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夏平生
不放逸是心所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指防惡修善的精神作用;即能斷惡修善、對治放逸而圓滿世出世一切善法的心所。
本體:就是行持一切善法的精進
作用:就是行持世間和出世間一切功德
放逸的過患:使自己的功德退失、善法失壞、煩惱分別增盛、身心狀況退化,
不放逸的功德:
不放逸者施不望報。皆以迴向於一切智。又精進者正斷一切惡不善法。成滿具足一切善法。不放逸者謂堅持淨戒不為後生。悉以迴向於無上道。又精進者不惜身命修行忍辱。
不放逸者於諸眾生無侵害心。又精進者進諸善法無有厭惓。不放逸者進諸善根向無上道。又精進者於諸禪支心無疲惓。不放逸者於諸禪支不貪味著。又精進者進諸多聞無有厭足。
不放逸者正念修行聖智聖慧。又精進者不捨四攝。不放逸者起化眾生。
又精進者身心堅住。不放逸者不得身心舍離著法。又精進者慈心等緣一切眾生。
不放逸者不得所緣眾生慈法。又精進者教他眾生髮一切智心。
不放逸者觀一切法皆悉如幻。而不捨離一切智心。又精進者發起三昧。不放逸者將護不令墮於漏盡。又精進者如救頭然修集聖諦。不放逸者不隨證滅。又精進者為滿諸相集善無惓。
不放逸者觀於法身。又精進者修淨佛土。不放逸者淨眾生界。又精進者集三十七助菩提法。不放逸者安住寂靜解脫之法。
擴充套件資料:
不放逸(梵aprama^da)
心所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
指防惡修善的精神作用;即能斷惡修善、對治放逸而圓滿世出世一切善法的心所。說一切有部將其歸納為十大善地法之一,謂其有別體。但唯識家將之攝屬於十一種善心所,謂其離精進與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竟不可得,故定無別體。
如《俱舍論》卷四雲(大正29‧19b )︰「不放逸者,修諸善法,離諸不善法。復何名修﹖謂此於善專注為性。」《成唯識論》卷六雲(大正31‧30b)︰「不放逸者,精進三根,於所斷修,防修為性。
對治放逸,成滿一切世出世間善事為業。謂即四法於斷修事,皆能防修,名不放逸。」
此外,依《增一阿含經》卷四所載,謂無放逸行,即「護心」之意。
2樓:翟塘
我們的知覺心,總是向外追逐,六根追逐六塵,不放逸,是意根統攝其他五根,放逸就像自家的賊,在偷我們的摩尼寶珠!不放逸,是修定!進而能證悟,不生不滅的如來藏!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放逸是指謹慎地攝持身口意三門,不放縱三門造惡業。從教證來看,在《學集論》中,不放逸定義為:「身口意恆時謹慎,不背善道。
」在《阿毗達磨論》中,不放逸定義為:「無貪、無嗔、無痴,精進修持善法,斷除有漏、護持自心。「從教言來看,上師如意寶在講《入行論》時也說過:
「所謂不放逸,就是平時自我監督、自我提醒的一種心。」
2. 不放逸的本體是行持一切善法的精進,作用則是受持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功德。3.略
如果觀自在菩薩不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是不是就照不見五蘊皆空 200
4樓:底叉尊桌美巴娃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觀自在行的是「般若波羅蜜」,「般若」就是觀照的智慧。因此,心經中的「行深般若波羅蜜」也可以直接說成「觀照」。觀自在照見五蘊皆空,並非是結果,行深般若波羅蜜也並非是原因,這兩者其實是一件事。
如果用現代白話說一遍,就是這樣說的:觀自在菩薩在進行深度觀照,進入了五蘊皆空的境界。
是不是不觀照就不知道五蘊皆空呢?從事相上講,是這樣的。不觀就不照,不照就不現。空是一個境界相嘛,畢竟是有相的。
但是,從理體上講,就不是這樣了。理體本來就是空的,照不照都如此,觀自在菩薩早就住在理體境界了,何必再用觀照?
