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互擼娃
前言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同樣的書,為什麼別人讀了就可以信手拈來?自己讀了感覺像沒讀一樣?本質上,這是讀書方法不對。
以前我也是如此,喜歡漫無目的的看書,什麼大學生必讀的100本書,豆瓣top250,大咖推薦,我都下到kindle裡屯著。可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有一半的書根本沒看,剩下的,要麼翻幾頁看不下去,要麼看完了記不住。
後來經過不斷的摸索,我才慢慢明白過來,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閱讀方法,才把心思盡花在“無用功”上。
1.明確閱讀目的
在讀一本書之前,首先要確定自己的讀書目的。如果讀書目的不明確,必然導致抓不住書中知識重點,看後即忘。
一般來說,讀書目的可以分為兩種:
(1)有用
按照現代知識管理理論的觀點,實用性是知識的一個重要特徵。我們可以從書中獲取所需要的知識,來解決現實中的棘手問題,這也是大多數人讀書的目的。比如說,為了健身去看營養類的專業書,為了追一個喜歡**史的女孩去惡補歷史,為了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培養核心競爭力,去學行業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地圖,都屬於此列。
(2)有趣
這一型別的讀書主要注重趣味性,在閱讀過程中攝取的資訊,很可能用不上,或者說不能馬上用到。它和前者相比,一是結果導向,一是過程導向,閱讀目的不同,帶來的體驗也不盡相同。簡單的說,就是看書讓我開心就好。
因為對哲學感興趣而去翻尼采康德,因為看網文能讓我爽而去看月關貓膩,因為想打發時間而去買幾本故事會,都在此列。
要注意的是,實用性和趣味性並不是必須**的,有的書即能讓接近一個小目標有所得,亦能讓你感受到閱讀的快感。但是至少,實用性和趣味性必須要有一個,否則相信我,你手上的書基本是看不下去的,或者說硬著頭皮看了也是白搭。
關於哪些書對你來說,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其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因為人和人之間的性情興趣不同,專業領域不同,讀書品味也不一樣。網路上流行的一些大咖書單,未必就適用於每一個人。
每當有網友問我,你有什麼書籍可以推薦的時候,我也很難辦,因為我不知道你的知識儲備,愛好屬性,也不能給你瞎背書名。
正因為此,確定自己的閱讀目的和閱讀需求就尤為重要。明確自己看書是為了什麼,想通過看書來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具體化),再來選書讀書,才能少走彎路。
2.制定閱讀策略
(1)心態
很多人都有著“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習慣,每當看到書架上琳琅滿目的書沒讀時,會心生負罪感。甚至在讀一本書時,也會不停的暗示自己,這回必須得看完。但非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兒是很痛苦的,長久以往,對讀書就會心生抗拒。
法國作家達尼埃爾佩納克在他的著作《宛如一部**》裡提出了“讀者權利十條”[1],其中就包括不讀的權利和跳讀的權利。書是為讀者服務的,對待任何書,逐字逐句的去看是愚蠢的。
(2)區別
市面上流行的讀書方法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一種放諸四海通用的萬能讀書法。如何讀一本書,取決於你讀它的目的,以及這本書的屬性。對待不同類別的書,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
檢視閱讀[2]能夠讓我們快速瞭解一本書的內容,商業型別的書籍因為具有較全面的邏輯性,可以用二八法則進行閱讀。如哲學經濟類的專業領域,則適用於分析閱讀如果想要快速瞭解一個全新的領域,或是對某個主題有濃厚興趣,可以進行主題閱讀,倘若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消遣,那麼你隨便讀即可。
(3)舉例
(4)筆記
3.深入閱讀方法以上是巨集觀的論述與概括
【1】明確閱讀目的,尋找適合書籍
首先明確想通過讀書來收穫什麼。以我想通過閱讀,來了解“高效學習”為例,我通過網路搜尋找到了《刻意練習》《如何高效記憶》《精力管理》等十本相關書籍,但我不知道哪些是我有興趣看下去的,於是我來到實體書店,找到這些書,最終確定其中五本我有興趣,最後買下這五本,決定進行主題閱讀。
【2】提取主題框架,帶著問題思考
通過瀏覽目錄和序言來了解每本書的內容框架,以及每個章節的核心觀點。圍繞自己的閱讀目的,帶著問題思考。如:
這本書整體說了什麼?作者用怎樣的架構來發展觀點?書中的每個章節說了什麼?
