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安分守己 分:本分。規矩老實,守本分,不做違法的事。
出處:宋·袁文《翁牖閒評》八:“彼安分守己,恬於進取者,方且以道義自居,其肯如此僥倖乎?”
安分知足 安於本分,對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滿足。
出處:宋·洪邁《容齋隨筆·三筆·人當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終身不渝。”
安貧守道 安於貧窮,恪守信仰。
出處:宋·蘇軾《薦布衣陳師道狀》:“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文詞高古,度越流輩,安貧守道。”
安時處順 安於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於現狀。
出處:《莊子·養生主》:“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安於現狀 對目前的情況習慣了,不願改變。
出處:***《論黨》:“另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疲蹋,老一套,安於現狀。”
安於一隅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個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進取。
出處: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二書》:“臣恭惟皇帝陛下厲志復仇,不肯即安於一隅,是有功於社稷也。”
安之若素 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出處:清·範寅《越諺·附論·論墮貧》:“貪逸欲而逃勤苦,喪廉恥而習諂諛,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避世金馬 以之比喻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東方朔)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陸沈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
避世金門 以之比喻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
出處:見“避世金馬”。
避世離俗 指逃避濁世,超脫凡俗。
出處:漢·王充《論衡·定賢》:“以清節自守,不降志辱身為賢乎?是則避世離俗,長沮、桀溺之類也。”
遁入空門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出處: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見昇平,他自己決不留戀寶貴,功成身退,遁入空門做一個與世無爭的人。”
遁世無悶 指逃避世俗而心無煩憂。
出處:《易·乾》:“不成乎名,遁世無悶。”孔穎達疏:“謂逃遁避世,雖逢無道,心無所悶。”
遁俗無悶 指逃避世俗而心無煩憂。同“遁世無悶”。
出處:唐·王勃《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遁俗無悶,因時有待。”
遁逸無悶 指逃避世俗而心無煩憂。同“遁世無悶”。
出處:南朝·樑·江淹《無為論》:“欲使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舒捲隨取,進退自然,遁逸無悶,幽居永貞,亦何榮乎?”
富在知足 有了財富之後,要知道滿足,不要貪得無厭。
出處:漢·劉向《說苑·談叢》:“富在知足,貴在求退。”
和光同塵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汙。
出處:《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塵。”
滑泥揚波 指同流合汙,隨俗浮沉。
渾俗和光 渾俗:與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鋒芒,與世無爭。也比喻無能,不中用。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渾俗和光,真一味風清月朗。”
混俗和光 同於塵俗,不露鋒芒。指不求特異,與世無爭。
看破紅塵 舊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樂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極的生活態度。現也指受挫折後消極迴避、無所作為的生活態度。
出處:漢·班固《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
樂天安命 安於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同“樂天知命”
離世遁上 超脫世俗,迴避君上。
出處:《韓非子·八說》:“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
”逆來順受 指對惡劣的環境或無禮的待遇採取順從和忍受的態度。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俠女散財殉節》:“若是一個略略知趣的,見家主來光顧,也便逆來順受。”
棄其餘魚 比喻節慾知足。
出處:《淮南子·齊俗訓》載:惠施為樑相,從車百乘,猶嫌不足。莊子澤邊見之,棄其餘魚,以示諷誡。
寢丘之志 相傳楚令尹孫叔敖臨終時告誡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請受瘠薄的寢丘,以保長久不失。後因謂與世無爭、知足知止之心為“寢丘之志”。
入鄉隨俗 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的習俗。
出處:《莊子·山木》:“入其俗,從其令。”
使貪使愚 使:用;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短,為己服務。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點,以發揮他的長處。
出處:《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聖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
釋知遺形 猶言棄智忘身。指超然物外,與世無爭。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釋知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守道安貧 堅守正道,安於貧窮。舊時用來頌揚貧困而有節操的士大夫。
守分安常 信守本分,安於故常。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你可好生用心習學, 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細!”
