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是從什麼國家傳入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蔬菜和水果傳入我國

2022-03-09 22:49:19 字數 6215 閱讀 7655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胭脂起於何時,後唐馬縞的《中華古今注》中有記載:「燕脂蓋起自紂,以紅藍花汁凝做燕脂。以燕國所生,故曰燕脂。

」說的是從商紂王時期,胭脂就已經出現了。但這本書在另一處說:「燕支,西方土人以染紅,中國人謂之紅藍,以染婦人面色。

名燕支粉,亦作焉支。」於是後人多以為胭脂確是一種植物,即紅藍。但是用它做化妝品起源於商紂時期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先秦文獻中沒有關於胭脂的記錄,甚至胭脂的那些異名在先秦古籍中也未曾出現。

有據可查的胭脂的異名最早出現在西漢,《史記·匈奴列傳》裡寫作「焉支」、《漢書·司馬相如傳》裡寫作「捻支」、「煙肢」等,而「胭脂」一詞,則遲至唐代才出現。據文獻記載,先秦婦女的化妝品只有脂、粉、澤、黛等。這裡所謂的「脂」,說的只是動物體內或者植物種子內的油脂,不是紅色的胭脂。

先秦時期的面部裝飾以粉(白)和黛(黑)為主要色彩,即用白粉敷面,用青墨顏料畫眉,不盛行臉上抹紅。

中原人開始使用胭脂一般認為是從漢代初年開始的,最初這種化妝品和化妝方法是由匈奴傳入中原地區的。成書於宋代的《續博物志》中說:「出於閼氏。

」漢代民歌《匈奴歌》中也唱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殖。失我閼氏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閼氏山在今甘肅省永昌縣西,綿延於祁連山和龍首山之間,胭脂與閼氏讀音相似,它是因為出於此地而得名。大約閼氏山上盛產這種被當地人叫做「閼氏」、而中原人叫做「紅藍」的植物,這種植物的花朵可以塗於面部增加桃紅潤澤之色,所以受到了當地婦女的喜愛,其後又逐漸傳到中原,並迅速由北向南推廣開來,至魏晉時就出現了「北地胭脂遍開兩靨」的局面。

2樓:匿名使用者

胭脂,是從介殼蟲的雌性幹蟲體提取的紅色染料。

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一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為是燕國所產得名。

另一說,為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音「焉支」yān zhī 。為胭脂古稱)妝飾臉面。焉支山位於甘肅省山丹縣城東南40公里處。

匈奴沒有文字,卻留下了一首詩: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3樓:低調的研究者

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是燕地婦女採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得名。另一說為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妝飾臉面。

在公元前139年,漢武帝為了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絡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此行,帶回了大量的異國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風物。胭脂的引進,也在這個時候。

4樓:阿弗蘭西

有兩說:一為胭脂起源於匈奴說。自來持此說者,都是根據《西河舊事》等書之記載。

據說匈奴在漢武帝時,失去祁連、燕支二山之後,曾淒涼地唱出一首悲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燕支,又作焉支,其山遍生燕支花,即紅花。

匈奴嫁婦,採其花,榨其汁,凝為脂,以為飾。後來,燕支才寫作燕脂、胭脂。二為胭脂始於商紂之說。

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記載:燕脂,蓋起自紂,以紅藍花汁凝為脂,以燕國所生,故曰燕脂。

5樓:匿名使用者

胭脂是一種紅色顏料。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妝飾臉面。在公元前139年,漢武帝為了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絡派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此行,帶回了大量的異國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風物。胭脂的引進,也在這個時候。

所謂「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時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豔的紅色染料。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一種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製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

這兩種燕支,都可經過陰乾處理,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成「姻脂」,「(月燕)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義。

除紅藍外,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重絳,石榴、山花及蘇方木等。

6樓:匿名使用者

胭脂是從匈奴傳入我國的。

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時(公元前139年)派張騫出使西城並帶回國。關於它的來歷,在文獻中也有很多記載。

如晉崔豹《古今注》記:「燕支,葉似薊,花似薄公英,出西方,土人以染,名為燕支。中國謂之紅藍,以染粉為面色,為燕支粉。

」崔豹所說的「西方」,指的是中國西北的匈奴地區,它的確切位置,在今天的甘肅省祁連山區,這個地方古代就叫「焉支」。因為花來自焉支山,故漢人稱其所製成的紅妝用品為「焉支」。

7樓:匿名使用者

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為是燕國所產得名。另一說為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

