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真實濟公**宋朝浙江天台縣台州府人,俗家姓李名修緣,十八歲於杭州西湖靈隱寺出家剃度為僧,法名道濟。
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吽(hong)
藏傳佛教的手印及咒語等,常令人感到十分神祕而深不可測。我們常常聽到觀音的咒「唵瑪呢啤咩吽」,但各人有各人的讀音,令人混淆。
大明六字的梵文讀音為om mani padme hum,是觀音大士的名號 。「瑪呢」解作如意寶珠,指觀世音大士之悲心,令所有願求都能如意得成;「啤咩」解作蓮花,指觀世音大士如蓮花一般清淨不染與其清淨智。
持誦「唵」字能減除天界眾生之痛苦;天界的眾生得享長壽及福樂,故少會想及死亡及未來生之事情。在命終前,他們身體會失退光澤、體生臭味、遭其友人遺棄而生極大的痛苦。在念誦這一個音節時,修持的人會想及天界眾生的痛苦而發心令他們離苦。
持誦「瑪」字能減除修羅道眾生的痛苦;他們心中充滿瞋恨之念,對天界之種種享樂十分妒忌而常常與天界眾生交戰,每每落敗而遍體麟傷。在念至「瑪」字時,修行人會念及這些眾生的痛苦而回向他們減少痛苦及瞋念。
持誦「呢」時,能減除人間之痛苦與不幸;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生、老、病、死四種痛苦,還有其他的種種天災人禍等等災難困境。在念至「呢」這個音時,修行的人念及人間之痛苦而生出悲心,把功德迴向予人間眾生以減少痛苦。
持誦「啤」的時候,能淨除畜牲道的生命,減除畜牲之五種痛苦:互啖傷害、愚痴無明、寒熱痛苦、飢渴痛苦及受人勞役等痛苦。
持誦「咩」時,能除餓鬼道的眾生之痛苦;生於餓鬼道的眾生遭受寒、熱、畏懼及疲累之苦,同時,因為他們的不善業力感召,終生不得飲食而常受飢渴之痛苦煎熬。誦唸「咩」字時,修行人會念及餓鬼道之痛苦而生起悲心,把功德迴向祈望它們痛苦得除。
持誦「吽」時,能減退地獄道眾生之痛苦;生於地獄的眾生,因其極重惡業力因感召地獄中之種種痛苦,如幻見烈火焚身、寒冰刺骨、山崩地裂、種種鬼差**等等,痛苦莫名,不能得脫。故此在誦至咒中「吽」字時,修行人想及地獄眾生之苦而把功德迴向願其離苦得樂。
持誦觀音大士六字真言,由於觀音大士之願力及加持,能減除六道輪迴眾生之痛苦。但在修行者之角度來說,這也是個人對六道生出體驗而訓練對一切生命施以慈悲心的一種修持。故此,持誦此咒對個人乃至所有生命都帶來無盡之廣大利益。
有些人以為咒語必須由一位上師所口傳,這個觀點普遍上完全正確,但觀音咒在印、藏等地極為普遍,一般人都日夜唸誦,對上師口傳授權之規定方面顯得較為鬆懈一點,不同於其他的咒語。
2樓:夢囈的魚
濟公(1130-1209)出生於天台,是南宋禪宗高僧,法名道濟。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
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求得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元,從此與佛門結下了深緣。
少年濟公成長在赭溪畔,讀書於赤城山。由於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積善信佛家族文化的薰陶,潛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門,先入國清寺,後至臨安(今杭州)投奔靈隱寺瞎堂慧遠,這位「佛海禪師」為濟公授具足戒。
濟公出家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唸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為「濟顛僧」。在一般僧俗眼裡,道濟的言行出格,被認為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狀,說道濟違犯禪門戒規,應責打併逐出山門。
誰知,方丈慧遠一邊口宣:「法律之設原為常人,豈可一概而施」!並在首座呈上的單紙上批了:
「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此後無人再敢詬逐。瞎堂圓寂後,道濟去淨慈寺投德輝長老,後來做了書記僧。
濟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實際上卻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他懂醫術,為百姓**了不少疑難雜症。他曾經帶著自己撰寫的化緣疏,外出募化,修復被火燒燬的寺院。
他經常遊方市井,拯危濟困,救死扶弱,彰善懲惡。所以,在人們看來,「濟顛」的「濟」字也包含著扶危濟困的意思。道濟善走圍棋,喜鬥蟋蟀,更寫得一手好詩文。
他每寫一篇疏狀,臨安滿城爭相哄傳。他徜徉山水,自得其樂,游履所至,揮毫題墨,文詞雋永。
濟公性狂而疏、介而潔,不同凡響。有與他同時代的詩僧居簡及其詩文選集《北澗集》為其作證。居簡是濟公的師侄,在遊覽赤城山時把山上的一塊摩崖稱作「書記巖」。
濟公圓寂後,居簡寫了一篇《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這「湖隱」、「方圓叟」都是濟公的別號。濟公身為禪宗高僧,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他跟唐代隱士寒山、豐幹、拾得(即「三賢」)一樣,既受到佛教禪宗的薰染,也受到了道家隱逸之風的影響。
