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很多很多
古代名笛有曲笛、梆笛、定調笛、加鍵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並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南北兩派。
笛子實際上是一類樂器的通稱,如果從音高上分類,笛子一般分為曲笛 (笛身較為粗長,音高較低,音色醇厚,多分佈於中國南方)、梆笛(笛身較為細短,音高較高,音色清亮,多用於中國北方各戲種)和中音笛(形狀、發音特點介於曲笛和梆笛之間)。
2樓:匿名使用者
笛在古代稱為“篴”。到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記載。
笛子是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中國傳統**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中笛。 笛子常在中國民間**、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中運用,是中國**的代表樂器之一。
在民族樂隊中,笛子是舉足輕重的吹管樂器,被當做民族吹管樂的代表,被稱作“民樂之王“。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外呈圓柱形,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2個基音孔和2個助音孔。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裡面去節中空成內膛。笛塞 用軟木材製成的塞子,裝在吹孔上端管內一定的深度裡。
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個孔。笛子能發音,就是通過吹孔把氣灌進笛管內,使笛膜和竹管內的竹簧產生振動。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個孔。主要用來貼笛膜。
笛膜在這裡起著變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沒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種獨特的音色。笛膜:
一般是用蘆葦膜做成的,經揉紋後取一小方塊使用。經過氣流振動笛膜,便能發出清脆、明亮的聲音。音孔:
(按指孔)共有六個,分別開閉這些音孔,就能發出高低不同的音。
3樓:起名太麻煩
柯亭笛也是泛指一流笛子的啊,
古代古琴倒是出名的不少十大名琴什麼什麼的,笛子真沒聽說。
不過我看過有寫的,震龍,簫雲,古浪、、、、、、不知道是不是古笛名還是後人杜撰。
4樓:小熙自**
中國竹笛的種類及名稱極為豐富多彩,如以形制為名,飾龍:“龍頭笛”;樂師在皇帝面前將雙手交叉作拱手之意來演奏謂:叉手笛;以尺寸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簫謂:
“尺八”。唐代傳入到日本仍謂尺八,我國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簫即為“尺八”;以典故為名如:漢代**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製笛,其音色優美,後人贊好笛子謂:
“柯亭笛”。《史記》記載伍子胥曾**乞食於吳市中,後人謂“子胥簫”;以材料為名,如:“銅笛”、“鐵笛”、“玉笛”、“鷹笛”、 “猿臂笛”等顧思義,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為名如:
四川姜笛的“姜笛”、廣西侗族的“侗笛”;以劇種為名的如:崑曲的“曲”、梆子戲的“梆笛”、雅樂中的“雅笛”、能樂的“能笛”等等。由於中國的民族、民間**十分豐富,在此不能一一舉。
賈湖骨笛,距今約2023年,不僅遠遠早於美索不達米亞的烏爾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時期陶製器皿狀笛子和在化妝版上刻畫的類似後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比古埃及出現的笛子要早2023年,被稱為我國笛子的鼻祖。從約九千年前的河南賈湖遺址中出土的一批精緻骨笛,最近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
分屬於賈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經專家研究已具備了四聲、五聲、六聲和七聲音階,把中國七聲音階的歷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動物骨骼是遠古先民製作生活器物的重要材料之一。進入文字記載的歷史,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的顯著進展,骨製品已大為減少。“笛”字初寫作“篴”,但部首均從竹,說明二字產生的年代,笛子早已採用竹類來進行製作了。
甚至當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經制造過骨笛。然而骨笛並沒有因此而完全絕跡。
自周代雅樂中用竹笛配器以來,古人制笛就常用竹,但偶爾也採用其他材料如銅、鐵、銀、瓷、玉等,骨亦其中之一,只是似更為罕見。筆者稽諸文獻,有這樣二例。一是晉代的猿骨笛。
唐《酉陽雜俎》載:“昔晉時有人以猿骨為笛,吹之,其聲清圓,絕勝竹笛。”一是明代的鶴骨笛。
明《玉芝堂談薈》卷八有馮海粟《鶴骨笛》詩一首,詩云:
胎仙脫骨字飛瓊,換羽移宮學鳳鳴。
噴月未醒千載夢,徹雲猶帶九皋聲。
管含芝露吹香遠,調引松風入髓清。
莫向嶺頭吹暮雪,籠中媒鳥正關情。
鶴有胎仙、九皋等異稱。起句中的“飛瓊”是主人為這支笛子起的雅號(在古代,這類雅號有的是鐫刻在樂器上面的)。
河姆渡骨笛
河姆渡文化(距今約2023年)上長7.1cm 下長5.31cm 202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約有數十件,這河姆渡骨笛是其中兩件。
用鳥禽類的肢骨中段製作。管身穿一至三個圓孔,有的內腔另插一根肢骨,近似現代兒童樂器竹哨。部分骨笛尚可吹出簡單的音調。
它們是後世笛簫類樂器的遠祖。
鷹骨笛新疆巴楚縣脫庫孜薩來遺址曾出土一件北朝時期(公元四至五世紀)的骨笛(殘)。塔吉克族稱那依,柯爾克孜族稱卻奧爾。 用大鷹的翅骨製成,長約25、管徑1.