我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這本書中出現的知識概念,是否可以和同主題內的另一本書產生關聯?可以用excel來記錄,提出的問題越多,意味著你的思考能力越成熟。
確定這些步驟,可以讓時間更高效的用在有效的知識資訊上。
【3】精煉內容大綱,做好閱讀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筆記,對於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級的讀書筆記很多人都會,就是摘抄句子,但實質上,這種做法對於對書籍知識的掌握來說,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一個合格的讀書筆記至少要包含三個步驟:
概括—追問—聯絡。
3.1概括:顧名思義,就是用自己的話精簡內容。
學會在閱讀中,抓住它的主題和核心,掌握書的整體架構——它可以分為幾大部分,每大部分能分成哪些小部,把它整理到紙面上就是一張思維導圖。從巨集觀上講,就是能夠概括一本書每一章的中心思想,可以用自己的話整體表述這本書在講什麼。從微觀角度而言,就是能夠對書中出現的中心語句和結論性語句,做出解釋。
3.2追問:盡信書不如無書,當我們看到書中出現的觀點時,不妨也問問自己,你的觀點是什麼?
你是否贊成作者的觀點?如果贊成,你贊成的原因是什麼?你是否還聯想到其他的知識,它是否可以和你之前瞭解的知識結合起來,建立聯絡?
如果反對,你的理由是什麼?追問不僅僅滿足於知道作者在說什麼,更要探求作者為什麼這麼說,他的觀點是否適用於我?他的邏輯是否嚴謹,對我有何啟發?
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也是你對知識思考演繹與歸納的過程。
3.3聯想:當知識處於碎片化的時候,它的價值很小,也不容易掌握。
因此建立新知與故知之間的連結,才是建立知識地圖的關鍵。一般來說,聯想無非兩種,橫向與縱向。以波德萊爾的詩為例,橫向的聯想可以是——你覺得他的詩整體風格如何?
類似風格的歐洲詩人還有哪些?他們的作品有什麼共通點和差異?縱向則是對波德萊爾的詩深入**——有沒有關於波德萊爾的人物傳記?
或是同時期其他人物對他的點評?後世詩人對他的看法評價?....等等。
對於聯想運用的越熟練,知識之間的脈絡也會在你的腦海中越清晰的呈現。
【4】定時翻閱筆記,檢驗讀書成果
筆記記錄至此,並不就代表著你可以對讀過的書“信手拈來。”因為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如果記錄下來的內容不經過及時複習,就會成為短時記憶,很快被遺忘。所以,做過的讀書筆記一定要及時去看,反覆看。
而且不光光是看,更重要的是有意識的塑造一種書為我用的思維。具體的方**有兩種:一是寫書評,二是複述。
4.1書評:上文3中提到的概括-追問-聯想,具體到相關的問題延,輔助資料成文,都可以是一篇書評。
針對不同的主題,書評也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如果你對知識的整體運用能力較強的話,甚至可以對同個主題的多本書主題書評,草擬一篇文章。
總結【1】明確讀書目的,從自己的剛需入手,尋找有用的書,或是從興趣入手,尋找有趣的書。
【2】制定閱讀策略,根據閱讀目的,進行不同方式閱讀,讀書筆記為閱讀目的服務。
完成筆記後,定時複習瀏覽,學寫書評與複述,加深知識印象,做到學以致用。
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自己多一份可以裝逼的談資,也不是為了晒書單和讀書筆記,收穫朋友圈的點贊,它是為了讓你在浩渺的書海里,找尋真正屬於你的東西。
左岸記:好的讀書方法就是儘可能地與書進行互動,互動得越多,獲得的知識就越多,理解就越深入,印象也就越深刻,應用也就越自如。
注:[1]讀者權利十條:
一、讀的權利;
二、跳頁的權利;
三、不讀完的權利;
四、重讀的權利;
五、讀任何東西的權利;
六、消遣的權利;
七、隨處讀的權利;
八、瀏覽的權利;
九、大聲讀出來的權利;
十、不必為自己的品位辯護的權利。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的書,感覺像是沒讀書一樣
2樓:
讀書是為了修身養性獨善其身 而不是為了成就什麼給別人看 這是讀書的目的 其次 量變引起質變 但是 要利用好關鍵促成質變
3樓:秉燭求學
