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最強大腦花
二戰中軸心國開闢北非戰場的原因是,德國人想控制北非,控制蘇伊士運河,和南部德軍會合。同時保護對地中海和對西班牙葡萄牙的影響,以及整個義大利南部海岸線。
戰役在同盟國和軸心國之間。同盟國的戰力主要來自英聯邦和來自德國控制下的歐洲的流亡分子。美國於2023年加入戰爭並於2023年5月11日在北非開始直接軍事援助。
北非的戰鬥開始於2023年6月10日的義大利宣戰。6月14日,英國陸軍第11輕騎兵團(由第1皇家坦克團協助)穿過邊界進入利比亞並奪取了義大利的卡普措堡壘,隨後義大利發動一波攻勢進入了埃及並在2023年9月佔領了西杜拜拉尼,隨後在2023年12月英聯邦了羅盤行動進行反擊。在羅盤行動中,義大利第10軍團被摧毀,為了防止軸心國全面失利,由埃爾溫·隆美爾(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指揮的德國非洲軍通過向日葵行動被派遣至北非,以增援義大利軍隊。
隨後爆發了一系列為控制利比亞和埃及部分地區的拉鋸戰,至第二次阿拉曼戰役達到頂點,當時由伯納德·蒙哥馬利中將指揮的英聯邦軍隊給予了軸心**隊以決定性的打擊,並將他們趕回突尼西亞。在隨後的2023年盟軍的火炬行動登陸西北非洲,爆發了與維希法**隊的戰鬥(隨後法軍改變了立場),最終盟軍將軸心**隊包圍在突尼西亞北部並迫使他們投降。
軸心國經過在東部戰線對抗蘇聯,減輕了英國及後來的美**隊在北非的壓力。英國通過對密碼資訊的破解進**報收集被證明是盟軍在北非成功的關鍵因素。
2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開闢。。。。其實是義大利麵看到其它兩個軸心國勢如破竹,其想要入侵北非很久了,就順勢入侵北非。。。而後來義大利麵對扛小紅帽根本玩不轉,第3帝國為了避免小紅帽從北非**,就派部隊過去了。。。
這叫義大利麵拖後腿,不是開闢。
3樓:匿名使用者
奪得石油資源,同時蘇伊士運河是世界的航運中心,如果軸心國控制了蘇伊士運河,等於歐洲經濟嚴重損失,還有歐洲國家東西如商品等運回必須經過蘇伊士。
4樓:匿名使用者
希特勒打蘇聯是痴心妄想,不如在非洲擊敗英國爭奪殖民地,且可得到中東的油田,與日本在印度會師,甚至跨越大西洋援助拉美的法西斯國家。
5樓:匿名使用者
義大利在1940.6.10對英法宣戰後,埃及的英軍就如鯁在喉,必須拔出,但是利比亞的意軍又遠遠打不過英軍,但是隨著形勢對德國越來越有利,這讓義大利很快就自信心爆棚起來,並於1940.
9進攻了埃及,可是到了2023年年初,意軍已潰敗至的黎波里,非洲意軍面臨著被全部消滅的風險,於是德國老大哥決定派出隆美爾帶著一小部分德軍去非洲支援意軍,這就是非洲戰場的開闢。可能有誤還請多多包涵。
6樓:匿名使用者
德軍是要進攻蘇聯的,可這個時候,繼巴爾幹後,義大利又在北非丟人現眼了,因為他們想可不能再負貢獻了,要不然分戰利品時咱又沒了
7樓:匿名使用者
義大利在北非和東非有大片殖民地。但是義大利軍隊不擅長運動戰。被英軍一個裝甲師擊敗。
8樓:匿名使用者
石油,幫助墨索里尼,切斷地中海補給線,英國殖民地
9樓:starlink大尉
石油,雖然利比亞沒有發現石油,但是英國掌握下的中東波斯灣還有蘇聯的高加索地區,都是當時候赫赫有名的石油產地,德國義大利因為戰爭,需要石油,如果從北非進攻,直撲中東,不僅可以解決自己的用油問題,還能讓英國甚至蘇聯無油可用,機械化戰爭沒有石油是致命的,飛機、坦克、軍用車輛、潛艇、水面艦艇(當年還有少量燃煤的,但是很老了)沒有石油就是一堆廢鐵。此外,如果把蘇伊士運河給掐斷了,英國與主要殖民地埃及、印度和澳大利亞的聯絡就要改道,這對英國來說是也重大打擊。此外,墨索里尼也有將“地中海”變成“義大利湖”的想法,為了元首的面子,勞動下級士兵也很正常吧?