如果還要深入瞭解觀照與事相、理體的關係,請參閱《大乘起信論》關於止觀的論述。
5樓:匿名使用者
照得見五蘊皆空又如何?
歷代皇帝求長生沒有一個成功的
歷代信佛的人信了一輩子還是該死的死該病的病心理安慰是它唯一的好處
6樓:匿名使用者
【觀自在菩薩。】
即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鳩摩羅什譯本作觀世音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此處說「深般若波羅蜜多」而不直說「般若波羅蜜多」,意在讚歎般若波羅蜜甚深難解,如《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成辦品第五十》雲:「爾時欲界色界諸天子白佛言。世尊。
是般若波羅蜜甚深難見難解。不可思惟比類知。微妙善巧智慧寂滅者可知。
能信是般若波羅蜜者。當知是菩薩多供養諸佛多種善根。與善知識相隨能信解深般若波羅蜜。
」觀自在菩薩位超不動地,故時時皆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心密三祖母音法師《心經抉隱》,將「時」字歸下句。本意是好的,如果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似乎有「不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所以斷句為「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如此彷彿可以強調觀自在菩薩每時每刻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卻不知如此斷句,實有三誤:
首先,遍查般若部經典,以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最為相近且**完整,可作參考。《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習應品第三》亦有類似文字,但論相似不及般若共利言譯《心經》。
般若共利言譯《心經》,此處作「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應觀五蘊性空。」彼經因為後有「應」字,「時」字歸後,文理不通。
推及此本,當以「時」字歸前為正。
其次,從字義來說,若將「時」歸後,可作兩**:或作「常常、經常」,或作「有時,偶爾」(《高階漢語詞典》),也就是說,可以解釋為often或sometimes,但即使是often,和always還是有差別的。
所以「時」字歸後,反有害義之嫌。
第三,歷來標點此經,多是「時」字歸前,還應歸前為是。)【照見五蘊皆空。】
學人須依智不依識,如觀自在菩薩以般若觀照,方能明徹內外諸法實相。 中觀說「一切法空」者,意為一切法了無自性,如幻如化,非是實有,所以說諸法皆空,彈斥有無二邊見,而不是說諸法實有空性,也不是說實有空法,因此空亦不可得。如《中論 觀行品》所說:
「 大聖說空法 為離諸見故
若復見有空 諸佛所不化」
如此方是畢竟空義,若有愚人說實有空法,則是「但空」(但住於空),既印光法師說的「世間法之空義」,非畢竟空義。 此經如何就空義破偏顯正,下文分解。
【度一切苦厄。】
自度度人,皆是度也,如此是菩薩行。何故?菩薩者,覺有情也。
上求覺悟,下化有情眾生。
何以觀自在菩薩行深此法,能度一切苦厄?
凡夫因有漏五陰愛染生死,名為受陰。由妄想分別則著受陰,著受陰則生種種苦,故受陰是眾苦之本。若通達五蘊(五陰異名)皆空,苦從何生?
豈非妄見。妄想是迷,無妄想是悟;妄想是染,無妄想是淨。
如此由迷轉悟,由染轉淨,以般若智破一切妄想,如船載人出生死輪迴,名為度。故名般若波羅蜜多。
7樓:匿名使用者
從理論上來說,即使不是大乘修行,小乘的阿羅漢也是可以做到五蘊皆空的,
畢竟人家已經做到了: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不過小乘仍在輪迴之中
龍鳳觀音的由來及涵義
8樓:佛道之子
觀世音菩薩法要(普門品)
一.觀世音菩薩能加持的事相、作用:(一)救苦救難的加持、護佑:
1.事苦:水、火難; 羅剎、夜叉難; 枷鎖、王難; 怨賊、遇險等難......