5釐米。管內中空,兩端皆通,管下端開三孔。製作時,先將骨肉剔淨,鋸掉兩端骨節,磨平上下管口,去髓。
兩端管口呈橢圓形,上口較大,下口較小,從下口往上,每隔2.2釐米左右鑽一直徑0.7釐米(稍呈橢圓形)音孔,共三孔。
笛身雕刻圖案花紋或題字為飾。 多用於盛大節日和婚禮場合,也為歌舞、叼羊、賽馬等伴奏。樂曲有《塔裡要吾裡》等。
賈湖骨笛
我國考古發掘最早的樂器是屬於新石器時期的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骨笛,長約20 公分,上有七個同規格音孔,末孔上端另有一小孔。距今有八千多年的歷史。再有就是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骨哨。
這批骨哨有一百六十件,距今大約有七千餘年的歷史。所謂骨哨,就是以大型禽鳥的肢骨,截去兩頭,在骨管上磨出
一、二個或兩、三個吹孔,就製成了。這種骨哨可以吹出幾個簡單的音。骨哨是用來誘捕獵物還是用來吹奏樂曲的。
這一直是現代人正在思考的問題。從原始人的生產發展情況來看,骨哨可能是兼用的。既用來誘捕獵物,也不妨在閒暇時吹來取樂,當然骨哨的作用還是應該以前者為主。
考古發現的最早的樂器,還不是最早產生的樂器。
紅山文化之骨笛
2023年春,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初頭朗鄉三座店村農民在植樹造林時發現了一支骨笛。骨笛管狀深黃色,是用飛禽類的肢骨製成,已經石化。骨笛長約15釐米,外徑1.
5釐米至0.7釐米,其上有等距離的5個音孔,音孔直徑約0.3釐米在底端處還有兩個約0.
2釐米相對的小孔。骨笛的年代依據考古學資料,材料類比學的方法,**博部門同志認定和辨認與骨笛同時發現的紅山文化彩陶碎片和磨製石器工具,確認骨笛屬於紅山文化時期的樂器,距今約2023年。這件紅山文化時期樂器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樂器文化特別是紅山文化時期“禮樂制度”的樂文化,增加了一件實物資料。
求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笛子? 注:是笛子的名字! 5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竹笛的種類及名稱極為豐富多彩,如以形制為名,飾龍:“龍頭笛”;樂師在皇帝面前將雙手交叉作拱手之意來演奏謂:叉手笛;以尺寸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簫謂:
“尺八”。唐代傳入到日本仍謂尺八,我國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簫即為“尺八”;以典故為名如:漢代**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製笛,其音色優美,後人贊好笛子謂:
“柯亭笛”。《史記》記載伍子胥曾**乞食於吳市中,後人謂“子胥簫”;以材料為名,如:“銅笛”、“鐵笛”、“玉笛”、“鷹笛”、 “猿臂笛”等顧思義,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為名如:
四川姜笛的“姜笛”、廣西侗族的“侗笛”;以劇種為名的如:崑曲的“曲”、梆子戲的“梆笛”、雅樂中的“雅笛”、能樂的“能笛”等等。由於中國的民族、民間**十分豐富,在此不能一一舉。
賈湖骨笛,距今約2023年,不僅遠遠早於美索不達米亞的烏爾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時期陶製器皿狀笛子和在化妝版上刻畫的類似後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比古埃及出現的笛子要早2023年,被稱為我國笛子的鼻祖。從約九千年前的河南賈湖遺址中出土的一批精緻骨笛,最近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
分屬於賈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經專家研究已具備了四聲、五聲、六聲和七聲音階,把中國七聲音階的歷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動物骨骼是遠古先民製作生活器物的重要材料之一。進入文字記載的歷史,隨著人類物質文化的顯著進展,骨製品已大為減少。“笛”字初寫作“篴”,但部首均從竹,說明二字產生的年代,笛子早已採用竹類來進行製作了。
甚至當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經制造過骨笛。然而骨笛並沒有因此而完全絕跡。