10樓:匿名使用者
還不是託了義大利的福
11樓:匿名使用者
開闢非洲戰場,犯了兵家大忌!
二戰中為什麼要開第二戰場 謝謝
12樓:落葉歸根
第二戰場是指二戰時期,新開闢除蘇聯戰場外,
以西歐為主要區域的戰場,它的開闢以諾曼底登陸為標誌。
諾曼底登陸戰成功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這同時也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開始了大**,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但是,在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問題上,反法西斯同盟內部卻經歷了數年的爭論。
早在2023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攻的要求,以緩解數百萬德**隊給蘇聯帶來的巨大壓力。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也沒有從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挫折中緩過來,根本無力在西歐實施大規模登陸戰。
進入2023年,形勢繼續惡化,蘇聯紅軍在凶猛的德軍面前且戰且退,經受著巨大的人員**;英**隊在北非被隆美爾擊敗;太平洋戰場上,剛剛投入戰爭的美國無法應對日本的強大攻勢,東南亞各國相繼淪陷。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再次提出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牽制德軍的要求。美國的羅斯福**也認為有這個必要。
英國首相丘吉爾認為應該首先集中英美的力量進攻北非,防止德國奪取連線歐亞大陸的中東地區。2023年7月,在英國的堅持下,英美決定首先在北非實施登陸。8月,丘吉爾親自飛抵莫斯科,向斯大林通報了這個決定。
斯大林當然對英美的決定感到憤怒,但這次英蘇首腦會晤卻促進了兩國的相互理解,對兩國攜手對法西斯作戰具有重要意義。
丘吉爾訪蘇期間,蘇聯紅軍正在南部的斯大林格勒與德軍進行生死大決戰。在這場歷時七個月的戰役中,蘇聯紅軍消滅了大約150萬軸心**隊,扭轉了蘇德戰爭,乃至整個反法西斯戰爭的局面。
斯大林格勒戰役牽制了德國的力量,幫助英美盟軍成功在北非登陸,扭轉了北非戰局。
另一方面,美國在中途島海戰勝利後掌握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日本從海上進攻印度的危險被消除。
2023年下半年見證了全球戰爭形勢的迅速逆轉。
2023年1月,英美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會議上商討西歐登陸計劃,但英國堅持首先從北非進攻義大利的西西里島,之後再開闢歐洲第二戰場。
2023年11月底,英美蘇三國首腦在伊朗召開了歷史性的德黑蘭會議,決定在2023年5月底實施歐洲登陸計劃,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後來,由於登陸規模擴大,實際登陸日期就推遲到了2023年6月6號。
諾曼底登陸的最終實施,不但緩解了蘇聯的壓力,而且對德國形成戰略夾攻,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13樓:麥子米蘭
簡單說就是 ,盟軍由守轉攻;緩解蘇軍方面的壓力。反正開闢第二戰場是為了儘快結束戰爭嘛
14樓:懶散仙
第二戰場問題最早是蘇聯提出的。 1 941 年 7 月 1 8 日 斯大林致函丘吉爾,首次 提出要 求英國在法國北部或北非兩線開闢反擊希特勒新戰場。但丘吉爾以地理和資源限制為由,冷冷 地回絕了。
