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

2021-08-10 07:10:24 字數 6084 閱讀 6316

1樓:匿名使用者

意識決定物質。宇宙和生命是從那裡來的?

佛教既不相信另有一個宇宙的創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懷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恆的,生命的因素也是永恆的,前者是物質不滅,後者是精神不滅。所謂永恆,就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終結;本來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實際情況。

佛教相信:宇宙形態的變化,生命過程的流轉,那是由於眾生所造的「業力」的結果。

業力是指有情眾生(動物)使每一樁或善或惡的行為,像各種的顏色一樣,繼續不斷地薰染到生命的主體——識田中去,再從識田之中,等待外緣的誘導而萌芽生長,正像播種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氣、水的誘導而萌芽生長,這在佛教稱為業力的現行。業的造作是業力現行的因,業力的現行,是業所造作的果,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就是這個意思的說明。

業,有個人單獨造作的,也有與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雖然單獨造作,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雖與他人共同造作,但也各有輕重不同。因此,業的種類,從大體上說,分有「共業」及「不共業」的兩大類。

由於共業,所以感得同樣的業報;地球,便是由於地球世界的眾生——過去、現在、未來的無數眾生的共業所感,而有各類不同的共業,所以也感得各種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間,有著無數無量的世界,它們的成因,都是由於各類不同的無數眾生,所造各類不同的共業而成。所以,火星上如果真的有人,火星人的形體,未必也和地球人的形體一樣。至於那些無人的星球,乃至那些沒有生物存在的星球,雖不是眾生活動的舞臺,但卻也是為了眾生活動的舞臺而存在;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沒有一種現象沒有其存在的理由。

比如,太陽上不可能有生物,但如沒有太陽的話,地球上的生物也將無法生存;雖然有許多的事物,無法用科學的觀點證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釋,一切都是由於眾生的業力所感,那就是它們存在的理由。

至於生命在地球上最初的出現,佛教相信是由變化而來,下至單細胞的生物,上至人類,都是一樣。地球形成之後最初的人類,是由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來,他們是飛空而來的,那是由於他們的墮落,貪愛了地球上的一種天然食物,吃了之後,身體粗重不能飛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來(世記經、大樓炭經、起世經等)。實際上,那也是出於他們的業報所致,天福享盡之時,必須要來地上隨業受報。

正像以後所有的眾生一樣,既然先由共同的業力,感成了一個地球,豈能不來接受地球生活的果報?一旦在地球世界的業報受完,又將往生應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又由於不共業的理由,雖然同樣生在地球世界,品類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蟲,上至人類,人類之中,貧富貴賤,上智下愚,也有千差萬別。

事實上,共業,也是不共業的分類,比如地球眾生的共業與他方世界眾生的共業相比,便成了不共業;同樣的,不共業,也是共業的分類,比如非洲的黑種人與亞洲的黃種人,是由不共業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類,所以仍由共業所感。以此類推,同在一個國家的人民,也有千萬差別,乃至同在一個家庭,兄弟姊妹,也是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

這,就是佛教對於宇宙生命的**及其存在的看法。

2樓:匿名使用者

高三政治書上有,物質和意識是相互關連的,誰都能決定誰.

如何理解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3樓:聲色影視世界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若不承認物質對立於意識之外則無客觀實踐座標,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

物質是一切表象的載體,是客觀實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著無限多樣的形態,無窮的變化發展,但歸根結底都是客觀實在的外在表現,都是物質的外在表現。意識只是高度發展的物質的一種外在表象。

意識的能動作用(對物質的反作用)首先表現在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還突出地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4樓:木禾

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於物質,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正確的意識是如實地反映,錯誤的意識是歪曲的反映。

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通過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使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具體形態發生改變。

比如:大樓的設計藍圖是意識,在藍圖的指導下,人們使用工具,作用於原材料,使原材料的形態發生改變,變成一棟大樓。

5樓:匿名使用者

一,物質和意識的含義

1,物質的含義——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1)關於"物質"的性質: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2)關於"物質"的地位:辯證唯物主義關於物質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大廈的基石.

(3)關於"物質"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

(4)關於"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關係:兩者既有聯絡,又有區別,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5)關於"物質"的意義: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2,意識的含義——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3)從意識的內容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正確的思想意識與錯誤的思想意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課堂思考1:如何區分正確思想意識和錯誤思想意識

人們面對同一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差別.其中最重要的差別就是如實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別.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包括狀態,性質,變化規律等)的意識,我們稱之為正確的思想意識.

反之歪曲地反映客觀事物本來面目的意識,就是錯誤的思想意識.這二者的區別不在於對客觀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於對客觀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質的反映.

課堂思考2:是否可以認為,宗教觀念中有上帝鬼神,客觀世界中也一定有上帝鬼神呢 為什麼

宗教觀念可以在客觀世界中找到某種原型,因為宗教觀念也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映,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間.但宗教觀念對"某種原型"的反映是不真實的.從本質上看,宗教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虛幻的歪曲的反映.

