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規劃與全域開發的區別是什麼

2022-03-28 11:15:02 字數 4985 閱讀 8533

1樓:商業地產運營

我也是成大的啊 哥哥你分多 我把我自己找的貢獻給你 哈哈 谷歌上面的找的

試論「全域成都」理念

2023年6月7日,成都被批准設立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7月19日,市委書記李春城代表市委首次提出「全域成都」的新概念,即「要用『全域成都』的理念實施城鄉統籌。著眼於建設1.

24萬平方公里的現代化都市區,推動市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一體發展,整體推進城市和農村的現代化,努力構建現代城市和現代農村和諧相融、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新型城市形態。」之後,在《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關於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意見》的檔案中,又進一步明確指出:「運用『全域成都』的理念和『三個集中』的原則,著眼於推動市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一體發展,進一步加強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規劃的有機銜接,完善市域城鎮體系、土地利用規劃、區(市)縣域總體規劃、鄉鎮和農村新型社群建設規劃,以及市域一體的產業體系、交通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等規劃,整體推進城市和農村的現代化,構建現代城市和現代農村和諧相融、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新型城市形態。

」可見,「全域成都」理念是成都致力於建設好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一個新的十分重要的戰略思想。

「全域成都」理念的基本意蘊

「成都」,可從多重意義去把握:從地理學意義上看,它是成都平原的主體部分並處於經濟中心的位置;從行政區劃意義上看,它是副省級行政單位,面積1.24萬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萬;從城市學意義上看,它的主城區由五個相互連線為一體的城市區組成,而次城區則是由四個相對獨立的城市區組成,其餘就是縣域及其遼闊的農村。

所以,成都市具有大城市帶大農村的特徵。而狹義的成都市僅指由五個主城區連為一體的都市區。那麼,「全域成都」概念力圖說明著什麼呢?

如果僅從字面上看,這不是一個問題。正如踏上成都的地界,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繁華還是凋敝、富裕還是貧窮,誰都會知道這是行政區劃意義上的成都,但同時誰都會明白,只有繁華的主城都市區才是潛意識中的成都。在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全域成都」理念則要讓人們改變這種潛意識。

從「全域成都」對未來藍圖的描繪中,透射出這麼幾層意思:

第一,它是一種新型的城鄉形態,而不是過去那種城鄉割裂的或者說二元社會結構。這一形態新就新在城市和農村是和諧交融的、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而不是互不相干或形成巨大反差的城鄉關係。

第二,貫串這一過程的核心價值取向是現代化,即現代城市和現代農村。它是由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一體發展,現代城市和現代農村整體推進的方式來進行的。

第三,它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在於把成都1.24萬平方公里的市域一概作為現代化都市區來建設。按筆者的理解,「全域成都」的理念,它所追求的是「均等成都」的境界,就是人們在城市能享受到的好處,在農村也一樣能享受得到。

即用全面現代化的標準去建設成都1.24萬平方公里的全部地域,在這個都市區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一體發展,現代化特性得以充分展現。雖然這個現代化都市區仍有城市和農村的分野,但城市是現代城市,農村是現代農村,城市與農村沒有了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的那種實質性差異,城市和農村的區別只是現代化各個元素空間排列上的疏密度不同罷了。

換句話說,「全域成都」就是「全域現代化」,現代化作為核心要素,體現在城市和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協調發展之中。

「全域成都」理念的主要內容

「全域成都」理念的形成,經歷了一個不斷醞釀發展的過程。2023年8月,成都市第十次黨代會上提出了「加快城市化程序,是新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的戰略任務。次年2月,市委正式作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戰略部署。

城鄉一體化即「城鄉一體統籌推進的城市化」的簡稱。三年以來,成都市在實踐中總結出以「三個集中」為核心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基本方法,即在具備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工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在短短三年裡,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較大成效:

