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項羽,為什麼不回江東,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在烏江自刎為什麼不回江東東山再起?

2022-01-16 19:08:15 字數 6245 閱讀 4527

1樓:爪

直奔主題吧,項羽在垓下兵敗,率八百騎突圍後謎了路,後逃至烏江,烏江亭長為項羽準備了船,讓他渡江而東,然而項羽卻做出了讓人意外的選擇——自刎。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江東富庶之地,也是項羽起家的地方,他為什麼不回去東山再起呢?

就算失敗也大不了一死,總比現在就死強!

項羽的這一離奇選擇成了後世熱議的話題,很多人認為:項羽英雄遲暮、感情用事,正如他死前所說,「何以面見江東父老」?因而秉承成王敗寇的法則,選擇自裁。

但筆者看完整個秦末農民起義及楚漢之爭,覺得裡面有很多的疑點和想不通的地方。比如:

1、張良遊走於項梁、韓王成、劉邦、項羽之間,為何毫髮無損?

2、項梁和景駒為什麼會發生內訌呢?

3、項羽為什麼始終不肯信任頂級謀士范增?

4、鴻門宴,項伯為什麼會出賣項羽,暗通劉邦?

5、項羽的八千江東子弟兵到**去了?

直到有一天,我把整個故事從新的角度去思考,我突然想通了。太史公,把我們坑慘了,或許,他也是被坑的人。漢初的故事就像是一場戲,它的總導演就是劉邦!

項羽,為什麼不過江東?因為,江的對面,全是敵人!

如果你覺得我是在標新立異,譁眾取寵,請把下文看完,或許,你會發現:歷史原來可以如此理解!

項羽,是楚將項燕的後代,項燕就像曇花一現,在楚國滅亡的最後階段,一戰成名。在楚國滅亡後,項燕的後代沒有被斬盡殺絕,而是流落民間。這裡要注意的是:

項家祖籍是在下相,下相就是今天的江蘇宿遷,如圖:

下相在長江以北,應屬於秦朝設定的東海郡,如圖:

後來項梁因為殺人,才避禍到了江東的會稽郡,也就是說:項家並不是江東土著人。這一點很重要!

讓項家沒想到的是:陳勝、吳廣起義後,竟然打著他們先祖項燕的名義反秦!於是,項家也響應了陳勝的起義。

在項梁的帶領下,他們在會稽殺死了秦朝太守殷通,然後糾集了江東子弟兵八千人,向陳勝部靠攏。大家要注意,這八千江東子弟兵並不是窮苦農民,而是國破家亡的楚國貴族後裔!他們懷著對秦國深深的仇恨走上了反秦的道路,他們和項家只是懷著同樣的目的而走到了一起!

當陳勝失敗後,江東子弟兵被項梁騙著去殺了楚國的貴族後裔景駒,然後在楚國死粉兒范增的建議下,擁立楚王后裔熊心為新的楚王——楚懷王。楚懷王的復辟有江東子弟兵的很大功勞,因為他代表著楚國舊貴族勢力的重新抬頭,這些舊貴族想要的就是恢復舊的制度,以拿回他們曾經失去的東西!

而項家,也是舊貴族,但同時他們也是新秩序的締造者,於是,關於利益的重新分配問題,使項家和舊貴族之間產生了衝突。而此時,江東子弟兵站在了楚懷王這邊。他們就和范增一樣,身在項羽身邊,但心中卻向著楚懷王(荀??

/span>也類於此)。

當項羽的新興勢力越來越強大的時候,江東子弟兵離項羽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以至於後來他們根本就沒有露面!你看後來項羽身邊的大將:龍且、英布、鍾離昧,蒲將軍這些,沒有一個是江東人。

只有一個叫桓楚的疑似江東人,但根本就不出名。江東子弟兵早已和項羽分道揚鑣。

故事的結局就是:當項羽在烏江岸邊遠望江東的時候,他眼裡看到的是被他拋棄的江東子弟兵一個個怨恨的眼神,此時,他已明白:江東,回不去了!

2樓:艾歌春雅蕊

項羽是性情中人,講面子,講廉恥。當年江東八百子弟跟著項羽去打天下,後來兵敗垓下,八百子弟至此全部覆沒。他還有臉一個人回江東見父老鄉親嗎?

劉邦就比較小人了,老爹老婆孩子都曾被他推下了車,他一個人逃命。

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在烏江自刎為什麼不回江東東山再起?

