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從軍行 其四
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
【註釋】:
1. 青海:指青海湖。
2. 穿:磨破。
3. 金甲:鎧甲的美稱。
4. 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裡借指敵人。
【出處】:
《從軍行》選自《全唐詩》。
【參考譯文】 :
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寫作背景】:
唐高宗調露、永隆年間(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就是描寫其間邊塞戰士的。詩詞是採用樂府舊題寫的邊塞詩,共有七首。
此為第四首,全詩寫士子從戎,征戰邊庭的過程和心情,從而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作品賞評】: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空,長雲瀰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延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裡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典型環境。
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
為什麼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關呢?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爭的態勢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範圍。
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繫,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
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複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
「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令人宛見「日暮雲沙古戰場」的景象;「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儘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
「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
「黃沙」句儘管寫出了戰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
因此末句並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盛唐優秀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點,這在本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
2樓:藍冰雪夢蝶
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共寫《從軍行》七首,這是第四首。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藉以渲染戰爭氣氛。
後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巨集偉的抱負融合在一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被用來表現殺敵衛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
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雄豪詩句,同此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表達了詩人的強烈的愛國情懷。
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的強烈愛國的感情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可愛的康康哥
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矢志不渝的決心。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古從軍行七首(其四)是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古從軍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堪稱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邊塞將士誓死殺敵的氣概。
全詩如下: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如下: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註釋如下: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將哥舒翰築城於此,置神威軍戍守。
長雲:層層濃雲。
雪山:即祁連山,山巔終年積雪,故云。
5樓:不起眼的小過客
表達了詩人駐守邊疆士兵們的高度讚賞和關懷,也表現出對邊關戰爭的無奈和將士們的決絕敬佩心境。
出自:《從軍行七首·其四》是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古從軍行七首中的一首。
原文: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前兩句,提到了三個地名。「雪山」,是指祁連山,它橫亙在河西走廊南側,綿延上千裡。「青海」以及「玉門關」,都是具體地名。
三個地點,跨度數千裡,展現了一個無比遼闊的畫面:從青海飄過來的雲,瀰漫在祁連山上,以至於使千年積雪都不那麼耀眼了;雪山盡頭,可以看到一座孤城。
再向西走上很遠,就可以見到玉門關。這兩句,使全詩的視角極為廣闊,橫貫東西數千裡的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作為邊塞詩,這兩句加強了詩歌「豪壯」的感覺。
在這樣的地域背景下,西北邊塞戍邊將士的生活將是怎樣的呢?當時的唐朝,西北邊境,面臨兩個強敵,一個是吐蕃,一個是突厥。吐蕃在青海地區,突厥在玉門關外。
河西節度使的任務,就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防範西方、北方兩個強敵,守護河西走廊。所以,這兩句詩,既是景色描寫,也是對當時軍事形勢的實寫。
景色描寫,與軍事形勢的描寫渾然一體,滲透著複雜的感情:邊疆的廣闊、苦寒,戍邊生活的艱苦,但同時,戍邊將士又充滿豪情地擔負著保家衛國的責任。
所有這些都融合在開闊、蒼茫的景色裡。第
三、第四句,從遠景拉回到近景,並水到渠成地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短短七個字,強有力地概括了邊境戰爭的殘酷。
「黃沙」二字,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百戰」極言戰事之頻繁、敵軍之強悍、對戰之艱苦。「穿金甲」,已經暗含著戰鬥之外的其他可以想見的因素。
比如壯烈犧牲,馬革裹屍,以及其他或大或小的勝敗得失。但是,即使鎧甲磨穿,將士們的壯志卻愈發強烈。「不破樓蘭終不還 」,強有力地表現了身經百戰的將士們的豪情壯志。
最後一句,將前幾句的悲苦一掃而光。所有的陰霾消失殆盡,豪壯盡顯。這一句也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總體看來,這首詩雖然不長,但是頗有節奏。
第一、第二兩句,重在描繪一個無比廣闊的境界,其間蘊涵著無比豐富的軍事和感情方面的內容。第三句,有明顯的轉折,視角突然具體化,而且表露出感**彩。
第四句,強烈的感情呼之而出,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整首詩的風格是豪壯有力的。雖然也有悲的成分,但並不佔主導。毫無疑問,戰爭是艱苦的,「黃沙」句對此有生動的描寫。
但強烈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使將士們能夠豁達地承受戰爭,所以整個句子給人的感受是樂觀的、雄壯有力的。最後一句,是在深深認識到戰爭的艱苦和持久之後,所發出的更堅定的誓言。
我們常說的「盛唐氣象」,在本詩中有典型體現:即使在艱苦的戰爭中,也充滿樂觀、堅定和豪情壯志。王昌齡的絕句,往往具有這種陽剛的氣質,這也是他最突出的優點之一。
6樓:茅銀蘭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矢志不渝的決心。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古從軍行七首(其四)是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古從軍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堪稱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邊塞將士誓死殺敵的氣概。
全詩如下: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如下: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註釋如下: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將哥舒翰築城於此,置神威軍戍守。
長雲:層層濃雲。
雪山:即祁連山,山巔終年積雪,故云。
擴充套件資料:「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詩人在開篇描繪了一幅壯闊蒼涼的邊塞風景,概括了西北邊陲的狀貌。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
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 「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之艱苦激烈。
盛唐優秀的邊塞詩有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
三、四兩句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是因為有
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
從軍行其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駐守邊疆士兵們的高度讚賞和關懷,卻也表現出對邊關戰爭的無奈和將士們的決絕敬佩心境。這首詩描寫了守邊戰士們的應用和頑強,表達了詩人對手邊戰士們的讚揚與關懷之情。還有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厭惡與渴望和平 從軍行其四 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格律 平聲 ...
從軍行是懷念哪個詩人,從軍行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從軍行是王昌齡寫的。從軍行共有七首,每一首都描寫一個場面,整體來講,表達了徵人們懷鄉思親的感情。同時也讚美了徵人們不屈不饒為國盡忠的雄心壯志,以及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無奈之情。創作背景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君主銳意進取 衛邊拓土,人們渴望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 有所作為。武將把一腔熱血灑向沙場建功立業,詩...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的意境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從軍行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前兩句寫景,用 青海長雲 孤城遙望 極言塞外荒涼 空曠的景緻,給人以蒼涼之感 用 暗 孤 遙 等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是悲壯的讚歌,是孤獨的等待,是思鄉的惆悵。後兩句敘事抒情,百戰 穿金甲 寫戰事的頻繁 激烈 殘酷,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