工業集中度達60%,20個集中區發展初具規模;27萬農民住進城鎮和農村新型社群,農民向城鎮集中形成梯度推進態勢;土地規模經營在互利中產生增大效應,流轉土地近160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近6000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2023年的2.7倍減小到2.6倍;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全面竣工,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公共財政陽光普照農村,社保醫保實現城鄉全覆蓋;城鄉規劃一盤棋,交通、水務及鄉鎮的整合撤併,建立起城鄉對接的管理體制,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全域推開等等。

獲批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成都試驗區以後,成都市經過周詳論證,又提出了到2023年的目標任務,其主要指標是:工業集中度達80%,城市化率達到70%,土地規模經營率達到75%;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人均8.2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突破300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

1。在試驗區建設目標的價值取向上,成都市的領導班子保持十分清醒的頭腦,立誓要讓試驗區建設成為最大的惠民利民工程,讓試驗區建設的成果惠及廣大城鄉居民。這樣,「全域成都」的理念便應運而生,它要求各級決策者們在制定規劃、部署工作、考核指標、權衡利弊時,將把工作的突破環節更多地放在統籌城鄉發展的「短板」上。

沒有「短板」的消除,要統籌推進城鄉一體的城市化,達成上述指標,是不可想象的。「全域成都」理念目前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首先是城鄉規劃的「全域覆蓋」。成都尤其注重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及土地利用規劃的有機銜接,按照國際旅遊樞紐城市,西南地區科技、金融、商貿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新型工業化基地的城市未來發展定位,規劃建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市格局,即由「1個特大城市、8箇中等城市、30 個重點鎮、60個新市鎮、600個左右新型農村社群」組成。其產業佈局堅持「一城、三圈、六走廊」式發展形態,即以中心區域的特大城市發展現代服務業為主,近郊區以發展現代工業為主,遠郊區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然後以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通道為載體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帶,使之成為推動城鄉一體化程序的主要承載。

然後是城鄉交通的「全域暢通」。地處成都平原腹心地帶的成都市域內現已有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路網,但仍遠遠不能適應城市化特別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為快速度、大容量的城際、區際、縣際交通滯後。根據「全域成都」的理念所形成的交通構想,成都交通要著力於 「五網」建設,即軌道交通網、市域高速公路網、市域快速通道網、中心城區快速路網、新市鎮路網。

在中心城市與外圍8個城市之間,形成由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免費通行快速路及四車道以上幹線道路共同組成的快速度、大容量、多方式交通走廊;30個小城市及60個新市鎮與所在區域的中等城市實現以4車道以上幹線道路連線。一般設計時速為60-100公里,大部分為雙向六車道。兩年內全部開工建設13條城市快速通道。

這些硬體再加上城鄉客運管理體制軟體的改革,實現城鄉客運一體化,拉近城鄉距離進而深度融合。

還有就是城鄉社會公共服務的「全域均衡」。在社會事業的**可調控範圍內,成都下最大的力氣力圖儘快彌補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短板」,全力推進社會福祉全民共享。截至目前,成都已建立起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障和社會失業、救助、養老、低保等保障體系。

如在城鎮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以補充醫療保險、失地農民醫療保險、農民工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少兒醫療互助金、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制度為輔助,兼顧不同層次醫療需求的醫療保障體系,從而使成都成為全國首個實現醫保制度滿覆蓋的省會城市。全市已完成192所鄉鎮公立衛生院、 1072所村衛生站、45所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標準化建設,從服務設施上保證了農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公平教育是社會起點公平的標誌。

成都著力構建城鄉均衡的公共教育體系,明確要求在「全域成都」內,把9年義務教育延伸至12年。在硬體設施方面,已全面完成410所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任務。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尤其要更加重視「軟體」建設,大力推進教育資源在「全域成都」範圍流動,特別是引導優質教育資源向薄弱學校和薄弱地區流動。

為實現教師區域流動,將教師的管理許可權收回到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實行「無校籍管理」,教師全部由單位人變成系統人,統一聘任、統一管理人事、工資,統一配置師資,實行「同城同酬」等,千方百計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全域成都」理念的運用價值

成都平原是中國西部首屈一指的自然條件優越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這給「全域成都」理念的運用提供了較好的現實基礎。但城鄉分治時期所遺留的問題仍然同全國一樣,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市民與農民在各方面存在巨大反差。「全域成都」理念的首創,為成都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確立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對於指導實踐具有很強的運用價值。