3樓:滄海半杯

根據最早的記錄,項羽是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拔劍自刎而死。

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

在這種說法中,虞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據《史記》記載,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夜聞四面楚歌,非常吃驚,便起身飲酒,此時「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闕,美人和之。

」據漢初陸賈的《楚漢春秋》記載,虞姬當時愴然拔劍起舞,並和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歌罷揮劍自刎。項羽是個爭強好勝、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最心愛的侍妾被逼自殺,心中既傷心絕望,又十分羞愧,自尊心受到強烈打擊,再加上當時楚軍**慘重,「虞姬死而子弟散」,所以當項羽帶著殘兵敗將逃至烏江畔時,頓覺羞恥難當,沒有臉面去見江東父老,於是選擇一死了之。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自殺是想結束戰爭,消除百姓因戰亂帶來的痛苦。據《史記》記載,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於是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意思是想通過兩個人的決鬥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跟著受苦,說明項羽的確有可憐天下蒼生的情懷。當項羽率殘兵敗將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時,想到渡江以後還要捲土重來,重新進行一次楚漢戰爭,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於是選擇犧牲性命來結束連綿數年的殘殺,還天下一個太平世界。

但這種說法帶有太多的猜測成分,也與項羽的好戰殘暴性格不符。項羽當年曾經坑殺二十萬秦兵,火燒阿房宮三個月,是一個非常暴虐的人,不大可能為了免除百姓疾苦而至自殺身亡。他之所以要約劉邦單打獨鬥、一決勝負,很可能是出於一種計謀,因為以項羽的個人能力,打敗劉邦簡直就是易如反掌,不過劉邦也沒有上當。

當項羽失敗逃至烏江時,萬念俱灰、狼狽不堪,心中不免感慨萬千,此情此景下重新喚起他可憐天下蒼生,願意以一己之死來結束戰爭的念頭也有可能,但這頂多是項羽走投無路又放不下臉面時的一種自我安慰,將它視為項羽自殺的主要原因卻是不妥的。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不是不想過江,而是根本沒有機會過江。我國著名學者馮其庸在其文章《項羽不死於烏江考》中,詳細論證了《史記》、《漢書》、《楚漢春秋》關於項羽之死的描述,指出《史記》有關項羽之死的全部文字,除《項羽本紀》中有「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船待」兩處涉及烏江外,其餘無一處寫到項羽烏江自刎。反倒是明確提到:

項羽「身死東城」,「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等。他還通過《括地誌》和《江表傳》等篇章作了關於地理位置的考察,經過實地查勘考證,項羽確死於東城,即今天的安徽定遠縣,此地離烏江有120千米。至於《項羽本紀》中兩處涉及烏江的記述,馮先生認為是司馬遷記敘上的錯誤,並導致了以後的以訛傳訛。

這種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計正山先生依據《史記》、《漢書》中的「灌嬰傳」,認為項羽並非在烏江「自刎而死」,而是在定遠東城就被「搏殺而死」。垓下之圍中項羽倉皇失措,帶領八百兵馬突出重圍,往江東方向逃跑。長江以南是項羽的勢力範圍,是他發跡崛起的地方,即使在楚漢戰爭後期,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尉等依然服從項羽,聽從項羽調遣,尤其是南楚臨江王共氏,直到項羽死後仍忠於項王,抗拒劉邦。

如果項羽順利渡江,完全可以重整旗鼓、捲土重來,再一次擊敗劉邦。所以項羽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渡過烏江,但逃至東城時被漢軍包圍,混戰中即被灌嬰殺死,而烏江離東城還有120千米,所以項羽根本沒有渡江的機會,也不是自刎而死。

但這種說法同樣充滿了推測和猜想,遭到許多學者的反對。根據《太平寰宇記》等資料記載,兩漢時期的東城縣,是江淮之間的一個轄境廣闊的大縣。從現在定遠東南的池河上中游地區,越過江淮分水嶺,包括今滁縣西南境、肥東東境、全椒西南境,直到今和縣烏江的沿江一帶。

晉太康六年在設東城縣界設定單獨的烏江縣。章學誠在《和州志補沿革》曾指出:「秦為九江郡之歷陽及東城烏江亭地……晉太康元年屬淮郡,其歷陽及東城烏江亭地如故。

」也就是說,在楚漢戰爭時期,東城是一個範圍廣闊的行政區域,烏江是包括在東城縣內的,因此司馬遷所說的「身死東城」與「烏江自刎」並不矛盾,而是為避免同義反復而使用的描寫方法。

這樣看來,項羽的確是死於烏江,司馬遷所處的年代距離楚漢戰爭只有七十年左右,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而且他治學嚴謹,在項羽之死這樣的大問題上應該不會妄自猜測。而項羽之所以不肯過江而選擇自刎而死,實在是一個性格悲劇。自大孤傲、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缺乏忍辱負重的堅韌意志,是導致他失敗的主要原因。

他的死雖然顯得慷慨壯烈,併為後人反覆吟唱,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卻一生卻也讓人扼腕嘆惜。

4樓:荷塘月色快樂

他為江東父老的未來考慮,不想再讓更多的江東子弟受到戰火的摧殘,因為這件事兒再一次讓江東成為他的軍事基地。

5樓:北京刑事律師趙正彬

三千子弟兵死亡殆盡,心理承受不了失敗的巨大挫折,對自己東山再起,沒有信心了。

6樓:飛過太平洋

李清照的詩說的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就是骨氣,或者是項羽對家鄉的愛護,不願意把戰火引到那裡。

當然現在也有磚家考證說項羽是過不去江東了,被迫自殺

7樓:六翼天使奈影

一方面是因為無顏見江東父老,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認為他戰敗這是天意——天意不可違......

