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上會有劉備向孫權 借荊州 的說法

2022-01-19 07:17:10 字數 5411 閱讀 9401

1樓:農村人農村事農村政策

先說說「借荊州」的始末,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曹操後,追擊到江陵,劉備南下攻取荊南四郡,而周瑜攻打江陵,這在演義五十一到五十三回也便提到了此事,但是和演義中截然不同的是,一來劉備是先攻取荊南四郡的,而且並沒有奪取襄陽,雖然日後劉備以關羽為襄陽太守,但是此乃遙領,襄陽之後一直在曹方手中;二來劉備在攻取荊南四郡時沒有象演義般那麼複雜,如長沙的韓玄未做任何抵抗便投降了,四郡中只有武陵太守金旋據稱抵抗了一陣,演義中為了黃忠魏延等人的出場,和顯示關羽張飛趙雲之能,刻意加入了這麼多戲。而第三,也就是最關鍵的是,劉備斷沒有象演義那般得諸葛亮之計偷偷奪取了江陵。

而實際上劉備和周瑜合力攻打江陵,劉備還遣關羽以斷北方援軍,在兩軍合力之下,才得以控制了江陵,而江陵也是由周瑜軍所控制,劉備在南岸地駐守,設公安。

我們常說劉備借荊州,其實這並不完全,荊南四郡是劉備征伐而下,江陵劉備和周瑜一起相攻而得,劉備得到南岸之地,此時的荊州已經一分為三,而孫權日後借給劉備的只是包括江陵的南郡江北之地,而且荊州的江夏還在孫權手中,所以準確來說,劉備借的是南郡或者說江陵,而不是荊州。

而日後孫權幾次提到要劉備還荊州,也就是指的借出江陵之功。演義中孫權一方几次提到赤壁之功,但是這其實和荊州一事關係不大,赤壁一戰,即便劉備不參與,孫權也要拼死一爭,所以赤壁一戰兩者是聯盟關係,劉孫兩家都出了大力,而不是誰得了誰的好處,而且赤壁勝利並不意味著荊州便就到手,演義中在談到荊州問題上的赤壁之功並不是荊州問題的關鍵,荊州問題的關鍵便是孫權借出的江陵,這和劉備打下的荊南一樣,是實打實的土地,劉備得到江陵,在這點上確實欠了江東人情。

而江東為何要送出這個人情呢?孫權不是傻瓜,魯肅也不象演義中那般老實得被諸葛亮擺佈,他們把江陵借給劉備,自然有自己的考慮。

當時的情況是,曹操還依然控制了襄陽地區,還控制了江夏部分,與孫權的江夏部分對峙,此外在兩淮地帶對江東保持著壓力。而另一方面,劉備控制的荊南四郡還有新設立的公安和曹軍並沒有直接的衝突,雖然在一方面限制了劉備的發展,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劉備相對安全,而壓力全在控制江陵的東吳軍之上,如此一來,等於是孫權為劉備守北大門,周瑜生前還指望由江陵北上或西進,所以一直控制著江陵,但是在周瑜死後,江東內部便產生了不同的看法,認為與其在江陵和兩淮一同用兵,還不如專注一邊,而且劉備在荊州素有民心,眾多人口由江北投奔劉備,這樣乾脆將江陵交給劉備,一來可給劉備一個人情,二來也可以讓劉備直接與曹操對峙,減少自己的壓力,這樣才有了將江陵借給劉備的做法。

事實上,假如沒有荊南四郡作為後勤支援,單單以江陵一地,就想在多處與曹操對峙攻伐,這對於江東是不現實的做法。江陵雖是荊州重鎮,但是經過曹軍佔領之後,已經大不如前,南逃而來的荊州人又大都投奔劉備而去,指望以江陵就地補充,與曹軍對峙是不現實的做法;而劉備雖是盟友,但是並沒有為孫權部提供後勤**的義務,劉備佔了荊南和公安,如此一來,江陵若要與曹軍對峙,則必須由江東從下游提供後勤補給,而江東還有兩淮戰場,江夏那邊也與曹操對峙,這樣一來對江陵的補充則對江東的壓力更大了。