1 1 月 6 日 斯大林在被德軍圍困的莫斯科發表的《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二十四週年紀念》報告中,首次公開提出第二戰場問題,他指出蘇軍“暫時失利的原因之一,就是 由於在歐洲沒有反對德國法西斯軍隊的第二戰場”。這使圍繞第二戰場問題的鬥爭公開化。
1 941 年 1 2 月 6 日 蘇軍在莫斯科城下發動秋季攻勢,粉碎了德國的閃擊戰,大大提高了蘇聯的威望,迫使美國當局開始醞釀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計劃。不久,艾森豪威爾等人提出了代 號“大鐵錘”的作戰計劃,即 1 942 年 英美集結兵力橫渡英吉利海峽,進入法國本土,旨在吸引德國空軍在蘇聯的作戰力量,但這一計劃遭到英國的堅決反對。
顯然,英國對第二戰場的開闢早已做出安排。在 1 942 年 初的阿卡迪亞會議上,他們提出具體 計劃:英美軍隊應於 1 942 年 佔領並控制法蘭西和北非,消滅從突尼西亞到埃及這一地帶的全部 軸心國的軍事力量,打通地中海到蘇伊士運河的交通,然後集結足夠的兵力,在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海岸、義大利和巴爾幹登陸。
這一計劃經修改後定名“體育家計劃”。英國 就是想以此代替美國的“大鐵錘計劃”。於是英美圍繞這兩個計劃爭論,而第二戰場的 開闢被迫擱延。
到1942 年 6 月 中旬,隆美爾在北非連連取勝。這使駐埃及的英軍面臨日趨險惡的局勢,也就更堅定了丘吉爾北非登陸的決心。同時亞太局勢也很緊張,日軍南進步伐加快,迫使羅斯福 再三斟酌兩種登陸計劃的可行性。
7 月 他派霍普金斯、馬歇爾去倫敦儘快促成英國達成協議,在此美國要堅持的原則一是“完全協調英美軍隊的使用”,再則,“最最重要的是使 美國地面部隊於 1 942 年 投入對敵作戰的行動”。這樣經過雙方協議,在丘吉爾的頑固堅持下,達成折衷方案即 1 942 年 1 1 月在北非登陸的“火炬計劃”。
1942 年 1 1 月 8 日 ,艾森豪威爾將軍率盟軍在北非登陸,開始“火炬計劃”的行動。但這一計 劃無論是從作戰規模,還是從蘇聯提出的吸引 4 0 個 德國師的標準上看,都不能稱作真正意義上的第二戰場。英美仍在圍繞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問題進行爭吵。
丘吉爾堅持要求擴大地中 海戰勢,從地中海沿岸側翼迂迴包圍德軍,最後逐漸縮小包圍,消滅敵人。但美國堅決反對 ,提出應直接在歐洲登陸,迅速佔領歐洲要塞,徹底打敗德軍,兩國就此爭執不休。
1943 年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以蘇軍勝利告終,戰略主動權已完全轉入蘇聯手中, 此時即使不開闢歐洲的第二戰場,希特勒也是敗局已定。但在美國看來,這正是必須立即開 闢 歐洲第二戰 場的關鍵時刻, 1 943 年 5 月 美國召集代號“三叉戟”的軍事會議,會上雙方終於達成協議即“霸王計劃”——雙方同意在英國集結部隊和物資,“其目的是發動一次以 1 944 年 5 月 1 日 為預定日期的軍事行動,以求在歐洲大陸上獲得一個能從那兒發動進一步進攻的立足點。”這一協議被寫入德黑蘭會議的決議中,至此關於第二戰場問題的爭論和鬥爭才告結 束。
15樓:匿名使用者
分散軸心國力量,逐一消滅
16樓:梵谷多
為了緩解壓力,
就如同當水總是放你身上衝的時候,你會希望有第二個缺口一樣
二戰時北非戰場的問題
17樓:
阿拉曼戰役英軍是進攻方。在阿拉曼戰役之前的2023年7月,德意聯軍自利比亞突入埃及,進抵距開羅只有350公里的阿拉曼地區後由於盟軍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權,駐北非德軍因兵力及裝備補給不足而無力繼續向前推進,被迫轉入戰略防禦。
2023年10月23日夜,英軍集中1000門野戰炮和中型火炮對阿拉曼地區的德軍實施的夜間炮擊,隨後步兵向敵前沿陣地發起衝擊。在主攻方向,第30軍右翼澳大利亞第9師和英國第51師、中路紐西蘭師和南非第1師,起初進展順利,突破敵前沿後迅速在雷區為後續裝甲部隊開闢通路;左翼印度第4師遭敵頑強抵抗,進攻受阻。24日凌晨2時,第10軍第1、第10裝甲師奉命從正在開闢通路的雷區進入戰鬥,當日僅第1裝甲師的個別部隊通過雷區。