第一,它把現代化都市區概念由過去理解的主城區擴充套件為1.24萬平方公里的全域成都,從而大大提升了統籌城鄉的品質。「全域成都」理念要求實行無差別的城鄉政策,在編制各種規劃時做到城鄉一體全覆蓋,檢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成果時,實行城鄉共享的無差別標準。

但是,對於城鄉二元社會結構所形成的巨大差別,還要花大力氣加以彌補。為便於分類指導,使公共財政更好地向相對薄弱的地方傾斜,成都把轄區所有區(市)縣分為中心城區、近郊區和遠郊區三個圈層。這樣做是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的同時,在那些市場作用力度不充分的地方,再由**的手有力調控加以扶持,並且成都大力支援各區(市)縣之間打破行政區劃,依託產業鏈或城市交通幹線等進行深度合作,實現全域範圍內的功能分工,為將來新的城鄉一體的城市管理體制奠定基礎。

第二,它把成都城市化發展定位於新型城鄉形態,著力於創造條件,讓市場要素在成都市域內無障礙流動。統籌城鄉發展要衝破的是城鄉分治的樊籠,但這並非一蹴而就之事。設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就是要使其充分運用先行先試的權力,為全國探索出可供借鑑的普適性經驗來。

怎麼讓土地、人才、資金等關鍵要素在城鄉之間實現完全自由流動,這是一道真正的難題,破解這道難題,彰顯試驗區的真諦和魅力,還需要不斷解放思想,才能衝破重重阻礙。「全域成都」理念作為思考城鄉關係問題的積極性思維成果,將會為破解這道難題,繼而讓一系列全新的城鄉同發展共繁榮的政策舉措出臺,提供科學的思想方法。

第三,它力主**可調控資源在「全域成都」內向低位傾斜,全方位為統籌城鄉發展增強可持續動力。均等地向成都市轄區所有居民提供**的社會公共服務,是「全域成都」的重要內容,農村的社會事業和社會公共服務歷史欠賬很多,必須由也只有**才能擔負起儘快彌補歷史欠賬的責任。給城鄉居民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和均等的醫療衛生、義務教育等公共服務,讓社會發展的成果全民共享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義之一,絕不能重複過去那種城市的繁榮以農村的凋敝為代價的老路。

總之,「全域成都」理念作為很好的命題,它是成都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而結合自己的市情所形成的統籌城鄉的發展方略。用「全域」的思維著眼於城鄉統籌的範圍是非常有創造性的,它可以包容十分豐富的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容,各地應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完善它的內涵

1 全域旅遊的內涵是什麼,全域旅解讀全域旅遊什麼樣

全域化旅遊堅持全景化塑造 全域化覆蓋 全產業互動,以景區標準的要求建設鄉鎮和農村,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產業支撐融合和生態保護 加快城旅融合步伐 創新社會景區管理等方面建設。全域旅遊是站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大視角下,立足旅遊產業,依託旅遊產業帶動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全新區域發展理念與模式 旅遊產業是...

愛與喜歡的區別是什麼愛與喜歡的區別是什麼?

我覺得愛是一個人對你的愛情,而喜歡則是一種感情,愛是一種發自於內心的情感,是因長久陪伴而形成了習慣於該事物各種特性,並依賴於與之相伴的複雜情感。通常多見於人與人,人與動物。現今任何科學都不能徹底解釋人或動物產生 愛 的原因。愛這個字在字典裡有著許多意義,喜歡是由於被某事物的某種特性所吸引而產生對該事...

佛教與道教的區別是什麼,佛教與道教的區別是什麼?

道教與佛教的本質區別就是 道曰今生,佛說來世 1 佛家的 三皈 就是性 心 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存,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盡情理就是皈依僧。道家的 三華 就是性 心身。性華開天理足,心華開道理足,身華開情理足。道家從煉身做起,佛家從養性做起。2 佛教以入世求超脫,道教以出世之心入世。佛教是萬法如一總...