孫權當時只有兩個選擇,一則撕毀聯盟,攻伐劉備,奪下荊南四郡,這樣就形成孫權稱帝那時的東吳疆土,(孫權日後奪得的荊州經過劉備經營多年,實力大增,完全可以以荊州一域與曹軍對峙。)但是這在與曹操對峙的孫權來說,根本是不現實的,何況劉備也並非那麼好打,那第二個選擇,將江陵給劉備,讓他對曹操對峙,減少自己的壓力,則是最顯示穩妥的做法了。

所以說,借江陵並不是江東孫權魯肅等人善心發作,而是權衡利弊的結果。

不過有了這個借江陵,日後江東和劉備就有了瓜葛,假若孫權在奪取兩淮方面順利,或者劉備一直沒有發展,消耗於與曹操的對峙之上,那還罷了。可結果是孫權在兩淮用兵不順,另一方面劉備不單得到江陵後壯大,還奪取了益州,相形之下,孫權未免有所不平衡,便又想到了借江陵一事,便派諸葛瑾來要求還當初借江陵的利息了。

這裡就有個問題了,孫權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呢?想要整個劉備的荊州未免也過分了些,劉備雖然得到益州,但是剛得到益州,並不穩定,不可能把荊州就不要了,而且當初孫權只借了江陵,這一還就要包括荊南四郡和南郡,未免利息也太狠了些。而只要回江陵,這未免又和當年一樣了,也並不太划算,從日後孫權先置官又出兵荊南三郡看,孫權最想要的是荊南,這樣不和曹操衝突,又可得當地的財力,但是假若要了江陵,也不算太壞,畢竟此時的江陵在劉備關羽經營多年後,已經成為一大重地。

而從劉備這邊看,他在荊州素有威望根基,荊州又是隆中對的一大環節,所以荊州是不能放棄的,即便在益州奪取之後。尤其江陵之地,是荊州北伐的基點,又是連線荊州益州的紐帶,斷不可失,而且此時的江陵和當年到劉備手中的江陵已經大不一樣,劉備收容江北投奔而來的流民,關羽數年內多次北上用兵。(從劉備建安十五年得到江陵之日起,關羽便一直北上拓地,與樂進等曹軍發生戰鬥,效果頗佳,所以說劉備留關羽在荊州,是有其道理的。

)此時的江陵已經為一重鎮,不可放棄,而荊南數郡,雖然重要性不比江陵公安等地,但是也是一方賦稅**,劉備也沒到了家大業大的地步,對他來說,能不分一處便不分一處的好。

孫劉兩人一個心裡不平衡,要撈一筆利息,一個看著自己總算有點基業,不想快些分出去,如此一來產生的矛盾終於在孫權出兵後爆發了,建安十九年孫權出兵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到公安使關羽將三萬兵至益陽與吳軍對峙,未戰之時,曹操出兵漢中,劉備和孫權達成協議再分荊州,我們看看他們的協議:(日後諸葛亮時代的蜀漢還和東吳有另一個分天下的協議,這個在貼吧內《關於吳國的正統問題》中提到)

「遂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

這次的分荊州孫權應該說是滿意的,不久便再攻合肥去了,至此,借江陵的問題就此解決,不過,這只是解決了債務問題而已。荊州的再次分割,劉孫聯盟的裂痕,孫權對兩淮的攻伐不利,孫權與關羽的私人關係,這種種的一切導致了日後的荊州乃是多事之秋。不過那就是以後的故事了。

2樓:饅頭的滋味

荊州原屬於劉表,劉備為了躲避曹操的追殺就逃到了荊州.劉表後來死了.曹操就攻打荊州.劉備向孫權求救.孫權打敗了曹.荊州就該屬於孫權了.備不給,就說先借一段時間!