25日凌晨,紐西蘭師在雷區開闢通路後,向西南方向逼進,遭德國第15裝甲師反擊。26日,澳大利亞第9師在戰線北端攻佔德軍部分陣地後向海岸推進,威脅德國第164師側後,並擊退德國第15裝甲師的反擊。在助攻方向,第13軍對德軍防線南段發起進攻,但為德軍的雷區和炮火所阻。
24日晨,該軍第7裝甲師和第44、第50步兵師再次發起攻擊,通過第一道雷區後為德軍火力所阻。26日,隆美爾在判明英軍主攻方向之後,開始將第21裝甲師調往北線。英軍進攻受挫,27日暫停進攻;第7裝甲師北調,加強主攻方向實力;第13軍其他部隊暫取守勢,僅以小分隊出擊和炮火襲擊牽制敵人。
26日,義大利向非洲運送燃料的油輪全部被英國海、空軍擊沉,致使德軍裝甲部隊無法組織大規模反擊。29日,澳大利亞第9師和英國第9裝甲旅向海岸推進,被德軍擊退。由南線調來的德軍主力第21裝甲師向北部沿海機動,企圖阻滯英軍沿公路西進。
蒙哥馬利據此改變計劃,決心對腰子嶺以北德軍防禦薄弱部位實施縱深突破。31日,澳大利亞第9師進抵沿海地區,切斷德國第164師退路。德國第21裝甲師、第90輕型裝甲師組織反擊,但沒有成效。
至此,德意軍坦克僅剩200餘輛,而英軍在戰線北段尚有800餘輛坦克沒有投入戰鬥。11月2日凌晨,英軍發起新的進攻。經過炮火準備後,第151、第152步兵旅和第9裝甲旅發起衝擊,遭到德軍頑強抵抗。
第1裝甲師隨即投入戰鬥,次日夜從德國第15、第21裝甲師防線接合部實現突破。4日晨,第10、第7裝甲師和印度第4師從突破口向縱深發展進攻。德國第15第21裝甲師餘部實施反擊,但大部坦克遭空襲而被擊毀。
在沿海地區的德國第164師餘部,則被澳大利亞第9師殲滅。隆美爾命令德意軍全線撤退。6日,英軍因雨停止追擊,戰役至此結束。
我不喜歡隆美爾,但我不得不說阿拉曼戰役的失敗的確不是隆美爾的錯,從戰術上隆美爾成功的判斷出了英軍的主攻方向,而且應對得當成功的暫時阻滯了英軍的進攻,只是義大利海軍無能,致使隆美爾彈盡糧絕。可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否則蒙哥馬利很難擋住隆美爾的反擊。
二戰中軸心國和同盟國分別有哪些將領
喬治 馬歇爾 陸軍參謀長 1936年10月晉升准將,1939年9月1日晉升少將,1939年9月1日晉升上將 臨時 1944年12月16日晉升五星上將,1946年3月23日成為永久陸軍五星上將 道格拉斯 麥克阿瑟 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 太平洋美國陸軍司令,1930 1935年任陸軍參謀長,1918年6...
在二戰中,為何法西斯方會出現軸心國和僕從國的區別
法西斯的國家實力也是不相同的,所以也就出現了軸心國和僕從國的區別。像是德國作為當時實力最強大的法西斯的國家,是當之無愧的軸心國。德國在當時的不僅僅在經濟實力非常的強大,軍事實力也是 十分的強大。像是義大利 就和德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方面義大利也是作為法西斯產生的地方,但是法西斯的實力並沒有發展壯大...
同位軸心國,為什麼二戰後德國的甲級戰犯比日本少的多
國破山河在 新二戰風雲 異時空之抗日 抗日坦克兵 江山 重生之紅星傳奇 崛起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一部熱血沸騰的演義 抗日之鐵血山河 暗劍 生在第三帝國 德意志的榮耀 復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 策馬太行側 二戰之救贖 等等 我的奮鬥 阿道夫 希特勒 誰能給我推薦本關於描寫二戰時期軍事戰爭歷史的書?牆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