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金牛咲
意思是: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軍營裡早已結滿寒霜。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鬚髮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裡流下眼淚。
出自北宋范仲淹《漁家傲·秋思》,原文為: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譯文: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
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裡,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廢。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軍營裡早已結滿寒霜。
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鬚髮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裡流下眼淚。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2023年)至慶曆三年(2023年)間,詞人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主旨賞析:
詞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詞的下片則抒發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
2樓:
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徵人不能入寐,將軍頭髮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裡,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迴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徵人不能入寐,將軍頭髮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這首《漁家傲》絕不是令人消沉鬥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
3樓:乙英羧
那是別人不明白吧...
4樓:匿名使用者
頂他的意識他已經說了~~~~~~~~~~但夫他沒表達出來是男人,南兒淚不輕彈 ~
賞析: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5樓:齊東人也
你的理解不能說不對,但不夠全面,這首詞的主旨是表現作者想要勒石燕然理想,在這裡「將軍白髮征夫淚」實際上描寫的是兩種心態:征夫所想的是家鄉,而將軍所思的是勒石燕然、建功立業,一年將盡,將軍頭上的白髮又增添了不少,可理想的實現還是遙遙無期,所以一杯濁酒在手,聽著悠悠的羌管、看著滿地的青霜,更激發了「將軍」的豪情壯志,因此他才會「人不寐」。
6樓:週記日記
漁家傲 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7樓:yaya點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發的是悽切之聲,深夜裡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耳聞目睹盡皆給人以悽清、悲涼之感。
「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將軍白髮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總之下片抒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8樓:匿名使用者
是不太對吧,因為這首詞情調是悲壯的,感情是強烈的,所以說末句只曲折表達思鄉之情不合適。
作者長時間鎮守邊關,愛戴士兵,精忠報國,至此依然「燕然未勒」,雖然「家萬里」,但並「無計」歸家,「人不寐」是有愁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憂」。憂白髮而功未建,征夫淚而不能歸,同時作者心繫天下,別忘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就是範大師說的,所以更是「憂」國「憂」民,憂這國家何時能改革除弊,振奮兵備,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9樓:友聲驛站
宋詞賞析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朗讀 張牙舞爪
10樓:extreme琴傷
此舉抒發了詩人 慨嘆功業未立和戍邊將士思念家鄉的複雜心情
11樓:惠枋潔
第一句解幽幽地,笛聲和滿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
12樓:kgyl小潔
宋康定元年(1040)至慶曆三年(1043)間,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並招徠諸將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上片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瞭延州的所在區域。當時延州為西北邊地,是防止西夏進攻的軍事重鎮,故稱「塞下」。
「秋來」,點明瞭季節。「風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作者用一個「異」字概括南北季節變換之不同,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
「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古代傳說,雁南飛,到衡陽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說: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詞裡的「衡陽雁去」也從這個傳說而來。「無留意」是說這裡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
下邊續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戰地景象:「四面邊聲連角起」。起謂「邊聲」,總指一切帶有邊地特色的聲響。
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上句寫延州周圍環境,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鬥爭。「長煙落日」,頗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
而在「長煙落日」之後,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上片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裡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
邊塞,雖然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人的筆觸下,卻依然留著相同的印跡。
13樓:莫生風
你很難說一個賞析的對錯,你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至慶曆三年(1043)間。
北宋仁宗即位之後,國家逐漸形成積貧積弱之勢,表面一片昇平,實際上危機四伏。寶元元年,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聲討,但事出倉促,每戰輒敗。2023年西夏大舉進攻宋朝,攻取今陝北數縣,延州成為孤城。
2023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陝西經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擊西夏,范仲淹擔任起組織西北戰線,力完狂瀾的重任。這大約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
你想象一下他當時喝完酒加上無聊的心情就知道了,因前句「燕然未勒歸無計」,所以你可以說他思鄉,也可以說他因為邊患未平無心睡眠。注意就是「白」和「淚」要理解成動詞,這樣才能更好的和前文聯絡。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是什麼意思
14樓:星空璀璨
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發的是悽切之聲,深夜裡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耳聞目睹盡皆給人以悽清、悲涼之感。「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將軍白髮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
總之下片抒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是什麼意思?
15樓:匿名使用者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心中升起思念之情,還沒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收復異族刻石燕然,不知何時才能歸家。
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餘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16樓:禾木由
意思是: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原文》,原文如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白話釋義: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裡,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
將軍為操持軍事,鬚髮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17樓:萌新小主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迴歸無法預計。
一、全文
《漁家傲·秋思 》
宋 ·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二、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裡,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迴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徵人不能入寐,將軍頭髮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三、賞析
上片著重寫景。「塞下」二句首先點明地點,時間和邊地延州與內地不同的風光,其次具體地描述風光的不同,西北邊疆氣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大雁此時奮翅南飛,毫無留戀之意。
「四面邊聲」三句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景象,邊聲伴著軍中的號角響起,悽惻悲涼。在群山的環抱中,太陽西沉,長煙蒼茫,城門緊閉,「孤城閉」三字隱隱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
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靜;邊聲、號角則是伴以聲響的動。動靜結合,展現出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圖畫,形象地描繪了邊塞特異的風景。
下片抒情。「濁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懷抱,作者為前線三軍統帥,防守邊塞,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想要借一杯濁酒消解鄉愁,路途遙遠,家人在何方?
更重要的是,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就無從談起。而要取勝又談何容易,因此更濃更重的鄉愁就凝聚在心頭,無計可除。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緊承「長煙落日,」到了夜晚,笛聲悠揚,秋霜遍地,更引動了徵人的鄉思。全詞結束在「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二句上,此二句從寫景轉入寫情。
四、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2023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