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話孩子聽,父母說話孩子不聽是為啥

2021-06-07 13:21:55 字數 5328 閱讀 9039

1樓:芭比育兒

相信在大部分父母的想法中,是有很多的教育方式的,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免不了會使用“棍棒教育”。

畢竟它的及時性,既可以解決父母內心的怒火,又可以讓孩子瞬間變得乖巧起來,可是長時間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心理創傷嚴重,甚至影響到孩子一輩子的發展。

在這種觀念的促使之下,大部分的年輕父母也轉向了另外一種比較盛行的教育方式,那就是講大道理,可是大家也都明白,這種所謂的講大道理孩子並不一定會買賬。

寶寶米亞:我家孩子別說講大道理了,現在你給他說一句話,他能頂10句嘴,有些時候明明非常正式的場合,他還能夠笑嘻嘻的給你說出來玩笑話。

育兒之道:之前每次孩子犯的錯誤總是打一頓,後來有朋友說打孩子不好,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心裡,會讓他們自卑。

所以,我選擇了另外的方式:“君子動口不動手”,那就天天給孩子講道理,沒想到孩子沒有感受到父母的嚴肅狀態,現在越來越不走心,批評他的時候,他還嬉皮笑臉的。

畫畫媽媽:現在這些孩子真的是太可怕了,棍棒教育不行傷害心理、講大道理也不行,他們完全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實在找不出來一個適合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真的讓人頭大。

01孩子長期接受一種教育方式,會對此作出分析

相信上面一些寶媽所說的問題,大家都在生活中遇到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試想一下,如果長期處於某一種環境,那麼必然會對這個環境有熟悉感,甚至會去分析在某個階段它會有怎樣的變化?

這是大家對於環境的感知能力,將這種所謂的感知能力,應用到父母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孩子長期接受一種教育,他們就會進行一定的分析。

在和父母交流的時候,他其實是掌握了父母說話的方式,既然已經瞭解到了父母說話的方式,並且預知了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了心理準備,孩子必然會出現漫不經心的狀態。

我可以承受的範圍是什麼?

父母到底教育到哪個程度,我應該發脾氣,讓他認識到我內心真實的想法呢?

在父母教育我的過程之中,我可能承受的範圍是什麼呢?

父母所說的話,對於我到底有沒有傷害呢?

當孩子長期思考這些問題之後,他們就會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界定,所以,在面對父母的教育的時候,基本上就會沒有任何的感覺。

父母的底線是什麼?

父母在教育我的時候,到底會說什麼話呢?

到底在怎樣的情況之下,我做出什麼樣的表現,父母才不會生氣呢?

我如果給媽媽表現出來漫不經心的狀態,他是否會更為憤怒呢?

說幾句話之後媽媽才會原諒我吧!

這其實就是孩子對於父母教育狀態的一種分析。

02為何老師說話孩子喜歡聽,父母教育半天說不動?

可是當父母表現出來教育孩子困難較大的時候,大家會發現有這樣一個人成為孩子較為懼怕的存在,那就是老師。

很多時候在父母搞不定孩子的時候,就會將老師搬出來,比如在孩子寫不完作業的時候,就對孩子說:“明天早上老師必然讓你站到後面去,你現在還不快點寫作業?”這時候孩子也會表現出來比較積極的態度。

總之,好像在孩子的想法之中,老師威信更高,他們喜歡聽從老師的話語,但卻從來不願意去聽父母的說教,實際上出現這樣的差異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1、孩子教育的嚴肅性

在老師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僅僅只是師生關係,所以,是一種嚴肅對待的狀態,之間不參雜任何的其他略顯溫柔的情形。

孩子長期處於這種較為嚴肅的情境之下,必然對於老師有一個清晰的判斷,認知到老師需要孩子怎麼做?為了避免惹火上身,孩子必然不會去觸犯老師的規則。

2、親子相處親密性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一直是處於較為輕鬆的狀態之下,有些時候孩子不想做什麼事情和父母撒撒嬌就可以,但是和其他人就存在著一種距離感,孩子必然不會這樣做。

所以,我們也應該清楚,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本身就顯得不太嚴肅,而孩子平時和父母的相處也瞭解到了父母做事的風格,這時候有可能撒幾句嬌說幾句軟話,孩子自然而然就被原諒,這樣的教育必然也不能持續下去。

可是一直讓孩子處於這種輕鬆的環境之下,他們未來也並不會太成功,一些父母就在想辦法讓自己去尋找一種比較好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成長。

一些兒童教育專家聯合心理學專家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他們發現或許父母使用好“對比效應”就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03什麼是“對比效應”?