8樓:枝問

由西部閼氏山傳至中原

中原人開始使用胭脂一般認為是從漢代初年開始的,最初這種化妝品和化妝方法是由匈奴傳入中原地區的。成書於宋代的《續博物志》中說:「出於閼氏。

」漢代民歌《匈奴歌》中也唱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殖。失我閼氏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閼氏山在今甘肅省永昌縣西,綿延於祁連山和龍首山之間,胭脂與閼氏讀音相似,它是因為出於此地而得名。大約閼氏山上盛產這種被當地人叫做「閼氏」、而中原人叫做「紅藍」的植物,這種植物的花朵可以塗於面部增加桃紅潤澤之色,所以受到了當地婦女的喜愛,其後又逐漸傳到中原,並迅速由北向南推廣開來,至魏晉時就出現了「北地胭脂遍開兩靨」的局面。

9樓:匿名使用者

胭脂亦作「臙脂」,亦泛指鮮豔的紅色。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統稱,是和妝粉配套的主要化妝品。古時胭脂又稱作燕脂、焉支或燕支,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為是燕國所產得名。另一說為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妝飾臉面。胭脂又為作家、**、電影、****、電視劇集、越劇劇目之名。

10樓:匿名使用者

你為什麼會覺得它是泊來品?有什麼根據嗎?我倒覺得它可以是本土產生,而且很古老。

胭脂是從什麼國家傳入我國

11樓:輕候夏侯真

這裡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燕國產生的胭脂,一種說法是說從匈奴傳入中國。

後唐馬縞的《中華古今注》中有記載:「燕脂蓋起自紂,以紅藍花汁凝做燕脂。以燕國所生,故曰燕脂。

」說的是從商紂王時期,胭脂就已經出現了。但這本書在另一處說:「燕支,西方土人以染紅,中國人謂之紅藍,以染婦人面色。

名燕支粉,亦作焉支。」於是後人多以為胭脂確是一種植物,即紅藍。

但是用它做化妝品起源於商紂時期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先秦文獻中沒有關於胭脂的記錄,甚至胭脂的那些異名在先秦古籍中也未曾出現。

胭脂的異名最早出現在西漢,《史記·匈奴列傳》裡寫作「焉支」、《漢書·司馬相如傳》裡寫作「捻支」、「煙肢」等,而「胭脂」一詞,則遲至唐代才出現。

據文獻記載,先秦婦女的化妝品只有脂、粉、澤、黛等。這裡所謂的「脂」,說的只是動物體內或者植物種子內的油脂,不是紅色的胭脂。先秦時期的面部裝飾以粉(白)和黛(黑)為主要色彩,即用白粉敷面,用青墨顏料畫眉,不盛行臉上抹紅。

中原人開始使用胭脂一般認為是從漢代初年開始的,最初這種化妝品和化妝方法是由匈奴傳入中原地區的。

成書於宋代的《續博物志》中說:「出於閼氏。」漢代民歌《匈奴歌》中也唱道: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殖。失我閼氏山,使我婦女無顏色。」閼氏山在今甘肅省永昌縣西,綿延於祁連山和龍首山之間,胭脂與閼氏讀音相似,它是因為出於此地而得名。

大約閼氏山上盛產這種被當地人叫做「閼氏」、而中原人叫做「紅藍」的植物,這種植物的花朵可以塗於面部增加桃紅潤澤之色,所以受到了當地婦女的喜愛,其後又逐漸傳到中原,並迅速由北向南推廣開來,至魏晉時就出現了「北地胭脂遍開兩靨」的局面。

胭脂最早發明於春秋時期的哪個國家

12樓:小周高等教育**答疑

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1,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為是燕國所產得名。

2,胭脂為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妝飾臉面。

胭脂的製作方法:

胭脂的做法是把紅藍花在花開之時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紅藍花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紅藍素,淘去黃色後,即成鮮豔的胭脂。此外我國古醫書中記載可用於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蜀葵花、重絳,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蘇方木等,從這些中藥可以提取天然的紅色素來制胭脂,當然這時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義上的胭脂了,已經是一切紅妝的指代。

中國胭脂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

13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為是燕國所產得名。另一說為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妝飾臉面。

歷史上有哪些蔬菜和水果傳入我國

14樓:匿名使用者

蒜: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種子種的。

蔥:產於天山崑崙山,所以崑崙山古稱蔥嶺。

香菜:原產地中海沿岸,張騫出使西域後引入我國。

芹菜:中國自古就有,但跟世界意義上的芹菜並不相同,被稱為中國芹菜,還有一說是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時傳入的。現在吃的西芹種傳入不足百年。

金花菜:原產印度,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後漢時期已是人工栽培的20種蔬菜之一。

小白菜:簡稱白菜、青菜。原產我國,早在後漢時代就有文獻記載。

大白菜:古名崧,我國人工培育產品,地道中國原產菜。

茭白:其**同上。曾作為糧食作物,種子稱孤米、雕胡,為「六穀」之一,但直到公元5-7世紀才出現作為蔬菜食用的茭白。

黃瓜:又叫胡瓜,原產東印度的西北部,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時帶入我國。初稱「胡瓜」,東晉時,趙王石勒更名為「黃瓜」。但那時我國雲南也有野生黃瓜分佈。