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你讀過書之後,有沒有理解、有沒有記住。如果理解且記住了,拿出來用就是手到擒來的事。為了更好地掌握一本書,我是這樣做的:
選擇並拿到一本書之後,先看看前後序言、目錄等基本資訊,然後根據這些基本資訊、以及自己看這本書的目的,提出幾個問題(明確閱讀的目標),然後用自己現有的一些知識來回答我提出的問題。(提問以及回答的這個過程,既可以給我定一些閱讀目標和閱讀期待,同時也可以激發我去思考、聯想,檢查自己對特定問題的相關知識的掌握)
以每分鐘一至三千字的速度對整本書籍、或某些章節進行快速閱讀,由此建立該本書的脈絡、知識架構。期間我會找到這本書中:跟我問題有關的地方、我感興趣的地方、對我重要的地方、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然後對這些內容進行快速標記。
然後對這些內容進行二次閱讀、以及精讀。
【三點建議:①如果你不會快速閱讀,也建議不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去慢慢地讀,這樣不僅效率低,你最後的理解也不會高,儘量把自己的速度放快一點。快速閱讀的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快速閱讀”。
②對於大多數書籍,沒有必要從頭到尾一字一句的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閱讀,且對不同內容匹配相應的閱讀速度。③讀的過程中勾勾畫畫,以及做些記號、筆記,都能提高你的閱讀收穫。】
(我有快速閱讀的技能,讀書很快,讀完書之後花的時間經常比讀書本身要多得多)
對於不同的書籍,我閱讀後做的工作會有所差異。
①我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根據書本內容對我閱讀前提出的問題進行再一次解答。然後,把閱讀前的答案和閱讀後的答案進行比對,看看自己的回答有多少和作者講的一樣,還有哪些遺漏和差距,然後重點關注這些自己沒想到、遺漏、差距、不一樣的地方。
②我會摘錄一些書中的精句(讓我有感觸、驚豔到我的句子)。
③如果書籍不錯,就把書中的知識梳理一下。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對於重要內容我會用自己的話重新解讀。
【梳理知識,可以先了解、學習作者的思維邏輯,然後建立自己的邏輯:書籍目錄是一本書的基礎邏輯,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梳理書籍,就可以先參考作者的目錄來整理。當然了,目錄是作者的邏輯,我們讀完之後要有(建立)自己的邏輯,也就是融入自己的思考,根據個人實際理解情況對內容進行拆分、重組、整合,建立自己的邏輯(可能是一篇文章、一個或幾個思維導圖/知識框架圖等等)。
】最後重申一點,遺忘在所難免,要想記得住且能拿出來用,一定要時不時地去:回看!溫習!檢索提取!
讀一遍書是否跟沒讀一樣,讀一遍書是否跟沒讀一樣?
不一樣,肯定不一樣。我以前特別喜歡快讀書,讀完一遍堅決不讀第二遍,不反思,不做筆記。但是看完之後劇情大體已經在腦殼裡面了。能夠在你的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面前,隱晦的顯示自己的文學功底。現在我以為快讀讀多了,就有一點感覺,一種自己的思想,和看書評什麼的完全感覺不一樣,所以讀一遍也是讀,有沒有用在於你怎麼...
為什麼感覺自己像個廢物一樣,感覺自己就像個廢物,什麼都幹不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看看自己喜歡做啥努力做的更好一些,每天進步一點點,長期積累就會邁出一大步。多看看書,多激勵自己,多交一些朋友。日子還長著呢,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年輕人你是男是女?你要真覺得自己是廢物的話明天敢上街裸奔一整天嗎?我猜你還是有羞恥心的所以才會覺得自己是廢物這件事不能忍。花些時間整理一下現實...
我感覺自己像活死人一樣活著,而且自己狠不甘心,但是行動不起來
好吧,看了半天,發表下我的想法。以下是個人見解,如果不對,直接無視 準確率別期待 1.感覺樓主變內向了 為什麼?因為我就是那樣的,對認識的,熟悉的,開口可以說很多,就算是很無聊的,感覺不想停下來,對不熟悉的,一個月2個月不說話也沒有問題,反正就是不會說話,除非對方主動問。2.感覺樓主沒有目標,沒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