為什麼老師教育孩子和父母教育孩子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呢?其實我們從字面意思來看,主要就在於職業的不同。

從深層次來看,或許就是父母和老師在對待孩子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狀態不同,最重要的是有一部分比較聰明的老師,他們瞭解到自己比較溫和的對待孩子,孩子會怎樣做事情?

較為嚴肅的去面對孩子,他們又會以怎樣的狀態去面對自己的學業,那些老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不斷的穿插自己的教學風格,以及本身的性格,這就影響到了孩子。

對比效應:

對比兩字就是兩方的對應,而在教育方式之中,我們就可以認識到類似於“棍棒教育”,以及“溫柔教育”是存在的一種對比狀態。

有相關的兒童教育專家曾研究表示,在一個班級中,如果有一名老師表現出了比較嚴肅的狀態,孩子們就會非常的聽話。

等到老師表現過溫柔的狀態,孩子會感到驚訝並且受寵若驚,他們在適應老師嚴肅的同時,又渴望得到老師溫柔的對待,所以,在生活中就會變得更為努力,而出現這種情況就被心理學家稱之為是對比效應。

04父母巧用“對比效應”,孩子也會變優秀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只偏向於某一種教育形式,從來沒有想過這種教育方式的偏差。

所以,我們從上面的故事之中也得出:如果想讓自家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巧用對比效應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利用對比效應?

1)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方式,思考是否可變換

並不是任何父母身上所存在的教育能力都非常強大,有一部分父母生下孩子後,也想好了所要利用的教育方式。

比如說棍棒教育,看似非常的清晰,但實際上卻沒有變化的可能,最重要的是,長期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也會形成一種固有的模式,想要改變就較難。

我們在想到上面所說的對比效應之後,一定要考慮自己身上平時對孩子使用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到底是溫和型、暴躁型、吼叫型,還是其他的?

同時也需要思考在這之間是否可以隨意的切換?只有我們分析清楚自己之後,才能夠明白孩子在接受這種教育方式之後所表現出來的狀態。

2)掌握教育孩子教育的規律,出其不意才有用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孩子在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他們會分析父母的反應,同時來規範自己的行為。

而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如果讓孩子抓住了自己教育他們的規律,必然會讓他們內心鄙視,甚至下次自己在教育他們的時候,他們也還是繼續表現出來嬉皮笑臉漫不經心的狀態。

所以,出其不意的教育才會對孩子有作用,讓他們認識到並不是自己想什麼父母就會做什麼。

當父母利用真實的行為打破孩子真實想法之後,他們才會減輕這種內心的盲目自信,同時認真的聽從父母的教育。

不管任何情況,當孩子已經抓到父母教育的規律他們在做任何事情都表現出來一種較為敏捷的思維。

可是如果有一次孩子的**和父母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有著一定的偏差,就會讓孩子抓不住規律。

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千萬不能僅僅以一種方式去應對,比如說長期以棍棒式教育,那麼孩子也會皮,但是內心不會有未知的感覺。

只有長期進行一定的變化,不管是吼叫,棍棒,溫柔,還是包容,又或者是講大道理?只有讓孩子感受到這種教育的變化性,才能讓他們安安心心的接受父母的教育。

我們內心對於一個人已經有一定把控的時候,必然不願意聽他們廢話,孩子也是這樣的心理。我們上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其實就彰顯出來孩子面對父母教育時候,基本上呈現的心理。

想讓自家孩子以較為認真的態度去面對父母的教育,那麼就必須掌握一定的對比效應,讓孩子抓不住規律。

2樓:就是困了吐了

因為在現在的社會關係中,教師的角色比較嚴厲,所以孩子會聽老師的話。

3樓:薄荷初韻

因為老師和孩子的關係比較疏離,而父母與孩子關係較親密。孩子在親密的人面前會更加放鬆一些,更加隨意一些。

4樓:dj林林

因為老師在孩子的心目中非常有威嚴的,而且老師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呃非常的嚴肅,所以老師說什麼都聽,但是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感覺就是沒有那麼嚴肅,自己的父母可以為所欲為,所以不聽話。