蠶豆:又名胡豆、寒豆、羅漢豆等。原產亞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帶,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

豌豆:原產地中海沿岸,漢代引入我國。但從元初才開始有吃豌豆嫩莢(也就是現在的食莢豌豆)的記載。

蕹菜:就是空心菜,產於我國南方多雨地區,被稱為南方之奇蔬,曹操他老人家就吃過了,時間不用說了吧。

扁豆:原產印度,漢、晉時傳入。

茄子:原產東南亞和印度,約於晉代傳入我國,隋煬帝就對它特別偏愛,還欽命為「崑崙紫瓜」。

菠菜:原產波斯,唐代傳入我國。

木耳菜:學名落葵,又叫胭脂菜。原產亞洲及北美洲,宋朝前已有栽培。

萵筍:原產地中海沿岸,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宋代以前怎麼也吃上了,由西域使者來華時傳入。

胡蘿蔔: 原產北歐。元代時,波斯人來中國時帶入雲南地區,後傳遍全國各地。

紅薯:原產美洲,明萬曆年間晉安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引入福建。

土豆:原產南美,明末傳入我國。

辣椒: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我國栽培辣椒始見於明末,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調味(咱也不知道這味道好不好吃,怎麼琢磨都覺得是欣賞性植物,估計也不怎麼辣)。

至於甜椒於18世紀才始有.19世紀傳入我國。

洋白菜:又叫包心菜,清早期傳入我國。

南瓜 : 原產非洲。由波斯傳入我國南方地區,當時叫它為「番瓜」,傳入年代不詳。還有另一種南瓜原產亞洲東南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估計宋朝時也有了。

四季豆:原產中南美皺,明朝時傳入我國。

番茄:地球人都知道這就是西紅柿。原產南美洲的祕魯,清朝中晚期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但2023年,我國四川省考古隊從成部鳳凰山的西漢古墓中,發現有番茄等農作物種子,四川省農科院還精心培育出了植株.由此證明我國2000多年前就有這東西了。當然,那時一定不叫現在這個名字。

西葫蘆:就是美洲南瓜,清朝中期傳入我國。

生菜:原產地中海附近,清晚期引入我國。

菜花:原產地中海沿岸,傳入我國也就100來年。

洋蔥:原產伊朗、阿富汗,已有5000多年栽培歷史,傳到我國僅百餘年。

葡萄,張騫帶回來的。

西瓜,五代時期由絲綢之路傳來的。

無花果,唐前就傳入了,但中原地區是很難吃到的。

芒果:據說由唐僧取經時帶回的種子,但現在的芒果是荷蘭人在臺時引入的。

哈密瓜:南宋時期第一次有文獻記載。明以前中原基本很少吃到。明以後也是做為貢品的。

菠蘿:原產巴西,明朝時傳入。

草莓:明朝開始栽培野生草莓。但直到清朝中期,才從英、法等國引進良種。

木瓜:原產墨西哥,明末清初傳入我國。

西瓜:原產地撒哈拉。

向日葵:原產地美洲。

芝麻:原產我國雲貴高原。在浙江湖州市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遺址中,發現有古芝麻的種子,證實了中國是芝麻的故鄉。

橄欖:橄欖一詞包含多種植物,油橄欖是地中海產的,我國解放後在漢中地區有少量引進。而果橄欖則是中國願生的,不過在古代應該算是百越地區。

石榴:古稱「安石榴」,原產地即古之西域「安國」、「石國」。

我國歷史上王朝建立於什麼時候,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建立於什麼時候

夏朝,公元前2070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到底是誰建立的 5分鐘看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 夏朝簡介 大禹是第一個王。不過確實是啟奪權才開始的世襲制。說是啟建立的夏朝也沒錯。另外樓上的,家天下準確說是啟開始的。我們的初中歷史課本上是啟的。大禹是公天下時期的人物,而從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之後就是...

我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一都有什麼,我國歷史上第一首詩是什麼?

1 最早種植水稻和粟 早在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我國就已經種植水稻和粟。2 最早發明養蠶和絲織 早在距今約四五千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我國已開始養蠶繅絲,防治技術有新的進步。3 用漆歷史最悠久 原始社會河姆渡遺址,就出土過紅漆碗。商周漆器製造已達到較高水平。4 文字的使用 流傳時間...

朝鮮和韓國歷史上是國家嗎,朝鮮和韓國歷史上是一個國家嗎?

是的。朝鮮王朝 1392年 1910年 又稱李氏朝鮮,簡稱李朝,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王朝 1392年,李成桂建國,定都於漢陽。朝鮮王朝的國土大體上相當於今 鮮和韓國的總和,北方以鴨綠江和圖們江同中國為界。15世紀上半葉,在朝鮮半島西北部,朝鮮由作為兩國傳統邊界的鴨綠江口沿江上溯到鴨綠江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