隨波逐流 逐:追隨。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盪。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五燈會元》:“看風使舵,正是隨波逐流。”
隨寓而安 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同“隨遇而安”。
隨寓隨安 猶言隨遇而安。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隨遇而安 隨:順從;遇:遭遇。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出處:清·劉獻廷《廣陽雜記》一:“隨寓而安,斯真隱矣。”
退避三舍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飲河滿腹 比喻人應知足,貪多無益。
出處:《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與世沉浮 與: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隨波逐流。隨大流,大家怎樣,自己也怎樣。
出處:《史記·遊俠列傳》:“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
與世浮沉 隨波逐流,附和世俗。
出處:宋·司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誌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若無人,故所至齟齬。”
與世俯仰 隨波逐流,附和世俗。
出處:《宋史·文苑傳六·米芾》:“[米芾]又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
與世無爭 不跟社會上的人發生爭執。這是一種消極的迴避矛盾的處世態度。
與世偃仰 偃仰:俯仰。指沒有一定的主張,隨大流。
出處:《荀子·非相》:“與時遷徙,與世偃仰。”
與物無競 指與世人無所爭競。
出處:《北史·薛辯傳》:“湖少有節操,篤志於學,專精講習,不幹時務,與物無競,好以德義服人。”
知命樂天 命:命運;天:天意。安於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
出處:《周易·繫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知足不辱 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貪心。
出處:《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漢書·疏廣傳》:“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常樂 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處:先秦·李耳《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知止 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
這山望著那山高 爬上這一卒山,覺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對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環境不滿意,老認為別的工作、別的環境更好。
出處:清·李光庭《鄉萬解頤·地部》:“若這山看著那山高,畔援歆羨之詞也。”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趕不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後面的。這是滿足現狀,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出處:漢·趙岐《三輔決錄》:“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餘。”晉·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
2樓:藍海話生活
知足常樂,安分守己,笑口常開等均可以表達一個人知足的好心態。
形容一個人知足的成語
3樓:匿名使用者
知足常樂、心滿意足、如願以償、稱心如意、盡如人意
一、知足常樂 [ zhī zú cháng lè ]
【解釋】: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譯文】: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咎莫過於想得到,所以要知足,就會滿足了。
二、心滿意足 [ xīn mǎn yì zú ]
【解釋】:形容心中非常滿意。
【出自】:宋·呂祖謙《晉論》中:“君臣上下,自以為江東之業為萬世之安,心滿意足。”
【譯文】:君臣上下,自以為江南的產業為長遠的安全,心滿意足
三、如願以償 [ rú yuàn yǐ cháng ]
【解釋】:償:實現、滿足。按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指願望實現。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一回:“況且他家裡人既然有心弄死他,等如願以償之後,賊人心虛,怕人議論,豈有不盡力推在醫生身上之理?”
四、稱心如意 [ chèn xīn rú yì ]
【解釋】: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自】:宋·朱敦儒《感皇恩》詞:“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
【譯文】:符合心意的話,還能在這上活幾歲?
五、盡如人意 [ jìn rú rén yì ]
【解釋】:盡:全;如:依照,符合。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出自】:宋·劉克莊《後村全集·李艮翁禮部墓誌銘》:“然議者但以為恩澤侯挾貴臨民,安得盡如人意。”
【譯文】:然而議論的人只認為恩澤侯倚仗地位面臨民眾,怎麼能盡如人意。
比喻人出眾的成語比喻一個人出眾的成語
鰲裡奪尊 猶言出類拔萃。出處 老舍 駱駝祥子 十四 大家給他祝壽,他大模大樣的承受,彷彿覺出自己是鰲裡奪尊的一位老英雄。拔叢出類 猶言拔萃出類。指高出眾人。出處 宋書 孝義傳 潘綜 二子微猷,彌久彌芳。拔叢出類,景行朝陽。拔萃出類 同 出類拔萃 指高出眾人。出處 語出 孟子 公孫丑上 出於其類,拔乎...
描述人公正的成語,描述一個人公正的成語
褒善貶惡 對好人好事加以讚揚 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不偏不倚 倚 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不徇私情 徇 曲從。不曲從私人交情。指為人公正,秉公處事。持平之論 持平 主持公道,沒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見。也指折中 調和的話。大公無私 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
人偷鍾成語,一個人偷鍾成語
正確答案 忠言逆耳 注 音 zh ng y n n r 釋 義 逆耳 不順耳,不中聽。忠實的勸告聽起來不舒服。則鍾大不可負,bai 以椎毀之du。出自 恐人zhi聞之而dao奪己也,遽揜其耳 版 範氏之亡也竊鍾掩權耳 qi zh ng y n r 解釋 欲負而走,百姓有得鍾者 捂住耳朵偷鍾。比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