不同的是,他還具有民間遊俠的色彩,從而使他在眾多的佛門**中獨樹一幟。這與他從小就在佛道雙修的赤城山攻讀,並受到「台州式硬氣」的民風陶冶有關。
有關濟公的故事傳說,在南宋時代即已開始流傳。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濟的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片斷故事在民間耳聞口傳,後來通過說書人的話本說唱,內容逐漸豐富。在濟公故鄉天台一帶流傳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戲佞、懲惡、扶困濟貧的故事,其中如「濟公出世」、「小濟公芥菜葉潑水救淨寺」、「利濟橋」、「棒打壽聯」、「赭溪救童」、「修元出家」等廣為流傳。
而在杭嘉湖一帶流傳的故事內容更為廣泛,這是因為那裡是濟公出家後的主要生活和活動場所,其中以「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等故事最為膾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現了一部描寫濟公傳奇事蹟的《濟公傳》。
濟公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既「顛」且「濟」,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人們懷念他、神化他。神化就從他的出世開始。《西域志》載:
「天台山石樑橋古方廣寺,五百羅漢之所住持,其靈異事蹟往往稱著。」而濟公誕生時正好碰上國清寺羅漢堂裡的第十七尊羅漢(即降龍羅漢)突然傾倒,於是人們便把濟公說成是羅漢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會呼喚英雄,當人民十分需要聖賢的時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濟成為歷代供奉祭祀的神靈,其成佛後的尊號長達28個字:
「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羅漢阿那尊者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贊化天尊」,集佛道儒於一身,堪稱神化之極致。這也就說明濟公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成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濟公形象的廣泛親和力。
3樓:匿名使用者
是真事但也有關於降龍的傳說
4樓:祝含
我倒,怎麼可能是真事呢,難道有神仙不成~
《濟公》電視劇的故事背景是什麼?
5樓:一起啦啦啊
該電視劇主要講述了濟公濟困扶危,懲治強梁,經常用一些詼諧的小法術教訓那些欺壓百姓、魚肉鄉民的奸佞惡霸的故事。
相傳南宋紹興元年,浙江台州府天台縣李善人平生樂善好施,常常救濟窮人。李善人老來得子取名修緣,這修緣像是與佛門結下了不解之緣,竟在自己成婚當天,不辭而別出家當了一個和尚,法號道濟。李善人夫婦心急如焚,從此臥床不起,遂派人尋找,等到道濟回到家中,李善人夫婦早已亡故,惡管家已霸佔了李府家產,道濟經受不住這巨大的打擊,從此瘋癲不知去向......
不知過了多少日多少月多少年,突然在街市**現了一個瘋瘋癲癲的和尚,他懲惡揚善扶危濟貧,有人叫他瘋和尚,也有人尊稱他為濟公。
濟公初居住在杭州靈隱寺,傳說他為羅漢轉世,本姓李,祖上乃宋太宗駙馬。濟公二十七歲出家,不戒酒肉,破衣爛衫,不知情者皆道其瘋癲,卻不知其實為得道高僧。濟公濟困扶危,懲治強梁,經常用一些詼諧的小法術教訓那些欺壓百姓、魚肉鄉民的奸佞惡霸。
惡人提起他又恨又怕,百姓們則對濟公**愛戴有加。
《少年閏土》是真人真事嗎少年閏土是真人真事嗎寫作原型是誰?魯迅年少時過著怎樣的生活?為什麼知識貧乏?
魯迅於1919年12月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平 今北京 目睹農村的破敗和農民的悽苦,十分悲憤,1921年1月便以這次回家的經歷為題材,寫了這篇 故鄉 選自 吶喊 魯迅全集 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內,特別是辛亥革命後十年間中國農村經濟凋敝 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
電視劇《活佛濟公》中有一首歌,只記得幾句歌詞,什麼讓愛悲合離合什麼什麼的纏綿。誰知道這首歌叫什麼
片尾曲忘了算了 演唱者 範怡文 作曲者 徐嘉良 編曲者 徐嘉良 忘了 彷彿不在人間 悲歡離合的纏綿 記得 所有唐宋詩篇 愛恨兩字 難寫 試著 把愛留在身邊 生離死別 一轉眼 此刻 所謂陰晴圓缺 隻身對影無眠 用我留著餘溫 的柔弱指尖 印出你的眷戀 就從眼前劃過 這一道弧線 點在愛的眉間 算了 如何了...
電視劇李三槍是真實故事改編的嗎,電視劇《骨語》是以真實故事改編的嗎?
電視劇李三槍不是真實故事改編,是原創的劇本。李三槍 是由西安曲江丫丫影視文化股份 出品,林柯執導,劉恩佑 戰菁 一 劉波 高葉 李建義主演的抗戰劇。該劇講述了在抗戰時期,地下黨員李三槍為了完成組織交代的任務,上任成為武澤縣縣長,與鬼子和漢奸鬥智鬥勇的故事。電視劇 骨語 是以真實故事改編的嗎?骨語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