8樓:優天居士

因為他自己知道,江東父老大部分已不支援他了

9樓:美個形

禽獸不如的畜生項羽不是自刎而死 司馬遷是為了美化項羽而刻意虛構的20多楚軍把5000多漢軍騎兵打的落花流水 邏輯上根本說不通 灌嬰的騎兵曾斬首8萬楚軍 然後會180個騎兵不敵 不敵一個楚軍 ?然後項羽自刎前這20多楚兵就不見蹤影了?這都是司馬遷典型的春秋筆法 純虛構的 沒智商的人才相信的

項羽真正的結局是身死東城 被斬殺 因為分屍他的是秦兵和項羽有血海深仇

10樓:匿名使用者

無顏見江東父老。。。

當年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11樓:匿名使用者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霸王,關於他的傳說汗牛充棟,這其中又以他自刎烏江最為慷慨悲壯,在民間流傳也最為廣泛。關於他的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是以南宋詞人李清照為代表,她在《烏江》中寫道: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對項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做出高度評價和讚揚;一種是以晚唐詩人杜牧為代表,他在《題烏江亭》中寫道: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認為項羽缺乏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決心,對他自刎烏江的決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評價。

幾千年來這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著,那麼項羽當年為什麼選擇了自刎,而不是過江呢?根據最早的記錄,項羽是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於是拔劍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在這種說法中,虞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

據《史記》記載,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夜聞四面楚歌,非常吃驚,便起身飲酒,此時「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闕,美人和之。」據漢初陸賈的《楚漢春秋》記載,虞姬當時愴然拔劍起舞,並和歌曰: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揮劍自刎。

項羽是個爭強好勝、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最心愛的侍妾被逼自殺,心中既傷心絕望,又十分羞愧,自尊心受到強烈打擊,再加上當時楚軍**慘重,「虞姬死而子弟散」,所以當項羽帶著殘兵敗將逃至烏江畔時,頓覺羞恥難當,沒有臉面去見江東父老,於是選擇一死了之。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自殺是想結束戰爭,消除百姓因戰亂帶來的痛苦。據《史記》記載,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於是項羽對劉邦說:

「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意思是想通過兩個人的決鬥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跟著受苦,說明項羽的確有可憐天下蒼生的情懷。當項羽率殘兵敗將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時,想到渡江以後還要捲土重來,重新進行一次楚漢戰爭,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於是選擇犧牲性命來結束連綿數年的殘殺,還天下一個太平世界。

但這種說法帶有太多的猜測成分,也與項羽的好戰殘暴性格不符。項羽當年曾經坑殺二十萬秦兵,火燒阿房宮三個月,是一個非常暴虐的人,不大可能為了免除百姓疾苦而至自殺身亡。他之所以要約劉邦單打獨鬥、一決勝負,很可能是出於一種計謀,因為以項羽的個人能力,打敗劉邦簡直就是易如反掌,不過劉邦也沒有上當。

當項羽失敗逃至烏江時,萬念俱灰、狼狽不堪,心中不免感慨萬千,此情此景下重新喚起他可憐天下蒼生,願意以一己之死來結束戰爭的念頭也有可能,但這頂多是項羽走投無路又放不下臉面時的一種自我安慰,將它視為項羽自殺的主要原因卻是不妥的。

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姬虞姬的,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姬虞姬的資料。

虞姬,虞姬秦朝末年的著名女性人物之一 人稱 虞美人 今沭陽縣 沭陽,隸屬江蘇省宿遷市,因位於沭河之陽而得名 顏集鄉人。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姬,相傳容顏傾城,才藝並重,舞姿美豔。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項羽身邊,史書中雖然沒有介紹虞姬的結局,但後人根據項羽所作的 垓下歌 推斷出她在楚營內自刎。由此...

西楚霸王項羽的故事

霸王舉鼎 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24歲的項羽和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為了擴大力量,項梁派項羽去聯絡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氣揚地說 你能敵萬人,我們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舉得起嗎?項羽先讓桓楚手下4名健壯的大漢一起舉鼎,然而大鼎卻像生了根似的絲毫未動。然後,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

西楚霸王項羽是如何失敗的

項羽攻破咸陽後,一把火燒光咸陽,分封十八路諸侯,他自己封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這個彭城,就是項羽的老窩了。那麼,劉邦是怎麼把項羽的老窩給端了的呢?當時的情況是,齊國的田榮造反了。這時,關中的劉邦也想借機東出,但是為了麻痺項羽,他讓張良做了兩件事。劉邦讓張良做的第一件事是,讓他寫信告訴項羽,劉邦得到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