包含攝受一切果報苦。 2.因苦:
**(過分貪心、侵佔) 瞋恚(怨恨心)愚痴(沒有智慧)..... 包含攝受一切煩惱苦。
(二)與樂加持力:求財寶、求地位、求名聞; 求眷屬、求子女、求壽命等......一切都能如願之加持(幫助)。
( 三)度脫的加持力(事相作用 ):以身口意三輪,三十二應身(實無量應身)度三乘; 度天類、(六種)、人類(十五種); 度八部(八種);度執金剛(一種); 度人非人等(包含攝受一切種類)。
二.怎麼得到加持? :修因。
(一)學修、分別之教理: 1.教---獲得加持之法:
有真誠、決定、信樂 如法取得「三體」(身口意清淨)而且行持無犯,犯已還淨; 忍定,業因報果; 黑白(善惡)二業取善舍惡; 懺悔洗滌過去、今日之惡業,防止未來之黑惡業;以上四條若能切實修行,即能獲得人天等好身,而又不離三寶之加持,並能轉起獲得果位的加持。知苦斷集,幕滅修道(四聖諦);勤修戒定慧,出世為懷而重戒律 ;(此得果之道,成佛之先因);菩提願心,菩薩戒行(此獲大乘地道乃至成佛加持正因)。 2.
理-----感應道交,之理 : 能感應 1.真誠三歸依,信心之水如泉湧不斷 ;智慧如日月徹照。
2.知業果取捨,修一切善法(故善)。3.
修一切法無為,無為有不生(故空)。4.懺悔身心潔,王宮任你行(故淨)。
5.以菩提心 持戒與行事,源泉來至大悲心和悲智雙運。感應時的情形---自己如滴水匯入到觀世音菩薩大悲智海,激起種種波瀾浪湧。
不能感應:1障蓋(業障)日不照,盲者(少善根)不見日。2缺戒亂因果,能加力不應。
3加持若磁石,非鐵不能引。 信樂自心清淨意 平等無砠菩提心 無畏(能摧破)無流(除煩惱流)度(眾生)攝(自己)行(為) 能與觀音心相應 。
怎樣修行? 正修: 1.
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喃摩):歸依 崇尚 敬禮 信順 愛慕 欽仰 不離 求救 賜於,,,,有無量義。
總說清淨身口意三門,歸投供獻得菩薩三輪加持,無餘獲得。 觀:觀真,攝一切法生無自性,二我不可得之正觀。
世音:觀俗,觀世間一切萬物十界如等;同時具足相應而成 ;這一大緣起的顯現。此所顯現,無常剎那,如幻如化。
菩薩:由前歸敬、加持二力,自身等若觀音自在。 觀幻夢有情等同父母子女,拔苦予樂,自他全具智、斷、悲三德,等觀世音。
諸觀世音,交光互遍,(佛心、眾生心、我心);成大加持 正確知明以上義理,正念不失;以七字聖號「南無觀世音菩薩」心為其所緣系,攝心在定而不放逸。一念即獲一念全分加持,若念念相繼者,就是肉身成佛。 若不能理念,只要具足信心,懇切稱名,福不唐捐;要喜歡淨土,決定往生。
(二)助修 (事修) 1禮拜 (諸佛) 2讚歎 (宣傳) 3供養(修福) 4懺悔(消業) 5隨喜功德 (擴充套件法力) 6請宣佛理(講解佛法 ) 7請常住世 (祈請) 8隨觀音學 (時常學佛 ) 9恆順眾生猶如觀音(隨緣而為) 10普皆迴向 (迴向法界、增強佛法)
助修十種,怎樣總持:隨緣參加一種,便能全部含攝其餘眾義。若僧若俗,歸誠信仰,生歡喜心,因『念』得理(果),決定出離。
菩提大悲,悲智同運(悲人而知他應該如此,再邦助他出離此苦);聞思修用,戒定慧行;度攝方便,包含了一切佛法。
規儀怎來?由得道果人,應眾生所需要;選取和組合上面十種義,理義系屬在心口意三門體上,成為眾多軌式。
怎樣修行?1依各種規儀起用,全盤轉活。2不緣非緣(戒成就),而成就於止(定成就)。
