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為什麼會被淪為笑話

2022-01-02 21:12:08 字數 5323 閱讀 6205

1樓:看盡世間文化

宋襄公是沒有什麼實力的,而像其他四位春秋霸主,比如齊桓公、晉文公那真是一頂一的霸主,宋襄公一次戰爭都沒有勝利過,寸功未建,最後還被楚國打敗,當然會被後世的人們恥笑。

宋襄公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並不是因為他自身的實力,而是因為他父親宋桓公死後,他自然而然成為了宋國的君主。一生之中也只打過一次大型戰爭,就是齊國和楚國的泓水之戰,最後還以慘敗告終,最後回國宋國後抑鬱身亡。

很多人都覺得宋襄公是假仁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禮讓王位的故事。

當時的宋桓公由於心病就要去世了,在去世前想要嫡長子茲甫(也就是後來的宋襄公)繼承王位,但是茲甫覺得自己的哥哥目夷更加的成熟,更加的忠義,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候選人。

宋桓公聽後很高興,而目夷也對自己的弟弟很滿意,覺得自己的弟弟才是世界上最仁義的人。目夷自然沒有接受茲甫的禮讓,反而對他更加的忠誠,而宋襄公在表現出別人都不願意後自己猜去繼承王位。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仁義,總感覺有一點炒作的意思。

後來宋襄公也是因為齊桓公的威嚴才能夠召集諸侯盟會,因為他當時對齊桓公馬首是瞻,就在宋桓公剛去世後,宋襄公還在守孝的時候聽到齊桓公要開會,自己屁顛屁顛的就過去了,這就讓目夷比較的生氣。

也不知道宋襄公是真的仁義還只是表現的如此,也不知道他是真的懼怕齊國的強大,還是對齊桓公的道德主張打心底的支援和贊同。該仁義的時候不仁義,還殺了別的國君祭天,他的仁義真的一場笑話。

2樓:職場小蔣

因為這個宋襄公沒有什麼實力,最後還被楚國打敗了,大家肯定都覺得他非常可笑了。

3樓:智商三歲半

這個不同人有不同的見解,但我還是認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在後來的為人處世的欠缺導致的

4樓:木瑾瀚

這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覺得宋相公並不是特別的聰明,所以說他能夠當上霸主,只是因為之前宋代君王的努力。

5樓:大王不巡山

宋襄公在大戰中講究「仁義」,讓待楚兵渡河列陣後才開打,結果戰敗受傷,次年重傷而死。

6樓:麥穗娛樂

宋襄公能成為霸主,其實跟他自己的實力沒有什麼關係。只是一個短暫的替代者。所以當楚國強盛,宋襄公就被打回老家。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其實許多人都覺得宋襄公為人不太聰明,有些蠢吧,宋襄公被箭射中了腿,最後被人笑話。

8樓:啊羨

因為雖然他被稱為春秋五霸之一,但實際上比起其他幾個人,他的能力確實不夠顯著,他自己也鬧了幾次笑話。

9樓:洛洛來了

不是很清楚,但好像是說宋襄公這個人不是太聰明,在射箭的時候被別人射到腿上了。

10樓:顧小郅

這個可能是覺得這件事情很好笑,畢竟古代人都是喜歡幹一些比較搞笑的事情。

11樓:蘇梓晨

這個瞭解的不是太多畢竟對於這個還真的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宋襄公為什麼是春秋五霸之一

12樓:w晴天去看海

曾主持過諸侯會盟。齊桓公死後,齊國霸主之位不存,宋襄公欲繼承齊桓公會盟諸侯匡扶周室。但宋國只不過是一箇中等諸侯國,國力不強。

不過宋襄公有兩點倚仗,一是他素來推行仁義,得到國人的擁護,而且在諸侯間也有賢名,算是德高望重之人;

宋國的爵位尊貴,由於宋國是商朝王室後裔立的諸侯,因此位居「五爵」之首的公爵之位,在中原諸侯中算是數一數二的,連齊國都只是侯爵,其它還有如晉侯、燕伯、秦伯、楚子等,按照周朝禮制以公爵身份統帥諸侯。

13樓:

宋襄公位置列五霸之一有兩個原因:

其一在於他確曾主持過諸侯會盟。齊桓公死後,齊國霸主之位不存,宋襄公欲繼承齊桓公會盟諸侯匡扶周室。但宋國只不過是一箇中等諸侯國,國力不強。

不過宋襄公有兩點倚仗,一是他素來推行仁義,得到國人的擁護,而且在諸侯間也有賢名,算是德高望重之人。二是宋國的爵位尊貴,由於宋國是商朝王室後裔立的諸侯,因此位居「五爵」之首的公爵之位,在中原諸侯中算是數一數二的,連齊國都只是侯爵,其它還有如晉侯、燕伯、秦伯、楚子等,按照周朝禮制他以公爵身份統帥諸侯也是說的過去的。

