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王爵封號

2021-06-25 11:06:41 字數 4698 閱讀 2542

1樓:匿名使用者

晉至明的國王(親王)爵的名號一般**於春秋時期的國名,傳統上以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接下來是“魯、趙、魏、樑、燕、代、陳、韓、宋、吳、越”等一檔次。

此外後來設立的省、州名也有用來作為國王、親王封號的,例如肅王,得名於肅州:相王,得名於相州。此外也有把兩個國名合二為一的二字國王,例如“吳越國王”,此屬特例。

宋景佑三年正月,翰林學士承旨章得象等評定三等國名。

歷經兩宋,但凡親王即位為帝后,該封國不予封,大國:趙、晉(太宗)、韓(真宗、欽宗)、樑、宋、升(仁宗)、益、蜀(高宗);次國:曹、慶(仁宗)、壽(真宗)、潞、定(欽宗)、延;

小國:舒、英(寧宗)、觀、滑、康(高宗)、潁(神宗)、光(神宗)、寧、襄(真宗)、均(哲宗)、嘉(寧宗)、端(徽宗)、恭(光宗)、建(孝宗);以上不封。

秦、齊、魏、燕、楚、魯、陳、吳、越、夏、商、周、漢、唐、徐、冀、雍、揚、益、鎮、鄧、邠、兗、荊、鄆、涼以上為大國;衛、鄭、蔡、許、代、瀛、岐、隨、邢、涇、廣、福、華、宿、密、蘇、相、婺以上為次國;江、滕、向、黃、紀、譙、原、弦、祁、鄶、耿、介、道、酆、蔣、

簫、郕、譚、霍、夔、萊、郇、鄅、郯、笍、薛、鄖、莒、鄣、羅、郜、鄎、戴、桐、遂、管、沈、虞、應、息、任、崇、滎、扈、濮、巢、觀、安、申、虢、邾、杞、賈、鄶、䢵、巴、夷、谷、頓、麋、黎、葛、蓼、項、聃、茅、胙、庸、鄀、牟、權、甘、祭、尹、溫、毛、樊、成、

單、劉、鞏、鄘、韋、鬲、杜、呂、皖、留、邰、鄠、郿、焦、宛、酇、穰、葉、郢、鄢、湣、劇、費、繒、郚、隴、範、程、鄱、鄃、潘、涪、遼、贏、絳、汲、梧、軹、營、翕、秺、藺、易、鄗、洮、昌、翟、陸、淄、卞、綸、盧、翼、鄒、房、褒、沛、邳、彭、竇、鄂、鄴、薊、

汧、沔、沂、肅、岷、郳、鄯、莘、順、渝、郫、蒲、酅、豐、棣、儀、懷、永、盛、濟、信、義、睦、丹、恩、簡、忻、韶、循、願、雅、通、虔、資、昭、欽、珍、漵、集、和、衡、會、撫、嶽、袁、桂、蘄、灃、深、洋、鄜、瓊、茂、衢、澶、德、吉、景、郴、博、賀、惠、潤、

秀、邗、頜、郃、潛、廬、澤以上為小國。

漢至明較低的郡王爵封號一般為兩字,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的名稱。此外,在唐、元、明等朝都有用非地名作為王爵封號的特例,例如“恩王”、“義王”等。

清朝王爵封號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美好的形容詞,加在“和碩親王”或“多羅郡王”稱號中間,例如“和碩睿親王”、“和碩寶親王”、“多羅克勤郡王”等。一般親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二字王一般用於地位比“國王”“親王”較低的“郡王”,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定陶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定陶、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的名稱。

明清時王爵常被世人尊稱為王爺。

擴充套件資料

一字王,指封號為一字的王爵。一字王為國王及親王,國名基本上**於春秋時期的國名,一般以“晉、秦、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

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其中晉王最為尊貴,稱帝數量最多,如晉王李克用,晉王楊廣等。接下來是“周、魯、趙、魏、樑、燕、代、韓、宋、吳、越”等一檔次,後世王朝的國號也大多**於這些封號。著名的一字王有魏王曹操、秦王李世民等。

較一字王地位僅次的為二字王,一般用於地位比“國王”、“親王”較低的“郡王”,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的名稱。

一、二字王的區別從晉朝延續到明朝,清朝的規則與前代有所不同,因為其用美字封王,故出現了二字親王、一字郡王。

2樓:薇雪流月

1、一字王封號:

漢至明的國王(親王)爵的名號一般**於春秋時期的國名,傳統上以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接下來是“魯、趙、魏、樑、燕、代、陳、韓、宋、吳、越”等一檔次。

宋朝王爺似乎都是一個字的封號,如端王、賢王、瑞王、康王等,都是一些吉祥詞。除此之外還有璟王、晟王、翎王、離王、瑾王、景王、靖王、風王、瑄王等,都是很好聽的名字。

2、二字王封號:

漢至明較低的郡王爵封號一般為兩字,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的名稱。此外,在唐、元、明等朝都有用非地名作為王爵封號的特例,例如“恩王”、“義王”等。

清朝王爵封號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美好的形容詞,加在“和碩親王”或“多羅郡王”稱號中間,例如“和碩睿親王”、“和碩寶親王”、“多羅克勤郡王”等。一般親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除此之外還有諸如襄城,長樂,順陽,宜都,江夏,高涼,平陽,華山,上黨,東陽,豫章,南陽,中山,陰平,常山,馮翊,平涼,北平,濮陽,武陵,南安,樂平,陳留,朱提,毗陵,彭城,琅琊,高陽,淮安,博陵,魏興,義陽,西河,汝陽,濟陰,汝陰,安昌等。

一、一字王與二字王區別

封建社會中期,王號有“一字王”和“兩字王”之分,“一字王”的地位高於“兩字王”。“一字王”一般以古代諸侯國命名,而且越是功勞大、越是與皇帝親近,則王號優先採用古代大諸侯國名來命名,如秦王、齊王、楚王、趙王、晉王等等。這些稱號要比宋王、鄭王更加尊貴一些,比“兩字王”,如濟陽王、淮陰王等等更加高階一些。

一字王為王爵的最高一種。古代封王都習慣地採用東周時的國名,通常在其王爵前冠以古代國家的名稱,如“韓王”、“齊王”、“趙王”等。其中歷代封王中,以“晉、秦、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民間有一字王與皇帝比肩的說法。

二字王一般用於地位比“國王”“親王”較低的“郡王”,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定陶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定陶、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的名稱。

二、封號**與依據

古代封王的王號**各個朝代都不一樣。早期王朝,如西漢,王爵是有實際封地的,封地名稱就是王號。後期王爵不再有實際的封地,如明朝王爺只有居住地,所以居住地就是王號。

王爵名稱往往和其本人歷史功績及出身相連。如西漢韓信因滅齊有功,被封為齊王,後因劉邦猜忌,藉口楚地未平而被封為楚王。再如彭越,因最早在魏國地界起兵,後被封為樑王(古代地名魏樑通用,如梁惠王又被稱為魏惠王)。

以功績命名的封號,大都用於外姓封王。比較有名的:孔子的文宣王,姜太公的武成王(朱元璋廢除了武廟之後停止了祭祀),吳三桂的平西王等。

清朝時期不再採用古代諸侯國號作為王號,一般是皇帝選擇吉祥一些的字作為王號。

歷史上大部分時候王爵只授予同姓的皇族子弟,個別時候可能 出現異姓王,但都不是常態。

萬戶侯一說主要在西漢,西漢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漢武帝劉徹諱,改徹侯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列侯封地稱國。侯國大者數萬戶、小者五百戶。

三、歷朝歷代封號的不同

漢朝開始,封皇子、皇帝兄弟為王。西晉開始,王爵分為親王、郡王兩等,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至唐“定製皇兄弟皇子為王,皆封國之親王。”親王、郡王分設,一般一字王號為親王,兩字王號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儀封“汾陽王”。

明朝時期,親王的正式名稱為某王(如秦王、晉王),其封地稱國(秦國、晉國等),王璽稱“某國之寶”。皇帝之子,除太子外,一律封親王。南明時亦有外姓親王。

唯清朝一代,爵號直接冠以親王字樣為名的,其全稱為和碩親王。清朝世襲罔替的王爺有禮、睿、豫、肅、鄭、莊、怡、恭、醇、慶這十位親王和順承郡王、克勤郡王。

親王和郡王世襲罔替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級別是一樣,但是後代的襲爵待遇不一樣。 滿清皇室爵位是這樣的: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

3樓:匿名使用者

王爵封號可以大略分為:

以國名為號(即你所說的一字王)