3樓:

沒有,,那是三國演義瞎編的

如果向孫權借荊州,那麼以前荊州歸孫權管呀!可是關羽被殺之前孫權從來沒有管過荊州。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瞎說

其實是劉備趁著曹操和孫權爭奪南郡,佔領了武陵、零陵、桂陽等郡。孫認為劉撿便宜,由此產生了孫劉爭奪荊州的事。

5樓:流水有意卻難情

因為劉備是這麼和孫權說的。

當時派魯肅去找劉備要,劉備哭。

說:現在連個住的地方都沒了,荊州先借給吧!

等我取得了西川就把荊州還給你...........

6樓:野馬塵埃

因為三國演義就是這麼講的

7樓:楚留香

當時劉備沒有什麼立足之地

為什麼說劉備是向孫權借荊州呢?

8樓:且看歷史那些事

因為荊州本身就是孫權的戰果。曹操、孫權和劉備這三者在赤壁的關係很微妙,沒有所謂的敵人,表面上看起來孫劉聯盟,一起對抗曹魏,可是實際上,孫劉兩家面和心不和。怎麼說呢,周瑜對諸葛亮的殺心一直沒下去過,而劉備諸葛亮想奪荊州也是一直的權謀,反正作為這個年代,真的不用太計較誰對誰錯,因為太計較的話,就會像劉備那樣,雖然得了一時的人心,但是卻是失了整個天下,得不償失。

荊州在赤壁之戰之前屬於曹操,本來之前是劉表盤踞著,可是劉表年歲不永,劉表想將荊州贈送給劉備,因為劉備曾在曹操攻打劉表的時候協助過劉表,劉表對此感激不盡,而且劉備又和劉表有血緣關係。在這裡,我只想評價劉備一個「蠢」字,白送的荊州都不要,本來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的東西,偏偏要賠上那麼多的精力和人力,自然,得到荊州會引來曹操和孫權的狙擊,劉備在當時的處境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劉備不這麼想,劉備就是單純的覺得不能趁人之危,就會把難題甩給手下的謀士們。

後來,劉表病危,次子劉琮謀逆奪佔荊州。好巧不巧,曹操來了,給劉琮封了一個名號,名義上為荊州的主人,實際上卻是要帶回許昌幽禁。替屁股都沒坐熱的劉琮難過三秒。

此時,荊州就是順理成章的歸屬曹操了。曹操在這裡養精蓄銳,企圖用短短幾個月培養出一批水軍。這不就想多了嗎,結果這不就輸了嗎。

赤壁一把火,讓曹操回到瞭解放前。

曹操不灰心,大不了捲土重來,重兵精兵都在許昌沒帶來呢,還是有資本東山再起的。而曹操給了孫權一個難題。這周瑜名聲鵲起,孫權面子掛不住。

劉備趁此時機奪了荊州,周瑜晚來了一步。周瑜告訴孫權,要去滅了劉備,孫權不肯。硬是派了魯肅去商討,魯肅便帶回了劉備暫借荊州的說法。

孫權雖然心裡苦,但也沒辦法,終究還是怕那北方的曹操,只有跟劉備抱團,才能活的更久一點。

9樓:玄逸無咎

劉備自己打下來的,是荊州南部的四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而劉備向孫權「借」的是南郡(江陵)。所謂「借荊州」的說法,其實有誤。

周瑜去世,魯肅接位以後,就向孫權再三地提出來,要把江陵也就是南郡這個地方讓給劉備。最後孫權也接受了魯肅的建議,這就是歷史上大家耳熟能詳的「借荊州」。但是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

第一,劉備並沒有要整個荊州,他也要不了,因為荊州的北部南陽郡和南郡的襄陽在曹操的手上,怎麼能夠借?江夏郡在孫權的手上,也沒有借。所以最多隻能說劉備借江陵,或者說劉備借南郡,他要的只是這塊地方。

而且荊南的其他四郡,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是劉備自己打下來的,怎麼是借的呢?他實際上就借了南郡的江陵,所以最多隻能叫借南郡或者借江陵,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算是南郡和江陵也不能說是借,這個問題早就有人指出來,清人趙翼就指出這個問題來,他說什麼叫借?就是這個東西是別人的,我拿來用,經別人同意我拿來用,這叫做借。那麼你說劉備借荊州,這荊州是孫權的嗎?