孩子只聽老師的話我們說什麼都不聽咋辦

5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孩子聽老師的話不聽家長的話有以下原因:

1、家長過於嘮叨,而且內容都差不多,孩子聽煩了。

2、家長說話不得要領,因為學習的少,說不到點上。孩子可能認為你水平較低。

3、家長言行不一,孩子失去了對你的信任。

4、孩子對老師的崇拜超過家長,這應該是好事。

5、家長對孩子不瞭解,並不真正瞭解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而老師可能瞭解。

6、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觀點不一致,有時衝突,孩子不知道聽誰的。

綜上所述,家長應該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尤其是學習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瞭解一點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建立家庭民主,加強與孩子的交流,真正瞭解孩子所想、所求;平時言既出,行必果,言行一致,不羅嗦,不嘮叨,夫妻雙方意見一致,即使真有不同意見,不要當孩子面爭論。

同時與老師建立經常性的聯絡,及時瞭解孩子的動向,配合老師做好工作。

6樓:蘭鬆

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你們過於嬌慣孩子,因為你們以為對於小孩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問題,特別是現在條件好了更容易這樣。可是你們沒有注意教育才是最大的問題。教育不是搞生產,所以有時間必須“故意”搞出些問題,老師佈置作業就是在故意搞些問題。

所以應該無事找事的教育孩子懂得服從,懂得尊重,本來大人極易解決的問題有時可以故意留給孩子去解決。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

7樓:匿名使用者

請老師教育他聽家長的話。

為什麼孩子那麼聽幼兒園老師的話,卻不聽家長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有點誇張地說,老師只是一個命令,孩子不僅聽,它將一直進行下去。

父母說的話就像空氣一樣,孩子很少聽。許多父母不得不這樣嚇唬孩子:如果你不聽,我就告訴你們王老師···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鮮明的對比?老師們怎樣才能得到孩子們的敬畏呢?它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一第一個原因:老師給孩子樹了明確的規矩,而父母沒有。

你能想起家裡的3條規矩嗎?

你家裡有規定嗎?據估計,很多人不能說1。

二第二個原因:老師給孩子兌現了明確的獎懲,而父母沒有。

光有規矩遠遠是不夠的,因為寫在紙上的規則是空話,唯一真正付諸實施的是規則。

從幼兒園開始,有紅色的小花讓我們相愛和憎恨。

更好的是,除了積累更多的小紅花,它還可以升級成大紅花,最後,我可以得到真正的藏紅花與浮動的香味。

這些紅色的花不僅給你帶來了回報,但最重要的是告訴全班同學,讓你的小虛榮感到極大的滿足。

但是很多父母呢?很多時候都很容易兌現,從不兌現。

三第三個原因:老師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而父母沒有。

這話怎麼說呢?教師向孩子們傳遞的是積極和正面的形象,學生需要做什麼?,老師會帶頭,家長常常把自己當作局外人,只要求孩子如何,卻從不要求自己。

小孩不讓家長說話,孩子不和父母說話怎麼解決?

小朋友4歲,不願意家長和別人聊天,看來他內心深處渴望最親的人對他的足夠關注,渴望愛,並且有點缺乏安全感。因為你提供的資訊太少,所以只能從僅有的文字資訊來 有一點可以肯定 小朋友的這種舉動和他的成長環境一定有關係。當他看到家長和別人聊天時,他擔心家長對他的關注和愛會轉移到別人身上,所以他會緊張,會有意...

孩子不聽父母話怎麼辦,孩子不聽父母的話怎麼辦?

要會與孩子溝通,從他的角度分析事物。與孩子平等相處,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你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加以鼓勵!對孩子切忌不要打罵,孩子正處於心理成長階段,對他過多的責備會使他逆反的心理愈發嚴重,凡是適得其反。與孩子的交談要以朋友的身份與他溝通,不要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那樣孩子會從一開始就產生牴觸心理...

孩子完全不聽老師話,怎麼辦,孩子就是不聽老師與家長的話怎麼辦

平時孩子在家聽不聽家人的話?我相信孩子的表現不光是在學校,在家也是長時期不服管教,可以從家開始訓練,給他立規矩,培養他服從命令的能力。孩子就是不聽老師與家長的話怎麼辦 1 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不要與孩子現場交鋒,要把事情冷卻後,再與孩子仔細談談,孩子上學就不是小孩子了,要象對待一個大人一樣對待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