國名基本上**於春秋時期的封國名,一般以“晉、秦、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接下來是“趙、魏、燕、韓、宋、樑、周、吳”這一檔次,後世王朝的國號也大多**於這些封號。而隋、唐的國號**比較特殊,隋來自西周分封的“隨國”,歷史上有個“隨侯珠”的典故,而楊堅最初被封為隨國公,他稱帝后認為“隨”字裡有個走之旁不吉利,不能長治久安,所以把走之旁去掉變成了“隋”,而唐朝則是來自“桐葉封弟”的唐叔,唐叔是周成王的弟弟,晉國的始祖。遼金元清等少數民族政權則不遵循這一原則。

以郡縣名為號(即你所說的二字王)

一般用於地位比“國王”“親王”較低的“郡王”,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網、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縣的名稱

4樓:琅琊二丫頭

我主要選擇的是明清和少量漢朝使用過的王號

一字:國名王(主要是周天子分封時出現過的國名還有宋明時期的一些王號):

韓、趙、魏、楚、燕、齊、秦、陳、遼、寧、晉、周、趙、魯、蜀、湘、代、肅、遼、慶、寧、岷、谷、唐、虞、吳、衡、徐、越、閩、荊、蔡、漢、岷、衛、昌、許、沂、蘄、襄、淮、滕、樑、吉、岐、益、衡、雍、壽、涇、申、景、潁、薊、潞、邠、桂、永、商、周、豫、鄂、冀、陳、徐、曹、鄧、邠、鄆、潞、瀛、揚、宿、刑、潭、祁、成、福、袞、惠、康、升、鎮、袞、榮、舒、順、和、嘉……

美號(褒義詞即可):

睿、禮、怡、恭、肅、平、淳、恆、直、理、敦、榮、安、裕、豫、和、信、寶、嘉、莊、襄、誠、雍、靖、醇、康、履、恂、愉、果、簡、慎、質、端、定、哲、儀、成、穆、敦、恪、瑞、順……

二字王郡縣王(基本上地圖上查一下,或者能找到某朝代的州府表往上套就可以了):

琅琊、膠東、膠西、汧陽、西河、鎮平、博平、南陵、武岡、歸善、安丘王、壽春、霍丘、安豐、蒙城、靈丘、沁水、清源、文城、靖江、南昌、安昌、南安、廬江、棗陽、新樂、陳留、陽武、太康、長清、新泰、襲慶、興仁、南華、東平、濟陽、成武、南陽、順陽、新安、永寧、潁昌、濟源、汝南、汝陽、西華、臨清、德清、樂安、清河、常山……

美號(主要用於褒揚異姓王的武功):

順承、鎮南、平南、平西、靖南、定南……

古代妃子封號及住所名稱古代妃子封號名稱宮殿

明朝之前,普通的只有四妃 貴妃,賢妃,淑妃,德妃,唐玄宗時期改設了三妃 惠妃,華妃,麗妃。明清時妃的封號許多樣,端妃 賢妃 淑妃 莊妃 敬妃 惠妃 順妃 康妃 寧妃 恭妃等。清朝還會用妃名為封號 尊一品 皇后 一位 坤寧宮 從尊一品 皇貴妃 一位 承乾宮 正一品 貴妃 兩位 永壽宮 從一品 妃 四位...

古代皇后職位表,古代後宮嬪妃職位表,還有封號快點啊

我只知道清朝的一點 皇后,皇貴妃,貴妃,妃,貴人,嬪,答應,常在,古代後宮嬪妃職位表,還有封號快點啊 以清朝為例 1 皇后 2 正一品 貴妃 淑妃 賢妃 德妃 3 從一品 夫人 4 正二品 妃 5 從二品 昭儀 昭媛 昭容 淑儀 淑媛 淑容 修儀 修媛 修容 6 正三品 貴嬪 7 從三品 婕妤 8 ...

如嬪這個封號在古代是幾品,如嬪在古代是幾品?

嬪在古代是正六品,如 是封號 古代的後宮級別 皇后 皇貴妃 貴妃 正一品 惠妃 淑妃 德妃 賢妃 宸妃 莊妃 從一品 夫人 庶一品 妃 正二品 貴姬 從二品 昭儀 昭媛 昭容 昭華 庶二品 淑儀 淑媛 淑容 淑華 正三品 修儀 修媛 修容 修華 從三品 貴嬪 庶三品 婕妤 正四品 貴儀 從四品 順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