不是啊,荊州是誰的?是劉表的,那麼劉表死了以後該是誰的?劉琦的。

所以這個劉備打下江南四郡以後,他沒有自己去當荊州牧啊,他上表朝廷是推薦劉琦做荊州刺史,是後來劉琦也死了那麼劉備才接過來當荊州牧,那麼依這個繼承關係來說荊州是誰的?是劉備的啊,這個東西本來是我的我怎麼還找人家借呢?這個講不過去。

何況劉備也沒有跟孫權說我要借荊州,或者借江陵,或者借南郡,他也沒說這個字,因為本來就是他的嘛,要說他應該說是討荊州。

但是這個時候我講過它是個不講道理的時代,不是講什麼我們還有繼承法啊,找個律師來打官司那個都不頂用的,那個時候是一個靠拳頭說話的時代,哪個地方誰用武力打下來的就是誰的,你要討回來可以,你再用武力啊。而這個時候劉備沒有這個能力發兵去從周瑜手上把江陵郡打下來;而江陵是周瑜花了一年功夫打下來的,當然也不可能拱手相讓。所以這個時候劉備只能忍氣吞聲地去找孫權說什麼呢?

說「求都督荊州」,這是比較準確的說法,而且《資治通鑑》採用的就是這個說法。

什麼叫「都督荊州」呢?因為劉備這個時候不是已經自己任命自己為荊州牧了嗎?他任命為荊州牧以後孫權不是也同意了嗎?

那麼荊州牧就應該在荊州的治所,就是他的首府上任,首府在哪兒呢?在襄陽,襄陽在誰手上?曹操手上,他去不了。

所以劉備只能退而求其次,說我不可能在襄陽就任,我哪怕在南郡就任也行,因為襄陽是南郡的,南郡的治所又在**呢?在江陵。所以劉備的說法是「求都督荊州」,實際上的意思是要南郡、要江陵。

但是東吳方面他不這樣理解,他的邏輯是這地方誰打下來的就是誰的,江陵是我們周瑜打下來的,那就是我們的,給你用可以,借。所以我看一開始兩家就沒有對這個借的問題講清楚,東吳方面認為是借,荊州方面認為是拿。何況就算是借吧,那也是老虎借豬,劉備就沒想還過。

所以就是這一個「借」 字留下了或者說埋下了孫劉兩家聯盟破裂的伏筆。

劉備是什麼才取的荊州,歷史上劉備為什麼不取荊州

是這樣的,首先東漢荊州有七個郡,南陽 南郡 江夏 零陵 桂陽 武陵 長沙。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形式上上表漢獻帝,推薦劉琦為荊州刺史,然後派兵以劉琦的名義,用武力征求零陵 桂陽 武陵 長沙四郡太守的態度。這四個太守都先後表示歸順,只有桂陽太守趙範不太可靠,於是劉備用趙雲換掉了趙範,其他的太守都沒變。由於...

三國歷史上,荊州的位置為什麼那麼重要,每個勢力都要搶奪?

因為這個地方易守難攻,而且這個地方的交通也比較便利,而且糧食也比較充足,同時距離每個地方都是比較近的,所以戰略地位非常的顯赫。因為荊州的地理位置特別的特殊,他在三個國家的中間,而且如果佔領荊州的話就能夠在戰爭當中獲得非常大的助力,再加上荊州位於長江流域地帶,可以通過乘船渡江,然後對其他國家發起進攻。...

為什麼說秦朝是我國歷史上地統一的終極

因為秦朝以前,是諸bai侯制,整個du 中國被王族分為zhi許多國家,各諸dao侯國在自己的國家內有鑄錢回 徵稅 徵兵等 答等權力,每個國家有自己的文字和度量衡,基本上和一個正常的國家是一樣的,只是名義上向周天子稱臣,進貢,這也是當時形成的規矩。這樣一來,周朝或更早以前的夏 商在經濟實力上 人口 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