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背後的故事是什麼

2022-01-05 13:39:52 字數 1636 閱讀 1466

1樓: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當年正月史朝義自縊,安史之亂結束。

杜甫聽到這訊息,不禁驚喜欲狂,手舞足蹈,衝口唱出這首七律。這首詩背後的故事就是「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

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當時亂事已告終。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寶應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繼位,啟用唐將僕固懷恩為朔方節度使、河北副元帥,統兵進軍洛陽。唐軍從正面,唐軍騎兵與回紇軍從側面,一起攻擊數萬叛軍。

叛軍戰敗。史朝義派10萬精兵來增援,列陣於昭覺寺,唐軍攻擊叛軍,殺傷了很多叛軍,但是叛軍軍陣卻不動。唐朝鎮西節度使馬璘奮擊,突入叛軍萬眾中,叛軍抵擋不住,唐軍乘勢殺入,叛軍大敗,轉戰於石榴園、老君廟,唐軍再次擊敗叛軍,斬首六萬級,捕虜二萬人。

史朝義率輕騎數百向東逃走。唐軍攻佔洛陽城。 僕固懷恩率朔方軍追擊史朝義,連連取得大勝。

寶應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無路可走,於林中自縊死,其餘部分叛將投降,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節度使,李懷仙為盧龍(今河北北部)節度使,李寶臣為成德(今河北中部)節度使,薛嵩為相衛節度使,此後唐朝進入藩鎮割據的局面。

原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釋義: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

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卷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

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2樓:特蠢的二哈

這首詩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時所作。這一年杜甫52歲,由於安史之亂而漂泊到劍門之外已是第五個年頭。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葉落歸根。

突然他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喜極而泣、不能自抑。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作者簡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

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歷史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作於唐代廣德元年 公元763年 春天,那時杜甫52歲。寶應元年 公元762年 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 今河南鄭州 汴 今河南開封 等州,叛軍頭領薛嵩 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 李懷仙等相繼投降,至此,持續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稱為杜甫的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這首詩被前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 快 詩,聞是 專聽到 的意思,屬官軍指 唐王朝的軍隊 這首詩通過 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訊息後欣喜若狂 的感受,表達了廣大人民 對安定生活的渴望之情 表達了作者 強烈的愛國之情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被前人稱為杜甫的 生平第一快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被前人稱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改寫的散文詩

1全部那年,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使長安一帶的百姓紛紛逃難,我與我的妻子和孩子也擠在了難民的行列中。吃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一個農村安頓下來。這天,我獨自一人呆在家中正認真讀著詩書,聽到門外有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我趕忙去開門。只見一個村民衝了進來,告訴我們薊北被收復了的訊息,我只覺得那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