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珠竹
為武則天開啟盛世卻不得眾人明白而哭,自然是有這方面的意思,不過姚崇更多的是以退為進,避免自己捲入更深的政治漩渦,哭才是明智之選。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被逼退位,**們為唐朝的迴歸拍手稱好,只有姚崇在號啕大哭。當時宰相張柬之看到他哭,很不高興地責備他,姚崇卻說「情發於衷,非忍所得」。畢竟君臣一場,如今武則天**,姚崇也是盡了臣子的本分。
「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中的姚就是姚崇,他是「唐朝四大賢相」之一。他三次拜相,輔佐了三位帝王,與唐玄宗攜手開創「開元盛世」。姚崇也被稱為「救時宰相」,他在唐朝危難之時擔任宰相。
武則天當政時期,姚崇第一次成為宰相。當時武則天已經年邁,她十分酷吏和男寵,政治環境惡劣。 朝廷被這些人折騰得十分混亂,作為宰相的姚崇,採取多針措施打壓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
姚崇得罪了武則天的男寵後,就被他們打擊報復,後來武則天把姚崇調離了京城,他手中就沒有宰相的實權。
雖然姚崇參與神龍政變,但武則天**時他號啕大哭,上位的唐中宗看到這種情形,心中十分不爽。所以姚崇非但沒受到新皇帝的賞賜,不久就被貶謫外地。第二年,那些參與政變的功臣們都被殺害了,而姚崇由於貶謫反而救了自己一命。
或許姚崇的號啕大哭,不單是哭武則天,還可能是讓自己脫離政治中心的手段。
唐睿宗繼位,姚崇第二次拜相,這一次他整頓了中宗留下的爛攤子。 隨後由於政治鬥爭,姚崇再次被貶謫。唐玄宗繼位後,打算任姚崇為宰相,而姚崇提出十條意見,皇帝同意後,他才同意擔任宰相,這是他第三次拜相。
2樓:體壇大拌菜
姚崇之哭更多的是為了不至於陷入更大的政治漩渦的脫身之計。
3樓:常大大璐
宰相姚崇參與神龍政變,見到武則天之後,潸然淚下是因為在武則天面前表達他的忠心和和感恩。
4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他之所以哭是像武則天表明他的忠心,更多的是為了不至於陷入更大的政治漩渦,所使用的脫身之計,因為他是一個比較有遠見有頭腦的人。
5樓:永遠可以相信傑克愛
這是一個有遠見有頭腦政治家的韜光養晦之計。他的發自內心濤哭不僅可以表達對武則天的忠心和留戀,還可表達對武則天的知遇之恩的感謝。姚崇之哭更多的是為了不至於陷入更大的政治漩渦的脫身之計。
6樓:司命南宮伊雪
潸然淚下只是一種表面的,他不想惹是生非,不想捲入這種是是非非中。
唐朝時期,在武則天當政時,都出現過那些著名人物?
7樓:
1、許敬宗(592~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陽區)人。唐朝宰相,隋朝禮部侍郎許善心之子,東晉名士許詢後代。
出身高陽許氏,少有文名。隋朝大業年間,考中秀才,授淮陽書佐。其父被殺後,投奔瓦崗軍,成為李密記室。
李密兵敗後,投奔唐朝,補漣州別駕。秦王李世民聽聞其名,召為秦府十八學士之一。
貞觀八年(634年),任著作郎、兼修國史,遷中書舍人。貞觀十年(636年),坐國喪失禮,貶為洪州司馬,歷任給事中、檢校黃門侍郎、檢校太子右庶子、檢校禮部尚書等職,參與《武德實錄》《貞觀實錄》的撰寫工作,受封高陽縣開國男。
唐太宗李世民征討高麗時,岑文字死於行所。權授檢校中書侍郎,起草詔書得體,深得唐太宗欣賞。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加銀青光祿大夫銜稱。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支援「廢王立武」,官運亨通,代于志寧為禮部尚書,兼任太子賓客。顯慶元年(656年),拜侍中、監修國史,封高陽郡公,代李義府為中書令。
龍朔二年(662年),拜尚書右僕射,加光祿大夫銜。三年,拜太子少師、同平章事,位極人臣。咸亨元年(670年),以特進的身份致仕。
咸亨三年(672年),去世,時年八十一,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為繆。著有文集八十卷,今編詩二十七首。
2、張柬之(625~706年),字孟將,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市)人。唐朝名相、詩人。
涉獵經史,進士出身,授清源縣丞。以賢良方正科入試,擢監察御史、中書舍人。論事得罪武則天,出任合州刺史、蜀州刺史、荊州長史。
得到宰相狄仁傑舉薦,遷洛州司馬。狄仁傑再薦之,拜刑部侍郎。再得姚崇推薦,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成為宰相。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聯合桓彥範、敬暉等人,乘著武則天生病,發動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李顯復位,復辟唐朝。拜吏部尚書,封漢陽郡公,累封漢陽王。除惡不盡,遭韋后和武三思排擠,再貶流放瀧州,氣憤致死,時年八十二。
追贈司徒、中書令,諡號文貞,配享唐中宗廟庭。
3、姚崇(651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注重氣節,勤習武藝,文武雙全。初以挽郎入仕,遷兵部郎中。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擾河北,連陷數州,軍務繁雜,檄書如雪。
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條理,得到武則天賞識,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遷兵部尚書、名列宰相。