但結果我們都知道,宋公的盟會最終以楚國背信棄義,成王將宋襄公劫持而收場,再接下來的泓水之戰中襄公又因對敵人也講「仁義」的迂腐做法被楚軍擊敗,自己也受傷身死。但是雖然如此,襄公向諸侯發出會盟邀請,大部分的中原諸侯也應邀前來(除了齊和魯),等於是承認了他的盟主地位,雖說最後會盟失敗,但他還是可以列為五霸之一的。

另一個原因就在於對宋襄公的評價了,雖說他事實上稱霸失敗,也是春秋時代禮樂崩壞的必然結局,但後人對襄公的評價並不低。事實上楚國也正是因為依仗蠻力欺負禮讓的襄公也最終為中原諸侯所不齒,埋下了城濮之戰被晉侯重耳擊敗的伏筆。五霸之說有兩種,其一認為是齊、晉、楚、宋、秦,這是孟子提出的,還有一種認為是齊、晉、楚、吳、越,這是荀子主張的。

因孟子講究仁義,所以評定標準不以成敗,而以其為人來界定,但荀子注重現實,因此從成敗的角度上主張吳越。但荀子終究沒有成為儒家正朔,因此後世仍以孟子的五霸之說為準。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吳越所謂霸業並沒有得到中原諸侯承認,當時它們雖然興盛一時,但在中原諸侯眼中仍然是蠻夷之國。

司馬遷在《宋微子世家》最後的太史公曰裡面就品評了宋襄公,說他雖然因推行仁義而敗於泓,但後人也因此傷感於中國的禮儀崩壞,以至於這種忠厚的老實人得到這種下場,因此宋襄以他的「禮讓」得到後人的認可,位列五霸。

事實上,我們現在的主流觀點評價宋襄公總是說他多麼愚蠢,多麼迂腐,但卻看不到他講仁義絕不是「空談仁義」,而是確確實實地將仁義的理念貫徹到實際行動中,因為在周代,按照華夏禮儀和道德要求,確實是很多地方都有講究的,連貴族出去打獵都要依照禮法,比如不殺幼獸、一箭射中沒射死的傷獸也不能趕盡殺絕,還有諸多禮制的規定。這些都體現了我們華夏先民是文明禮儀之邦,這些繁複的周禮正體現了古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與社會的關係、諸侯之間的關係的道德準則。而在戰鬥中不殺老人之類雖說仁義得過分,但按照周禮的精神也是很符合的,要知道,春秋前期的諸侯戰鬥都是要下戰書約定時間地點,然後帶軍隊雙方列陣完畢,然後堂堂正正對決,類似於「決鬥」這種形式。

而絕對不是春秋後期到戰國以後的為了勝利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在宋襄公時代,只有他還謹守著這些古老的禮儀和道德,其他所有人卻已經不將這些禮讓的精神放在眼裡了,當然這也是亂世的必然。

所以我們可以說他天真,也可以說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宋襄公絕非「假仁假義」的偽君子。事實上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社會整體道德水平很低,因此很多時候很難理解那些真心守衛自己內心信仰之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吧。其實宋襄公在我看來和孔丘的性格類似,也屬於那種追求理想的浪漫之人,即使碰得頭破血流也不該初衷。

也許他們的做法或者主張在當時有些不切實際,也不能抹殺其可貴之處。

14樓:叔叔年紀大了

因為他尊崇孔孟之道! 而且是儒家子弟中很有代表性的千年笑料! 後世的大儒想努力為他辯護也沒辦法 從漢朝開始把它歸為霸主地位是因為漢武帝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所以把這樣一個千年笑話歸為五霸其實是諷刺儒家裡的一些迂腐的東西

在《史記》中,司馬遷為什麼把宋襄公列為春秋五霸之一?

15樓:勇哥讀史

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時候最厲害的5個諸侯。

在不同的史學家眼裡,有不同版本的春秋五霸。《荀子·王霸》裡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白虎通·號篇》裡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辭通》裡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四子講德論》裡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

春秋地圖

只有《史記·索隱》裡的春秋五霸不太一樣,它多了一個其他版本里沒有出現的人物宋襄公: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除了宋襄公,其餘4人都在其他版本里出現了3次以上,齊桓公和晉文公甚至是每個版本都不可或缺的人物,而且高居第一名和第二名。

宋襄公是春秋時期宋國的第20任國君。檢視他的「豐功偉績」,發現他一生最大的成績就是在齊桓公死後,帶著領宋國、衛國、曹國和邾國4國人馬殺到齊國,平定了混亂的局勢,輔佐太子昭回到齊國,繼位為國君,是為齊孝公。除此之外,乏善可陳。