3能如理觀而成正觀(觀成就)。4止觀並作運,心不外緣,也要調整成柔和。5隨事入觀,隨事停而觀止;長期練習,久而成自然;舉身動念發話,恬然持空有、順因緣、成中道。
6以上也說有次序(由生而熟,由簡入繁,修爍自性思維習慣)。也無次序(可同時並作,在事相上同時相應具足。
這就是獲得菩提大悲體用完全乃至成佛的加持。
正修入定修 助修隨緣轉 隨轉而不變 體相用完全 如是如理修 佛位在現前 興悲智相應 加持如湧泉
如何加持? 三 順違正邪加持之辨識
1.加持得順緣: 由正信、行力之感招,得佛菩薩不思議力的加持;得成就或滿願等,在其中間助緣增勝,任意滿足。
這種情況,多是積修福德、供養、善行資糧的酬報;此加持,多能增長福、德、信、願。但是因此而增長我慢、我貪愛(初學者),反招退步墮落。
2.加持得違緣: 這類加持,也是成就圓滿諸善;但給以逆緣、因境(考驗)以成就你;如欲遠行,天雨足病;多是少積福德資糧所致。
但是這種加持,最能增加智慧和堅固我們的信願;而且為破除我見、我慢等不善,糾正偏邪的利器。遇到菩薩違逆緣加持,應正觀、安忍、忍定果報;這樣能增長極廣大的淨福資糧。
3.因人邪而得邪加持之現象(學邪了): 不敬三寶 謗毀正法 破壞律儀 悔棄正願 顯異惑眾
贊殺盜淫 壞人善法 咒出世善 邪智鬼通 說陀羅尼 篡改經論 揭人隱私 說法教人 人皆信仰 自稱得果 妄授人記 辱罵出家 稱道己能 潛行貪慾 不顧慚愧 心神亂異 喜憂無憑 成患致疾 言不能盡 但違正理 即攝邪類 觀已觀人 外相可見
4.得正加持之現象: 敬愛三寶 隨順律義 身禮恭敬 和悅近人 動止如理 不憎恨人 不做戲偽 耐勞恆勤 語無四惡 不說他短 言順人心 喜贊人善 愛誦經法 贊佛贊僧 不做謗毀 歌聲調柔 不順三毒 邪執我慢 愛樂正法 隱藏己善 能覺八風 五欲過患 **之美 不咒人善 悲心慈意 平等不倦 得正加持 外相可見
(參照自能海上師全集三輯.教理初基)
什麼叫主動句以及它的作用?
主動句就是主語是施事者,謂語用來說明施事者發出的動作,行為的句子。如 我們引進了新技術。大家選王麗當班長。被動句就是主語是受事者,謂語用來說明受事者所遭受的動作,行為的句子。如 新技術被我們引進了。王麗被大家選為班長。2,什麼情況下用主動句 什麼情況下用被動句這與陳述的物件有密切關係 如果以主動者為...
什麼叫功率因素,它的作用是什麼,什麼是功率因數?
在交流電路中,電壓與電流之間的相位差 的餘弦叫做功率因數,用符號cos 表示,在數值上,功率因數是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的比值,即cos p s。功率因數 power factor 的大小與電路的負荷性質有關,如白熾燈泡 電阻爐等電阻負荷的功率因數為1,一般具有電感性負載的電路功率因數都小於1。功率因數...
什麼叫電磁繼電器?及它的作用,電磁繼電器的作用是什麼
繼電器是利用低電壓 弱電流電路的通斷,來間接地控制高電壓 強電流電路的裝置。電磁繼電器就是利用電磁鐵來控制工作電路的一種開關。它由電磁鐵 銜鐵 簧片 觸電組成。其工作電路由低壓控制電路和高壓工作電路兩部分組成。繼電器的作用是用低電壓 弱電流控制高電壓,強電流。它是利用電磁鐵通斷電流來控制磁性的有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