神龍元年(705年),協助張柬之發動神龍革命,清除張易之兄弟及其黨羽勢力,迫使武則天還位於唐中宗,受封為樑縣侯。同情武則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為中書令,革除弊政,頗有作為。
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貶為申州刺史。
唐玄宗親政後,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遷中書令,封樑國公。提出《十事要說》,力主實行新政,推行社會改革。興利除弊,整頓吏治,淘汰冗職,選官得才;抑制權貴,發展生產,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
執政三年,譽為「救時宰相」,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唐朝四大賢相」,以開府儀同三司致仕。
開元九年(721年),去世,終年七十一,追贈太保、揚州大都督,諡號文貞。
4、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書法家。
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追隨薛舉,為通事舍人。歸順唐朝後,歷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中書令,執掌朝政大權。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升尚書右僕射,封河南郡公。後出為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652年)召回,任吏部尚書,監修國史,旋為尚書右僕射,知政事。因堅決反對立武則天為後,被貶為潭州(今長沙)都督。武后掌權後,遷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於任上。
天寶六載(747年),配享高宗廟庭。諡號「文忠」。
褚遂良工於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5、李多祚(654~707年),蓋川人,靺鞨族。唐朝少數民族將領。
世為靺鞨酋長,率部歸順唐朝。驍勇善戰,參與平定後突厥、黑水靺鞨、室韋及契丹的反叛,屢立軍功,遷右羽林軍大將軍、上柱國、遼陽郡王,掌握禁兵、宿衛北門二十餘年。
神龍元年(705年),趁著武則天生病期間,協助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革命」,殺死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迫武則天還位於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七月,協助太子李重俊,發動「景龍政變」,殺死武三思父子及其黨羽。玄武門之外,唐中宗登樓呼叫,士兵臨陣倒戈,兵敗被殺,終年五十四。
唐睿宗李旦即位後,下詔平反昭雪,恢復官爵。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打算髮動政變誅殺張易之兄弟的時候,準備引李多祚參加其事,問他:「將軍在北門有多少年?」李多祚說:
「三十年了。」張柬之又說:「將軍打鐘列鼎而食,金章紫綬,地位尊崇,位極武臣,難道不是大帝的恩德嗎?
」李多祚流著眼淚回答說:「是高宗皇帝給的。」張柬之說:
「如今高宗皇帝的兒子受到張易之和張昌宗這兩個小兒的威脅,難道將軍不想報答高宗皇帝的恩德嗎!」李多祚回答說:「只要對國家有利,我一切都聽相公安排,不敢顧及自身以及妻兒的安危。
」於是二人即共拜天地神靈盟誓,詞語感動,義形於色,定謀誅殺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傳位李顯,功成後,李多祚受封為遼陽郡王,食實封八百戶,其子李承訓為衛尉少卿。當時,李顯準備到太廟,命李多祚與安國相王李旦登輦夾侍。
8樓:趙聖光
唐氏忠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來濟、上官儀、徐敬業擁武之臣:許敬宗
女官:上官婉兒
三大酷吏:丘神績、周興、來俊臣
賢能之臣:狄仁傑、婁師德、姚崇、宋璟
男寵:薛懷義、張易之、張昌宗
兒子:李弘、李賢、李顯、李旦
侄子:武三思、武承嗣
復唐功臣: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敬暉、李多祚還有很多,如果想知道詳情,可查閱《舊唐書》《新唐書》
9樓:匿名使用者
裴炎、狄仁傑、李昭德、張柬之、姚崇、宋璟、桓彥範、來俊臣、周興、丘神積、婁師德、程務挺、王孝傑、武三思、武承嗣、李顯、李旦、太平公主。
10樓:
武則天當政時期也出現了很多的名臣,比如張柬之、狄仁傑
11樓:匿名使用者
文臣:褚遂良、長孫無忌、韓璦、許敬宗、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宋璟等;
武將:邱神積、李多祚、王孝傑等(和李世民時期相比,勝仗不多);
近親:李顯、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承嗣等;
內寵:張易之、張昌宗、僧懷義等;
酷吏:來俊臣、索元禮、周興等;
驚奇隊長對雷神的笑不傲慢了,沒有參與打滅霸嗎
經期大媽就是過來正面肛滅霸的,跟錘子哥一起,這麼多人分工不同。在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在這裡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 一下。我認為打肯定是會和滅霸打的,但是復仇者聯盟4肯定會被滅霸虐,因為復聯4主要突出的是復聯三巨頭,感覺驚奇隊長就復聯三幻視一樣,開始就掛機。在以下我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