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當媽媽的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角色是孩子第一次叫「媽媽」的時候,一切的辛苦感覺都包含在「媽媽」兩個字裡,願意為孩子做任何事,從此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媽媽」更幸福的字眼。可是在孩子慢慢長大後,基本不會再叫「媽媽」,而是變成「媽」,有人認為這是孩子不愛媽媽了,其實不是的,分析如下:
第一,「媽媽」的叫法比較符合孩子的用語習慣。孩子剛剛學會說話,一般先說疊詞,比如,吃飯飯,洗手手,拉臭臭等等。這是家長為了教孩子說話,也為了孩子方便記憶和發音,採用的一種方式,當然「媽媽」這個詞也包括在內。
慢慢地,孩子長大了,能控制發音和語言,就會比較嚴謹,改稱呼為「媽」,縮略表達,但是沒有任何歧義,還更加言簡意賅。這並不代表不愛媽媽了,而是用語習慣的改變。
第二,「媽媽」聽起來比較稚嫩,可愛。成年人不再叫「媽媽」就是為了避免別人誤認為他不成熟或者在撒嬌,而「媽」比較正式,也被大部分成年人接受,這是社會用語習慣導致的現象,跟孩子是不是愛媽媽沒有任何關係。
要說不愛媽媽一般表現在長時間與媽媽不交流,而不是稱呼的簡單改變,作為父母不要隨意的猜測。另外,多看孩子的行動表現而不要用表面摳字眼的方式來判斷孩子,不然孩子會認為兩代人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就更不容易溝通了。
2樓:文英成長空間
喊媽和喊媽媽有區別嗎?愛不會因為少了一個媽字就少了一半吧?
孩子小時候叫媽媽,是因為我們從小就這麼教孩子的,孩子是按我們教的喊的,喊來喊去也就喊習慣了。
我們為什麼會教孩子喊媽媽,而不是喊媽呢?這是因為對小孩來講,兩個重複的音比一個單音更容易學,所以我們讓小孩上廁所就會說要噓噓,或者說要拉粑粑。
孩子長大了以後,很自然的知道噓噓和拉粑粑是小孩的說法,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不能再用小孩的說法了,於是便改口叫做上廁所或上洗手間。
同樣的道理,等孩子長到十多歲,周圍的孩子都叫自己的母親叫媽,電視劇裡面,書裡面全叫媽,那很自然的孩子覺得應該與外界保持一致,就開始叫媽。
所以叫媽媽還是叫媽,跟愛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我們完全沒必要自己嚇自己。
如果哪天孩子叫你媽了,那可能真的說明孩子長大了,而我們也快要老了。
突然覺得還是叫媽媽好,媽媽聽起來比較年輕。
為什麼很多男生小時候很萌長大了很醜?小時候長得很像女生 很秀氣的男生長大後會很有靈氣 很帥嗎
相貌從很大部分來說都是繼承了父母的基因加上後天的一些影響造成的。中國人俗話說 相由心生 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小時候的樣子只是一個模型,人到了30歲之後相貌會根據生活有較大的變化,30歲之前基本可按照小時候的樣子為模型來成長。男大十八變 越變越離譜了。我覺得好像小時候長的好看的長大了一般都有點醜,聽...
孩子小時候不聽話長大就會變好嗎,為什麼小時候頑皮不聽話的孩子,長大後要比從小懂事聽話的孩子孝順呢
我覺得這也不一定,如果他現在不聽大人的話,長大之後有可能還是會不聽大人的話,因為他小時候我就想成了這種思維習慣,覺得大人說的話不對,就不想聽,所以我覺得還是從小要好好教育他,讓他聽大人的話,不然長大後會走很多彎路。孩子長大後確實是會變好的,小時候因為太小孩子還不懂事,他們有許多道理都不會明白,但是他...
為什麼我小時候特別矮長大了正常
我小時候矮大了186,有的發個晚。每個人發育的高峰期是不同的,有人小時候發育快,有的是青春期發育快,一般人都是青春期發育比較快,因為青春期生長激素分泌水平高,發育的就快一些。要想清楚,小時候比較矮,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小時候比較矮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乙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