自周代雅樂中用竹笛配器以來,古人制笛就常用竹,但偶爾也採用其他材料如銅、鐵、銀、瓷、玉等,骨亦其中之一,只是似更為罕見。筆者稽諸文獻,有這樣二例。一是晉代的猿骨笛。
唐《酉陽雜俎》載:“昔晉時有人以猿骨為笛,吹之,其聲清圓,絕勝竹笛。”一是明代的鶴骨笛。
明《玉芝堂談薈》卷八有馮海粟《鶴骨笛》詩一首,詩云:
胎仙脫骨字飛瓊,換羽移宮學鳳鳴。
噴月未醒千載夢,徹雲猶帶九皋聲。
管含芝露吹香遠,調引松風入髓清。
莫向嶺頭吹暮雪,籠中媒鳥正關情。
鶴有胎仙、九皋等異稱。起句中的“飛瓊”是主人為這支笛子起的雅號(在古代,這類雅號有的是鐫刻在樂器上面的)。
河姆渡骨笛
河姆渡文化(距今約2023年)上長7.1cm 下長5.31cm 202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 浙江省博物館藏 約有數十件,這河姆渡骨笛是其中兩件。
用鳥禽類的肢骨中段製作。管身穿一至三個圓孔,有的內腔另插一根肢骨,近似現代兒童樂器竹哨。部分骨笛尚可吹出簡單的音調。
它們是後世笛簫類樂器的遠祖。
鷹骨笛新疆巴楚縣脫庫孜薩來遺址曾出土一件北朝時期(公元四至五世紀)的骨笛(殘)。塔吉克族稱那依,柯爾克孜族稱卻奧爾。 用大鷹的翅骨製成,長約25、管徑1.
5釐米。管內中空,兩端皆通,管下端開三孔。製作時,先將骨肉剔淨,鋸掉兩端骨節,磨平上下管口,去髓。
兩端管口呈橢圓形,上口較大,下口較小,從下口往上,每隔2.2釐米左右鑽一直徑0.7釐米(稍呈橢圓形)音孔,共三孔。
笛身雕刻圖案花紋或題字為飾。 多用於盛大節日和婚禮場合,也為歌舞、叼羊、賽馬等伴奏。樂曲有《塔裡要吾裡》等。
賈湖骨笛
我國考古發掘最早的樂器是屬於新石器時期的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骨笛,長約20 公分,上有七個同規格音孔,末孔上端另有一小孔。距今有八千多年的歷史。再有就是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骨哨。
這批骨哨有一百六十件,距今大約有七千餘年的歷史。所謂骨哨,就是以大型禽鳥的肢骨,截去兩頭,在骨管上磨出
一、二個或兩、三個吹孔,就製成了。這種骨哨可以吹出幾個簡單的音。骨哨是用來誘捕獵物還是用來吹奏樂曲的。
這一直是現代人正在思考的問題。從原始人的生產發展情況來看,骨哨可能是兼用的。既用來誘捕獵物,也不妨在閒暇時吹來取樂,當然骨哨的作用還是應該以前者為主。
考古發現的最早的樂器,還不是最早產生的樂器。
紅山文化之骨笛
2023年春,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初頭朗鄉三座店村農民在植樹造林時發現了一支骨笛。骨笛管狀深黃色,是用飛禽類的肢骨製成,已經石化。骨笛長約15釐米,外徑1.
5釐米至0.7釐米,其上有等距離的5個音孔,音孔直徑約0.3釐米在底端處還有兩個約0.
2釐米相對的小孔。骨笛的年代依據考古學資料,材料類比學的方法,**博部門同志認定和辨認與骨笛同時發現的紅山文化彩陶碎片和磨製石器工具,確認骨笛屬於紅山文化時期的樂器,距今約2023年。這件紅山文化時期樂器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樂器文化特別是紅山文化時期“禮樂制度”的樂文化,增加了一件實物資料。
中國古代各朝代名,中國古代各朝代名稱及起止時間
夏朝 約前2070 前1600年商 du朝 前1600 前1046年zhi西周 dao前內1046 前771年東周 前770 前256年 春秋 前770 前475年 戰國 前475 前221年 秦朝 容前221 前207年西漢 前206 公元8年東漢 25 220年曹魏 220 265年蜀漢 221...
中國古代名言,詩句,中國古代名言,詩句共100個 ,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 3.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崙 4.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 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6.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7.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50到,,中國古代名人故事50到100字
的名人故事,我建議寫一寫諸葛亮大致僅入一 中國古代名人的故事100字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 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