化燒皆能燒成。

用以色料燒成的不在上述範圍內。

這個瓷器是啥時候的,這個瓷器是什麼時候的

製作年代 清同治 器物名稱 礬紅福壽紋盤 該器物為民窯製品。其釉色 用彩 紋飾均符合清晚期同治年期間的工藝特點。畫片為蝙蝠 壽字和壽桃,寓意福壽雙全,故名為福壽紋。此類瓷器為當時民間為老人做壽的必備之物。當時燒製量很大,現有較多的存世量,現屬於低端收藏品。該盤有多種直徑規格,其中最常見的有直徑12釐...

黃金從什麼時候開始用的,黃金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拜託各位了3Q

通過考古發掘成果表明,人類發現和使用 迄今已有7000年的歷史。我國 專的開採和使用亦至屬少有4000年的歷史。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認識了 根據考古工作者發掘出的各種金器的出土墓葬或遺址的年代,最早的為商代早期。如河南鄭州商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珥形金飾,河南輝縣殷代墓葬和河南安陽小屯殷墟出土的金塊 ...

褲子是什麼時候開始穿的,男人什麼時候開始穿褲子的呢?

褲子 k zi 即褲,名詞。英文 trousers trauz z 泛指 人 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裝,一般由一個褲腰 一個褲襠 兩條褲腿縫紉而成。最早古人的褲子是很寬鬆的,用繩子繫於腰下,而女人沒有,她們是不用工作的,後來形成男女平等,女人也要工作,有了褲子,褲子也變得緊起來。據史料記載,中原地區的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