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僧人講,如何鑑別是正法還是外道

2021-06-03 10:10:45 字數 5581 閱讀 3846

1樓:加內沙

佛陀的四大教法

07 到已,佛陀即住在波□城之阿難陀神舍。彼告諸比丘說:「諸比丘,我將宣說四大教法,且專心諦聽!」「是,世尊。」諸比丘回答說。

08 薄伽梵說:「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語:『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言,我從佛親口聞受。

』諸比丘對該比丘所言,不應稱讚,也不應藐視,應瞭解其每字與音節,而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既較對以後,若其不與經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該比丘之誤會。』因此,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

若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以後,彼能與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該比丘善了解之。』諸比丘,此是第一大教法,應當學。

09 「複次,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語:『於某寺宇有僧伽及其長老與導師居住,我從其僧團親口聽受: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言。

』諸比丘對該比丘所言不應稱讚,也不應藐視,應瞭解其每字與音節,而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既較對以後,若其不與經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該比丘之誤會。』因此,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

若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以後,彼能與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是佛陀教言,該比丘善了解之。』諸比丘,此是第二大教法,應當學。

10 「複次,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語:『於某寺宇住有眾多博學多聞、深具信仰、深入於法、精嫻□尼及通曉律尼的僧團長老。我從諸長老親口聽受:

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言。』諸比丘對該比丘所言,不應稱讚,也不應藐視,應瞭解其每字與音節,而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既較對以後,若其不與經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該比丘之誤會。

』因此,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以後,彼能與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該比丘善了解之。

』諸比丘,此是第三大教法,應當學。

11 「複次,諸比丘,若比丘作如是語:『於某寺宇住有一博學多聞、深具傳統信仰、深入於法、精嫻□尼及通曉律儀的比丘。我從該長老親口聽受:

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言。』諸比丘對該比丘所言,不應稱讚,也不應藐視,應瞭解其每字與音節,而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既較對以後,若其不與經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非佛陀之教言,而是該比丘之誤會。

』因此,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以後,彼能與之相符,則其結論應為:『誠然,此是佛陀之教言,該比丘善了解之。

』諸比丘,此是第四大教法,應當學。「諸比丘,此是四大教法應當學!」

12 薄伽梵在波□城阿難陀神舍住時,亦向諸比丘如是宣說圓滿法語:「此為戒,此為定,此為慧。修戒則定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定則慧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慧則心從漏得解脫--欲漏,有漏,見漏及無明漏。

」佛陀教導我們要理智的,確認的方式去判斷某法師,居士或者家人所傳達的是否符合佛陀教導。因此不要因為是法師就盲目的相信,而要經過經藏,律藏的確認。

2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正法

問:怎麼分別一個法門是否是正法?你如何分辨什麼法門是最高的,最適合你修行?

答:任何法門讓你跟佛、佛性更接近,帶你找到上帝,讓你知道你有上帝的力量,有上帝的光、佛光,那就是正法。

問:我學佛三年都沒有進步,請問毛病在那裡?

答:問題是出在你只是念其他人的體驗,自己並沒有體驗。

例如佛教有一部經典,描述阿彌陀佛的世界有各種漂亮的境界:那裡有**鋪地,即使是小鳥會唱歌開示教理,有漂亮的宮殿,那裡的人坐蓮花飛行,又有漂亮的甘露水池,只要喝幾口裡面的甘露水,就會變得很有精神、很有力量、很聰明等等。

但是一個從沒去過的人聽到這個,然後每天只是念這些境界而已,一點也不想要品嚐這些境界。

也許你會想去品嚐,但是卻沒有“食物”,所以我說我的方法就是貢獻你一點佛土的滋味。好讓你知道你走對了路,鼓勵你繼續努力前進,這樣你才知道會有結果。否則即使你學佛三十年,也不會有結果,更別提三年了,三年是太短了。

有些人等了三十年,從沒看到佛土、瞥見過光一眼,也從沒聽到一點點佛土的**,如果你沒有找對的老師,修正確的法門,那根本不會成功。就像有人帶你去餐廳,你很餓,想找一家餐廳,至少這個人帶你走對的路,雖然還沒到餐廳,你知道你走對的路,你會繼續走,因為你聞到一點點從廚房遠遠傳來的香味,於是你知道餐廳就在那裡,你走對路了,否則你走很多天,走很多路,卻什麼也得不到。

問:我不相信任何宗教,我不屬於任何特定的宗教團體,我只是自己打坐,我可以開悟嗎?