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與楚國作戰,因為講究「仁義」,結果一敗塗地,被人譏笑了2000多年。

宋襄公劇照

我認為,司馬遷之所以將宋襄公列為春秋五霸之一,出於兩點原因。

一是對仁義精神的肯定。

孟子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春秋無義戰。」在孟子看來,春秋時代「禮崩樂壞」,沒有什麼符合仁義的戰爭。

其實,在春秋開啟之初,戰爭還是充滿仁義精神。當時,天下有100多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都是由周國分封出去的。他們的國君,要麼是周天子的家人,要麼就是親戚。

彼此之間,也存在「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血緣關係。如果諸侯國之間不得不發生戰爭,那麼為了避免傷和氣,在打仗時也要遵循一定的禮儀。

春秋戰爭情形

在開戰之前,發起戰爭的一方,一定會派人送交戰書。接受挑戰的一方,則會設宴招待遞交戰書的使者。「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不但不斬,還會請他好吃好喝。隨後,雙方約定交戰的時間、地點。

到了約定的時間、地點,雙方排列好陣型,這才廝殺。如果有一方沒有排列好陣型,對方就不能進攻。戰鬥開始了,當一方打不過時,可以逃離戰場。

這時候,對方一般不會追趕,「窮寇勿追」。就算一定要追趕,也是象徵性地追趕50步即可。同時,在戰鬥中,還有一個規定,不能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以及頭髮已經斑白的老年人。

這樣的戰場禮儀,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戰爭的**。可是,春秋進入爭霸階段後,大家都違反了戰場禮儀,埋伏、偷襲一類的戰術紛紛使用出來,戰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殘酷。現在,宋襄公在戰場上老老實實地遵守禮儀,自然會被不遵守禮儀的敵人(楚國)打敗。

春秋戰爭繪圖

事實上,宋襄公不僅在戰場上遵守禮儀,在其他方面也非常仁義。

當年,齊桓公在病重時,擔憂自己死後5個兒子爭奪國君的位置,便委託宋襄公來照顧太子昭。宋國的實力非常弱小,但宋襄公沒有拒絕,答應下來。當齊桓公被餓死後,5個兒子果然開始爭權奪利。

宋襄公沒有辜負齊桓公的信任,義無反顧地召集衛國、曹國、邾國3國的一些人馬,幫助太子昭奪得了國君位置。

齊桓公二是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否定。

中國古代流傳著一句俗語:「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是一種非常功利的說法。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從來沒有遵循這一說法。

司馬遷《史記》裡寫了兩個很重要的人物,一是項羽,二是劉邦。項羽和劉邦激烈的爭霸後,項羽失敗了,全軍覆沒後,自刎於烏江邊;而劉邦勝利了,建立了中國古代的一大盛世王朝——漢朝。然而,司馬遷作為漢朝的子民,在《史記》裡沒有抹黑項羽,反而極力描寫他的個人勇猛,以及與虞姬的深厚感情;同時也沒有過分吹捧劉邦,甚至還寫到劉邦當了泗水亭長後,經常戲弄耍笑下屬小吏,還喜好喝酒和美色,「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項羽和劉邦

在司馬遷看來,宋襄公的確在泓水之戰中打了敗仗,但這並不能抹殺他的仁義。相反,宋襄公憑藉自己的仁義,任用庶兄目夷為相、賢臣公孫固為司馬,內修國政,仁義治國,使得宋國的國力有了較大的提升,在春秋五霸裡顯得獨樹一幟,分量十足。

宋襄公是不是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有幾種版本 就按教科書上的有 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 這個說法不一不過大概共有十種版本.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 宋襄公 楚莊王 史記 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闔閭 勾踐 荀子 王霸 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 闔閭 白虎通 號篇 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 勾踐 四子...

五霸的故事,春秋五霸的故事

齊恆公寵信小人,晚年飢餓而死。晉文公重耳城濮大戰退避三舍。秦穆公問賢伯樂 奠定秦國基礎 之好。楚莊王一鳴驚人 問鼎中原。鄭莊公 最後這個霸主有爭議 掘地見母。春秋五霸的故事 退避三舍 tu b s n sh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

關於春秋五霸的故事

一 齊桓公和管仲 周平王東遷洛邑以後的東周,又分 春秋 和 戰國 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周王室衰 落,周天子名義上是各國共同的君主,實際上他的地位只相當一箇中等國的諸侯。一些比較 強大的諸侯國家用武力兼併小國,大國之間也互相爭奪土地,經常打仗。戰勝的大國諸侯,可以號令其他諸侯。這種人稱做霸主。春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