決不能認為宗教觀念中有什麼就意味著客觀世界中也有什麼.

(2)無論是人的具體感覺還是人的抽象思維,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3)無論是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還是人們對過去的思考和總結,以至人們對未來的**,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人們關於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都是根據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作出的一種超前反映.不管是對自然現象還是對社會現象的認識都是如此.正確思想意識的科學預見性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反映形式.

(4)因此,意識的本質是:意識是客觀物質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意的形式是主觀的,意識的性質是第二性的)

二,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1,基本內容: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無論是自然界的產生和發展,還是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和發展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的.

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

2,基本方法:(1)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尊重,順應,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2)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3)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反對主觀主義.

三,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係

1,基本內容:(1)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表現在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還突出地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2,基本方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堅持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等主主義.

3,對"物質決定作用"的理解: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依賴於物質,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4,對"意識能動作用"的理解:

(1)首先表現在意識不僅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規律——在歷史條件和現實條件的基礎上,著重從主觀方面努力,盡力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①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②人們的意識是有差別的.

一方面人們的意識有正確和錯誤的差別;另一方面即使都是正確的意識,也不等於人們的意識都是一樣的.其原因包括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個方面.

客觀原因: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

主觀原因: 一是立場不同:從觀察自然界事物看,位置不同,視覺反映不同;從階級社會中人們認識事物看,階級立場不同,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課堂思考:我們應該站在什麼立場上觀察和分析問題,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呢 為什麼

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人們的具體利益是有差別的.如果離開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把各自的具體利益作為立足點,觀察問題時就不可能獲得正確認識.因此,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是我們獲得正確認識的基本前提,是我們應當永遠堅持的立足點.

二是世界觀不同,人生觀不同,思維方法不同.

世界觀不同,觀察與思考的方法不同,直接影響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確.一個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態度是否正確,不僅影響著他的人生道路,而且會影響到他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我們必須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去認識客觀事物.

三是知識構成不同.

一個人原有知識正確與否,極大地影響著他對新的認識物件的理解.一般說來,原有知識正確會有助於正確理解新的認識物件;原有知識錯誤,則可能導致新的錯誤.因此,我們在學習時應注意正確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掌握科學理論知識.

同時,每個人在以往的社會環境和自己的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在廣度和深度上總是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同樣會影響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 一個人掌握的科學知識越多,對新的問題正確認識的可能性越大;一個人對知識規律性的聯絡理解和掌握的越深刻,就越能正確認識客觀事物.

因此,我們要使自己的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就必須端正立場,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2)還突出地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的思想和理論通過人們的實踐,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要重視正確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 反對"精神萬能論"和"精神無用論".

①意識對客觀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義:在實踐活動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

②對自然界反作用的積極表現和消極表現.意識對自然界的反作用,人類世代都在發揮著,並不斷積累下來.其中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正確的意識在人們改造自然界中起著積極作用.錯誤的意識在人們改造自然界中起著消極作用.

③意識對社會發展的有利作用和阻礙作用.

人們改造社會的活動曾長期處於盲目狀態中,但意識的指導作用仍然是存在的,改造社會就是改變人與人的社會關係.但由於人們基於不同的利益關係有著不同的思想,因而社會關係的改變就表現為不同意識的衝突.在階級社會中,不同的階級都以各自的思想意識指導自己的行動,並試圖來影響社會的發展.

進步階級的意識有利於社會購發展,反動階級的意識則阻礙社會的發展.

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起著不同的反作用,總之,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①要重視和調動人的精神能量.

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我們要正確處理競爭和協作,自主和監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關係,反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形成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的義利觀,形成健康有序的經濟和社會生活規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發達,越需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③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青年學生應該自覺地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既是我國公民的權利,也是不可推卸的義務:我們應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以利於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5,對"決定作用"和"能動作用"關係的正確理解

(1)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和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是兩種不同性質的作用,兩者不能等量齊觀.

(2)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具有辨證的性質.

(3)物質的決定作用和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承認前者必須同時承認後者,反之亦然.

6,對"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係"與"物質和意識關係"的聯絡和區別的理解

前者是馬克思主義對後者問題的正確回答.後者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代表的是一種觀點和回答,而且是正確的回答.此外還有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的回答.

存在決定意識是啥意思,物質決定意識中的決定是什麼意思

存在決定意識來,這是唯物源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 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無論是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還是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它們都不依賴於人的意識。這種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性就是物質性。整個世界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對意識...

為什麼說「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1 物質決定意識的起源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的產生經歷了三個決定性環節 第一,從無機物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 第二,從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 第三,從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到人的認識形成。意識是社會的產物。人只有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才能形成意識。王顯鳳1974年...

為什麼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你看到存在物質才能在你腦中形成意識,有存在的意識可以去認識生活,對認識物質和改造物質有指導。為什麼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這句話能寫成一本幾千頁的書,信不信,不同的。哲學流派。對這句話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 給意識。下定義。意識是人類的思想活動,說白了,就是成億上億的電子以某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