答:那表示你還沒開悟,如果你開悟你會知道,至少你會有更踏實的感覺,我們不必屬於任何宗教團體才能開悟。在還沒有看到之前,我們甚至可以不必相信,最起碼要看到才信。

當你和上帝或佛面對面或是去過佛土,然後你會知道:“哇!真的有佛。

現在我相信了。”當無神論者是沒關係(**笑),但若一輩子都像那樣就不好了。我們必需儘可能的去得到印證,只要能夠,我們就去印證。

如果沒有人能提供給你驗證,那沒人能因為你是無神論者而怪你,但是如果有人站出來證明給你看,那你至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證明有其它超世界的存在,然後你才能相信有佛、有上帝或有其他聖人存在。

外道∶●血脈論 第6問∶【問曰∶因何不得禮佛菩薩等?

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羅示見神通,皆作得菩薩相貌,種種變化,是外道,總不是佛。】

●血脈論 第6問∶【外道不會佛意,用功最多;違背聖意,終日驅驅唸佛轉經,昏於神性,不免輪迴。】、【但不見性人,讀經唸佛,長學精進;六時行道,長坐不臥;廣學多聞,以為佛法。此等眾生,盡是謗佛法人。

】●達摩血脈論 第6問∶【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鬚髮,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鬚髮,亦是外道。】

3樓:匿名使用者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三三卷) 2001/10/8 臺北臺視攝影棚 檔名:15-14-33

佛陀在入般涅盤之前,特別交代後學「四依法」,用這四個標準辨別佛法的真偽,唯恐後人被人欺騙。千萬不要迷信,「這個法師名氣很大,大概沒有問題!」你要這樣想,你就錯了。

名氣再大也不行,也不可靠,為什麼?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我剛才來還遇到一位居士,哭哭啼啼的告訴我:

他被人欺騙了。那個欺騙他的人,說是淨空法師**,他就相信了,這個很糟糕!不要說是淨空法師的**,我就告訴他,我身旁的這些人都是妖魔鬼怪,你敢相信嗎?

不但他們這些人不能相信,連我也不能相信,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你也走錯路。

所以佛教導我們這四依法的標準.

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善導大師講得好,善導是唐朝時候人,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祖師,不要說是一般名氣大的這些人說法,我們不能相信他,證得阿羅漢果的人來給我們說法,說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也不能相信;菩薩來講經,法身菩薩、等覺菩薩來講經,跟經典不相應也不能相信;佛來講經,諸位要記住,佛佛道同,今佛無異於古佛,講的一定是一樣,今佛跟古佛講的不一樣,這個佛不是真佛,大概是魔王變現的,來欺騙我們的。所以一定要懂得依法不依人。

我們接受佛陀教誨,可以向法師質疑,你有懷疑的時候,「法師!你這個說法是根據哪一部經**講的,佛有沒有說過?」佛要沒有說過,我們就不接受,他得有依據,不是隨隨便便可以說的。

這是說明經典的重要,是我們唯一的依靠。

第二條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要依經典講的意思,言語多說少說、深說淺說沒有關係,只要意思講得不錯。這條重要!佛曉得。

佛滅後一千年,佛經傳入中國,傳到中國來必須要把印度的梵文翻成中國文字,同樣是一個原本,有經過不同人的翻譯,譬如我們在《大藏經》裡面看到,《金剛經》就有六種譯本,原本是一個,六個人翻譯的那當然翻譯的不會每個字、每一句是一樣的,這不可能的事情!六個本子都傳下來了,我們到底接受哪個本子?六個本子都翻得不錯,都翻得很好,這就是「依義不依語」,意思都對了。

我們在六個本子裡面任選一本來修學,都是正確的,都沒有問題。為後世人斷疑生信。

第三個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什麼叫了義?

什麼叫不了義?最簡單的說法,對我現前有利益的,就是了義。這個經再好、再深、再廣,我學了用不上,這叫不了義,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所學非所用」,這就是不了義;學了立刻就管用,學了立刻就得好處,這叫了義。

好處裡面最殊勝的是脫離六道輪迴,這叫真實了義、究竟了義。如果我們學了這部經典,這個經典不能幫助我們脫離三界六道,學了之後還要搞六道輪迴,這就不了義。

由此可知,無量無邊的法門,一部經典是一個法門,但是一些大乘經論可能一部經裡面也有許多法門。譬如佛在這部經裡面,我們仔細觀察,佛教給我們四樁事情、四個法門。在《大方廣佛華嚴經.離世間品》佛給我們講二千種法門,我們到底依照哪個法門來修學?

「入法界品」把無量無邊的法門融通為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代表一個法門,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我們如何在世尊一代時教裡面,選擇我們這一生肯定能成就的法門,這就殊勝了。

如果我們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智慧,祖師大德們很慈悲,他們給我們介紹。印光大師他老人家一生勸導我們選擇淨土法門,有沒有道理?很有道理。

這個法門很適合現代人修學,現代人第一個根性不如古人,第二個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工商業科技的時代,生活繁忙,分秒必爭,你沒有很多的時間去研學經論,你沒有那麼多時間。淨土宗所依據的經論最少,十個宗派裡它最少,佛給我們講的只有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只有三經。

後來祖師加上一個論,天親菩薩的《往生論》,《往生論》是天親菩薩自己修學淨土的心得報告,給我們做參考的。後來的祖師加進去兩樣東西,清朝末年魏默深居士把《普賢行願品》加在三經後面,稱為淨土四經;印光大師將《楞嚴經‧大勢至唸佛圓通章》附在四經後面,現在我們稱為淨土五經一論。淨宗所依據的經典就這麼多。

又何況五經一論裡面,諸位只要依據一種就成就,不必統統依據,一樣就行了。這個法門簡單、容易、穩當、快速,但是必須要深解義趣,你對於經典教誨真正通達明瞭,斷疑生信,依教奉行,這才行!否則的話,『盲盲不別真』,這個「盲盲」,眼也盲,心也盲,變成不識貨,沒有能力選擇法門。

實際上,世尊當年在世,已經給我們很好的指示,他的話在《大集經》裡面,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是佛為我們說出一個總的原則、總的綱領。我們現在生在末法時期,我們選擇淨土,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誨。

但是修淨土,諸位同修要知道,不僅修淨土,修學任何一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有基礎。沒有基礎,你是決定不能成就的。基礎是什麼?

「淨業三福」。許許多多唸佛人,唸了一輩子不能往生,什麼原因?沒有把根基打好,這個重要!

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如果你這四句做不到,你完全違背了,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沒有慈悲心,還要造十惡業,那你念一輩子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你不會成就的,你還是搞六道輪迴。

真正想往生,必須把這四句圓圓滿滿做到,你念佛能夠生凡聖同居土。這四句就是落實在《十善業道經》,所以《十善業道經》是淨業三福第一福的具體教誨,你不修十善業道不行!如果希望往生的品位更高,那你把三福第二條、第三條要做到,第二條:

「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唸佛可以生方便有餘土。如果更能夠做到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給諸位說,第二條跟第三條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講淨業三福的第二條跟第三條,這樣唸佛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佛家常講正助雙修,我依照「五經一論」這是正修,修《地藏菩薩本願經》、修《十善業道經》是助修,正助雙修,這才穩穩當當的成就。你不懂這個道理,不曉得這個方法,要怪自己,不能怪佛,佛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這部經,實在講這是佛教入門的一部經典,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是入門,不從這個基礎上,你就進不了門。在這個經之前,我有一篇講演是「認識佛教」,那個可以說是最初方便。你要學佛,先要明瞭什麼是「佛」、什麼是「教」、什麼是「佛教」,你得搞清楚,從這部經裡頭入門。

第四、「依智不依識」,「智」是智慧、理智,「識」是感情,學佛要依理智,不能依感情。如果懂得四依法的意義,對於許多與經典違背的說法就能明瞭,不會疑惑,也不被隨境界所轉。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的原唱是誰,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的完整歌詞

朱玲 這.真不太清楚.不過感覺電視劇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裡,羽凡版本得挺好的.悠遠的聲音裡略帶滄桑.讓人回憶起往昔的點點滴滴 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六十年代的,是老革命藝術家唱的,第二個版本陳羽凡和黑鴨子組合唱的好聽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的完整歌詞 歌名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演唱 人民廣播電臺...

如何鑑別文物如何鑑別古董?

收藏古玩,最緊抄要的前提是鑑別襲新 今 舊 古 真偽bai,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要有對古du玩認知的 眼力 zhi。對於一般的dao收藏愛好者來說,無論是出土的還是傳世的古玩,目前的識別方法仍是靠 眼 來觀察。如同計算機資訊庫儲存資訊資料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到分析的結論一樣,眼見過的古玩實物多少,也會儲存到...

如何鑑別黑珍珠,黑珍珠如何鑑別

這個說來就話長了,我不想複製貼上,把我知道的經驗告訴你吧 鑑別黑珍珠無非是鑑別真假。作假手法有朔料仿黑珍珠,玻璃仿黑珍珠,白色珍珠染色成黑色或處理成黑色珍珠 針對玻璃和朔料仿黑珍珠的話,用顯微鏡觀察沒有珍珠特有的表面疊瓦構造。暈彩不自然,有些表層容易脫落 掉皮 脫落後看到核心為玻璃或者朔料球 針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